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念东生,总觉得他还和我们在一起。70年前,我们在海英小学相识相伴;古稀年后,我们在同学群再续友情。东生阅历丰富,记忆力超强,为我们讲述了许多精彩的故事,是我们群的得力干将。喜欢东生的群聊,摘录了半年来东生的群聊4万余字,分为5篇,以便阅读。 东生在空军长春预校时留影(1965.7.) <p class="ql-block">李东生:江西赣州于都县人。1946年12月生于山东。1953年9月入读上海海英小学。1959年9月入读上海吴淞中学。高三时入读上海市滑翔学校。1965年7月高中毕业后选入空军长春第一航空预备学校14期学习飞行(其中1965.10—1966.7到陆军一军一师一团当兵锻炼)。1966年12月转入四川广汉民航高级航校14期学习领航专业。1967年7月分配到北京民航局工作。1968年入党。从事飞行工作四十载,历任民航第一飞行总队领航员、领航检查员、安监科副科长、飞行资料科科长、航行情报处副处长、处长、副总队长、国航运行控制中心总经理等职。执行过许多重要的专机任务。</p> <div><br>2022.8.1.<br>李:《当兵锻练的日子》<br>空军党委规定“飞行学员必须经过一年至一年半的陸军野战部队当兵锻练,方可转入飞行航校学习飞行”。因此当兵锻练非常重要。每个学员的压力也很大,如同高考,因为也许会影响到你的一生。<br>一,要交一份合格的成绩单。<br>是青年的要争取入团,团员要争取入党。五好战士,特等射手,投弹能手,技术训练标兵,学习毛著积极分子。于是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抢扫把,抢水桶。做好事,为大家。扫地打扫卫生,挑水洗漱洗衣服。一上来很不习惯,也抢不到。后来慢慢就学会了,积极起来了,也桃的动两大桶水了。度过了当兵第一关。<br>二,自觉与工农兵战士相结合,熔为一体,不分彼此,情同手足。他们卫生习惯不是太好不嫌臭,浑身是土是汗坐你的床不皱眉。不会给对象写信不取笑。过去自己都懒得做的事情都要帮助做,积极的去做,争取做到做好。慢慢从心里对工农兵战士的感情也变了。<br>三,习惯了深夜站岗放哨。<br>深更半夜凉风嗖嗖,拍拍你的脑袋起来站岗。真是非常痛苦,不习惯。尤其听说河南解放前解散了一个师的国军,潜伏在安阳周边的県城,一到弹药库,营房边缘站岗格外小心谨慎,生怕被摸哨。然而经过训练,刺杀,射击,格斗,摔打不怕了,胆子更大了,我是一个兵,保家卫国打败侵略者,谁怕谁!</div><div><br>吴:到陆军当兵锻炼是我们飞行学员的必修课。七六年以后入伍的学员取消了这一规定。</div><div><br>李:@alb_lu :我也相信好人有好报。代问你的妹夫王维迪好。我们都是国航人,也是曾当过兵的人。我们一起接过飞机,他就是一个好心的人。</div><div><br></div><div>翟: 东生,谢谢你还问候我妹夫,我一定转达。你是我们这个群的关键人物,有你天天讲述美妙的故事,这个群就热闹多了! 谢谢你! </div><div><br></div><div>李: @alb_lu :他是接机的领队,又是国航机务工程公司的领导,坐头等舱理所当然。但他把头等舱让给了老同志,当时就非常感动我。一路上接机任务也完成的很顺利。<br></div><div><br>李:我当兵的时候最高兴的是穿四个口袋的干部装。没有军衔不知道什么官,年轻神气。<br>我上街的时候最高兴的是小朋友叫我“解放军叔叔好”,又长了一辈。胸脯挺得更高。<br>我野营拉练的时候最高兴的是老乡们说“多像当年的老红军”,多親切。</div><div><br>冀:苏玮 :妳好!因为疫情,我们海小同学很久没能一起聚会畅聊了!知道妳生病动手术,士萍住院,也不能去看望!更不用说北京的同学朋友。心中真是既想念又不安!好在同学朋友们都福大命大,造化大!都顺利过关,化解呈祥!祝愿妳早日康复!祝唐大哥也快快健步如飞!