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母亲离开我们今年整三十年,如果她老人家在世,今年正好一百周岁。如今,当年母亲离开时还在蹒跚学步和牙牙学语的孙儿和外孙、外孙女们都已长大成人并成家立业了,而我们——她的几个子女也都已跨入退休老人的行列。</p><p class="ql-block"> 时至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母亲的离世依旧不能让我释怀,每每想起母亲,心如刀绞般的疼痛,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母亲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是善良、勤劳、简朴、坚毅的一生,她为我们这个家含辛茹苦操劳了一辈子,唯独亏欠了她自己。在部队的那些年,父亲的工资不低,加上她自己的工资,条件还算是不错的,可她就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用,一个人在家时,都是咸菜就米饭或馒头,几根咸萝卜或一根黄瓜切滚刀加点盐就是一顿,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都在过苦日子,物资匮乏,母亲把能买到的东西全都给我和父亲吃了,她自己却忍饥挨饿,结果就是我和父亲都没过苦日子,身体也没受任何影响,只有母亲一人由于缺乏营养,双腿浮肿。文革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食品都要票定量供应,那时每人每月半斤猪肉计划,家里的肉票平时都不买,要在全家人聚齐时再买,每到吃肉那顿饭,爷爷奶奶就和我们分桌坐,给他们那桌的肉要比我们这一桌的多。母亲户口在单位,各种食品计划也在单位,单位吃饭是分餐制,一人一份,平时菜里没肉,每月半斤计划肉分两次吃,半个月一次。母亲从来舍不得自己吃这份半个月一次的肉,每到这时她就会从家里带点咸菜就饭,将这份肉带回家给我爷爷奶奶吃,那时我大概是10岁到13岁,很多事情都记不太清楚了,但这件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平时家里要是有什么好吃的也是先给爷爷奶奶,母亲总是对我们说:“有好吃的要先给爷爷奶奶,他们年纪大了,吃一口少一口,你们还小,吃的日子在后头。”语言质朴,但做人的道理却蕴含其中,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母亲心灵手巧,再艰苦的条件,也能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文革期间有几年口粮是按比例搭配粗粮和细粮供应的,湖南配给的粗粮是新鲜红薯或晒干的生红薯丁,很多人家都抱怨长期吃这个,太难吃了,难以下咽,但我们家搭配的这些不管是新鲜的红薯还是干的红薯丁,母亲总有办法将它们变成餐桌上的美食。配给的是新鲜红薯时,母亲就会加工成红薯干或红薯片,红薯干经过三蒸三晒,吃到嘴里软糯绵甜,回味无穷,红薯片可生吃亦可油炸,这些都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难得的零食。如果配给的是晒干的红薯丁,母亲就会将它们打成粉,加水和成面团,包上萝卜馅,做成萝卜馅的大蒸饺,皮带甜,馅含香,即便是现在吃它也不乏为一道难得的美食。那时的物流和仓储不比如今,家家户户都会在蔬菜大量上市的旺季,将蔬菜腌制或晒干,以备淡季食用。母亲这个北方人硬是学会了制作各种地道的南方腌菜,辣椒萝卜、剁辣椒、辣刀豆、梅干菜、豆腐乳、卜豆角、茄子皮,还有咸鸭蛋、腊肉、腊鱼,加上用北方方法制作的酸菜、酸辣白菜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每到过年时,给我们酿甜酒,做各种糕点,使我们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永远都是多元而丰盈的。母亲退休时,爷爷奶奶早已去世,我们几姊妹也都相继参加工作,国家经济有所好转,物资供应也好了很多,母亲的厨艺更是得以施展,母亲做的卤菜、鸭子、黄焖鸡、肚片等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最好吃的没有之一!做的面食就更不用说了,包子、饺子、花卷、各种烙饼、面片、疙瘩汤,我身边的人无一能比,我退休后也常常学着母亲的方法做,尽管我的朋友们吃了都说好吃,说我可以开店了,但与母亲的水平比起来,还是不能企及,连我侄子都说“再也没吃过奶奶包的那么好吃的包子了”。还记得有一年母亲在安江,父亲单位因为要建立新的地址常驻湘潭,母亲担心父亲吃不好,就将鸭子腿用调料腌制后放在锅里用微火烤熟,托人带到湘潭,用这种方法制作的鸭腿,又香又能长时间保存,在那个还没有冰箱的年代真是妙招。</p><p class="ql-block"> 母亲会缝纫(现在叫裁缝),所以我们一家人的衣服大多都出自母亲之手,或新做、或修改、或缝补,冬天的棉,夏天的单,无一不是。</p><p class="ql-block"> 除了给家人做衣服外,少不了也帮邻居们做,只要邻居有需求她有求必应,对邻居中生活困难的,母亲也会主动帮助。记得她退休后,邻居中有个阿姨,家中有六个孩子,而只有阿姨的爱人一个人上班拿工资,日子过得很紧吧。母亲常常用自己多余的布料给孩子们做衣服,或者将我们穿小了的衣服裤子挑好的给他们改好送给他们,每当家里包包子或包饺子时,也会给他们家送上一些,直到现在那个阿姨只要看见我都会提起母亲当年对她的好,有时说着眼泪就下来了。