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概念和治疗原则总结</b></p><p class="ql-block">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依恋</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安斯沃斯认为:</p><p class="ql-block">依恋是一条有力的情感纽带,因此,一个依恋对象不能与另一个依恋对象完全互换,也不能由另一个依恋对象完全替代。依恋和其他情感纽带一样,个体需要与依恋对象保持接近,与依恋对象不明原因的分离会造成个体的痛苦,与其重聚时会带给个体快乐,依恋对象离世时则会给个体造成悲痛.......在依恋关系中,个体会寻求安全或舒适的体验,当个体可以得到这些体验时,就能脱离依恋对象提供的安全基地,充满信心地从事其他活动。</p><p class="ql-block">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讲,成人保护并安抚婴儿,这种关系为婴儿提供了学习环境,让婴儿从躯体、认知和情感上学习识别危险与安全。在生命的第一年中,婴儿在这种学习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依恋,这是个体从心理上表征危险并支配人际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战略意义是,保障婴儿成功存活,保障成人成功生殖。</p> <p class="ql-block">2.<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预置表征。</span></p><p class="ql-block">感官刺激可以激活多条神经路径,每条神经路径结合外部环境信息和自我的信息,为感官刺激赋予意义,支配个体做出自我保护行为。只要感官刺激持续存在,自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预置表征就是活跃的。在相似的感官刺激再次出现时,每一个活跃的预置表征都会提高相似激活模式的发生概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b style="color:rgb(237, 35, 8);">躯体信息。</b></p><p class="ql-block">危险可以通过躯体状态来表征。不适、情绪唤起增强、肌肉绷紧和疼痛都属于个体面对危险时的躯体表征。这些既可以作为个体(无意识地、前意识地)识别危险的方式,也可以作为其(直接地、非言语地)表达危险的方式。个体通过躯体表达的危险信息转变为舒适、情绪唤起减轻、放松和快乐时,则躯体表征安全。躯体性预置表征反映出自我的即刻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b style="color:rgb(237, 35, 8);">认知信息。</b></p><p class="ql-block">认知信息是指若干相关事件依次发生,或者说按时间顺序发生,而且个体可以预测这些事件的结果,尤其是这些事件是否会带来危险。如果个体可以预测这些事件将按时间顺序发生,而且这些事件中包含个体的行为,那么个体就更容易表征并习得这些事件。如果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事件中含有个体的知觉,那么个体可以形成关于危险和安全出现时间的认知性预置表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b style="color:rgb(237, 35, 8);">情感信息</b>。</p><p class="ql-block">环境带来的感官信息可以表征危险或安全,其中,一些感官信息是先天的(如黑暗、空洞、突然出现的巨响、某些味觉等),而另一些感官信息是通过与危险或安全的结果相关联而后天获得的。激烈、意外而快速的知觉变化会激活表征危险的躯体状态,同时,温和、有节奏并可预测的知觉变化会激活表征安全的躯体状态。无论是先天的知觉,还是后天习得的知觉,都会形成关于危险和安全出现地方的情感性预置表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b style="color:rgb(237, 35, 8);">B型自我保护策略。</b></p><p class="ql-block">运用B型自我保护策略的个体,在表征和表达危险时,会使用相对准确而且明确的躯体性预置表征、认知性预置表征和情感性预置表征。这通常反映出,环境中的危险较少,预计可以获取资源,成人可以敏感地回应婴儿发出的信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b style="color:rgb(237, 35, 8);">A型自我保护策略。</b></p><p class="ql-block">运用A型自我保护策略的个体,在表征和表达危险时,主要使用认知性预置表征,他们认为躯体性预置表征和情感性预置表征是无关的或者具有误导性。这通常反映出环境具有可预测的危险,抑制负面情感有助于生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b style="color:rgb(237, 35, 8);">C型自我保护策略。</b></p><p class="ql-block">运用C型自我保护策略的个体,在表征和表达危险时,主要使用躯体性预置表征和情感性预置表征,他们认为认知性预置表征是无关的或者具有误导性。这通常反映出,环境具有可变化、不可预测的危险,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知觉环境上有助于生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治疗原则</b></p><p class="ql-block">1.婴儿的诞生标志着一个家庭的扩展,家庭成员的自我保护策略需要调整为儿童保护策略。若家庭存在问题,此时是最佳的预防契机。对于这一点,婴儿问题干预工作者和依恋问题工作者非常明白,但在家庭治疗中,却似乎没有被充分运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虽然要解决当下面对的问题,但现在的个体是从过去成长而来的。虽然治疗的目标要聚焦于当下,但认识个体的过去,能为治疗提供参考信息,使治疗有的放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个体能被自己的策略蒙蔽双眼,看不到其他可能性,同样,治疗师也能被自己的意识形态蒙蔽双眼,看不到其他办法,无法帮助家庭,有时治疗师甚至会被自己的意识形态所束缚,拒绝使用其他办法帮助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个体的身份从“患者”转变为“来访者”后,我们可能会忽视一点,那就是个体不具备充分评估自己需要何种帮助的能力。大多数需要治疗的人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问题,无法通过对比来“选购”服务,也无法以治疗协议的形式来定义自己的需求,也许治疗师也无法做到这些。只有治疗师充分了解个体的以往经历和自我保护策略后,才能做到这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