祝全体同学旅友,老当益壮!苏班长一声号令,我们又能齐聚一堂,欢歌笑语!又能走南闯北,益寿延年!</div><div><br></div><div>苏: 冀生:当疾病袭来的时候,最恐惧的时刻,是发展最后的结局;最盼望的时刻,是立刻见到亲人;最想念的是群里的“头儿”和群里的“大众”。能在病床上得到你们的问候与关怀,是目前最大的安慰。人老啦,病就越来越多,今后就要经常跑医院啦!愿你们都好,想念大家!</div><div><br>亚: 蘇大姐,半個世紀多了,我一直聽東生嘮叨三生一毛一江山,還有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阿魯姐姐和在三都港就見到的士萍大姐。每一次回上海,東生最先告知的就是大姐,然後大姐就組織同学聚會。相識有緣,而且是跨世紀的父輩們積下的世交緣,我們都要好好的 <br></div><div><br>李:兄妹三人聊天。</div><div><br>李妹:@李东生 ,你发的文讲得太对了,别说那些典型的,耳闻能详的例子,就是自己认识的军队干部执行任务牺牲的就好几个。航六师的飞行师长,40多岁(就在大场机场),已经调为军职马上要上任了,最后一次在义乌带领飞行训练牺牲了。据说是撞山。父母农村的,留下一个女儿11岁。还有南海驱九支队,第一次亚丁湾护航的一个副舰长,38岁,非常魁梧的江苏人。执行任务回来,发现前列腺癌已经转移了。我也很努力的帮助他提供好的医疗服务,8个月后还是病故了,留下的孩子更小。</div><div>今天永平原来科里的医生,是在5000米的西藏高原发来八一建军节朋友圈。还有一个心内科的医生,也在西藏高原过八一。都是我和永平很熟悉的人,因为二军大有对口帮扶西藏的任务。还有太多的身边人。2020年年三十,7个小时集结奔赴武汉的医疗队就有我们医院的。<br>我曾经管过一个潜艇22支队的干部,肺癌晚期不能手术了,做r刀,没有几次就合并了严重的肺纤维化,真的是大白肺哦!潜艇支队的上上下下络绎不绝的来看他,他也是几乎哽咽着感谢每一个,和每一位探视者道别。做了那么多年医生,见惯了生死的我,也常常难掩热泪。后来他经常喘息着断断续续告诉我这些潜艇兵的日常。军舰可以抛锚,可以跳海,故障了会有生还者。而潜艇一旦出事,就是全军覆没。所以他们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潜入深海,都是准备同归于尽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多少次在台湾海峡的海底深处来来回回!</div><div>地方上许多人羡慕部队的退休工资高,我是不屑的告诉他们:我们是沾光了,真正的军人多苦啊?你们不管996、007,总不至于搭上性命吧?也不要去西藏,也不要到永暑礁吧!</div><div><br>李:《连队包餃子》<br>连队过年过节包饺子吃一是改善伙食,二是热闹,一个班一起动手。一个连都在二个锅里下。<br>星期六晚飯后到炊事班领饺子馅。根据班里人数一人半斤面粉称面。然后各班自己去包,包好以后放在飯桌上等星期天早上统一下。<br>一个连九个步兵班,二个机枪班,加上连部和炊事班。十三个单位。二个大锅下饺子。最后几锅也就是吃片汤了。所以当兵的时候我最爱帮厨,好处多多,吃的多多,不言不语,闷声不响发大财。<br></div><div><br></div><div>吴: 怪不得,好事都让你摊上了!我们不都混在一起,哪个班包好饺子就先下,湖北兵不愿意吃饺子可以炒米饭吃。</div><div><br></div><div> 李: @吴江山 :我们三连也全是河南兵和湖北佬。湖北佬没有这个待遇。一家人吃二锅饭,打起仗来怎么办?我最不喜欢喝面汤,轮到最后一锅也只好认了。 <br></div> 2022.8.2.<div><br>李:《连队的趣事》<br>一,65年10月14日我们坐闷罐子火车到达安阳市,野战军一师师部所在地。我们当兵锻练的部队在一团汤阴。打起背包步行。