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的家乡(之二)</p><p class="ql-block">氐福生高怀雄组合</p><p class="ql-block">这天,14辆马车排成一字长队,威风凛凛开过来,接受社员检阅。氐福生的马车开过来了,一高一矮两个人赶着马车走过来,车把式和跟车员就像大人后面跟着个小屁孩。有的小孩子就喊开了,“骑着骆驼赶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伴随着公社生产队发展,这辆车开始了它的漫长的装卸拉运旅途。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走过多少曲曲折折的道路,遇到过多少山高路陡,崎岖曲折的激流险滩,恐怕连他们俩也不好估量。氐福生和高怀雄,他们两人在思想上是大相径庭,氐福生是大公无私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各种典型人物的榜样影响,经过毛主席语录的学习,深信一条信念,国家至上,集体至上,个人服从集体。社会主义好,共产党领导好。所以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产生一种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高怀雄却不同,同样受到毛泽东思想教育,思想行动却不相同,他是带着一种怀疑,带着一种否定态度学习毛著,学习英雄人物的。他认为英雄人物学不来,我就是我,把我的小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整天想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谋划着去哪里找一门亲,结婚生子,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实实在在的庄户人,其余的想法都是不实际的。想着自己欠缺的身材,自己是千亩地里一棵苗,可偏偏是命不如人,传尊接代的任务怎么完成。</p><p class="ql-block">由于思想不同,在对待马车拉运的态度上,积极努力程度上,表现不同,产生矛盾在所难免。高怀雄总是亮明自己的观点,用他理解和接受的毛主席语录中的观点和思想影响氐福生。氐福生讲不过高怀雄,就说他的观点是反动的,是错误的。而高怀雄常常提醒氐福生,不要那样吃苦耐劳当英雄,受死的肉是黑青的,到了老来老了,你是腰酸背痛腿抽筋,呵喽气短半口气的毛病都会有。到那时你找谁去。当下踅摸个合适的女人成个家,是最要紧的。要保持思想冷静,不要脑袋大嫣嫣的,让别人表扬你两句你就飘起来,就不知道姓啥,你就找不到北,你就不知道吃几碗干饭。那是别人在糖你。氐福生总是说,“你知道什么?”</p><p class="ql-block"> 他们俩一般情况下,友好相处,配合默契,但也有闹别扭的时候。高怀雄也是被氐福生征服得服服帖帖。而氐福生也不敢轻易惹高怀雄。发威时氐福生那双大手对付高怀雄就像手里抟抡个小鸟一样。打起架来,活像老鹰抓小鸡。而高怀雄治氐福生也有办法,用心眼治得氐福生心里发怵,有次氐福生欺负高怀雄弱小,却惹怒了高怀雄,高怀雄想这次好好地治治这个大傻瓜,于是就把自己关起来,上演了一场大变活人,人间蒸发的大戏。高怀雄两天没有回家,两家人家都急了,就追问氐福生,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高怀雄不回家,他去了哪里?氐福生被迫四处寻找,足迹踏遍了村周围的一切可以藏匿的地方,几次与高怀雄的藏身之地,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可他藏在里面,渴了喝,饿了吃,困了睡,躲藏在黑暗里,悠哉游哉。几次看见氐福生从此处路过,想喊,可还是忍住了。原来高怀雄把自己藏在一个废弃的窑洞里,把干粮和饮水带足了,还把门垒上,从外面看,就是一孔废弃的窑洞。谁也不会想到高怀雄就藏在这里。到最后,高怀雄觉得玩够了,把对方折磨得差不多了,自己走回家里了。通过这次的藏匿事件心理较量,氐福生从心理上认输了。</p><p class="ql-block">他们俩的性格迥异。一个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一个是特精特精的只会算计别人不会吃亏的机灵鬼。不知是适者生存的原因,还是遗传因素,真应了那句话,人大傻愣,人小鬼精。</p><p class="ql-block">天生性格冲突的两个人,逐渐磨合,成为遇事配合很默契,在性格方面还互补的赶车跟车人。他们学会了许多实用的赶车技巧,赶车人规矩和潜规则,和这个职业操守。学会了赶车人的文化生活。红歌曲,样板戏的晋剧,山曲,二人台都比较熟练。</p><p class="ql-block">人们担心高怀雄挑不起个子,装不上车,其实没有必要担心。既然氐福生接纳了高怀雄,他就会想办法,让高怀雄过这一关。氐福生主动承担了挑个子重活儿,高怀雄只做轻活儿——码个子,两人配合默契。别人挑个子每次一个,氐福生,每次两个。所以拉个子的效率最高。每天要比其他的马车多拉一趟。人们都被他们这种多拉快跑所感动,队里的喇叭播送着表扬稿,男人女人见到他们都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氐福生咧着大嘴,脸上流露出自信的笑容。到了寒露后,队里的场面活儿已经收摊了,队里的马车队就开始给队里社员拉煤。</p><p class="ql-block">煤场在土右旗的公三湾公社,巴中窑大队的葫芦石太村。由于木桶效应,每辆车一次只拉一吨,因为去这个地方,有一段山路,非常难走 是盘山路,上去费劲,下去更难走,是很陡的弯弯曲曲的山路。完成一次拉煤需要三天时间。需要车把式和跟车员共同努力,去时,轻车走下坡路,返回时,重车还是走上坡路,所以走得慢。尤其是重车上坡很费劲,中途需要停车休息几次。在休息时需要给车轱辘后上堰石,挡住车的自然下滑,只有马车不下滑,马匹才能休息。氐福生的马车拉得多跑得快。因为他们不怕拉多上不去山路,在车路最陡最费劲的地方,往往氐福生用一条绳子挎在肩膀上,另一头拴在车辕上,助拉马车走过最陡的一段。你想他的力量多大,他赶的马车就没有卡住过。等到了车马店里,打尖或住店吃饭时,两人往往要吃三斤莜面,氐福生能吃一大笼屉,高怀雄只吃3,4两莜面。</p><p class="ql-block">那时队里对外出车辆的赶车跟车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粮食补贴和资金补贴。这时人们就问氐福生,吃饱没有?他会拍着肚皮,笑着说:</p><p class="ql-block">“吃饱了,放屁也响了。”众人都大笑一通。店经理说,你来住店,专门一个女子给你搓莜面,我们得倒贴你。这时的高怀雄往往替氐福生怼回去:</p><p class="ql-block">“哼,你拿上二两棉花纺一纺,我们这辆车是受到公社革委会主任表扬的明星马车。车把式是大力士项羽楚霸王,跟车的是有名的能掐会算的徐公徐茂公。我们来住店都给你们张脸了,你出去打问打问,在后山一道滩,我们是怎样的名声。再说这样的话,小心我们不来住你们的店了。”</p><p class="ql-block">店掌柜赶快说:</p><p class="ql-block">“不说了,开个玩笑吗。”</p><p class="ql-block">店掌柜知道,自他们这个巨人和矮人组合马车住店以来,店里多了许多住店车马,原来半死不活的马车店,一下子就火起来了。每到晚上,南来北往的车辆来这里住店,几乎把这个店住满了。车马店不同于现在的宾馆和酒店,一套一套的房间,将旅客分开,各住各的,互不影响。过去车马店里,对头两盘大炕,有时十几个人挤在一盘炕上。这时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东拉西扯地唠起嗑了。大家都想逗氐福生和高怀雄两人说话,一个声音粗得像牛叫,一个声音细得像老鼠叫。两人就像说相声的,只要两人站一起,幽默和笑料就像事先打了包袱,一抖啦一堆。一个秃舌一个咬舌,你一句我一句,讲他们这辆传奇马车经历。一次马车惊了,三匹马拉着车跑得飞快,眼看就要撞上人了,这时氐福生,三步并两步,又是一个箭步,把车辕撑住,将闸一拉,并推着向右改了方向,硬生生把一辆三套马车给制服了。这才避免了一次事故。还有一次,拉煤车在过河时,卡在深沟处,怎么赶也出不来,河水很深,很冰冷,人和牲口都受不了,就在这时,氐福生让高怀雄坐在车上,拿鞭子吆喝牲口,他用肩膀扛着马车,这么一配合,一使劲,马车就走出来了。讲起他们的故事,有时笑得人前仰后合。有的车把式就对三寸钉高怀雄说了:</p><p class="ql-block">“你还不是靠人家氐福生吃顺饭,你能干啥?”</p><p class="ql-block">高怀雄总是自信地说:“我们俩互补,我不行的他行,他不行的我行,我们是黄金搭档。”</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人家,都喜欢让氐福生的马车拉煤,拉得多还回的早,遇到女人孩子不能把煤挑回去的,他们还帮忙。