还有隔壁邻居家中有三个孩子,比我们小很多,母亲每次包包子或饺子都会关照到他们,有时候送一盘子过去,有时候干脆叫到家里和我们一起上桌,那几个孩子到现在还说我们喜欢吃面食都是关奶奶当年培养出来的。她从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对所有的人都平等相待,无论是什么人有了困难,只要她能帮得上忙的,她都会伸出援手。她的心地善良和平易近人也得到了身旁所有人的尊重,大家亲切地称呼她“关妈妈”,我猜想母亲和他们在一起也是快乐的吧!</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永远都是面带微笑,不慌不忙,轻声细语,从不发脾气,虽然言语不多,但总能使我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定力让我温暖和安心。随着我的年龄增长,我越来越能感受到母亲的慈祥和平凡中渗透出的坚毅和伟大,也让我更加敬重母亲,以至于我的女儿出生起名时,当时父亲用笔在一张纸上列出许多名字供我们参考,我转头问母亲的意见,母亲说:叫“超”吧,希望能超过爸爸妈妈,我毫不犹豫的听从了母亲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她那伟大无私的爱却润物无声的滋润了家中的每一个人。我高中毕业后下放到农村,那期间母亲担心农村的伙食不好,每次回家休假或有熟人来乡下时,母亲总是给我带上各种食品,猪油、白糖、炒面、腌菜炒肉、榨菜炒肉、腊鱼腊肉等等各种瓶瓶罐罐装满一旅行袋,使得我在农村三年从不缺吃,体重还增加了不少。弟弟妹妹参加工作后都在外地,各自成家后时常在周末回家探望父母,这是母亲特别高兴的时光,早早地备好各种菜肴,做好肉包子花卷等等,让他们吃饱了再大包小包的带回去,每次如此,乐此不疲。我生女儿时,因婆家在外地,所以母亲自然地承担了我的保姆照顾月子,出月子后我又因身体原因住了几个月的医院,这期间母亲就把我女儿和保姆一同接到家里照顾直到我出院,我天经地义的沐浴着来自母亲的关爱,享受着她对我的各种照顾和帮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母亲是一个宽厚、平和的人,遇事宁愿委屈自己也不亏了别人。听奶奶说母亲跟他们过了几十年都没跟他们红过脸,有时候受了委屈,自己掉眼泪还不让他们看见。母亲用她那颗善良的心包容了一切,用她那双半残废的手撑起了家中一切事务,用她那弯曲的腰顶起了家里的那片天!</span></p><p class="ql-block"> 母亲从没过过生日,直到她将要满七十岁那年,我们姊妹们商量着要给母亲过个生日,庆贺一下七十岁,没承想就在生日前几个月母亲突发脑溢血陷入昏迷状态,在医院抢救了九天也没能抢救过来,从昏迷到去世连一句话也没留下,就永远离我们而去了!</p><p class="ql-block"> 母親把她這一輩子的愛都給了這個家、給了父親、給了公婆、給了我們每一個人,唯獨沒給她自己!等我們有能力有時間想要關心母親和照顧母親時,卻和母親陰陽兩隔了。没想到生和死离得这样近!我們對母親的那份愛,永遠永遠傳遞不出去了,母親也永遠永远感受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前母亲亲手栽下的那盆茶花如今已长成一颗大树了,每年清明前都会开满鲜红的花。母亲像极了这美丽的山茶花:谦让、谦虚,品质高洁,顶着严寒孕育花蕊,却在春天到来之际落入尘埃,回归大地,不求任何回报。因此,每次看着那满枝的山茶花,犹如看见母亲一般,觉得母亲一直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她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我们,依旧是那样慈祥、那样温暖,有鼓励,也有鞭策。</p><p class="ql-block"> 睹物思人,不知母亲在天之灵能否感受到我们对她老人家这份痛彻心扉的思念?这份年代越久远越深沉的爱?</p><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里,她那高尚的品格和美德,似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将伴随我们一生。</p><p class="ql-block"> 天堂不会有崎岖险路吧?不会有病痛折磨吧?母亲,希望您在天堂的日子永远健康快乐!如有来世,我还要做您的女儿,要把这辈子亏欠您的爱都还给您!</p> <p class="ql-block">母亲年轻时</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母亲和我奶奶</p> <p class="ql-block">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p> <p class="ql-block">母亲年老时</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母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和他们的孙子</p> <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和我</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我妹妹</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家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