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鼓浪屿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处处鸟语花香,宛如一颗璀璨的海上明珠,镶嵌在厦门湾的碧海绿波之中,素有“海上花园”之称。</p> <p class="ql-block">日光岩</p> <p class="ql-block">19世纪40年代,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鼓浪屿成为一扇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见证了晚清王朝中国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历程,迅速发展成为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近代化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p> <p class="ql-block">倒下的榕树仍然顽强地活着</p> <p class="ql-block">在鼓浪屿过夜住宿的游客比较少,因为这里的费用比较高,寸土寸金,我们住的民宿只能摆一张床,一个小小的卫生间,剩下的过道只能走过一个人。我们在这里品海鲜,畅饮厦门高梁酒。夜间这里非常幽静,我们酒醉饭饱之后,可以尽情饱览这里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小吃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到思明区非常近,建桥也非常容易,但是为了保护鼓浪屿的环境而没有建桥,鼓浪屿上面没有汽车,也没有电动车,拉东西是靠人力板车。</p> <p class="ql-block">夜望郑成功塑像</p> <p class="ql-block">民宿小巷</p> <p class="ql-block"> 深厚积淀的闽南文化,加上近代以来中西方文明的对话交流,鼓浪屿文化从融汇走向创新,不仅造就了历史国际社区的卓越品质,也对闽南乃至中国的社会变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鼓浪屿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中外文化精英,如汉语拼音文字和标点符号的创建者卢戆章,中国现代音乐先驱周淑安,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著名声乐家和声乐教育家林俊卿,著名钢琴家殷承宗、李嘉禄,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何碧辉,著名天文学家余青松、著名科学家卢嘉锡……他们在语言学、文学、教育、体育、科技、音乐等方面的成就,远播闽南地区、台湾和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p> <p class="ql-block">马约翰塑像</p> <p class="ql-block">林巧稚塑像</p> <p class="ql-block">林语堂夫人廖翠凤家别墅</p> <p class="ql-block">林语堂举行婚礼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三和宫记石刻</p> <p class="ql-block">时间的风雨锤洗,赋予了鼓浪屿中西文化交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的深厚底蕴。迄今岛上留存着千余幢中西合璧、风格各异的风貌建筑,向世人呈现“万国建筑博览”的艺术氛围。鼓浪屿人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国内首家、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和“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深厚的音乐文化积淀使鼓浪屿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钢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转角</p> <p class="ql-block">李家庄</p> <p class="ql-block">李家庄楼顶</p> <p class="ql-block">李家庄顶楼</p> <p class="ql-block">李家庄顶楼</p> <p class="ql-block">房屋狭窄间隙长出了参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远眺日光岩</p> <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鼓浪屿申遗成功表示祝贺,对传承鼓浪屿历史文脉作出重要批示。近几年,鼓浪屿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充分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精心守护鼓浪屿的“根”和“魂”。鼓浪屿的歌声、琴声、读书声越来越浓,历史风貌得以再现,文化内涵得以彰显,社区活力得以复苏。</p> <p class="ql-block">琴音萦绕,涛声依旧,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的鼓浪屿,宛如女王皇冠上的“明珠”,散发着高尚、优雅、精致的人文魅力。</p> <p class="ql-block">胡志强记(2023年3月7日上鼓浪屿,次日上午九点离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