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孔家斜村的全景图片</b></p> <p class="ql-block"> <b>孔家斜扁担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故事是在宁都县东韶乡有一个村叫孔家斜的村,处于凌云山脉的半山腰,四周是连绵起伏的高大山峰与峡谷,村里都是杨氏家人,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村的家人们,有一部分人靠外出教书为生,有些人以做木匠与泥匠手艺,有几位大师,走南闯北做风水地理与中草药行医等等,可大多数人都是靠种田,说到种田是非常艰难,秧苗肥料挑下山,丰收的谷子挑上山;我听老前辈的人所说:自从古时至八十年代,永丰的山区,乐安的金竹山区经常有成群的同志会用扁担挑笋干与香菇来东韶街上赶集,卖农家特产,然后又买些日用品挑回家里;小时候,我住在龙下的“石脑上”我和伙伴们常常会站在门前大坪靠矮围墙旁边,看到对面的石子路上过往的人员众多,成群成队的来往人挑着一担担物品,我们还会从前面一个一个数着人头数玩!有时候的队伍排成村头到村尾,长长的队伍好壮观的!去乐安交界山顶上,可不知道是有意还是随意丢的烟头引火,几乎每年冬天少雨之季,都会两三个月燃烧凌云山、大水岭、小水岭的山脉,大火难以扑灭,那连片凌云山的高峰山脉上,几乎没有树木就是光秃秃的,偶然大火还烧到孔家斜山下面来,大片的森林被毁了,黑不溜秋的柴火,砍做柴卖都没有人要的,孔家斜村,勤劳的人们为了生活,除了种田,就要去造纸场挑石灰和做纸品,以及织布攒点辛苦钱填补家用,战争年代,原本各行各业更加萧条,但纸质品被革命军与国民党所争夺的重要原材料产品之一,所以孔家斜村的民众被卷入水深火热的革命战火之中,可以称为革命老区村吧!</p><p class="ql-block"> 历史 经过建党一百周年,党中央的多年来对红色故事收集,再次唤醒了人们的记忆!咱们讲的是1926年开始起一段很少人知哓的故事;就从扁担讲起吧!扁担,是农村每家每户必备的工具,有木制的,也有用竹子做的最为常见。一根扁担看起来简单,但要做得扎实好用,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果选材不当,扁担常常会弯曲或过早开裂;如果扁担刨削得太硬,人挑着不好起步,会有压肩感;如果扁担刨削得太软,则容易断裂。农村有经验的老木匠们,把木制扁担的选材技巧和制作工艺,总结成了几句便于传诵的俗语。木扁担一般选择坚韧、强度大、不易开裂、没有节疤和虫蛀的半干木材,含水率在25%左右。扁担的好坏和使用寿命的长短,选好的木材,红稠、白稠、麻稠等木材,是制作扁担最好的材料,桑木、柞木、栗木和苦楝木也可以制作。和实木家具的选材方法不同,制木扁担不能用木料的中心材料,也不能用充分干燥的木材。这是因为:和中心材料相比,原木的边材更具弹性和韧性;充分干燥的木材,制成的扁担很脆,没有韧性,容易折断。扁担的长度不是统一的,长度三尺六寸到四尺八寸,大致可分为短、中、长三种,一般的做法是,长扁担可以钻两套栓眼,从末端向中段方向留出一掌宽(约二寸),作为前栓眼的中心,再向中段方向留三指宽处,作为后栓眼的中心;扁担的栓子常用竹桠的头部来做,栓子长度在一寸以内;孔家斜人们制的扁担多为水柏树,奈挑重物品,韧性好,长度是四尺八,<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们还未天亮开始排队井里挑水喝,多数人为了挑纸体积比较大的,挑石灰等重物品,所以用的扁担比较长些的</span>。他们常年几乎很少离开扁担,成为使用的重要工具。孔家斜所用的扁担,还有更为 重要的任务是秘密的传递 信息, 为革命路线架起来了一道红色曙光。 </p><p class="ql-block"> 孔家斜村里有几口池塘,好清澈的水,就连池塘里有多少条草鱼、多少条红鲤鱼,鱼儿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好是快活,给人有种欣喜若狂的感觉,放牛娃,每天都把牛放在水塘附近的路旁与山坡上,然后就在水塘边玩啥,或者路旁抓些草扔到池塘里逗着鱼引来吃草。每年到过年都会开池塘捞鱼,大家会留些鱼种苗和少部分的大鱼用大木桶装好,小鱼苗是来年后清理好池塘再放入继续养的,留的大鱼是供过新年与正月来请客人,与元宵节日吃的;其余的鱼会拿起扁担挑到街上去卖,然后街上买些往日定制好的新衣服鞋袜子给家里人们换新年穿装,以及还有其它年货;回家的路上,一群群,一队队人员大扁担小扁担挑着五花八门的物品,家里面杀好鸡鸭鹅与分配好猪肉等等,过年了,村里三、四排石头砌成的房子,透着陈年的古旧,阳光照进屋顶的天窗与狭小的窗户里面看到显得干净整齐;想必是经过一番精心洗刷拾掇整理有序,但掩不住岁月的烟熏火燎的本质古色。家家户户提着敬品来到祠堂里敬祖先,最上方是祖先的灵牌,油灯下面摆满了一排排的扁担,旁边的书房里摆满了教书先生回来的书箱,表示一年收关,大家其乐融融过大年。