走到离营地有一个小时的路程时终于等到团部卡车来接我们,似乎是有意给我们一个锻练。预校我们是三班对应三连。一个步兵班一名学员。晚上欢迎我们的晚餐一个菜,肉沫炒雪里红。印象深刻记忆尤深。<br>二,第二天劳动锻练向菜地送肥料,就是挑大粪。我们这帮城市兵那里见过这架势。小一点的15,6岁。大一点的18,9岁。一个大桶100来斤,来回4,5里地。且不说肩膀全磨破了皮出血,就是两条腿一天下来也吃不太消。当兵锻练拉开了序幕。<br>三,在河南汤阴的九个月里,四种菜大白菜,红,白萝卜,牛皮菜。一天三种主食,大米,小米,面。打靶,野营拉练连队会杀猪打牙祭,平时几乎没有葷。回到预校出校体检,很多学员血压不好,90/110低压太高,压差小。半个月复查又回到70/110,正常ok了。<br>四,我们现在常常调侃“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连队也一样。我们的班长是个河南兵,投弹能手,一般训练我们一抬手60多米随便聊聊。有一次我们在训练中一帮部队家属路过去洗澡,一人手上端一个脸盆边走边瞧。有的老战士说开了,班长今天的手榴弹要上房顶。果不其然,70多米,上了家属房。<br>我们真是赶上了好年代,没有吃多少苦遭多少罪。<br></div> 2022.8.5.<div><br>吴:现在野战移动厨房真棒,我们那时野营拉练炊事班要背上行军锅带上炊具,连队的挑夫要挑上粮食等物品实在不容易啊。</div><div><br>李:@吴江山 :想起野营拉练吃饭难啊。漱口杯子就是飯碗🥣,吃饭更是抢。到了驻地一个人半斤粮食拿到老乡家里做米饭,结果做成厚粥全部给了老乡。老乡也缺粮啊!<div><br>李:《国航机组的驻外用歺》<br>国航机组的驻外用歺五花八门,各色各样。随着时代,驻地,航班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更人性化也更便于管理和安全。<br>一,60年代伊尔-18飞伊尔库茨克,空勤灶送机组歺食到飞机上,自己空中烤热,落地后吃饭。后来飞莫斯科后,机组在使馆客人招待所用歺。<br>二,飞东线西线以后有国航办事处驻地的国内派炊事员做。<br>三,没有机组驻地的在酒店用餐。<br>1,请外面师傅做好送,<br>2,国内派师傅来做,<br>3,机组自己做。<br> 政工干部外派当管理员。<br>四,飞不受限制的国家机组分工买菜,买粮食,带出国自己做。<br>五,吃二顿饭,中午自己解决。<br>六,全部在飯店歺厅用餐。</div><div><br>有非常尴尬的二件事。<br>一,在国外出海关机器检查时连他们的工作人员都笑了,中国机组为什么吃的都带。<br>二,有一次飞巴黎航班取消了,所有买的鲜肉,鲜鱼统统又都放回到空勤食堂冷冻,第二天再取,否则臭了。</div><div><br>吴:你们出差在国受到的限制比较多,生活不规律,也辛苦你们了。中国运动员去国外饮食是最大的困难,所以往往带上方便面、榨菜等物品充饥。</div><div><br>吴:六六年我们团从河南商丘步行过黄河故道拉练,到微山湖进行围湖造田,包饺子沒有面板,只能把军用雨布铺在地上操作,吃到嘴里也满香。</div><div><br>李:现在好多了。航班密度大了,驻外周期短了,机组用歺公司包了。轻松多了。</div><div><br>李:我们在哈尔滨双城堡机场跳傘,要求是弹跳出舱门。如果不敢跳,教员一脚就踹你出去,省得给教员丢脸。</div><div><br>吴:东生:伞兵训练和我们配合很多,跳伞时互相跟的很紧,否则散布面很大不集中。十五军军长李良辉带头跳伞开创了新时代!他当营长时已确定转业,后又把他招回军队为部队建设出力。这里面有很多因素说也说不清楚啊。</div><div><br>李:江山,他们的飞机大。我们是运-5高度800米。我们是训练跳伞,一出舱门开伞后大喇叭就呼叫提醒你注意动作。</div><div><br>吴:是的。地面大喇叭不停地喊叫提醒,运五速度慢安全,但要在我们飞机上不能大意,动作不规范大腿容易拉伤等,所以伞兵不喜欢在大飞机上跳伞。