作为酬谢,给他们两人一盒太阳牌烟卷。他们这辆马车,还想办法从煤场多开票,和过泵员套近乎多装煤,回去主人家也不会亏待他们,一准给白面莜面,或烟卷钱货物不等。挣到的钱物远比队里补贴多。所有这些都是高怀雄的主意。等到下石拐,到包头跑运输更是门道多,身子活泛了,拉运带装卸,给生产队挣了钱,自己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这样,他们利用赶车机会,搞农副产品的小批量买卖。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家对农副产品的黑市交易检查得时紧时松,这时的小商贩就有了空挡可钻。那时的猪羊肉在黑市能卖到5元左右。高怀雄他们能低于4元钱能收到货,这样就有了赚头。</p><p class="ql-block">他们两很会想办法,把农副产品藏在车的底板的背面,这是个秘密地方,这个地方只有检查人员低下头,看看车底板的下面,就可发现端倪。可是他们的车,总能躲过了政府设在交通要道上卡子的检查,一次一次化险为夷。这种在政府严厉禁止并取缔形势下,形成的黑市是秘密交易,这种畸形交易,过程迅速简便,多数情况下用手指表示数目(价钱,斤两,总价)。一旦被抓住,买卖双方农产品钱物全被没收,人还要挨批斗。在萨拉齐和石拐,年前的交易特别频繁。那时的农民需要钱过年,市民需要米面、猪牛羊肉过年,买卖双方所以一拍即合。这种几乎被禁止的交易,费用最低,效率最高。</p><p class="ql-block"> 三 找对象结婚</p><p class="ql-block"> 受高怀雄的启发和影响,氐福生开始踅摸对象,尽管当时氐福生的名声很好,但一提到找对象,许多女子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用时髦话说,叫好不叫坐。为啥,没有出息,除了赶车还能干啥?邻村有个闺女,大家都不看好她,除了懒和馋嘴,还有些“那个”。人家暗地里称:二不球球,半吊子,这个长得并不漂亮的既不务农也不绣花“闺中之秀”早已春心萌动,正巧有人上门提亲,女方自然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了。本来氐福生是不同意的,可是他父母说,咱认命吧,好的女子看不上咱。你要不结婚,后面几个弟和妹咋办?他们也老大不小了。氐福生历来就是听话的孩子,逆来顺受已经习惯了,到最后点头同意。父母就给张罗亲事,很快就促成了,到谈婚论嫁出聘礼的时候了,又节外生枝,出了一档子事。女方的女子叫润枝的说了:</p><p class="ql-block">“我要退婚,氐福生有些不精,在大疙楞上比赛看谁能抱起碌碡圪蛋(农村碾场用地)。”</p><p class="ql-block">原来村里一群年轻人比谁的力气大,看谁能把碌碡抬起来,氐福生本来是以勒本等的庄稼人,不好表现自己,架不住几个年轻的起哄起来,也只好随大流。好几个人都试过了,力大的使上吃奶的力气,才能搬起离地一指头高一点,力小的,根本是丝毫不动。有的人就撺掇氐福生,氐福生犹豫半天才走向前,两手扳住底部用力一提,很轻松的举起了偌大的碌碡,(足有500斤)身不晃膀不摇,转了一圈,轻轻放下。人们又一次见证了氐福生的力量。真是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但是传到邻村,氐福生对象——郝润枝耳朵里,就成了氐福生砍货愣货的事实依据了。村里人听后,真叫人哭笑不得,人家不嫌你是半吊子,反倒你说人家不精。“人家氐福生就是憨厚老实”,介绍人当即给怼回去了。女方说,向毛主席他老人家宣誓,说的话绝对真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介绍人说:“向毛主席宣誓,我说的话绝对是真的。”</span></p><p class="ql-block"> 这场退婚风波这才下去。到了秋天,看好日子,准备娶娉,那时文革时期也没什么讲究的,氐福生赶着马车就把自己的新娘接回家里,入了洞房。氐福生新结婚也没有婚假,第二天就出车,赶着他的三套马车,给队里拉石头,从村里的后沟拉石头到队里的筑坝工地,在那里要准备建起一道拦河大坝,用石头和水泥垒起根基,再用铁丝网罩住,上面再垫砂石土将坝垒高,这样就能治理一处小流域。氐福生的活儿很累很苦,加上自己老实肯干,但时间一长,肯定吃不消,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吃人不见血猛虎。新婚密月,人们对氐福生说,福生,你白天干活,晚上也不闲着</p><p class="ql-block">,你受得了吗?他开头不避讳,拍拍自己的胸脯,说:“没问题,看看我的身体多好。”过一个阶段再问,只是呵呵地笑,再后来,问起来不说话,耷拉着脑袋。他娶的妻子是邻村姓郝的一家独生闺女,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也不干,好吃懒做,人和人的关系什么也不懂,人情礼往,家常里短,柴米油盐,一概不管不问。所以什么也不懂,属于半吊子。这在农村实属罕见,一般女子因不读书,这些最基本的做人的基本常识,都了然于胸了。可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直过到20岁。胸无点墨,还飞扬跋扈,颐指气使。嫁入氐家,还是不改旧秉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氐福生的家人就看不下去了,不干活也得承担做饭的任务,她倒好,整天起来咿咿呀呀学唱革命歌,唱好点也可以,唱得那个难听能把鸡狗吓跑了。最可恨的是晚上不能按时睡觉,总是折腾氐福生。氐福生干一白天活,已经是筋疲力尽,她还是死缠磨缠不让人睡觉。就为这事,吵了几次,打了几次,郝润枝毫无悔改,依然是如狼似虎。这时村里就有人开始咬舌根了:说氐家取回个宝,白天唱歌咿咿呀呀,晚上歌唱,哼哼唧唧。最悲催的还是氐母,几年不去借面的笸箩又被她夹在腋下了。眼见着福生一天天消瘦,精力一天不如一天。作为母亲,这种事还不能在人前说,只有在暗地里偷偷掉眼泪。其实不说,村里人们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作为氐福生的好友搭档——高怀雄,这时看不下去了,就要过问,氐福生支支吾吾,最后还埋怨高怀雄,说:“就你说的结婚成家是最大的事情,要尽快。你看我现在,闹的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时高怀雄就说:“炒咸菜放盐巴,她是太闲了”。又说,“你现在是宠了媳妇的罪娘,左右为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给氐福生支了一招,他在他的耳朵上,嘀咕了几句。氐福生脸上有了笑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天</span>氐福生早已经上工走了,郝润枝睡到阳婆照到屁股门上了,才懒洋洋的起炕叠被,一看褥子上一滩殷红血印,这回郝润枝着急了,不敢问别人,只盼着氐福生早点回来,太阳落山了,氐福生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了,郝润枝迫不及待地指着炕上的褥子红印,问:“这是咋会事?”氐福生装作没好气的说,“你还问我呢,你要不要孩子了,你就这样每天晚上折腾,你就生不出孩子了,那红的是你的血”。从此郝润枝晚上不再麻缠氐福生了。氐福生此后就过上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他见到高怀胸,给他伸出大拇指。高福生说,“一袋煮红就办了事了,以后好好学着点。”“看把你能的,说你胖,你还喘上了,”“哈哈哈,你以为呢!”高怀胸翘着小嘴得意地说着。</p><p class="ql-block">时间进入到73年夏季了,村里总算有些变化了,每家每户的喇叭匣子按上了,每天按时广播,国家事天下事,本乡天地的事,事事都知道,还能听到好听的歌曲。队里有了水浇地,吃菜也方便了。政策也放松了一些,允许队里种黄芪种党参,允许社员自留地种黄芪,这样社员也有了一些零花钱。日子稍稍有点改善。疙蹴在疙楞上的社员脸上也有笑容。</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人从家里推出一辆自行车,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是展示还是擦拭?不得而知,然而正是他的无意之举,引来连锁反应,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第四……一会功夫村民将自家的自行车纷纷推出,有的唯恐走慢落后,索性跑着推车,不一会儿,井滩圪楞上,摆满了各色自行车。有永久牌飞鸽牌凤凰牌白山牌等等,这些自行车都是从包头石拐的黑市买回来的,车梁上都裹着彩色树胶带,都是在种药材之后生活宽裕了,手头有钱了,就有了改善生活的想法。