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中国-pdf、pub、mobi电子书下载

arty

<a href="https://wwvz.lanzoue.com/im18B0q2j2ch"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下载链接:情商中国</a><div><br></div><div><br><br><br>悲愤呀,牢骚呀,诉苦呀,都是有“气”的表现。这种气是“浊<br>气”,中医认为对人的身体没有任何好处,对人的工作起着负面作<br>用。<br> 这样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与工作里是很多的。比如一个员工,若是<br>感觉企业给予的平台过小,自身价值不足以充分发挥;或者自认为做<br>出了较大贡献,而企业没有给予相匹配的待遇、位置,自然产生埋没<br>感,不平衡,怨言满腹。<br> 当年号称烟草大王的褚时健,在他的职业生涯晚期大肆贪污索<br>贿,最后落马。诸如此类,他们都是因为心态不平衡,有气,自认为<br>功绩卓著,为企业、为单位付出那么多心血,其个人所得与贡献太不<br>相称了,所以趁着手上还有权力时,捞上几票,同时还认为本是自己<br>所当得,用以发泄怨气,恢复心理平衡。官场上有所谓“59岁现<br>象”,究其实质是官员感觉不公、心态失衡所致。<br> “59岁”,当然不一定实指59岁,它象征的是某些即将引爆的临<br>界点。像褚时健这样类型的人,可能在物质上离他的预期较远,不公<br>感强烈,怨气不小,当权时至少大权在握,或者自感有更上一层楼的<br>希望,因此还可以稍许弥补,压住怨气。一旦退位在即,升迁无望,<br>失去平衡的条件,怨气顺势发作,贪腐就一发而不可收了。<br> 在怨气中,还埋藏着离叛的种子,离叛就是一种报复。东晋名将<br>刘牢之,是北府兵的开创者,战功赫赫。当时却有人看准他的性格<br>是“怨而好叛”[5],预测他不会有好结果。果然,刘牢之游走在不同<br>的政治势力之间,反复无常。一觉得谁对不住他便生怨恨,继而背<br>叛,改换门庭,另附他人。他的反复无常造成了他最后自杀的悲剧性<br>结局。普通人当然不可能经历像刘牢之那样复杂多变的政治局面,<br>但“怨而好叛”的性格所在多是。<br> 随便说个常见的现象: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是那些名校出<br>身的,通常眼高于顶,志高气盛。人还没经过足够的打磨,尚不成<br>熟,却斤斤计较于位置和待遇,总觉得与他的才华不称,对不住他,<br>于是内生怨意。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怨意的支配下,人通常不<br>容易看到自己的短处与欠缺。人的心既然沉潜不下来,不想坚持,碰<br>上机会,必然跳槽而去。如果轻易对待个人去留,结果很可能是在反<br>复的跳槽中,一次次从头开始。年轻人缺乏必要的积累和磨炼,要想<br>走得远,比较困难。我并不是反对跳槽,也不是反对他人去纠正和反<br>抗不公平的处境;抛开具体情境,分析当事者的心态,这里面就暗含<br>着一条从不公平到怨恨、从怨恨到背叛的逻辑线索。<br><br> ( 二 ) 不 公 平 的 形 成 [ 6 ]<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