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年前南京明朝宫城的四座城门

民生

<p class="ql-block">  656年前南京明朝宫城的四座城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京明朝宫城,又称大内、内宫,旧称紫禁城、紫垣,始建于1366年,1367年10月初步竣工。迄今已656年的宫城,位于明朝京城东隅和皇城内中间偏东、北,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周边,大致范围在今天的东至中山东路南京轻工集团西一线,南至御道街最北端,西至中山东路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西一线,北至后宰门街。2006年5月,宫城所在的明故宫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明故宫核心区域的宫城,是南京四重城垣由里向外的第一道城垣。它坐北朝南,平面约呈正方形,南北长750-800米,东西宽790米左右,周长约3450米,围合面积约1.16平方千米,城高约11米,底宽约8米,顶宽约7米,由青色砖石城墙和御河方各设一门。为寻找明朝宫城的城门遗迹,笔者曾多次前往实地探究与测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华门——较为完整的宫城东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东华门,坐西朝东是宫城东门,也是南京现存较为完整的宫城城门之一。它坐落于中山东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侧、南轻集团西侧、东玉带河秦淮段起点、东华门遗址广场内。 </p><p class="ql-block"> 距中山东路约80米的东华门,与西华门对应,两门形制相同。城平面矩形,南北长约55米、东西进深约24米,白玉须弥基座高约1.2米,辟三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中券门宽约4.6米,两侧券门宽均约4.2米。据史料记载:此城台上建有城楼,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p><p class="ql-block"> 东华门过去长期被南京冶金器材厂圈占,很多人根本不知晓。随着东华门遗址广场的建成,这座城门的雄姿又展现在人们眼前。东华门和西安门的大小,形制相似,但和西安门最大的区别是,其须弥座都为素面,没有卷叶纹的雕饰,使得东华门的风格显得比较简朴,真实地反映了当年朱元璋要求简朴建宫殿的命令。 </p><p class="ql-block"> 东华门现存城台一座,城台顶有完整的明代仪凤楼遗迹石础,能明显看出廊庑遗迹,南北两面有明显的城墙拆断痕迹,城楼顶上的仪凤楼早已无存,并且曾遭破坏,最南面的门券内仍保留着明代的路面,门洞之内修筑城门的青砖很多都斑驳沧桑。</p> <p class="ql-block"> 午门——保存完好的宫城南门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午门(午朝门),坐北朝南是宫城的正南门,坐落于中山东路午朝门公园内,御道街北端。因“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p><p class="ql-block"> 洪武年间,午门是朝廷的一处重要场所,也是皇权的重要象征。官员们上朝需通过午门才能到达奉天门广场,故午门又被称为“午朝门”。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五引《大政记》云:“午门外建亭立碑,刻国家政事可为定式及政令之善者,著为法。”午门是传达皇帝圣旨及朝廷文告的地方,同时也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之地。 </p><p class="ql-block"> 午门作为宫城南大门(正门),中门只走帝后銮驾,左右侧门也只有公、侯、驸马、文官三品和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准许出入,其他品级只能走两阙门入,两掖门出。午门前为御道街,是明代南京故宫南北中轴线御街和御道。 </p><p class="ql-block"> 午门是天子所居的南门,级别高于宫城诸门,平面呈“凹”字形,上有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的城楼,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城楼两边有重檐崇楼两座,和左右两侧阙台上的另两座崇楼以及午城楼合称为“五凤楼”。下有三孔城门,内门设闸一道。 </p><p class="ql-block"> 午门现存城台一座,须弥座和券门均保存完好,城门五孔。东西长约90米,南北进深约27.5米。中门拱券高约8米,宽约6米,两旁券门依次降低,宽均约为4.6米。两阙于1924年被拆除后留下的左右两个小门洞,宽均约为4.1米。左右有两阙,上有阙楼,下有阙门。基座为石质须弥座,高1.2米,形制和纹饰为明初石雕典型手法。