<br></div></div> 2022.8.6.<br>李:江山:我们飞行总队的飞行员基本上都是军人。从空军部队,航校抽调。从预校,陸军部队挑选送入民航总局航校。85年以后军队裁军转业也是一大批。改革开放以后逐渐进入一批学生飞行员,加上一直是军管空军建制,政治思想工作和组织纪律性还算可以。后来慢慢就跟不上了,出了一些问题。但飞行安全第一这根弦一直崩的很紧,训练也非常严。<br> 2022.8.11.<br>李:《柳堡的故事》是我们这一代人看它长大的。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未懂事的少年来说即不知道也想知道。一部充满浪漫色彩鲜活的战斗影片带给了我们一对美女帅哥。爱听,想听,不敢唱。廖有梁的悲惨人生谁又能想到预料到,这就是人生,且行且珍惜。活一天快乐一天。<br>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话剧团非常有名。过年过节到东海前哨慰问演出,我们这些孩子们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br>我记得非常清楚的一件事情。60年左右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万吨巨轮“跃进号”触礁沉没。为了搞清事情真像,周总理親临上海吳淞基地码头研究布暑。码头上停放很多舰艇待发。码头大礼堂天天不是慰问就是新电影,尤其是外面社会上很少见的香港电影。<br> 2022.8.12.<br>李:我们海小同学1958年分开,64年过去如今还能聚在一个群里。真不容易,真好!<br> 海英小学53级同学聚会留影(2018.5.26) 2022.8.13.<br>李:小时候夏天再热都不怕。没有空调,只有一个老式电风扇,白天上午捉知了,热了就跳到水塘里。下午游泳。晚上洗完澡大床放在家门外乘凉。后半夜凉了就睡了。九月一号开学,九月十五号游泳池就关门了。<div><br>第一次感觉热是在卡拉奇机场飞机下看守飞机。一个特别大的铝盆,一大块冰塊浸泡几箱可乐,桔子水。五到十分钟左右就要唱一瓶,也不撒尿,也没有汗,都烤干了。</div><div><br>吴:你们是执行专机任务吗?往往是喝了很多水,被蒸发掉了,所以没有想小便的感觉。我们执行空运氢弹任务,三十六师师长、副师长轮流值班不睡觉,还是很重视的!</div><div><br>李:@吴江山 :那是70年夏天第一次开洋葷出国,伊尔18去卡拉奇接周总理邀请的客人苏丹🇸🇩总统尼迈里。人家派警卫24小时看守飞机️,我们机组也24小时派人和使館人员一起看守。这当然是我们这些带飞学员应该干的活。后来好了,专机出国机组有专职保卫员。看飞机有代表团中央警卫局派人,机组地面机务人员和保卫员,使领馆三家负责。<div><br>李:@宝玉 : 我不是追星族,但66年冬天我串联去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见到了阿牛哥刘世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聊天聊了半天。非常开心。现在想不大起耒了。他只告诉我他和庞学勤演员(战火中青春中的排长)不是一派的。<br></div></div> 2022.8.14.<br>李:我曾经给大韩航空的总裁赵老先生一家去中国敦煌参拜,游览专机领港。飞机️湾流-4号,花费3-4亿美元。连座位都是镀金的。太豪华奢侈了。<div><br>大开眼界。不仅世界上有为富人服务的一切交通运输工具,中国也有了。彻底与世界接轨了。<div><br><div>李: 南方因为湿度大,温度一高,再加上气压低,老年人是非常难熬的。如果肺部有气质性病的老人更难。我们机场用电负荷太大,空调的风力都好像转不动了。