过了年,就是大年初一,祠堂、家家户户门前鞭炮声声,震耳欲聋,欢欢喜喜迎新春,大家都穿好新衣服、裤子、鞋袜,来到祠堂里点香敬祖先,许心愿!接下来大家操起家伙,各位玩起喜欢的;有玩杨家枪法、长大刀、杨家拳、太极拳,旁边的人看得眼花缭乱,一边鼓掌一边叫“好”“好”,也有的玩着用绳鞭抽打跎锣球等等;女孩子有跳绳,踢键子等等。然后,大伙人员以抓阄阄分组拔河比赛,输了的一方,初二日要每人多挑两担塘泥到田里;接下来看到旁边的啦啦队员们,隔空做起手拉的姿势,手势一摆一摆,呐喊!助威!加油!拔河三个回合;前面俩回合交换位置,也是一赢一输拉成平手;最后一局,大家更加认真了,旁边的啦啦队员们,隔空做起手拉的姿势,手势一摆一摆更起劲,呐喊!助威!加油!声音更高亢,两组的各位人员几乎躺着身子使劲拉绳子,中间的评判员,在旁边一边吹口哨,一边举起右手的手摆动手掌一、二、三!最终,中对中线,又是个平局。节目最后,就是玩着历年来大年初一必须玩的扁担游戏,一位年老长辈在本村子的人群里面挑选两位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与挑选一根比较直的木扁担,跟着到祠堂上方敬香处,长老点了三根香,三人在祖先面前敬完香后,三人一起到门口敬香,又用那香火对着扁担的中间贴了方形红纸处,口中念着“天灵灵,地灵灵······”后面的讲什么几乎听不清楚说什么,只看见嘴皮扇扇动,口中发出“嗡嗡”的声音。然后来到祠堂比较宽敞的地方,扁担的一头沾着地竖立起,两个年轻人弯下身子两手握着扁担的下端三分之一处,老者用香火在扁担的上方又是画着什么,口中又是念着“天灵灵,地灵灵······”后面的讲什么几乎听不清楚说什么,同样只看见嘴皮扇扇动,口中发出“嗡嗡”的声音。老者右手拿着三根香火,左手掌心对着扁担的上端,扁担往上冲的力,两个年轻人使劲往下按压,扁担开始跳动,越跳越快,力气也越需要更大的力量往地面按压,后面,如果相互踩到对方的脚就会摔跤或碰壁了就是输了,自然的也会停止。两位年轻人穿着单衣裳都玩得汗流浃背,这种玩扁担的游戏可能已经失传了,说实话有很多人都想不通神秘之处是何因素。更有些人摸不透同样的扁担,差不多大的个子的人,所挑的重量就有很大的差异。我记爷爷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位良富人家坐着轿子从孔家斜方向往乐安上坡的路段,看到前面的一群人挑的物品都是很多又很重,尤其是最后一位挑担的人个子不算高,但力气特别的大,所挑的物品足有平常两个人挑的重量,他想可能是他们的扁担好用,在上完一段路,到了亭子里休息时,拿起后面挑担的那位的扁担看了又看,好象爱不惜手的样子,心想要是能买到这样的扁担,就可以少雇佣长工,问起你这扁担卖不卖,挑担的说:“我还要挑东西呢!”问他要挑到何处去,他说的地方正是那位良富所要经过的地方,所以就说定挑到那个地方,算五块大锒洋卖给他,良富把扁担带回家里,吩咐做工的人拿着扁担去挑物品,可怎么也挑不了很多,后来拿着扁担走来要退回扁担,这杨家人说什么也不肯退,也没有多说什么原因不让退回,于是问他你的扁担平常的日子用好以后是把扁担摆放在什么地方?是否会挑物品累了休息的时候会坐在屁股下面等等,良富连续点点头,杨家人说那就是啊!带你去看看我们的,然后带到祠堂里看看,看到祠堂上方一排排放着扁担,上方还有供点了油灯和仙香,两旁走廊的架子上插着练武的兵器,那良富看到这里的扁担当着神来敬重,良富无话可说了,不吭声走了。记得小时候怪不得我爷爷对我说:不可以把扁担坐在扁屁股下面,不到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也不可以拿着扁担做拐杖撑手,我记得一次收割稻谷,挑谷子回家累了,休息时,用扁担放在箩筐上,然后坐在上面,我爷爷路过身旁,在我头上拍了一下严肃的说“谁叫你坐在这扁担上?”后来我再不敢那样坐了,我还记得搞集体的时候,我爷爷当队长管理很严格,收割稻谷子,有成群的人,都没有一个人敢用扁担做登子坐。</p><p class="ql-block"> 正月 初二,大家又是一年开工的第一天,所以都会有人来祠堂领取扁担,敬香打鞭炮的模式开工,然后,每人扁担挑上粪篓去池塘里挑塘泥堆放到农田园里,作为农家肥料。差不多每年的这天都是如此。也是的,就这个时段,其它的事情也是可以先放一放,刚好是年底放掉了池塘里的水打捞鱼,这时用草料搅拌清理潜淀的塘泥做农肥一举两得,再把池塘水贮满。过了正月十五花灯节,又开始放新鱼苗了。就是这样,扁担从新一年的初二开始挑到肩膀上了,本来是大年初一早晨都要到井里挑水吃的,我们这里有个习惯,就是大过年日的下午或傍晚把水缸里的水挑满了,第二天是新年初一日,尽情的与家人们玩一天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石街中山坑造纸厂肩挑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孔家斜村在建国前,一般情况是过了正月十五,开始忙着开田工干活,拿起锄头铲除田草,挖田角落,天气晴朗大家伙,从家里拿起扁担挑些纺织棉布和撅布到永丰交易,造纸厂生产纸后会挑纸等,又从永丰的北坑挑石灰回来,堆放在家里自然化成石灰粉沫,供田里的禾苗治虫与四、五月份的浸泡新竹麻造纸用。