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坚守——古法造纸

云和风

<p class="ql-block">  在这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油菜花黄的季节,成都摄影之都艺术沙龙的黄维斌老师,3月5号组织团队21人到夹江县的马村镇石堰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进行人文摄影采风活动。此次采风让我感触特别深,没想到造一张纸会有如此复杂的过程,感叹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更感叹这些还仍然坚守传承千百年留下的古法造纸技艺的手艺人,让我敬佩又感动!</p> <p class="ql-block">  夹江县因青衣江在此形成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 的绝妙景观而得名。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管辖,地处乐山西北处,距离成都约120公里。夹江县历史悠久、物阜民丰、风光秀丽,是青衣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享有 “中国书画纸之乡” 的美誉。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沧海桑田,岁月悠悠,这座古老的桥承载了千百年来的时世变迁,而有一种坚守却没有变,老祖宗留下的手工造纸的制作技艺没有变,这种精神值得称赞,值得我们用镜头来记录。</p> <p class="ql-block">金黄色油菜花簇拥的两层青瓦房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富有川西坝子的特色,不同的是,楼上是居住房,而楼下是造纸的作坊,那几堵白色的墙就是晾纸的火墙,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再生产了。</p> <p class="ql-block">据史志记载,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夹江手工造纸中的“长帘文卷”和“方细土连”二纸经康熙亲自试笔后,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代初,为觅好纸,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先生两次来夹江,深入到纸乡马村,与造纸大户石子清和造纸技师共同试制宜书宜画新型纸张。经过几番努力,终于制作出了十分完美的“大风堂”、“蜀箋” 等几种有独特帘纹的高级书画用纸。</p> <p class="ql-block">虽历经千年,夹江纸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了“蔡侯”造纸技术,完全按照明代《天工开物》所载的工序生产,从原料采集、辅料备制、到抄捞成纸,用料讲究,生产工艺复杂。“砍其麻(竹)、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 24个字,概括了夹江手工造纸的沤、蒸、捣、抄 4 个环节、72道工序全过程。严格按照72道工序生产的夹江纸,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与安徽宣纸齐名,一同被张大千赞之为“国之二宝”。为此,夹江县政府将夹江所产的加有长纤维的高级书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将大千先生制纸的作坊命名为“大千纸坊”。</p> <p class="ql-block">石子清家的作坊被政府命名为“大千纸坊”,师傅正在抄捞纸,纸的尺寸可能是四尺的规格,颜色比较白,这么大的尺寸师傅要一张一张的抄捞,可想而知是很费劲的。</p> <p class="ql-block">品种繁多的子清牌宣纸,销往国内外。</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到了这家完全保留原始生产工艺的小作坊,是政府扶持的家庭,父亲年老多病,技术传给了儿子,儿子继承了这份家业,至今未婚。我们把张师傅整个抄捞纸的全过程,都记录进我们的镜头,这只是造纸中最关键的一道程序,非常繁琐辛苦。</p> <p class="ql-block">张师傅把纸浆在大石槽里用木棍用力搅拌均匀</p> <p class="ql-block">用竹帘捞起来,然后把水抛掉,纸浆就在竹帘上铺成一张厚薄均匀的浆纸,然后盖在石墩上,就是这样不断重复,一张一张的手工纸就这样形成了,然后挤压水分,再刷上墙晾干,裁剪毛边,就可以出售了。</p> <p class="ql-block">每一道工序都能影响纸的质量。尤其是抄纸,它是整个造纸中技术含量最高,最为关键的环节。这需要抄纸师傅花上多年才能练就一流的“功夫”,使得从水槽里捞出来的纸其纤维排列、纸张厚薄、浸润速度、抗拉能力完全一致。</p> <p class="ql-block">张师傅说他做的纸只卖给美术学院等单位,不对外销售,一张纸就卖几角,感觉好辛苦,也赚不了多少钱。</p> <p class="ql-block">这双手一年四季都被纸浆浸泡着,由于如此繁琐的劳动强度,好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继承这一手艺,也是有原因的。</p> <p class="ql-block">晾纸的火墙</p> <p class="ql-block">小梅沉浸式体验造纸的过程,穿的服装都是融入当地生活了的。</p> <p class="ql-block">小梅与张师傅的父亲说悄悄话,完全是一家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养的一群鸡,用好奇的眼光看我</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走进竹林深处,踏着红沙石台阶,来到一个青瓦白墙的大院,这里就是张大千先生曾经在此居住过一年多的地方,他开创出夹江手工纸新的一页,载誉巴蜀,名扬海内外,为纪念他的贡献,把这里命为他的寓所,被世人所传颂。</p> <p class="ql-block">从门缝里拍了这张他住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悠悠长河中,总有一些曾经闪耀数百载甚至上千年的中华绝粹无法穿越历史的迷雾,悄无声息地陨落,然而历史在带给我们更多遗憾和迷惑的同时,却总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莫大的惊喜,古法造纸就是其中一个,但是也面临传承断代的危险。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和保护,是这些手艺人的坚守和辛勤付出,才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希望这个传统的技艺,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