看出来了吧,这是在展示自己生活有了改善,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这绝不能简单理解为显摆和炫耀,它包含着对国家的认可和感谢,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四 人民公社需要不断完善体制</p><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实际上是在社会一体化基础上将国家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高度统一的基层政权形式。人民公社还推行“组织军事化”,在公社设有军管会,在大队设民兵连,给基干民兵配备步枪,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训练。过去的人民公社,以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三级所有三级管理制度。</p><p class="ql-block">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中虽没有实现机械化取代手工劳动,但生产技能的积累,生产工具的改进,同样也能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如割地的工具镰刀就不断改进,到后来用的镰刀,钢好,刀快,刀片重量轻,使用起来非常肯(kèng)手,割地速度就加快了。原来每人每天割两亩,现在可以割两亩半。以此类推,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已经得到改进,效率确实提高不少。过去在农忙季节,会把所有在外的劳动者,都要抽回来抢收。但在后来,就不用这样了,在70年代初期,农业劳动力已经有了富余。可以用来搞副业,用来补贴农业资金不足。生产队的日子应该好过,队里的收入应该逐年增加。</p><p class="ql-block">作为劳动成果的结余资金,应该是有积累有盈余的。随着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实现农业机械化完全有可能的。从70年代开始,生产领域逐渐出现了机械化。比如运输中有了手扶拖拉机,耕地用到拖拉机。打场有了脱粒机,加工粮食有了粉碎机。而且从制度上也不断完善,从人民公社经济架构上不断向外拓展空间,越来越趋于完善和合理。比如,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信用合作社,使得集体和社员个体都有了金融服务,可以在生产生活上获得信用社的贷款支持。同时在销售和收购方面成立供销合作社,为集体和农户解决了买难和卖难的问题,这样人民公社就像多了两个翅膀一样,几乎农村农民不存在短板和问题,没有理由不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可是来自生产队内部出现的不和谐的行为,着实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在当时,人民公社生产队确实需要加强管理,堵住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需要开源节流,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对生产队进行改革。</p><p class="ql-block">下面说一些事例,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窥一斑而知全豹。羊倌偷杀羊,把队里的好羊和自己家孬羊调换,虚报少报羊羔数目;饲养员将铡草回收的莜麦偷回家;种地摇耧的把剩余的种子拿回家;某社员在打场期间,居然能偷回家里1000斤粮食,怎样做到的?利用箩筐作掩护,箩筐里装上粮食,上面再填满莜麦壳。人们不以为然,时间久了,队长怀疑上了,跟到家里,露馅了。</p><p class="ql-block"> 五 一个窃粮户的忏悔</p><p class="ql-block">有一个粮食盗贼,叫赵仓良,技法更是一绝。从打麦场的墙根挖了一个小洞,直接通到墙外的地里,在地里挖开一小渠,放进一节节竹筒,然后上面再盖上厚厚的土壤,耕种也不受影响。地下埋的竹筒,直通自家的后院。这样他,他就利用竹筒和自家有利地形做成一个管道盗粮的装置。打谷场上善良的人们,一次次被他虚假的小便现象所掩盖,哪里能想到,随着他在场面里的一次次活动,粮食已经源源不断地流入他家的后院。他是巧妙地利用自家的房屋在最低处,打谷场又在最高处,才做成这个特殊的盗粮装置。这一事件暴露以后,人们才恍然大悟。有人发现他们家年年有余粮,好几年,偷偷卖粮,而且养的鸡多,养的猪很大很肥。在每年的打场期间,总是早出晚归,总是穿一件厚衣服,总是到场面墙根走去撒尿。究竟怎么发现的?原来在竹筒接口处,没有接好,有粮食流出,老鼠在地里是盗粮专家,无孔不入,耕地社员在耕地时发现一窝仓鼠,藏了不少莜麦,顺着老鼠粮仓挖下去,就见到竹筒。再深挖了两处,耕地的社员就基本判断出一根长长的竹筒连接着场面和他家后院。这名耕地社员,基本判断出这是干什么用的,只是不露神色,又恢复原状。收工后才告诉队长。这个盗粮窃贼赵仓良,自以为天衣无缝,每天如法炮制。不过这次是良心发现,还是害怕发现有所觉察,心里暗暗发誓,这是最后一次。今天晚上就把它拆掉。他小心翼翼地,偷偷地将队里场面的粮食装满口袋,到那个地点,扳开暗扣,粮食就哧溜溜地流进了墙外的地下竹筒里了。最后把撒在洞外面的粮食颗粒,用脚蹭到洞里。最后把麦秸也掩上,收工后,他是最后一个离开场面的人。</p><p class="ql-block">说来也巧了,当天晚上下一次暴雨,队长就担心场面里粮食不要让水冲走。就冒雨上了场面,一看场面里,有一半场面已经有积水了,粮食堆都在高处,没有被水浸泡,上面已经盖着苫布。这时,队长张来世,突然想起耕地员白天告诉他有人偷粮的事,他就来找那个盗粮洞,在场面低处有积水的地方,用手电一照,可不得了了,正在场面墙的低凹处,有一个水洞,水正在打着旋儿从洞里往走流,他正在想,原来场面的水少是流走了。队长张来世立刻想到水流到哪里了,是不是就是偷粮赵仓良院子?“不好,快”!他心里想着,嘴上也立刻说出来。他跑回看场屋,看见有把锹,立刻跑回跑水的现场,把水洞堵上,又翻身跳过场面围墙,到了墙外的耕地里,顺着白天耕地社员告诉他,地下埋有管子的思路,用锹挖的方式来寻找地下面的竹管。带着复杂的矛盾心理,不消用一分钟,就感觉有东西挖不下去了,又挖一处也是一样,好像有东西挖不下去,把两处坑连起来挖,用手电一看底下是竹筒,队长张来世,基本判断是盗粮管子,他带着气,也带着忧虑,几下子就把这根竹管挖断了,看着水从坑里冒出来,还有粮食颗粒,这时队长才长长舒了一口气。</p><p class="ql-block">队长深夜踩着积水,敲开赵家的门,站在雨地里的队长,身披雨衣拿着手电目光炯炯有神。“你干的好事呀,看看你们家成什么样了,走,快走!”赵仓良,心想,“坏了我的事彻底败露了”。穿上衣服,一出门一条腿就淹没在冰冷的水里了,估计水有一尺深了,他是大吃一惊,这么能这样?队长张来世,命令似的口气说,“快,快挖引水渠,把水引出去”。队长说,“时间紧迫,快把你们家里人叫起来,一起挖。”一会儿功夫赵家人,全部起来,挖沟往外引水,一会儿功夫,引水沟挖通了。这时赵仓良,突然想起一件事,急急忙忙往外走,队长张来世喊住他,我知道你干什么去,别去了,我已经堵住口子了,也把竹筒挖断了。这时赵仓良的心里,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赵家院子里的水位慢慢往下降,他们回到家里,脱去雨衣,慢慢坐下来。“好险呐,你们家的房子差点就被淹了塌了”。队长一改口吻,严厉地问“赵仓良,这一切你可是作得天衣无缝,我太佩服你了。”</p><p class="ql-block"> ”赵仓良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队长张来世又道:“你自己先给解释吧?为什么要偷?”队长说。赵某张着嘴,结结巴巴说不清楚,“开头是因为不够吃,才有了此念头,后来就胆子越来越大了……”</p><p class="ql-block">“要说不够吃,人家氐福生一家更不够吃,那人家也不偷不抢,凭本事凭勤快多挣工分多分粮食。你们家差什么了?什么也不差,怎么就不能好好像个庄稼人,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凭自己的本事吃饭。你们家几辈子都没出过贼,你以为这身贼皮好披的。”说到痛处,赵某跪下打自己的耳光子。“起来,做人没有骨气,我最瞧不上这种人了”,大约有顿饭的功夫,院里的水也退下去了,队长说:“带我到你们家后院看看”。来到他家后院,根本看不出那根竹管子在什么地方,只能看到土和泥墙,只见一处挨墙根的地方有两块砖,这时赵仓良拿开砖,露出一个小地窖,地窖里有很深的水,显然是这次渗进的,队长上前把手伸进去,摸到一个小口袋,拿出来将口袋里装的粮食倒出来,队长又一次向里伸手摸,里面上部有个管口。