</p><p class="ql-block"> 这个造纸厂开始是建设在石街的中山坑深山处;大家也许会想:怎么会来到这里建厂的?后来这纸厂转移去哪里?待会我会慢慢讲来;事情过程是在“南昌起义”之前,正酝酿筹备起义的同时,我们的革命军就考虑到需要大量印报纸,做宣传、秘密文件等用纸,数量少是到处都能够买得到的,如果数量多肯定是会被国民党控制了,像永丰的中村的造纸厂与石灰厂还更近,比我们这里造纸的历史是更早,造纸厂也更多的,毫无疑问会被国民党盯上,所以就买不到了,大伙商议只有自己新办造纸厂,所以就选择来到石街中山坑深山处秘密的做竹麻纸。造纸最为关健是要有好的上等石灰,所做的纸质才好,而北坑的石灰厂与这造纸厂又距离不算太远,因为我前面说到孔家斜至石街山岭上有条通往永丰与乐安的主杆要道,常年都有成群的人们去永丰的北坑挑石灰,以做房屋与种田用的,听说孔家斜挑石灰最为出了名声的人是弯子里住的三兄弟,三个人走一趟可以挑起一千斤出头。常年如此,所以挑石灰过来不容易发现石灰用着做纸品。</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做纸厂的人员是革命军人与永丰大元山几位曾师傅,孔家斜村的家人们少数部分跟着学徒弟做纸,大部分的人会去挑运石灰过来,有时间也会来纸厂里帮忙,这边做出来的纸挑到永丰与乐安那边,明的是卖与换米回来厂里供大家吃,看起来都是贸易交换买卖,其中是供给内部组织用的多,贸易的往来密切,也就时不时的通过他们传递秘密信件,就是所谓的地下组织;也许是长时间,相互交流信息,有可能引起国民党的怀疑暗中追查,开始以要收购厂里的纸质品为由,派了十几个人到石街中山坑造纸厂要买纸,说你们厂里做的纸质更好的,更细腻的,吸水性更好等等;也强硬的口气说道:办造纸厂也应该缴纳国家税费,过了一段时间国民党未见有人挑纸品到东潮和琳池卖给他们,于是又派十几个人追到石街过乐安交界处的埃顶峰路上拦截,一定不可以再放走纸往乐安和永丰,而我们革命组织原本是为了自己要用才来创办造纸厂的,再说我们自己当家作主,怎么轮到他们强行霸道——要缴纳税费,如果是真听从了交了也是领不到钱,再者是厂里工人米都有可能吃不上了,也不会关心平民的生活,最为重要的是组织的报刊与文件的印发无法运行,所以坚决不能给,给了这个开端,后面更不好办了;他们强行拦截也只能硬趟过去,大伙也在平日里学习了一些抄家的武功本领,拿起扁担把拦截人员追打开来,有的抱头就走了;然后继续把纸品挑到永丰去“交易给组织”,又从那边象往常一样带石灰回来,可没有过多久,不知道国民党是派的兵,还是哪里聚集了上几百号人员,全是平民的穿着来到石街过乐安的交界岭山峰路上拦截,这下可不是同以前的了,他们站在上峰山顶上,每个人象凶神恶杀一样,每个人手中拿着鱼叉、铁棍、铁铲器,铁长刀等等,还没有等到大家把肩上挑的纸品挑到山顶,就开始扔下石头来,挑纸的人们每个人都是身穿宽阔的半长单薄的衣裤,脚上光着脚穿草鞋,因为这样走长度路迈脚步更敏捷,可再结实的肉体怎能碰得过硬石头?古言说:鸡蛋怎能碰得过石头呢?所以砸得头破血流,每个人脚与身躯都是伤痕累累,还没等大伙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情,他们上百人从山顶上用铁兵器刺杀下来,就这样手无寸铁的挑纸民众展开一场以肉躯拼搏锋利的铁尖和刀枪,场面非常险恶,民众被鲜红血沾满身,潵满遍地,嚎叫痛哭声混乱一团,这样残酷恶杀还没有结束,那群凶神拿着手中的利器把民众挑的纸品全部被扒开,刺烂,用刀刃挑散得满天飞,象似在搜查什么东西,但是什么也没有找到。这挑明是来杀人的,这场恶战之后,满地都象似我们这里农村宰猪的时候,用猪血洒的红花纸一样的,民众里面大多数是孔家斜村的家人,卖命的赚点苦力活钱的,写到这里我的心很疼,像似在滴血,他们相互掺护着,手拿着挑纸的扁担做拐棍支撑身躯度手,伤势重的找了些竹棍与木棍,用枝藤做了抬架抬起重伤人员回家,家里的人看到场景被惊呆了,个个人遍体鳞伤,血迹满身,用草纸,烂布包的包,扎的扎,抬着的,手扶拐杖的,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象经常人行走的歪歪晃晃的,家里人赶紧接回家里按顿好,忙禄了一阵,又去找郎中治疗,又是去祠堂里求祖宗保佑,就这样一场恶战过后,造纸厂陷入瘫痪中,有的难以治愈的,有的离开了人间,有的干不了重体力活了,为了保住好不容易建起来的造纸厂,所以组织派了很多人增援,有的种田,有的人日夜放哨,分批人干活,有群人继续造纸,与敌人展开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孔家斜人们也被敌人锁定为对手之中,特别是有的是明的抢人,在外面教书的先生也被列入传播种子的革命者,难逃国民党的虎爪,被暗杀,逼得投入网内落入虎口,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需要,想到“枪杆里出政权”,开始自己内部组织人员造枪,于是在永丰的梨树山村隐藏办了兵工厂制枪与子弹,兵工厂是于曾山负责管理;革命队伍慢慢壮大,人员多起来了,大家按排孔家斜村里的妇女们加强生产起纺织布匹,石街村又开起制做碗的窑厂,石街的街上天天早上繁荣,一个早上能卖了一头猪肉,好几桌豆腐,布匹销售的数量也不小等等,严启荣<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公公严光裕曾经是在石街街上开饭店和卖猪肉,他是1931年在东山坝小源去世的。