做教育的打磨人

党春霞

<p class="ql-block">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 党春霞</p><p class="ql-block"> 教育,就是用心教书,用爱育人。俗话说:“好事多磨。”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需要多打磨。</p><p class="ql-block"> 教书需要多磨。教书最怕的就是死教书,教死书,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打造一节课的过程,就像是在打磨一块石头,我们要以高标准来打造这块“璞玉”。语文教学中,我对古诗教学一直把握不准方向,第四单元就要接触古诗了,于是我每天都研究教参,找准古诗教学的目标,侧重点,一有空就观摩古诗优课,本周我听了两节《静夜思》的优课,给我感触最大的就是诵读。这首诗流传广泛,不少学生已经能够朗读与背诵,但往往是无心成诵,并不明白内容。特别是难读的字音读不正确,读不出古诗特有的节奏,所以读正确和读出古诗的节奏,需要老师的引领与指导。在这一点上,两位老师可谓是用心至极。王瑞玲老师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王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设计了可行有活泼的活动,如在初步感知古诗环节,让孩子们通过带着节奏读,加上动作读等不同的方式,寓教于乐,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学会了古诗。</p> <p class="ql-block">  王慧君老师的课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抓住了诵读这条主线,整节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将诵读由浅入深的推进过程:由课题的读音入手,引出古代的平仄知识,从而引出读古诗要有节奏的朗读方法,最后升华到吟唱;而诵读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这首古诗的认识以及学生对于古诗这种题材的认识不断深入、内化的过程。整堂课真正做到了重诵读,轻分析,学生对诗意理解的不断提升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水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  上课不难,但是上好一堂好课很难,我们平时的备课就必须认真对待,需要打磨的精神,备课时要反复琢磨怎样形象直观,怎样布局板书,怎样讲练结合……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教的生动,学的容易。所以,每次讲课以前,我都会提前写好教案,并把写好的教案反复琢磨,想想有哪几种讲法并加以比较,选出最易为学生所接受的一种来讲。</p> <p class="ql-block">  好学生需要打磨。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需要打磨的好玉。每个班级里总有几个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最难教育,也最费心,你每天唠叨个没完,可回头看看,这些学生并没有多大的进步,我一直在不断的思考如何让孩子能够接受我的教育,减少不必要的说教。最近在读陈宇老师的《学生可以这样教育》,书中第五章--怎样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教育给了我方向。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多以教师说教、教师批评、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时间久了,学生耳朵磨出了茧子,对老师的这种方式越来越不耐烦,教师自身对学生问题处理的无力感也会越来越严重。但是陈宇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却用了很多不一样的方式,但每一种方式都让我特别有启发。无论那种效应,都是充满爱的教育。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十分赞同陈宇老师的三明治效应和黄金分割效应。孩子是发展中的人,肯定都会犯错,当他们犯错时,我们尽量不要先批评,如果批评,首先要表扬,而且必须有表扬,这样让批评听上去很美好,学生也不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当学生的某种行为或做法影响到他人或集体时,不要轻易去批评,要去表扬这方面好的典型与榜样,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当他改正的时候,强化,强化,再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当然,一旦那些美好的品质在学生身上闪现的时候,要大肆表扬。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得益于书的启发,针对平时做家庭作业不认真,书写潦草的学生,我采用了书中“三明治效应”,首先我肯定他们的优点,接着我要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最后对他们提出希望大家当他们的字体有进步的时候进行大力的表扬,每天都要表扬,每天都做这样的事情,现在这些孩子的字体虽然算不上很好,但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至少写得工整了。在以后我还要不断强化,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取得进步。</p> <p class="ql-block">  花儿开放的时候,是最漂亮的时候;学生获得成功的时候,是最快乐的时候。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做教师的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啰嗦。好事需要多磨,好生需要打磨。磨中,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找到问题的根蒂。如果说学生是一把镰刀,那么,教师就是一位磨镰的农夫,要想收获丰收的喜悦,就要把镰磨得锋利无比。不管这把镰上面的铁锈有多厚,不管这把镰的刀口有多钝,只要你加入水的润滑剂,耐心地磨,相信铁杵磨成针的坚持不懈,镰刀一定会重新焕发出生命的亮色,神采奕奕地走向土地。</p>

学生

古诗

打磨

诵读

表扬

老师

教育

教书

需要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