须弥座上下均有勒腰,中间为方胜、卷云等纹饰的浅浮雕。城上正楼和方亭柱础仍系原物。楼0残留的百余座宽大的柱础,还能管窥原来上面仪凤楼的辉煌,站在午门之上还可以远眺御道街。 </p><p class="ql-block"> 城门两侧有19年代新建的登城道,午门之上的五凤楼也早已毁圮,城台顶保留着百余座宽大的石础,城门的底部有青石雕刻而成的须弥座,上有精美的纹饰,简约大气,精美的缠枝如意纹须弥座代表了明初最高规格的建筑风格。 </p><p class="ql-block"> 相传午朝门内丹墀上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孺颈血溅染所致。后人为褒扬方孝孺的刚正不阿,将血迹石刻成石碑,立于午门之侧。今午朝门公园内尚存一段残碑。</p> <p class="ql-block">1888年的午门</p><p class="ql-block">这张清末的蛋白照片体现了清末午门的面貌。此时,午门的城楼已经不存,两阙仍保存完好,中间三门清晰可辨。</p> <p class="ql-block">1944年的午门</p> <p class="ql-block">登城走道</p> <p class="ql-block">城楼上</p> <p class="ql-block">  西华门——仅存残座的宫城西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华门,坐东朝西是宫城西门,城门地表建筑仅有须弥座保留。它坐落于中山东路524号五十五所东侧、西玉带河南侧、西华门遗址广场内。</p><p class="ql-block"> 西华门,在明代初期,地位仅次于宫城的正门午门。据说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选妃时,入宫备选的女子都要通过西华门进入大明紫禁城,故西华门成为明代皇帝选妃的重要场所之一。西华门还是明代南京明故宫的大内重地,曾无比森严而神秘。永乐十四年(1416),朱棣曾经将图谋不轨的次子朱高煦拘禁在西华门内。  </p><p class="ql-block"> 《南京明故宫》一书中指出,西华门被拆毁,与明故宫飞机场扩建有关。1999年6月,五十五所在住宅楼施工中挖掘出西华门遗址,仅存三座门券的须弥座和砖石路面。基座除北侧已遭破坏无存外,其余部分保存基本完好。从位置上看,西华门紧邻护城河;从形制上看,西华门仅存的须弥座和东华门一模一样,形制相同且都为素面,所以城台上应该建有城楼,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券洞外方内圆。风格简朴,真实地反映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简朴建宫殿的命令。</p><p class="ql-block"> 距中山东路约80米的西华门,与东华门相对,呈平面矩形,与东华门规制完全一样,开辟有三座门洞,中券门最宽,宽约4.6米,两侧券门宽均约4.2米。西华门遗址东西进深约24米,南北残留长约26米(原长应55米)。城门的须弥基座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高约1.2米,基座宽约3.4米,与午门、东华门的城门须弥基座一样,同样雕刻有精美的彩云图纹。在须弥基座之间青石板铺就的门洞通道上还可以看到明显的车辙印痕。</p> <p class="ql-block">  玄武门——荡然无存的宫城北门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玄武门(非今玄武门),坐南朝北是宫城北门,别称厚载门,现俗称后宰门。它坐落于后宰门街西端、珠江路东端、明故宫路北端。 </p><p class="ql-block"> 厚载门取自《易经》“坤后载物,德合无疆”之意。据传,朝廷认为厚载门犯了皇帝的圣讳,于是将厚载门改为后宰门;一些失宠的太监来南京避风头,他们集中在北安门,习惯上称后宰门,于是“后宰门”的名称在南京民间一直流传至今。 </p><p class="ql-block"> 明城墙建成后,因南京多次发生战争,特别是明故宫遭大规模破坏,多座城门被毁于战火或被拆城,其中就包括玄武门,即后宰门荡然无存,现仅作地名使用。</p> <p class="ql-block">  此外,在宫城城垣上,初期仅开有城门4座,午门在建造之初并无双阙。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9月29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放弃营建明中都,集中力量修建南京都城,增设两阙(包括左右阙门)及左右掖门,两年后(1377年10月)竣工,20世纪初被拆除。随着左掖门和右掖门的建成,10年后的宫城因此就有了6座城门之说。</p> <p class="ql-block">  注明:</p><p class="ql-block"> 篇中文字撰稿、美篇制作,图片(午门2张除外)摄影均由本人完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0二三年三月十七日制</p> <p class="ql-block">《金陵作家》采用</p> <p class="ql-block">《金陵晚报》采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