具体的情况都有两种说法不同,我在这里略写。</span></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大家都会明白;也会这样想::敌人对挑纸和挑石灰的人这么下狠手,会不会对石街中山坑的造纸厂毁了呢?其实后来中山坑的造纸厂真的被大火烧毁了,不用我再讲明,大家也能猜得到纸厂怎么会烧毁的,我们的党组织向来是越挫越勇,把剩下的搬移到石街村里的“上屋”,光明正大办厂做纸,反而还扩大规模生产;销售渠道也扩大(宁都、永丰、乐安),杨文珍也是做纸师傅,有过管理纸厂,孔家斜住的杨竹生也曾经在纸厂做纸,杨辉煌,我的爷爷扬庆云也到过石街纸厂里做事,解放后管理了好几年的造纸厂。听说他们各有特长,杨辉煌与他妹夫张龙财擅长踩竹麻,一般人的脚,踩得几天就会被石灰水腐烂脚的,他们的脚象钢铁般踩着没事的!我爷爷擅长砍打新竹尾做竹麻。廖元斜居住的严启明也是做纸师傅,石街的严启高也是在造纸厂学会了做纸的,严启荣的父亲严善应以前也住石街,会去竹麻厂里砍竹麻,造纸厂做事的还有很多人,比如:乐安有人到过这边做纸、白水村人、鹰咀崠人、荷家湾村的丁上财等等。</p><p class="ql-block"> 后面又更是加大力度生产,往竹子坝和汉口扩大规模生产竹麻造纸的,所有生产的纸质全部运往下游水口等地,由东韶与琳池苏区政府调侃与深加工,销售转往宁都汀州其它地方,龙下村里住陈运义的父亲陈龙生,就是在竹子坝造纸厂做出纳。造纸厂延续到七十年代后由于挑石灰的运输难解决,改为其它材料做纸,再后面是为了响应中央指示落实生态环保,所以把造纸厂关停。</p> <p class="ql-block">当时孔家斜村有位我们杨家人,做事无论礼节,教书育人样样精通,于是大伙无论大小事情都会向他请教,大家称呼“杨主人”;长得很标志又书生秀气,在这里牵头指导革命工作,经常会来杨氏宗祠后面楼上办公(那楼上新中国成立以后做过教室用);我们为了革命,可以不上交国粮,不交苛捐杂税;干革命:为了自己而种田,种田是为了革命,为了自己当家做主人,为人民争夺到了享有人人平等的权利;于是我查过家谱,但没有找到此人,后来又想起我的爷爷说过:“内部组织曾经透露;杨主人是毛主席”,所以是不是毛主席,我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果然查到革命期间,毛主席在江西曾用过名字“杨子任”,也有很多人叫“杨主任”,与“杨主人”正是同音,他非常英明;很多人评价杨姓人有着自古至今,家风正气,对社会责任心强,爱国情怀源源不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是孔家斜村的纺织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种纺织厂孔家斜村有很多,目前所能看到的有两个,这个图中的纺织厂的地窑场保留较完好,这处地窑旁边的已坍塌了,还能看到大半的形状,还有另一处只能看到窑洞上方的透气孔位置的残留痕迹,其它的窑洞被做学校给挖掉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每个窑洞纺织厂内宽3米左右,高有两米多,上方留有透气窗口,说明人进入做工是关上门的,冬暖夏凉,在织布的过程一般不敢烤火,防止丝线弄进火炉里烧断,里面暖和做细活换织布线行手动更为灵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石街生产的土窑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种古式的木扁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种是现在的毛竹制作的扁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是木制带勾的扁担(简称为勾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看起来孔家斜的人们,都是为了自已的生活挑石灰,挑米回造纸厂,造纸厂的师傅每隔几天要把送到永丰的梨树村的兵工厂,扁担是天天在肩膀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肩膀压成厚皮腱子,比牛皮还韧劲!