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题记: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瑰宝,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世界人类历史文明的“中国名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蕴含,以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的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从来就不是汉字的简单书写,它是带有生命节律丶情感色彩的心性之法,是心灵的影射,是品德的外化和延伸。</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书法是作为一门行为艺术,它就必须崇尚正统法度,遵循书法自身规律,有可操作的基本程序。书法是“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创新,必须要遵循由“规范”到“自由”的基本规律。现在的书法界混乱如麻、五彩缤纷。中书协副理事长,会员、名誉会员及省、市、县、乡书协主席、会员,名头漫天飞,更有丑书、涂鸦、榜书、意豪、名人书法目不暇接。其实,这都是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文化糟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伪“书法家”寻求走捷径,过份夸大“天才悟性”在书法中作用。有人为了掩盖基础练习的不足,曲解丑到极致便是美的艺术标准,甚至把随性乱写作为一种书法追求。名人领导利用效应和权利,附加的“虚高”书法文化价值,亵渎书法艺术的纯洁。这种舍本求末的简单化,淡化了书法的艺术性和美感,混淆了书法本该有的艺术规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自己怀着敬畏之心,由表及里丶由浅入深的体悟,</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不是用笔写的汉字都能有资格叫书法。</b><b style="font-size: 20px;">古人早为我们规划了从写字到书法的路径,既从描红丶临帖开始,从规规矩矩学习古人结字丶笔法丶章法以及墨法中,慢慢的领会书法艺术的真谛,参悟书法艺术的玄机,按照守本清源,融汇贯通的程序,再发挥天才灵感及心悟进行自我特色的艺术创新,而且这个过程十分艰苦而漫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轼在《题二王书》道:“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光千管,墨磨万铤,不做张芝做索靖”,意思是说“心悟”至“手到”是一个艰难丶复杂的溶合过程。好的书法作品要具有传统书法的神韵,是把楷的根底,隶的基础,草的功夫有机揉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魅力无穷、雅俗共赏的鲜明特色。显然,那些自认有天赋异禀,期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伪“书法家”,那些对自诩为“瞬间灵感暴发”的所谓“名家”,纯粹是偷机取巧、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书法是笔墨和灵魂、自然与时空对话的外在表现形式,必须把人品修为放在书品提高的同等位置。王羲之云,“把笔抵锋,肇乎本性”。苏轼讲的更明白,“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书法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人与书的通神是一种必然。所谓以德润书,以书养德,就是这个意思。最终人书合一是书法修道的最高境界。品德清纯,任性率真,胸襟豁达之人,书法作品必定是阳光正气丶潇洒飘逸的。</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难以想象畏琐之人能写出大气之作,阴暗小人能留下阳光灿烂的传世名篇。想那南宋秦桧丶北宋蔡京丶名朝严嵩,那个不是天才文斗,人间大笔?可他们书法作品无一例外的成了一文不值的臭狗屎,遗留只有千古骂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回顾中华千年流传的书法精品,无不与书家特殊经历和思想情绪息息相关。王羲之《兰亭序》的欢畅,颜真卿《祭侄稿》的悲怆,毛润之《沁园春 雪》的豪迈,无不是思想情绪在笔端的暴发。所以,书法家的人品修养和人生阅历,从来都是书法修为中重要因素。真正好的书法作品,通体有个特点,那沉稳淳厚的线条,端庄凝的结字,充满传统古风的章法,让人很容易就把知礼厚德,稳定大方的做人形象联系起来,书法作品因人品而愈发显贵,许多人又因爱人而及书而对书法津津乐道,人书合一是书法的最高的体现。</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书法是多学科、多门类艺术的集大成者,必须把“外修技巧”和“内修学养”统一起来。苏轼曰:“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综览古今历史上书法大家,王義之、柳公权、苏轼到现代的毛润之、启功、欧阳中石等,那个不是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书法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读书人的一门功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把书法艺术单列出来,彰显它的重要,但书法的应有之意并无根本改变。书法确实需要技巧,如行书提丶按丶顿丶蹲丶驻等等,必须进行严格的艰苦的磨炼才能掌握。但字的功夫只能是基本功,书法的内涵是“精神、气脉”,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称之为形神兼备的优秀书法艺术作品。所以,在苦练笔墨功夫的同时,博览群书,阅读百科,书文同修,并且好学多思,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才是书法家艺术实破的正道。那些把书文刻意分开,独谈技巧超凡脱俗审美的所谓“书法”,不过是吸引眼球丶误人子弟的歪门邪道。</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总会洋溢着深厚学养的书卷气,书者会运用诗词歌赋去表达精神气韵,会善于用书法笔墨去丰富和渲染要表达的通透情感。洋洋千字,一气呵成,把天性丶胆气丶学识丶悟性凝集于笔端,跃然纸上,让人观之神清气爽,酣畅淋漓,欲罢不能。这就是书法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结合的魅力所在。</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己亥年 春分 喜之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