</div><div>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每当我们排队吃晚饭,经常看见一团乌云从西北面压向机场。一阵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之后又是蓝天白云,可以打篮球,排球锻练了。锻炼后冲个凉水澡,睡个好觉。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条件好了,其它都变了。 <br></div></div></div> 2022.8.16.<br>98岁抗战老战士鲍奇的传奇人生(略)<br>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2-08-15 17:03 发表于上海<div><br>李:鲍奇曾在吳淞水警区当过参谋长。他的夫人程世萍是我们海英小学最后一任校长(大尉军衔)。后来到上外任系总支书记。爸爸带我去过她家。<br>四年级实在上不下去课,程世萍校长带着全班同学到舰队司令部玩,还给我们唱朝鲜🇰🇵歌。<br></div> 2022.8.17.<br>李:尽管听过朱总理的多次讲话和采访。我还是第一次听他英文演讲。华盛顿白宫绿草坪上的演讲己经纪忆不起了。但是白宫警卫队的士兵是因为天气太热还是身体不适当场倒地至今还记得。那一次的美加之访困难多多,也是极不寻常的。<div><br>李:世界形势变幻莫测,新冠肺疫情一晃也快三年了,我们也随自然变化规律慢慢老去。只希望各位老同学多多保重。不变化是不可能的,变得更好也是有希望的。鸡汤喝多了也学会熬鸡汤了。天气太热还是去湖北或者山东好。一个有洪湖赤卫队,一个有铁道游击队。一个浪打浪,一个芦苇荡都有水。<br></div> 2022.8.21.<br>李: 听了二首老歌剧的插曲。《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一下子带回到了上初,高中的年代。这些老歌剧插曲耳熟能祥首首都会唱。陪伴我成长,也教会我做人。 <br> 2022.8.22. <br>中国国境线上的“红旗拉甫导航点”(略)<br>原创 杜新钧 空姐的前世今生 2022-08-22 07:33 发表于北京<div><br>李:为什么我要为红旗拉甫的边防战士致敬,点赞。因为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把一切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守卫好祖国的西大门,为我们这些民航飞行人员指路导航。<br>我第一次飞越红旗拉甫山口是1970年8月,徐柏龄总队长带队去巴基斯坦卡拉奇,接回周总理邀请的客人苏丹🇸🇩总统尼迈里。为了清晨气流平稳过山口,专机提前一天调到和田,第二天清晨就出发了。我的教员是龚道明(我们一大队一中队的副教导员),当时我是领航员,伊尔-18单飞不到一年,作为大队年青力量培养。所以没有什么感觉就飞过了红旗拉甫山口。以后的几十年里,无数次的穿越山口,慢慢了解了其中的奥秘和艰辛。<br>1995年10月李鹏总理访问非洲,南美洲,欧洲第一次使用波音747-400做为专机飞越红旗拉甫山口,也继承了周总理的传统,给战士们发去了慰问电。<br> <br></div> 东生在专机上与李鹏总理夫妇合影留念(1995.10.) 吴:那个年代飞行导航台佔有重要位置!机场远近台、各大城市走廊口、飞行航线上导航点都离不开,否则就失去了方向。<div><br>李:今天也是。尽管一次,二次,精密雷达布满了机场,空域,航线,也离不开导航台。当年的红旗拉甫导航台就是救命稻草,它指引“孩子”回家的路。 <br></div> 2022.8.24.<br>李:我们的住房从最底层走来。先是飞行员单身宿舍,给一间15平米的房子。有了孩子,搬到筒子楼集中管理。后来两家合住一套房子。分到50平米的小两居就相当好了,也35岁了,一住13年。快50岁搬进70平米小三居。