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vz.lanzoue.com/its6V0q2j2id"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下载链接:清亡启示录</a><div><br></div><div><br><br><br>重宣布争取用九年时间走完日本二十几年走过的路,将君主专制改造<br>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br> 两个致命失误<br><br> 清廷启动九年预备立宪,最受伤害的无疑就是中国革命,所以当<br>清廷委派五大臣前往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时,革命党人吴樾就在前门<br>火车站用自杀性攻击进行抗议。只是这个行动不仅没有阻止五大臣的<br>决心,反而将先前还有点儿犹豫的清廷一脚踢进了预备立宪的不归<br>路,使清廷最高统治者意识到,看来君主立宪可能是个正确方向,否<br>则革命党为什么这样害怕呢?<br><br> 革命党始终不愿承认清廷立宪的诚意,在后来的几年,革命党一<br>方面用武装起义激励追随者,另一方面就是调动舆论批评清廷立宪的<br>虚伪、欺骗及不可信。只是在百年之后公平地看,在涉及国家体制方<br>面的改革上,清廷是不敢拿大清江山开玩笑的,他们的立宪不是真诚<br>与不真诚的问题,而是必须成功,必须将大清带到现代民族国家,重<br>构国家体制,前提当然是大清国还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大清国,江山不<br>能移主,但江山必须改变,必须尽快使中国与世界各国处于同一境界<br>和地位上。<br><br> 基于这种视角,我们看到清廷在短短几年时间确实做了不少改<br>革,重建了中央及地方官制,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关系,地方自<br>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各地的发展、竞争和相互模仿,也就成为那时<br>各地发展的常态,地方的活力与激情真的被激活了,国家的精神面貌<br>也就不一样了。到了1908年,清廷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将一个<br>美好的未来用法律的形式规定起来,这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不曾有<br>的事情,确实意味着中国有可能脱胎换骨浴火重生。<br> 《钦定宪法大纲》<br><br>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中国的未来就是日本那样的君主立宪国<br>家,过去许多批评者由于不太明白清廷内部结构,以为这是年迈的慈<br>禧太后使的损招,大意是慈禧太后同意用君主立宪限制皇权,是因为<br>她自己已经年迈,用九年预备进行拖延,当宪法必须实施时,她个人<br>已经不在。这个说法其实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实事求是地说,在光绪<br>帝亲政后,虽然发生过垂帘听政,但皇权中心并没有偏移,清廷的政<br>治权力始终就在她们母子两人手里,那时的光绪帝年龄不过三十八<br>岁,按照康熙大帝、乾隆大帝的经验,光绪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