</b></p> <p class="ql-block"> <b>说说挑米赠送照片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前面讲的孔家斜村挑纸做纸的师傅,其中有位名叫杨诗满的,就是现在住在东韶村杨庆富、杨庆帆、杨庆民的爷爷,杨诗满生来机灵,长的相貌很好,爱讲古文,写得一手好字,力气还很大的,但是他受伤以后几乎是不能走长途挑担重活的了,并且常年咳嗽,跟着毛主席来到东韶开展革命工作,其当初来到东韶也并没想象的那么简单,里面错综复杂,毛主席经常外出做调研,杨诗满留在东韶,有时候也会坚挺着去做点挑担的活儿或去抬轿子,东韶村在旧社会里也很爱好赌博,杨诗满也时常混入其中,偶尔也会压上几个宝,在别人的眼中,他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年龄并不算老,扔下家庭老婆孩子不管的来到东韶,一个人过着孤苦零丁的生活,像个流浪汉,夜里有时在赌场睡着了,多数是在东角庙场里过夜的,学会赌博的坏习惯,其实他想赌博里面来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了解情况比较多;秘密的隐藏在东韶人群内收集东韶、琳池,以及周边的情报传递给组织内部的,后来最终难逃魔掌的他,就在东韶的东角庙里完成了他的人生,那里以前没有修公路的时候,显得比较偏僻的,庙前陡坡旁边大树成林,林中虽然鸟呜“叽叽喳喳”,但还是呼唤不起宁静的气氛,很少人来这里,被人发现他的尸体之时,已经是臭气难闻的了,在那时候他的后代还年幼,也不清楚具体是怎样的情况,家里也没有办法派人处理遗体的。也许是组织上秘密的把他的遗体处理了,怀疑有可能是被敌人发现了他的行踪被谋杀,于是组织上火速的把他的妻子张氏隐藏起来,也就是明目上是嫁给大元山的曾纪森(造纸厂的曾师傅)。</p><p class="ql-block"> 话说杨诗满过世后,情况显得特别危险,他的妻子心中是知道自己的丈夫所做的事情是为了革命事业,组织上按排转移也是为了自家的安全,带着1919年出生的小儿子(杨文珍)嫁给大元山的曾师傅了。听我的爷爷讲过其实当时肚子里还怀孕了,到了大元山没有过很长时间,大约几个月就生娃下来了。她的大儿子叫重阳宝,就留在孔家斜村里,大约十二三岁开始,也会跟着会去纸厂里做事和挑纸去永丰等,十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天没有亮,国民党的人把门重重被包围了,说是把他抓去当兵,可那天下午就传话来,说重阳宝在战场上牺牲了,这明的就是在杀人吧!</p><p class="ql-block"> 接着说说半身照片的故事来:“这张照片大概是1926年至1928年,大元山村子下面一个村庄就是梨树村,我们的红军办了一所兵工厂,是曾山在这里负责管理,曾山与大元山曾家是同本家族的人,是居住在曾纪森家旁边,都是住在大水港塅上,所以曾山与曾纪森是邻居,每隔几天曾纪森会挑米去他家里,在外面说是挑米回家给妻子和孩子们吃的,曾山看到这里的家人自己的生活都非常艰苦,三天都难得吃一次饱饭,节约下来的粮食,又是辛辛苦苦地一担一担的大米挑来这里,供给家里以及工人、战士们吃,支持革命事业,曾山打心底里是非常非常地感激,好像是没有找到什么留下来能作纪念,很是过意不去的样子;于是,有一天从胸前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也许正是部队准备转移的前些日子)”;说:“我拿这张照片给你们做个纪念,好好保存!等到将来战争结束胜利了,我还会来看望你们!在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你尽管说,我们的战士是人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一定鼎力相助!”后来,兵工厂搬迁了。我问:“新中国成立以后你们到北京找过他吗?”小宝叔叔亲口回答:“没有!我的爷爷讲:我们的生活比起解放以前是好多了,过得很幸福的;刚解放后几年,虽然日子过得艰难,有时候吃不上饭;但是日子过得很踏实;不像新中国成立以前天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土匪、恶霸时不时地抢财产和女人等等;所以是靠他们舍身救国救人民,使我们过着有尊严的日子,我们要感恩他们!”我问:“那本地方的政府知道你有这张曾山前辈的半身照片吗?”小宝叔叔说:“知道!乡里有个领导叫我把这张照片交给他,我不敢相信,也就没有答应他”,然后他说了两个比如的例子!他接着说:“再说,这照片是本家人赠送给我们的纪念物品,对于我们觉得是贵重的物品!对于别人可不一定这么认为,如果被弄丢了,不就太可惜了!”我说:“起初,你们不知道曾山前辈在中央工作吗?”小宝叔叔说:“知道呀!”然后,他把包相片的白纸打开给我们看看,上面正是写的曾山的简历,以前这包相片的简历,是用毛笔写在毛边纸上的,时间长了,后来毛边纸碎烂了,就用这纸打印好了。