都是小。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有劳动创造,自己花钱买商品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挺知足。<br> 东生在怀柔山区农家乐小院留影。 2022.8.25.<br>李:里二飞机与伊尔-14飞机同属苏制两台螺旋浆发动机,非增压仑,载人20-24人,速度240-300左右的飞机。当年飞过里二飞机的老机长已经为数不多了。<div>70年底,飞行总队从天津训练大队来了一批领航学员,大约30人左右,组成领航训练中队。中队长魏汉昌大队领航付主任,孙福运,潘世云,李东生从二,三,一,三个飞行大队抽调担任领航教员。飞的机型就是里二,经过改装后的领航教练机。机上有几套航行仪表。两个教员分二拨,一个在驾驶仓带飞一个学员。另外一个在后仓指导一个班的学员跟进。飞机329号。机长张志刚,郭炳全。副驾驶高原。<div><div><br>李:讲讲我们国航️当年的分房政策。<br>一,完全按照工龄来计算。从年到月到日。<br>二,年,月,日相同按照飞行小时。<br>三,同等条件空勤人员优先地面人员5年分房。<br>四,一级,二级飞行人员享受地面处级干部分房。(三居室)<br>五,副大队长以上分房加0.1分。(仅此一条就可以在同期学员中排名靠前位)科长以下无此加分。<br>六,以户口所在地为准确定是城区或机场分房。</div><div><br></div></div></div> 2022.8.26.<div><br>李:《为慈善做点工作》<div> 1998年的9月底接到一项特殊的领港任务。去印度🇮🇳加尔各达去领一架瑞士🇨🇭DC-10飞机到重庆。这架飞机就是非常有名气的空中眼睛医院,到中国重庆为边远地区孩子做眼科手术,为中国医生传授眼科手术经验,也算是为慈善事业尽了一点微薄之力。</div><div> 接到任务后稍稍做点准备就出发了。没有想到亚萍今天提及都担心不已。 当晚我就坐国航班机去了泰国曼谷,办事处经理楊绍举请我吃了一顿飽歺,当晚就坐印度🇮🇳航空公司的班机转港去了加尔格达。落地以后过了移民局、海关,找到银行换了当地货币卢比,再找出租车根据地址找到了这家五星级酒店。到前台凭三寸不烂之舌找到住房住下。住下之后不久就来电话,约定明天早上早餐与机长见面沟通,确定飞行有关事宜,酒店出发时间,一切就ok了。经过多少飞行时间抵达重庆山城箕江机场己记不得了。记得当晚住在楊子江酒店,在酒店歺厅要了一个小四川火锅犒劳一下自己。第二天找到公司值班经理吳总,请求搭机回北京,二话没说就立马同意了。吳总就是69年我们一起改装伊尔-18时的空中机械员吴加才,有熟人朋友真好!<div><br>李:飞行中也经常会遇到特殊情况,有的是每临大事有静气,急中生智,花险为夷。有的则手忙脚乱,忙中出错,酿成大祸。</div><div><br>李:@吴江山 :我见到不一样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我去过很多次敦煌,都是托老外的福。因为酒泉到敦煌没有国际航线,只有国内航班也是后来的事。很多国外科研人员,教授,有头面的人物甚至不惜代价坐专机,包机参观考察游覧。但藏经洞只打开过一次。一年只有5个月是好季节,其它7个月很淡。</div><div><br>吴:我们所执行的任务不同,所以没有这种机会,很遗憾可惜。</div><div><br>李:江山 ,所言极是。工作性质不同。不是你的转发我也不知道敦煌莫高窟会是那样的圣地。我们也就是交通工具,为客人服务。敦煌之行好多好多故事。只能怪当朝的皇帝。一对夫妻都是教授,竞然为了考察敦煌莫高窟,从芬兰赫尔辛基飞越西伯利亚到达中国乌鲁木齐,飞往敦煌。就一个人飞行。我当他的飞行副驾驶坐在右座陪他全程。</div><div><br>吴:东生:你真行啊 ,不简单!</div><div><br>亚:那次小包機領航去敦煌,他在敦煌竟然吃上了很地道的川菜魚,讓我很掃盲。