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030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非常脆弱的患者的特征,不是极度依赖别人就是极度防御对别人的依赖。第一类患者追求绝对的融合、合并以及共生。他们单独一人无法存活;若是没有客体,他们就会因自恋性失血而消失。必须有人因为他们在那里,他们才能感觉活着。这种对他人的存在的追求与欲望的关系不大,而与需要的精神经济学有一定相关性,而这一经</p><p class="ql-block">济学是成癮行为和偏差性组织的基础,在偏差性组织当中,性被当作一种药物在使用。这就是边缘型人格组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类病人的特征是退缩、缺乏交流、甚至消极。只有独处时他们才是真正的自己。当这类人与其他人在一起太久,他们会因过度刺激而失去边界。他们会消失在与客体有关的无法预期的灾难性经验的洪流中。这就是自恋型人格组织。 事实上,这些病人正苦于自恋的严重耗竭,他们的自体感处于消失的危险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恋”病人在先的客体关系中感受到的极度无助的创伤经验,诱使儿童绝望地试图掩饰和隐藏。因此,防御性自恋几乎总是对真实的无助状态的反应。儿童切实地感受到父母亲无法保护他(或她)免受外在真实世界的威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实是,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天然在寻求或回避最原始的爱恋模式——融合——的精神组织,另一方面,对于现实的极端憎恨又被转移到了分析师和精神分析上,这两者对于技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质患者自恋性移情的需求和自恋对其愤怒的防御功能方面,通过指出患者失败中具建设性的部分来整合失败与成功,发现作为成长必需的负面形象的弱点背后所隐藏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被视为对内聚力的追求,而不是对情感的嫉妒或渴望。一旦病人被关注了,这样的确认形同于一面镜子的功能。精神分析治疗行动的核心就是分析师将他能够成为的形象传达给患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析情境本身被视为包合了母子关系的重要元素。将分析情境视为开放系统是一种视角。在每个分析中,尤其是在自恋个案中,在某些控制良好的“真实瞬间”,病人察觉到他能够从分析师身上挑起真实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这让我们开始思索分析师敏感性的被动方面,这相对于其共情的主动特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动模式相当于共情的过程,伴随而来的是某种令人愉悦的认识。在被动模式中,分析师扮演</p><p class="ql-block">承受角色,这是一种较不愉悦的感受,较不受意识的掌控,而分析师可能要通过自我分析的方法来辨认这种情感来源,也就是大家所知的投射性认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