</p> <p class="ql-block">还讲到1930年2月6日至9日,在吉安陂头召开的“一七会议”上,主张平均分配上地,得到毛泽 </p><p class="ql-block">东的支持,通过了二七《土地法》。此后,包括永丰在内的赣西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15年分田运动。</p><p class="ql-block">2月中旬,出席在吉安陂头召开的各县区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赣西苏维埃政府,任主席。 </p><p class="ql-block">7月29日,发布《通令》,决定了八月大暴动工作纲领,并确定了各路行动力量的配合,强调永丰群众夺取新干。</p><p class="ql-block">8月5日至11日,在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常委、书记</p><p class="ql-block">10月7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任主席,领导永丰等17县革命斗争。</p><p class="ql-block">11月21日,发布《紧急通知》,指令水丰之沙滩、潭头等地须快速充分准备盐米等件供给红军</p><p class="ql-block">11月24日,发布《紧急通知》(密字第三号),国民党第十八师已于18号进驻永丰,要求永丰等地加紧白军士兵运动。</p><p class="ql-block">1931年</p><p class="ql-block">3月17日,下达《赤色戒严令之二》,宣布东固龙冈全区及兴国为临时戒严区,对出入苏区人员进行严加审查,保障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4月8日,发布《通知》,鼓动永丰等苏区群众积极投身革命,组织经常的担架队运送伤兵及准备粮食供给医院。</p><p class="ql-block">5月21日,第二次反“围剿”中村战斗前夕,随红军一方面军总司令部进驻石马尧坊。在此,发布《通令》。</p><p class="ql-block">5月底,随苏区中央局驻龙冈,6月初迁往宁都。曾山在布入革命起,也是有着重大贡献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他不单是吉安区周边活动频繁,还经常组织人员协助各苏区(宁都、乐安)开展武装斗争,号召各苏区继续努力配合红军,乘胜追击敌人,争取战争的全部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b>(图片为曾山兵工厂的办公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幢房屋就是当年曾山兵工厂的办公场所,距离这处五十米是兵工厂,现在已是一个荒坪,旁边的山上有大树!</b></p> <p class="ql-block"> <b>东韶的事件</b></p><p class="ql-block"> 渔子街这幢房屋是杨文珍在60年代建筑的,当时杨文珍小时候是在永丰大元山的大水港生活到结婚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讨了第一个老婆符氏,1949年生了杨庆帆满周岁后,就离开了人世,纪森爷爷待他们比自己亲生的儿孙还更加照顾与爱戴,细心的培养”。</span>国民党常常会来乱抓人,抓壮丁,所以曾纪森把他们送到东韶来了,过了几个月后,又来到这里大元山,是曾纪森(杨庆帆、杨庆富兄弟的爷爷)把杨庆帆从东韶背过来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纪森爷爷到东韶村杨文珍家里做客,看到文珍的后妻无理由地虐待他,所以从她手里夺过来。</span>才三岁,廋小的身躯令人担心。前面说了:纪森爷爷从杨家讨张氏(杨诗满的妻)做老婆,还带过来一个儿子名字是杨文珍,大的儿子重阳保留在孔家斜生活;曾纪森把他们送回东韶的,他想:东韶是自己的组织管辖区内,内部有我们的组织能有个照应的,那时候兵荒马乱的,国民党怀疑大元山这里的人们都与共党有同谋,于是派民团三番五次地来搜查,见人就抓!心想:“如果万一出现意外,是挺对不起杨诗满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杨庆帆七岁,曾纪森又把他送回东韶杨文珍家里,杨庆帆八岁时转回孔家斜老家。一九六四年社教组的找到杨庆帆,邀请他进大队做通讯员工作,1965年开始生产队与大队担任出纳、农技员、护林员工作,到1982年辞退职务。从这事件是能够看到他们家庭对党组织革命事业是有很大贡献所在。