第一我以為沙漠無鮮河魚,第二還是川廚,當地當時人工費、物價都很便宜。比後來旅遊開發後要低廉很多。那次的魚味讓他回味無窮。</div><div><br>李:当年领港也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与国外接轨。</div><div>70年代领港是对方承包,管吃管住。二个人一个领航员一个通讯员。领航员管航行方面的问题。通讯员管空中通讯生活问题。</div><div>90年代中期就改了。民航总局下发文件规范了领港工作。收费标准提高了。日航一小时50美元,夜航一小时100美元。比我们当时的小时费1个多美元1小时高到了天上。飞行总队给我们的待遇是10%。其余90%上交。吃饭住宿承包。我喜欢吃水煮鱼就和飯店川菜师傅说好,自己到菜市场买活鱼,5元钱1斤,2斤多的活鱼加上10元加工费一共20多元,一顿中饭解决了。非常舒服。</div><div>后来就只派一个人领港。领航通讯工作一个人承担,要求更高更严更自律。有时候飞行任务完成的好,顺利,外国机长会送你100-200美元,我是从来不收,婉拒谢收。</div><div><br>亚:我很佩服東生的記憶力。</div><div><br>李:我是从来不收小费,自律。领导也放心<br></div></div></div> 2022.8.30.<br>李:《首航瑞典》<div> 提起北欧瑞典🇸🇪,我曾在中瑞还没有通航的七十年代就去过。送西藏歌舞团访问瑞典🇸🇪。机长是副大队长趙录子。同行还有我同期同学张玉明。48小时的停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今天的回忆。<div> 一,800万人口的国家,到了夏季只有一半人400万在国内,其它人出国旅游去了,地广人稀非常宜居。</div><div> 二,首都斯德哥尔摩是一座花园城市。到处是湖泊,处处是绿荫,绿地复盖面积世界居首。</div><div> 三,听导游介绍当地人富足的生活,人与人和谐相处,没有见到贫穷的痕迹。</div><div> 四,参观了一座新型的卫星城。三座大厦连成一体,防止认错颜色各异。串门不用出楼,垃圾统一分类管道回收。比我们提前40多年。</div><div> 五,机场管理井井有序,保证了伊尔-62在没有拖把情况下把飞机拖出,顺利起飞。<br></div><div><br></div><div>李: 45年后的今天不知发生了什么变化。</div><div><br>李: 在我们小区里经常见到一帮老人话动。有的院内走步,有的活动器械。有的闲聊侃山,有的隔墙种菜。有的溜狗擦车,有的扶老带孩。人活一口气,活动为活着。国航卫生处谭光珍处长85岁了,一天走两次,摆腿200次。真棒! <br></div></div> 2022.8.31<br>李:整装待发准备去早市买菜。让亚萍留个影给同学们瞅瞅。<br> <br> 冀:东生:你好!劳动模范+段子高手+记忆超人!好像瘦了一些耶!不过雄风依然!<div><br>李:瘦多了。努力吃也不行了。过去是85公斤,如今是67公斤。我年轻的时候是比较严肃一点,别人看来不太容易接近。了解了还好的。<br>年轻的时候我们经常寻开心,总结工作生活中的趣事。<br></div> 今天讲三个小段子。也许过去发过了,就翻篇了。<div><br>一 ,《肉包子打狗》 <br>那是一九六九年的三月,中苏边境围绕小小珍宝岛爆发了一場势均力敌的较量。政治学习讨论会上,我们一批转机型的同事慷慨激昂、振振有词批判当年的苏修。他说:“苏修亡我之心不死,苏军更是不自量力。他们侵犯珍宝島还不是肉包子打狗,有来无回”。大家听后哈哈大笑。也许他没有搞清楚,谁是肉包子,谁又是狗。</div><div><br><div> 二、《猪八戒背媳妇》</div><div> 飞苏黎仕驻外时,一天早餐后,乘务員商量想爬酒店对面的小山,但又害怕。我立马说我爬不动,一口回绝。但我推荐了另外一个机长可以陪她们一起爬。你猜机长说什么?他说女同志爬不动怎么办?