队长到了这个时候,才百分百地证实了赵仓良偷盗行为,他是又可气又可恨。并说,“看来你们为了这个,动了不少脑筋。”“如果发生水患,那就是一场灾难,哪个多哪个少,不会算账吗?”“真是应了那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在做,天在看。有德之人天在助,无德之人天在损’。你呀,就像冬天里被套的鸟,为了那几粒米,命也不要了。你们为窃取些粮食,院子不要了,命也不要了。你想想,如果不是我去看场面,不是有人告诉我,你用管道偷粮,你们家是不是被淹了?你自己看看偷粮那个口子,是不是在场面的最低处,结果怎样?下了暴雨,雨水会顺着那根管子,流到你们的院里来,你们的院子又不好出水,怎么样,今天你们也看到了吧?” 经过队长一说,赵仓良浑身一阵冷一阵热。一下意识到那可怕的后果。幸亏这一切没有发生。再一次跪倒说,我一心想着取粮,却没有想到管子流进水的后果,感谢你,队长,我愿意把几年借来的粮食还给队里。并愿意自罚100个工分。队长说,记住自己说的话。给你个面子,我只给副队长和组长说你的事,就不让全体社员知道了。以后你也争口气,为队里多出把力。过了几天,人们在背后指指点点。赵仓良及家人,个个耷拉着脑袋低着头。再后来,有人编成顺口溜在村里传开了,“日怪日怪真日怪,偷粮不用毛口袋,按个管管流得快。早来晚走揭粮盖,大兜小兜装莜麦。洪水泛滥带了害,人算不如天算快。”</p><p class="ql-block"> 难怪人们指他们的脊梁骨,为了一口吃,居然不要脸了。”社员张三说:“这个农业社都叫这些灰人给日塌了。”社员李四:“不知道怎处罚的?”社员王五:据说是赔粮1000斤,自罚工分100个。社员赵六说:“太轻了,好好罚这些灰孙子,罚得他们倾家荡产。”“现在这个农业社,是众人的老子,没人疼。快倒塌了 ,看着吧”,社员张三大胆地说。李四说:“关键是,看不到希望,我们家5口人,5个劳动力,受一年苦,只分了50元钱,这点钱能干啥,一年的吃喝拉撒,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得百十来快钱。队长还说我们家是全队分红最多的家庭。还有200元趴在账上不能兑现,欠下我们的。年年欠,年年还不了。你们说,这猴年马月能还上。”社员王五又说:“你们说吧,如今怎就变成,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今的饲养员也有吃头。你们猜猜,饲养员的人们为啥穿毡靴子?“咋?这也有猫腻啊?”“你不知道这几年的人们,为什么都想当饲养员,这里的说道可是很多?”“那你给说说,还能有哪些门道?”有个社员在问。“你看他们都在穿靴子,不是为保暖,而是在装粮食。他们把饲养院铡草积攒下的粮食偷偷私分了,原来不敢拿,放在饲料里,当作饲料。现在各个口上都在钻空子,于是饲养员也开始………”接着有人说,“这些都好办,查得严就会禁绝。关键是上面不断号召学这学那,浪费了钱财浪费了功夫。”</p> <p class="ql-block">六 生产队经营出现小阳春</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村里继续学习大寨精神,战天斗地,誓叫山河换新颜。队里的下派干部,和队里的队长,在生产队今后重点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上,产生矛盾。下派干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面的指示精神,本队的政治队长张来生和生产队长则主张派出一些社员到外面搞副业,派车辆搞运输,挣点钱回来一方面能改善生产队的账目,(生产队账目连年亏损入不敷出)能采购一部分生产资料,而且还能有盈余,能给社员分红。最后的决定:队里的生产活动分两部分,一部分到外面搞副业,搞副业也分为两组,一组掏石毛,一部分跑运输,这两组的负责人分别是陈官其,和氐福生。</p><p class="ql-block">陈官其一组在武川县的庙沟公社的四道沟找到石棉矿,这种矿从岩石夹缝中挖出,拉运回村,再加工,用石碾子把矿物碾碎,经过筛子去掉碎石,最后箩上的产品就是石毛,它是用作包裹电线,做成绝缘电线的外部材料。这种矿物往往和大理石共生,所以挖石棉社员,利用闲暇时间,制作大理石捶布石和搓莜面石,特别漂亮和适用,这种石材是上档次的土玉。</p><p class="ql-block"> 这组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为生产队挣回2000多元,极大改善了队里的财务状况。还请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还有了结余。</p><p class="ql-block"> 另一组氐福生带领着5辆马车到石拐跑运输,也取得不菲的成绩,他们运输的任务是从矿上拉物料给石拐大磁,再把大磁烧制的瓷器拉到固阳、土右旗或者新石拐销售点。他们为了多挣钱,把装卸和运输全包了,氐福生往往帮助其他车辆装卸,这样就极大提高效率,一年下来也不少挣钱,挣到的钱不比挖石棉的少,两组齐头并进,都为队里做出重要贡献,两组组长和选出的优秀队员身戴红花,队里为他们两组人员各杀一只羊。同时受到大队广播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七 生产队里的读书人</p><p class="ql-block">一个地方如果不办学校,或失去了学校,就等于没有了文化阵地,就会单调寂寞,失去活力,就会死水一潭。那种朗朗的读书声,那种叮当叮当的上课铃声,那种喊操的口令声,足以迷倒一大片相亲们。我相信那种声音厚重得足以穿透时空。如果时空真能穿梭,我一定会选择回去那个年代,再重新听听那美妙得足以荡涤人灵魂的声音。老百姓认为学校,那是一种神圣地方,充满了神秘和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 我是从65年上小学,一直到71年在本大队十二号学校读书。在大队这个范围内,比我大5~6岁,比我小4~5岁的都是同教室同学 都比较熟悉(因为是复试班),另外,都是本乡天地的人,谁还不认识谁。长到了,都不以同学论亲疏,都以老乡相称呼。俗话说得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陌生地方,遇见了老乡,那种感觉真是犹如,久旱逢甘霖。</p><p class="ql-block"> 在我这个年龄的人,记忆中的生产队是清晰的丰满的,全方位的。所以现在还原那时人民公社,从各方面存在脑海中资料都是真实可靠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其决定因素都是人的因素。无论个体还是集体,决定他能否兴旺发达的就是有没有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p><p class="ql-block"> 人民公社衰败的原因,就是缺乏人才。如果当初也有今天这么多优秀人才,人民公社一定是如日中天。让我们再回到当时的我村的生产队,有一个人,他就是人才,是我们生产队里的管理人才,也是科技人才,他对整个生产队,对整个村民,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这个人,就是——李云登。</p><p class="ql-block"> 李云登,我村第一代高中生,因“文革”没有毕业,辍学中断。他是我们村里的孩子王,我们当时都很佩服他。乐器里的吹拉弹奏都会一点,笛子吹得不错。因为他是我村第一代的固一中高中生,因此音乐美术体育都很内行,他平时还能在我们这些小弟面前,表演他所学到的本领,我们看得非常好奇。我们没事时就跑去看他做什么,有时看到他用方格放大的办法,将一幅画放得很大,有时看到他用放大尺,放大一张图片,我们觉得很新鲜,很神奇。看他刻章,把字反过来写到木章上再用三角刀刻。还记得,过去过年到了腊八,有做冰人打冰人的习俗,腊八的早晨,照惯例,一群孩子到了每家门口要打各家的冰人,到了他家门口一看,啊呦,人人都下不了手了,你看人家的冰人做得,真像个真人,大小比例,相貌,微妙微翘,真是活灵活现。一群孩子,无不佩服人家的雕塑技术。</p><p class="ql-block"> 当人们用毛笔写对联找不到词的时候,李云登已经用毛主席诗词来写,又爽口又对称,又大气豪迈。比如四海翻腾…五洲震荡…。别人用黒墨汁写对联,他已经用花纸屑写了,我头一次看到这么好看的对联和字迹,他的办法是用墨和胶兑在一起写字,然后快速地将剪碎的各种色纸纸屑,撒到字上,然后用板子压一压,再把没有粘上的纸屑抖落掉,虽然慢些,手续有些繁,但写出来效果特别好,特别上档次。我才是刚上初一学生,在母亲的鼓励下,也用这种方法写对联了。李云登用板笔在大门口写正楷大字,特醒目,很特别,给人以新颖的感觉。?他还能刻出中秋打月饼的模范。当别人家还是用擀面棍擀月饼时,人家就开始用模打月饼了。当别人家没有肥皂洗不好衣服时,李云登已经开始自己做肥皂了,而且非常好用。过年时,李云登拿出很多大炮来,让孩子们和年轻人随便放,他的大炮放得又高又响,比买的炮好很多。有人问,这是哪里买的?