</p><p class="ql-block"> 杨文珍也曾经想过,<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本过来招亲姓严家里的地盘,在杨庆帮的住址不远处,原来姓严家生有女儿的;(东韶姓何的两兄弟是从湖南过来的,)这家严家招了小老何为女婿的,总之,何家与杨文珍对毛主席也是非常的敬重是不假的,在新中国成立后两年,应该是1951年,何家的大兄弟也叫他大老何自己凭手艺技术,就在东韶村万家的矮房子里秘密的用石膏塑一座毛主席的像,后来被人们发现了,政府部门看到塑得很好,所以就拆了房子把塑像移到大戏坪的忠字台旁边,毛主席的雕像足有两米多高的塑像立于活动中心。这也充分表明了毛主席在人民的心中是受到广大人民的敬重与爱戴!还原大戏坪场景;就是现在老电影院与做老乡政府与做东韶新街的北侧整排房屋的位置,靠北边与荷子脑至东的直到东门前都有很多又大又茂盛的樟树丛、还有荷树、枫树等,树林里还有一口比较大,水又深的池塘,池塘后来做兽医站被填埋整平了,靠西侧有一米多高,八米多宽忠字台,旁边塑了一座毛主席的雕像,以着怀念和纪念毛主席在东韶的革命历史!感恩他的功德!为人民争夺到土地使用权!人人平等权利!为集体和国家争到集体权利与资产(农垦文化)!为培人才建立学校!为保卫人民人命健康建立医院!打造东韶苏区特色,钢铁般的样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取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东韶战役》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较量第一次的取得大胜利(得到第一桶金);是第一次与军部无线电台信息联通;东韶建立临时政府工作;所以1931年1月15日,苏区中央局(临时政府)是在东韶成立,委员为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任弼时、余飞、曾山等9人,同时成立领导全国红军的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项英任主席,毛泽东、朱德为副主席。通过这次会议后,讨论了部队接着下一步扩展的方向,毛主席提出向北扩展,因为汕头起义虽然失败,队伍转移到这里,已经打通粤闽赣湘蜀贵桂(广西)等地区武装斗争的军人军事联盟(多处的根据地都有好的发展基础)想再巩固鄂豫皖根据地,北伐,往北扩展能靠近上海党中央组织与特别重要通往北平(现在的北京)和延安根据地的设想(这就是后面发展到坚决走长征路线的启蒙在东韶),走上长征路线的人民子弟兵,都是老区出发的,为宣传好革命事业起到很大的意义!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播种好老区的幸福种子!走向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里讲明大戏坪那些大树,是以前做东韶公社政府与电影院砍了,只保留了目前电影院旁边的一棵大樟树,也有些群众反应当时树林阴沉邪气重,因为这个忠字台上和大戏坪,在建国前期,除了唱戏搞宣传活动以外,经常会有举行批判、批斗、争势激烈也会相杀,池塘里也有无人认领的尸首扔下去,所以不要说夜里,就白天都没有几个人敢走树林内穿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何家与杨家</span>孩子们已经长大了都要成家了,杨文珍想应该找块地方把房屋另选新地重做吧!于是找到东韶村张隆兴书记讲明了想法,张书记也考虑到他们也是革命前辈的后代应该给予帮助,所以就指定了渔子街旁边这块空地可以去做房屋。说到张隆兴,他原本是白水人,刚刚解放他是在陂头工作,组织特派他来东韶工作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上图房屋是渔子街杨文珍的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下图为东韶的大戏坪,是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年代的图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东韶乡东韶村渔仔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座东角庙是处东韶乡东韶村往琳池方向陡坡路旁的半坡处,东角庙后面(农机场)与三叉路口规划小区把整个平面降低了两米多,(这东角庙的房屋是2000年之后修建的图片),新中国成立之前:是单间一层比较矮的庙子,庙前叫着“呗呗隆”是陡坡,有条小路走往坑凹田边,还有口古井旁边穿过,可以到牛岗上,目前建敬老院处有叉走分往坑头与琳池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是我们住的龙下村,位置处于孔家斜村的山脚下。