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东即墨天井山,因山顶上有一个很大的井,水味甘美,因名天井。”《崂山续志》载:“四隅廉峻方似削,若人工修剔而无斧凿痕,故曰天井。</p> <p class="ql-block">天井山风景区位于即墨城东十里处有一座名山,其山形端容,林木蓊葱,曲径清幽,溪水涓涌。山顶有一天然石潭,深十五米,其水汩汩,清澈甘润,因而得名"天井",此山因名"天井山"。相传此天井是没尾巴老李--黑龙王的水下洞府,故又曰"龙池",天井山也因名"小龙山"。龙池边有龙王庙,始建于南宋,庙内供奉着黑龙王的神像。数百年来,庙中常年香烟缭绕,钟声悠长。</p> <p class="ql-block"> 山东即墨天井山龙王庙位于即墨城区东5公里的龙山街道留村镇大村南的天井山山顶,天井山因山顶有一深井,据传井中栖龙,故名龙山。海拔81米,系崂山余脉。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环宇记》记载:“天井山在县东十三里,周回二里,顶上有井,水味甘美,因名天井”。明代学者周如锦就曾感叹过:“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计,不及于天井,天井者山巅有井,以栖小龙。”《崂山续志》载:“四隅廉峻方似削,若人工修剔而无斧凿痕,故曰天井”。天井深14.8米,是远古年代火山爆发导致地壳变动而形成的自然景观,井内常年水旺不涸,清澈甘润。</p> <p class="ql-block">天井山每年的六月十三日为龙诞盛会,周围土民、善男信女、省内外商贾文人,慕名而来赶会者络绎不绝,人山人海,烧纸敬香,祈祷平安、风调雨顺。除戏楼上各戏班竞艺三天之外,各地丰富多彩的香会接踵而来,各具特色,一般是乐队开路,旗罗伞扇,或枪刀剑戟模型队伍,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天井山是一座充满神话色彩的名山。它的出名要归功于一条名为秃尾巴老李的黑龙,几百年来关于这条神龙降雨救灾、为百姓铲除奸恶的传说在即墨地区流传着。2006年12月,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即墨、文登、莒县及诸城所共有,2008年6月又被选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天井山有被称为“天井”的天然深井、始建于南宋的龙王庙、慈禧太后亲书的“泽周壮武”匾额、光绪皇帝敕封的“九江王”圣旨、御赐灯笼一对、历代关于李龙王的诗文碑刻,现存明清以来地方官员所刻的金、银、铜质求雨龙牌63面。是关于秃尾巴老李这一民间传说文化遗存和史料保留最多的地方之一,其中求雨龙牌已成为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物,为国内仅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