他居然说自己做的,这可是奇闻,李云登居然自己会做炮。连火药带卷炮,都是自己做得。人们去他家参观了做炮的“车间”,尤其佩服他能把火药和炸药都能做出来。有个读书人问,“你是怎么做硝酸钾的”?李云登笑了笑没说,还保密呀?不是,只是有些脏,不好意思说,把墙根的带白色的土,扫回来,用水淘,把清水留下,放锅里烧火熬,最后把白色泥,取出,晾干,就是硝酸钾,供销社卖硫磺,自己做木炭,有了这些材料就好办了。</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三天学个手艺人,一辈子学不会庄户人,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种田,只是凭经验凭感觉来安排农时农事,比如小麦:在后山,什么时候种,下多少种子,上年种过什么?今年的垧情怎样?但是上什么肥,上多少肥?却从来都不去研究,因为没有测量工具。但是人家李云登家做到了,有人见到李云登手拿一踏纸条,给土地“把脉”。李云登家的自留地,哪块儿地里上草木灰,那块儿上羊粪?分得特别清楚,怎么换茬,怎么倒茬这里的学问可大着呢。怪不得人家的庄户长得好。总之,李云登可不是读死书死读书那种学生,他总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到生产活动中,在这一点上,我们村的学生,非常钦佩李云登。无论做什么,人家李云登就是比别人快一步,你永远赶不上。什么原因?人家是读书人,已经学了不少知识,而且还不断地学习。这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能改变命运”最好的例证。当时的人们,那个孩子不好好学习,就拿出榜样来说服。看看人家云登。你比上人家吗?李云登不仅会得多,而且为人慷慨,热心助人。比如,他教我们学习吹奏箫管器乐,还帮我们用细竹子制作萧管乐器。还给我们排练节目。</p><p class="ql-block"> 总之,李云登在村里孩子们的眼里,是村里的能人,是孩子们的朋友,这是孩子们的公认。他见得世面多,眼界也开阔。行为总是特立独行。他不像我们小孩子,今天掏个小鸟窝,明天逮个小兔子。他要干,直接就干大的,他有一天搞到一窝鹞子,获取两只雏鹞子。鹞子也是一种猛禽,可以抓到像小鸡石鸡半翅之类的鸟。掏鹞子老巢可不容易,老鹞子敢和人搏斗。它可以从高空俯冲下来,撞击人的头部,用嘴嘬人,用爪抓人,没有一定胆量的人,谁敢掏鹞子窝。它和老鹰一样,特别护窝。他们有三个小伙子来轮流喂养这只小雏鹞,他们每天要抓许多蚂蚱。从浑身没毛,喂食到长出全羽,而且可以飞翔。到这时他就开始训练鹞子练技能,抓老鼠,抓麻雀抓石鸡等。后来他把这只鹞子拴在快要熟的麻子地,来驱赶麻雀,要比用麦秸做假人强百倍,放到糜子地和黍子地里,它叫几声会吓得麻雀几天都不敢来。</p><p class="ql-block"> 当我上过地理课,懂得一点地理知识,并能看懂地图的时候,心里想着自己一定要把家乡的地形地貌绘成地图,拿去让他看,一定会领先于他吧,没有想到,我的地图下了好大的功夫,绘出一张地形地图,没有想到,他看完之后,先给予肯定,说能学以致用,不错,以后多绘制一些地貌图。他拿出他绘制的地貌图,我一看,人家绘制的那个精致,我自知是望尘莫及,比我强的人,也难以望其项背。从此以后,我就死心塌地地跟他学,以他为榜样,学用结合,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能人,他叫刘柱石,原本是傅作义部下一名警卫团里一个营长,解放后,被安排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矿局工作,1957年反右扩大化,被下放到武川哈拉哈少公社劳动改造。对于解放前的经历我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属于解放投诚人员,不属于无产阶级专政对象,不属于敌对势力,属于自食其力,自我改造,接受人民监督的人,不在属于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中的任何一类。刘柱石,学过地质勘探,懂得地质勘探一些理论知识。下放到乡里,帮助生产队找矿石,采矿石,还搞冶炼。是那时候各公社大队搞副业的一把好手。我们村通过各种关系,并答应给本人家庭一定的优惠政策,将刘柱石从武川哈拉哈少公社引进我们公社我们生产队。上文讲到我们生产队挖石棉矿加工石毛就是在刘柱石给予全面的指导下,才顺利进行。但挖石棉矿,也并非是长久之计,因为石棉矿矿藏储量并不是很大,是那种分布不均匀一小点一小点的窝矿。并不是那种贮藏量很大的绵延几公里几十公里的大矿,也许石棉矿就属于这种小类型矿种。跟云母矿,石墨矿类似的贮藏类型。刘柱石和我爸的关系很好,他就是我爸当队长时,引进的人才。那时,经常来我家和我爸啦呱家长里短,其中将一些找矿知识,找矿秘技,透露给我爸,比如找石棉矿,先找伴生矿大理石,找到大理石,在找乱纹处,找到乱纹处,十之八九就会有石棉矿了,他还帮助社员在村里的山里找到铜矿,用简单的冶炼铜方法,将本地的焦煤和本地挖出的铜矿,加工成碎面,然后混合一起,放在一种直筒炉上冶炼,没有鼓风机,让木匠做成的大风箱给风,就像古代冶炼铜的办法。最后,从底部的出水眼流出混合物,是黒渣和碎铜的混合物。如果打碎看,一块一块的小铜疙瘩碎片和碎渣掺杂在一起。大家都以为失败了,其实,这就是一种冶铜法成功的表志。然后将这种流渣上碾子压碎,再把碾碎的混合物用水淘洗,最后就将铜和渣分开了,最后把碎铜融化一起,炼成大块铜,卖给供销社。社员们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铜块,而且是紫色的,就说不像铜,铜应该像制钱一样黄色的。高柱石回答,这才是铜的本色,是紫色。制钱是加入铅和锌 铜与铅6:4炼成功,消息传到公社,公社搞企业的负责人,想调刘柱石到公社当技术顾问。小队没有同意。</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人属于过去的旧文化人,读过私塾,熟读四书五经,会推演易经,也读过奇门遁甲。写一手小楷,很漂亮。抄写的古迹很多,我们在少年时,没有兴趣看他写得东西,更不知道其中价值所在。就知道抄写出很多很多,也没有读懂他写的东西。还给当地人们算命推运,掐算运势有一套办法,常常给当地百姓算命测运。比如说,某某人,少年艰难,中年得志等,什么时候有一难等等。谁家丢了值钱的东西了,牲畜跑丢了,去他那里求一卦。还有乡里的人们遇有婚丧嫁娶择日子找他,那时他也不收取服务费。他不参加队里劳动,每天读古书抄古书,推演古书。来家里的人找他帮忙的,往往是,不用你开口,他就知道你来求啥算啥的,往往猜个八九不离十。然后他让你报个时辰,如子丑寅卯晨巳午未……在上述12个时辰里,任选一个,然后用他的指头,掐算方位,最后落到哪里,哪里就是丢物的地方。还有一种是金钱卦,利用制钱(古铜币)的正反面两面的,六个铜钱组成了不同卦象。根据卦象来解释结果。占卦者需净手诚心,在手心中放入六枚铜钱或硬币,两手高举过头连摇数摇,使六枚硬币在掌心自然重叠在一起,然后自下而上、自右而左自然放置排成一行(注:硬币图像或国徽面为阴,标记为“——”,字一面为阴面,标记为“-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对应六爻中的上爻到初爻,根据得到的六爻结果查找对应的六十四卦金钱课卦象,按金钱课卦象便知吉凶祸福。</p><p class="ql-block">苏美也可通过占卦结合看天象尤其是星空图,能预测近期,中期的和远期天气预报。村里人们,等一过年就去他那里讨教,来年是旱年还是涝年?收大田还是小作物?几月肯下雨等等?他会当着你的面,给推演一番,我们农业社,还根据苏丑的预测,来安排农事呢。出名以后还被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请去做顾问,长达一个多月。懂得玄学和巫术占卜术也会,他认为人的一生,是由下面几个方面决定的:</p><p class="ql-block">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偶择业,十二趋吉避凶。按现在情况来说他所学知识结构以及所学广度和深度来看,在农村方圆百里之内,就国学方面,应该是凤毛麟角。不是国学大师,也是国学人才。可惜珍珠埋到灰堆里,明珠暗投,埋没人才。生不逢时,生不逢地,他所学知识和所处人生正是巅峰期,此时,正赶上“文革”时期的“破四旧,立四新”运动的风头正盛初期,没有被打成反革命分子,也没有被操家和操书,就已经万幸了。也庆幸当地老百姓大多是善良之辈,没有对其检举揭发。不然,他所学知识必成他埋葬他自身的坟墓。苏美据传终生未娶,他们弟兄三,有两个结婚,是他的两个弟弟,老二叫苏二美,结婚生一女,叫苏叶女,女儿出嫁不远的后脑包大队。他和妻子后来离婚。老三,苏三美,结婚生一女一子,女儿苏根枝,嫁本村刘家,后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苏三美因女儿死去,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自寻短见,一名呜呼。