自从我的爸爸三岁,常年身体不太好,所以爷爷带上家人来到这龙下村的石脑上居住</b></p> <p class="ql-block"> <b>回忆扁担挑来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扁担在以前步行之时,是生活迁移搬运重要工具;在这里讲一下我的曾祖父的情况:他是跟随妈妈嫁到管元村赖家,因反围剿期间,管元的平民百姓,年轻的人拿扁担挑起日用品全部转移到漂塘祠山里生活,在这里面,曾经有部队也走进入山沟里,杨仁恒曾祖父生来比较勤劳,也做些零工,住在这里部队的兵吃饭、为部队帮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等都会给钱,曾祖父积存了有点钱,后来山里的部队转移了。我仔细想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漂塘祠生活的部队的兵吃饭会给钱,应该接触的也是红军藏在那里,如果是国民党的部队,一个是不会那么好,吃了饭会给钱的,再一个革命党的兵不会那么吃苦在山里面长时间生活。也</span>许因为孔家斜这边地下组织战斗力薄弱,可能有人指点他们来龙下生活,所以拖家带口又用扁担从山里一担一担搬迁到孔家斜下面的一个村口(叫龙下组),准备开店铺,就那年两个大人同一年不明原因死亡,杨仁恒曾祖父临死前指着一个竹制四方形角笼箱,对我的爷爷说:“你要带弟妹上孔家斜村,好好保管好这里面的东西,可以供你们生活三年,今后有人叫你做事,你要认真学着去做,好好带弟弟妹妹!”,这些话语言我的爷爷说了很多次!现在想起他说的和他生前每次听他说完这些话,我都禁不住的眼泪往下流,还听了我的爷爷(杨庆云)说过,二月迁移,四月里我的曾祖母是怀着没有到足月生小孩难产,大人胎儿一起没有救到的,后来过了半年的十二月,杨仁恒曾祖父不明原因的离去。</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些故事;发现建国前孔家斜很多人参了石街纸厂里做纸,挑石灰,挑纸的,有的人是加入地下组织工作,后来就明的与国民党反动派对作干上了,勇敢博斗,也有被人暗杀,生活真的不容易,时刻斗智斗勇,新中国成立之前期,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原因的去世。</p><p class="ql-block"> 再说,我曾祖父死前他心里是知道自己怎么会产生这种情况的,后来我的爷爷是组织上带他去石街纸厂做事,时常也会来龙下等地方做长短工,实际目的是放哨的,他说过有时候会到龙下与孔家斜寨子上放哨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中国成立后曾经管理石街的纸厂。</span></p><p class="ql-block"> 我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很淘气,经常会拣起家里的红樱枪玩,记得这样红樱枪最少五、六把以上,还有那用过了的与没有用过的子弹,放在二楼没有窗户的黑暗角落里,我们小孩也会偷着去玩,弄里面的硝粒,玩火药,后来被发现了,爷爷用粪篓装到哪里丢掉了!还有一件领他很生气的事,是我们大约十二、三岁的时候,在门口乱石堆里掏出来三把刀剑,当时是我家70年代做的新房子,门前坡处堆积了一堆从河里一扁担一扁担挑回来的石头,正好堆积在门前陡坡处,砌墙用了大部分了,我们几个伙伴在石头上面玩舍的,不小心有个小玩具掉进乱石缝里了,我们就为了找到玩物,把石头搬了扔到另一处,没想到在下面有三把锈迹斑斑的刀剑,分别给三个人,每人一把,记得三把形状各不相同,一把直剑是像似古代用的直剑(宝剑形),一把象红军用的大刀靠柄处小,刀尾处更宽大,还有一把是骑士马刀形,拿手柄处有护手弯弧形,刀身细长靠尾尖部有弯形的,我们操练起武功玩得快活,还会去砍树木和劈石头,那些刀看是生锈了确实很锋利,又特别硬的,砍石头都不会缺损,等我们玩得起劲的时候,爷爷做事回家了,被看到了,严厉的骂了一顿,后面把刀收绞了,还被拿起竹子揪打了一顿,也许触碰到爷爷心痛处,后来三把刀剑被爷爷扔进了厕所的大粪便坑内。其实我还知道爷爷跟组织学到了有很多特长与秘密。从这些事件也说明我们生活在这平安的社会里,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斗智斗勇,时刻准备刀刃相杀的日子已经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郑重声明:本文有些故事内容不作任何宣传迷信的意义,只是反应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真实生活写照!与当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扭转社会局面,人民当家作主。新科技带来的新生活,有着鲜明的对比差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