我说:“正好啊,你可以乘机背她们下山。”他说,“那还不是猪八戒背媳妇,吃力不讨好。”他也没搞清楚,不知道谁是猪八戒,谁又是谁媳妇。</div><div><br>三,《狗急跳墙》 </div><div> 还是在上班的时候。一天吃完晚饭回办公室。到拐角处,突然一个年青农村妇女从飞行总队和食品公司的高墙跳下。一屁股蹾在地上。猛地一下也吓了我一跳。只見她拍拍手上和身上的土,嘴里嘟嘟囔囔说了一句 :“狗撵急了还跳墙呢”。也许是食品公司保安追她,她只好翻墙而过。她也没有搞清楚,一不小心把自己比喻成狗了。<br></div></div> 李:《旧金山过春节》<br>八十年代后期,机组住在旧金山Carlton 酒店过春节。那个春节真是过的不安分一点也不假。<div>住在酒店,吃饭是由华人周老板雇我们的王师傅做好了送到酒店,春节也不例外。民航办事处的领导、员工也过来一起热闹热闹。酒足饭饱之后再去领馆看电影。</div><div>所以当晚就提出了一个口号,争取把办事处同志们抬三个出去。周老板助兴抬来四箱48瓶五粮液。三个机组30来个男同胞,一人一斤多。飯局一开场气氛就起来了,后来更是如日中天。同学情,战友谊,机组情,中队谊,渐渐烧向办事处。一上来抿一口,后来干一杯,最后拿瓶对口吹。</div><div>真可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办事处一个抬了回家,一个看电影呼呼大睡,一个第二天出游还头疼。我们机组有一个男乘务员倒在了馬桶里。不是身边有人也许会出大事。据说喝了九杯,三两一杯一共2斤7两五粮液。<div><div>电影散场回到酒店又发现一个女乘务员不见了,机长又发动大伙去找。这么大的三番市还不是大海捞针。果不其然10点半左右她回来了,去见一个台湾男朋友去了。不管怎样都违反了驻外规定,事先要请假,更不允许一个人私自外出。一个年三十就这样有惊无险的过去了。<br></div></div></div> 李:讲到钢琴我也不懂,因为我不喜欢乐器,喜欢运动。但是我始终认为弹钢琴手指活动对大脑有好处,对学数学有益处。于是80年代中期家里就买了1830元星海牌钢琴,请了一位音乐老师耿老师教女儿学习钢琴。这一切都是亚萍安排。我忙工作欣赏女儿弹奏,真的有好处。女儿学文科,但数学一直很好。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div><br>吴:到你家里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一架钢琴,一般家庭不见!<br>李:吴江山 : 就数钢琴值钱。一个三人沙发晚上翻开了是女儿的床。二室一厅实际上没有厅,一个过道吃饭放一个冰箱。建筑40几平方米的房子住了整整13个年头。知足。一直到94年才算有真正的住房改善。</div><div><br></div><div><br></div><div><br><br></div> 海英小学53级同学上海聚会合影(2019.4.22.) 摘自“海英小学53级旅友群聊天记录”<br>2023.3.17.<br> 相关美篇:<div><br><div>东生的群聊摘录《一》(2022.6.13—2022.7.31)---3.15<br><br>东生的群聊摘录《二》(2022.8.1—2022.8.31) ---3.17.<br></div></div><div><br></div><div>东生的群聊摘录《三》(2022.9.1—2022.10.12)---3.20.<br></div><div><br></div><div>东生的群聊摘录《四》(2022.10.14—2022.11.11.)-3.24.<br></div><div><br></div><div>东生的群聊摘录《五》(2022.11.13—2022.12.23)--3.27.<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