儿子苏根弟,自小因父母一次打架,造成苏根弟脊柱受伤,造成终身锣锅,成残疾身体,遗恨终身。可他在父亲的教导下,从小就开始学医,苏三美一直致力于中医,把脉诊断,开方,针灸样样涉及,但不是很精通,因本人胆小慎微,不敢大胆实践,终归无所成就,他的儿子苏根弟,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中医医术终于有了一定基础,最后当上大队红医,即——赤脚医生。脱离开生产队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弟兄三人,全靠这个半残疾儿子栽根立后传宗接代,结果是这千亩地里一棵苗,没有好好的活下来,早早得肺心病,还不到40岁就早早的命归黄泉,可悲可叹。(真是应了那句话,麻绳专找细处断)所幸之处,他去世之前已经结婚多年,还得两子,妻子后来带两子改嫁,两儿子也改姓他人,就这样一个大家族,转眼间不复存在。按照他家老大苏美的话说,这是人的命也运也。但没有把自己的厄运破解了,也没有为自己家庭选出一个好风水的宅基地,结果落得家破人亡,家族衰败,不免让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这年的冬天,找一个闲暇时间,全村召开一次社员大会,要求全体社员参加。队长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不是像唱歌的那样,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而是开个动员大会。”这时大家都笑了。“干什么呢?就是每个人,想办法,动脑筋,看能不能把咱这个生产队搞得好点,人们家里的炕上,有铺的盖的,缸里有粮,柜里有钱,孩子们上得起学,能把上级的任务完成。咱老百姓的日子能好起来。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人想个点子,咱们还愁搞不好吗?我呢,没多大本事,枉费了大家对我的信任,要啥没啥,没文化,没技术,让咱们队这些烂摊子事,搞得晕头转向,如今就连脾气也没了。我是个‘三没’队长,说了半天,主要就是说,一,把粮食产量搞上去,二,把钱挣回来。三把文艺也搞起来,咱们这么大的队,人这么多,尤其年轻人多,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地利用起来。那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腊。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地说,多开荒,扩大地亩数,多产粮,队长当面回绝了,“一是上面不允许,二是没有荒地可开了,现在咱们队每人人均8亩8份地,去年的白留地,开了一些荒地。三是种地多了,草坡少了,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人说:“找估产干部送礼走个后门,去年前村队就是这样做的,把亩产量压了一点?咱就少交公粮了”有人直接说:“不行不行,这是歪门邪道,咱们队不干”。有人说:“多积肥,可以多打粮”。买化肥可以多打粮。队长说,“队里的粪肥,已经积得够到头了。发动社员积肥,社员还有自留地,也需要肥料。使用化肥,我们没有用过,不知道合算不合算?我们可以试一试。”有地说,“多扩大水浇地,”队长说“早有这个想法,但难度很大。”李云登说,什么问题了,队长说,“主要是管道问题,”李云登说,“没有过不去的坎,这个不是什么问题。”“还谁说说”队长又一次督促。有人说,“多想办法挣钱,这才是重要的事情。多搞副业。有人建议,启用高柱石,多找找本地的矿石。”“看看别的人没有有价值的意见了”,队长再一次催促。李云登开始说了,“我说有以下几点,一,加强田间管理,堵住各种漏洞。每年的种锄割收都有漏洞,要堵住漏洞,就能增收。如割地,每年漏割,割得不干净的土地有多少亩?有人不会割地,但他依然和别人一样的速度割,那他只有不讲质量,拼命赶速度了。二,科学合理的种植,也能提高产量。比如种小麦,人家有水地的地方,开始实行锹铲种植,每亩种小麦种子 ,达到50斤,我们却种5斤麦种却还嫌稠,合理密植,才有产量。第三,我们买些优良品种,加拿大,墨西哥小麦产量是800多斤,我们上百斤就已经是好产量了。优良麦种,产量能够翻倍。合理施肥,要考察地力,来确定上什么肥,上多少肥。上肥的文章也要做好。第四,我提议,咱们村可以烧砖卖钱,我看了几个地方,非常好的黄土,很适合烧砖,没有师傅可以请。”李云登的发言,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会议当天决定,由李云登管理种地;由他办理水地扩大面积,修渠过路的诸多问题;责成专人开始考察筹备烧砖事宜。这次社员大会,取得丰硕成果。对后来我们生产队各项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社员大会以后,由李云登负责实施引水工程很快开始实施。怎样将农用水引过公路,去浇更多的土地。许多人都为此犯难,水渠在高处,公路在低处,怎样设置既能不影响公路通车,又可将水引过公路?李云登一出手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说,“只要一根铁管子就可以解决。”按照他的设计,买回一根长度和公路一样宽的水管,在通水处,将公路挖半尺深的沟,把管子埋进去,然后把路填平,(当时修筑的战备路)队里,按照李云登的安排,都已经做好,只等李云登施工图纸。这时许多人看了不懂,就在背后嘀咕,“自古水往低处流,怎么水还能往高处流,我看看他这个水怎么流过这个凹处”?带着不信任的心理,想看李云登的笑话。李云登给施工人员画出草图,并告诉怎样作业,讲清楚了,搞明白了,就开始施工,没有几天就做好了。李云登的方案,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做成了过路工程。当然没有学过,不懂原理的人哪里知道这里边的奥妙。其实就是利用了水的压强的原理,做成的连通器而已。</p><p class="ql-block"> 李云登进入小队三结合领导班子中,那是早半年前的事了,从那时开始,李云登故事才从孩子们的背后,来到公众面前。他成为革新能手,他的生产队盐碱地改造方案,经过实验也取得成功。现在可以种黍子。他还做火药,改进公社的打云炮,真正起了防冰雹的作用。自从云登进了队里,种地有了标准,如,种莜麦,在种之前先要用农药伴种子,他严格按要求去做,并严格监督,保证质量,后来我才知道,用农药伴莜麦种子,可以避免莜麦黑穗病。其次,一天要种多少亩地?需要多少种子,在哪里种?还有耧头(负责播种的耧长)是谁?要备案,到秋天看收成,自此开始,摇耧种地也有责任了,不能自己想当然决定了,人们经常看到他手里拿着一幅自己绘制的生产队耕地分布图,上面标有各种数字。还有一个笔记本,记载着某某人在哪块地种什么等。</p> <p class="ql-block"> 九</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里,常常搞劳动竞赛。劳动竞赛的目的,提高劳动技能,掌握先进的劳动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劳动者队伍的素质,推动生产队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能增强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增强劳动过程中的趣味性,打破劳动中沉闷感,使劳动变得活泼有趣。事后,把获奖者的劳动过程进行反复表演,让人们找出先进动作的片段,让效率高的动作,代替自己的落后动作。这是劳动竞赛最本质的作用。曾经记得有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开展切谷子竞赛,选手们每人20个谷捆,看谁先切完,而且保证质量。前两个小时没有拉开距离,参赛者的程序动作没什么区别,有人就琢磨工具,想在工具上突破,切谷子无非用得是镰刀,而且是用钩的办法割断谷穗。有个人很聪明,他把镰刀头反过来安装,使得刀刃向外,这样,切谷子不用割穗子,而是切穗子,就这样一个动作的改变,由割变为切,情况大不相同,新的做法,既快又安全还省力,一下子就提高速度。获赛选手就没有悬念了,自然是改进工具者的了。通过这次竞赛,无意中发现一种先进的劳动办法和工具,大家从此以后,都用这种方法切谷子。淘汰了老旧办法。其实这种事例很多。还有一个事例,我们队锄地中,先前都用熟铁皮做的锄片(这都是附近供销社买的),这种安在锄头上的锄片,其缺点是在沙石地锄地,锄片刃容易卷曲,不锋利,割不断有韧性的草,往往需要几次用锄头砍,而且锄几下,就得清理一下锄头,去掉上面的草根。这样锄地效率就不高了,有人就想在锄头上做文章。一次偶然机会到了外县,到人家的土产日杂店看看劳动工具,就发现人家卖的锄片,和我们当地的锄片不同,人家的是夹生锄片,就是将铸铁锄片,在外面包两层熟铁,这样的锄头片,既有韧性不易断崩,又有锋利性,用这样的锄头锄地就会又省力又快。他在回去时多买了几个回去用,结果没到一个月功夫,都换了锄头片,提高了锄地效率。</p><p class="ql-block"> 自从有了驻队干部以后,生产队时不时地搞些活动,如:赛诗会,忆苦思甜会,革新能手比赛活动,而劳动竞赛是常常搞,锄地搞,割地搞,打场也搞。</p><p class="ql-block"> 在秋天的丰收季节里,生产队往往是毫无悬念地组织社员搞劳动竞赛。这年年景好,使生产队里劳动竞赛搞起来更有意义。同往年一样,这次劳动竞赛选择割莜麦。地块是选在一个非常大的田野里进行的。整个地块大概是100多亩地,参加今天比赛的社员50多人。劳动竞赛首先要讲规则,首先一条必须要割得干净,那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谁割的好,割得干净。既保证质量,又保证数量,比赛时间是定在了上午半天时间。早晨从八点开始,凡参加竞赛的人,以组为参赛单位,五人一组,自由组合,这每一组中,有最快一人拉巷,三人跟巷,一人捆个子。比赛割地的田野麦地,选平整、面积大、远征(地头远)地块进行,开赛前的动员工作已经作足了,参赛队员早早地开始磨镰刀,“磨刀不误砍柴工。”镰刀磨的好 ,锋利,割起地来省力气还快。比赛队员有男有女有老有少。</p><p class="ql-block"> 比赛这天是在中秋过后的第三天,一个艳阳高照秋高气爽的秋日里,早晨八点钟准时开始。参赛小组一字排开,只听得一声令下,比赛开始,看吧,每一个选手挽着袖弯着腰,右手手握镰刀先朝垄苗一揽,左手同时一伸一握手中已经抓住麦苗,说时迟那时快,握苗和收镰同时进行,左右手配合默契,手疾眼快,几乎是每秒钟割三把。每人割得三垄地,噌、噌、噌…把割好得攥在手里的莜麦苗,用余光扫一眼,迅速地撂在铺子上。头也不抬继续往前割。一个训练有素的割地快手,左手揽苗右手挥镰,把镰刀使得左右翻飞。而镰刀每割一把就是半尺长的麦垄,看得人眼花缭乱,割几分钟后,把腰展一展。当然,这是割旱地莜麦,割水地莜麦就没有怎么快了。在众多的割地品种中,最快的就是莜麦。一个割莜麦快手,割地速度,和一般人慢走的速度相当。随着竞赛的进行,明显的显现出速度不同,距离地头远近也不同,有的选手凭借技艺高,镰刀快、轻、肯手,一马当先,冲出去很远了,站在地头看,比赛队员每组一巷,有前有后,迎着朝阳,微微有些尘土。大闺女和小媳妇,和小伙子们一个个脸红璞璞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淌。什么叫“汗水摔八瓣”。在割地中体现最典型。陈连枝带领的小组割得最快,五个组员都是割地好手,他们组是黄金搭档。他们组割出的距离比其他组超出很远了。陈连枝这个在庄稼地里摔打出来的姑娘,整天和土坷垃打交道,不爱红装爱农庄。一年四季从不缺勤,女子中挣得工分最多。最能吃苦耐劳,有比男人都坚强的毅力。人们从未见过她穿过花色红色衣裳。脸上也从未搽过化妆品和护肤品。庄稼地里的营生,没有能难住她的,真叫巾帼不让须眉。就是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铁姑娘”,不是个别的,是很多。是一个群体,是一代人。她们硬是在农业学大寨时代,撑起一片天。最后的比赛结果事实上早已是定了,陈连枝一组获第一名,每人割地1.5亩,这一亩半地有多大面积呢?正好是1000平方米。大家想象一下,一上午就割倒这么多庄稼,看看农民的苦力是多么重。韩改香一组获第二名(每人割地1.25亩)。他们得到的奖励是:一等奖每人获得奖励西红柿5斤,二等奖每人获得黄瓜5斤。这些都是队里地里产的,不用花钱。大家看重的不是物资奖励,而更重要的是荣誉和精神奖励。</p><p class="ql-block"> 秋日的傍晚,天空是那么明净湛蓝,那么空旷而又高远,那些轻盈的白云,一丝丝,一缕缕,一朵朵,一片片,在无边无际的天幕上悠然自得地飘啊,飘啊,一会儿簇拥过来,堆叠在一起,有如巍巍高山一般,一会儿飘散开来,恰似道道江河汇入了洋洋大海,在不断地聚合离分中,幻化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那景致简直是瞬息万变,美轮美奂。夕阳西下时,一袭盛装的晚霞便款款登场了,那做工精巧的万里云锦,顷刻间由洁白变成火红,再由火红变做金黄,妆饰着主宰着西边辽远的天空,看上去神奇极了,也美妙极了。劳动一天的社员,既愉快又疲劳。回到自己的家庭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做。</p> <p class="ql-block"> 在文革时期生产队里,山山水水是那样的美。我喜欢那时公社的早晨,晨曦微露炊烟袅袅,鸡鸣鼎食人欢马叫。喜欢家乡的傍晚,晚霞夕照,农民披着霞光扛着锄头露出微笑的脸庞。那个平日不起眼的小山村,原来竟像童话世界那般神奇而又美妙,袅袅的炊烟,朦胧的暮色,丝毫也遮不住它特有的那份喧嚣,那份热闹。</p><p class="ql-block"> 人们刚吃过早饭,就聚集到井滩疙楞上。这是村里的中心位置,也是队干部下派农活的地方,还是个别好事者发布新闻的地方。队长张来生,迈着匆匆地脚步走来,安排完工作又匆匆离开。他好像有永远干不完工作。张来生队长,安排一日劳动任务,问:李云登你们的水渠修得怎样了?李云登回话说,修好了,只差水泥和沙石了,有了这些材料,就能干完,可以通水了。“好,今天就给拉水泥和砂子。”“氐福生,你今天赶马车负责把陈连枝,杨爱梅,苏梅女,屈玉拴,还有你,这些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送到公社大礼堂,听先进分子的报告。回来时买水泥,高怀雄跟车。昨天晚上队里的羊圈进去了狼,咬死一只大羊,叼走一只小羊。去两个人,负责把羊圈修好,其余人锄大田。大约上午8点左右,干活的人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到地里了。今天锄地的任务是锄土豆。我们学生在周日是要参加队里劳动的。我头一次锄土豆,心里发怵。因为在锄地的种类里,锄土豆地是比较难锄的,还有比土豆难锄的是胡麻地,谷子糜子地,黍子地。胡麻地是创茬地,不经过秋耕直接种,所以下锄拉锄特别费力气。谷子糜子黍子地,不仅要除草,还要间苗,谷子苗与苗之间距离要2寸远,锄谷子头遍用小锄锄,二遍才用大锄锄。糜子黍子的间距一指头就够了,一般不用间苗。锄土豆也很费劲,土豆地,一般要上粪肥,凡上粪的地都不好锄。因为粪肥里的粮食或草籽有的还没有被牲畜消化,到了粪堆里,没有被很好地发酵,到了地里就长出来了。锄土豆,不仅要锄垄梁,还要锄垄壕,锄垄壕可要小心,不能锄掉土豆苗,往往草和苗张一起,你这时,必须弯下腰,用手拔草。组长如果发现你锄过的地,草和苗还友好相处,对不起,你得重新返工。否则就会扣工分。最好锄的地是麦子地和莜麦地,还有荞麦地,因为头年都耕过,土壤松软,草也少,好下锄好拉锄。一次锄两垄地,好轻松。</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是学生,所以没有能力锄两垄土豆地,只能锄一垄,工分只能记一半。可就是这一垄地也锄不快,手忙脚乱,手中锄头不听使唤,往往是锄死土豆苗,留下草。我慢慢调整心态,看看大人们怎么锄,只看人家,不慌不忙,左右手用锄巧妙自如,下锄时,左手前,右手后,按下锄头向后拉,锄完一锄,将锄头顺垄往前一抛,身体往前跨两步,换过手,左右手调换位置。再按住往后一拉,就算完成又一锄,这样,左右手不停地调换位置,不停地拉锄和抛锄。这活儿用的是胳膊上的力量,锄把长不用太弯腰。锄过一段,还要和邻垄人相磕一下锄头,为的是把锄片上的草根震掉。保持锄头干净,才好下锄和拉锄。我心里明白:其实这就是个熟练工,锄多了,自然又快又好又省力气了。大约到了十点钟时候,要停下来休息。组长说歇一会吧,你看吧,许多人,把锄一栽,就地坐下,有的人干脆躺地上。每个人脸上红璞璞的,汗水已经伴着土坷垃,地下的湿气蒸腾着,头顶上炙热的太阳炙烤着劳动者的肌体,没有锄地割地的农活体验,绝不会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艰难和辛劳。就不能真正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诗中的辛酸。就不会有粒粒艰辛苦的体验。休息一回儿,又接着锄,到中午了,锄头立起来没有影子了,可以回家了,只是要锄到地头,人们陆陆续续的锄完回家了,我还有50步远的地没有锄完,我忍着饥饿,坚持锄下来。等我回到村里,井滩一片狼藉,牛马驴刚刚饮完水,正在散开,羊群等不及了,一群羊撒开腿跑到水槽上喝水。队里有十几群羊,一到中午,一定会发生羊群抢水喝的现象,光靠一口按着辘轳的老井,一个有着七、八丈深的,全村唯一一口深井,水源和取水的问题可想而知多么艰难。</p><p class="ql-block"> 锄地是苦力活,吃完饭之后,一躺就睡着了,一觉就睡到两点半,这时又该下地干活儿了。人们三三两两,有抗锄的,有背锄的,说说笑笑又到地头了。按照一般做法,到了地头,就要小憩一会,一是为等齐人,二是为抽袋烟。那时候的人们,都抽烟,只有少数女人不抽。用的烟叶大部分都是供销社买的,也有少数抽的太阳牌烟卷。老点的拿烟袋抽,年轻点的都用纸条卷烟抽,每个人都在吞云吐雾。从远处看,人们的头顶上一片烟雾缭绕。</p><p class="ql-block"> 这时,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别说干活了,就是走上一遭,也会热出一身汗。这才真正体会到,“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在这种极端炎热的情况下,锄了一个多小时,又到休息的时候了,没有阴凉地,没有饮水的水壶水瓶,休息只是在喘口气。有人问大家:说,上天现在给每个人一次机会,让你挑,你要什么?有的说,给我一瓶水,有的说,给我一棵树,一片阴凉地,有的说下一场暴雨 ,有的说让我脱离农村……他们很少说农民的疾苦,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延续着人畜耕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传到我们当代,好像这些都司空见惯一切都是注定的,不可改变的。就认为当农民理所当然地吃苦,谁都不去想改变这一切。不去想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这就是我们的农民,没有理想没有改变现实的想法和行动。没有用科技武装头脑的农民,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有可能吗?农民传说中的理想是,“草死苗活,黄绵杏跌吧”都被认为是痴人说梦,是懒汉的空想。可是现在怎样,不是如期实现了吗?现代化的农业,不就是按电钮或遥控工程吗?</p><p class="ql-block"> 太阳落山时,终于又到收工时候了,今天出现难得的晚霞夕照,西边出现火烧云,将每个人脸庞映得红彤彤的,姑娘和小伙子们看上去特别美丽漂亮。可是这美丽的景色,没有人注目观看,没有人留恋欣赏。好像压根就没有发生。为什么呢?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已经使人们失去了探寻美欣赏美的心境了。</p><p class="ql-block"> 吃过饭以后,又开始了队里的学习活动。照例,队委会派出一人,下派干部一人 ,每家必到一人,这是规定好的。今天的政治学习还回顾了,70年/71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的大事件。</p><p class="ql-block">一 ,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p><p class="ql-block">二,9月13日 林彪、叶群等人叛国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p><p class="ql-block">三,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p><p class="ql-block">四,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p><p class="ql-block">五,我国第一颗氢弹发射成功</p><p class="ql-block">六,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政治学习的作用:之前,普通的公社社员认为,国家政治事件与自己无关,政治觉悟处在一种朦朦胧胧的状态。自从出了林彪反革命事件之后,就不同了,大家怎样想,大概也是无产阶级专政要加强,不能放松,连毛主席的亲密战友都敢篡党夺权,谋害毛主席。这个社会是怎么了?人们的心理自然产生许多疑问。从来也没有感觉到国家政治生活的存在人们,头一次感觉到国家每一件事情,都关系着每一个老百姓。</p><p class="ql-block"> 政治空气一层一层压下来,公社的,大队的生产队的,使人窒息得难以呼吸,说话也得小心翼翼,稍不留心,就会犯政治错误,被隔离审查。无限的上纲上线,政治斗争扩大化,无处不在。政治气息浓,犹如今天的商业商品气息浓一样,是到处渲染,耳提面命。这种政治高浓度的目的,就是要打造,纯而又纯人民群众队伍,保持这支队伍纯洁性。防止资产阶级夺权,防止修正主义复辟。</p><p class="ql-block">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成为某些人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手段。某些领导干部,经常讲,要站稳立场,言外之意就是站对地方,站到“我”的这边。</p><p class="ql-block"> 政治学习的程序是:先读一段毛主席语录,再读一段新闻,接着就是学大寨的材料,最后是表态。尽管政治学习保持高压态势,但还是因为时间久了难免产生疲劳效应。比如,在学习完大寨先进事迹以后的表决心时,先发言的群众说,“大寨有个虎头山,大寨人民把它改造成高产稳产的梯田,我们有个狼窝壕,我们决心把它变成米粮川。”第二个人发言,他说:“我也是乃。”有人就笑了,这时有个人站起来,说:“你哪里有奶,你胸部平平的你还有个奶。”人们听后,哄堂大笑。“我说的乃和你说的奶,不是一个字,你连这两个字都分不清,难怪你一辈子也摸不上个奶。”这下被怼得哑口无言。在人们插科打诨产生的笑声中,结束了政治学习。时间已经是晚上9点30分了。</p> <p class="ql-block"> 秋天到了,庄稼也在悄悄发生变化,黄橙橙的麦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翻着麦浪,荞麦花正在盛开,散发着清香的味道,沁人心脾,蜜蜂蝴蝶,在地里忙碌着穿梭着,正在享受着行霜前最后晚餐。而莜麦正在挂着铃铛,在风中摇曳。而这一切都在预示着这是一个丰收年,丰收年也会丰而不收,或丰而歉收,后面的天气变化还很多,不幸的事,时有发生,辛辛苦苦一整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每到秋天,就怕有冰雹和霜冻。如果遇到极端恶劣的天气,一年的辛苦就算打了水漂。所以说,秋天里是“虎口里夺食”。</p><p class="ql-block"> 李云登最近的心思就用在怎样防止冰雹和暴雨的侵害上。我们家乡靠近春坤山,受该地寒暖气流的影响,在秋季会形成暴雨和冰雹,每到秋季我们大队几个小队会受到冰雹的两三次光临侵害。最严重时,将荞麦打得颗粒无收,莜麦打得不能成熟,只好放牧。后来上级给每个队配置打云炮,目的是防冰雹,可是效果并不好,不是高度不够,就是打上去的热能不够。打云炮的原理和二踢脚相似。开头一声是上升,把打云炮送到云层面,二声是爆炸,在云层释放热能量,把形成的冷云团,化解开。这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往往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怎么办,根据实际情况改进产品。</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安装打云炮,放在一个合适的山顶,而且是靠近形成冷云团的地方。李云登和村里苏美商量,苏美根据星云图和五行运行规律确定了架设打云炮的位置。最后还得需要氐福生车辆拉运,最后一程,氐福生身背打云炮架子,别的人拿着炮弹,上到山顶。安装好之后,试了一下,高度不够。后来李云登拆开炮弹,认真分析了打云炮上升高度不够的原因,自己改装了打云炮。李云登认真请教苏美的气象知识,了解到形成冰雹天气的原因和征兆。</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天气晴朗,艳阳高照,万里无云,下午五点天色大变,北边黑云升起,迅速向中央扩散,一场大雨就要来临。正在北边割麦子的社员,看着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都忧心忡忡。大田组长叫大家停止收割,尽快将割倒的麦子,捆成捆,码起来。就在这时,天空突然想起一声巨响,火光在云层中闪现,又一声爆响,这次人们听清楚了,是来自地面的响声,并看到,远方的山上,有蓝烟柱慢慢散开,这时人们意识到这是打云炮,自家的打云炮。接着第二声,第三声……一连几声,黒云团慢慢散开了,雨水开始落下,一场大雨噼里啪啦的落将下来。一场冰雹危机化解了,保住了今年丰收,保住了生产队里社员的劳动成果。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使用打云炮,掌握了战胜自然灾害的方法。科学技术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人民公社的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今天割地的人们,被雨淋湿了,浇透了,心理也畅快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