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的洛带古镇,位于成都市龙泉镇北10公里,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镇内文化底蕴非常厚重,千年老街、客房民居保存完好,商铺林立、品种丰富。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具有浓缩了的客家移民史,至今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乡貌、乡情、乡风。2017年10月入选为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离镇8、9公里的金龙长城,由山下金龙湖延伸上去,经过1680米到山上金龙寺,设有5个烽火台,花费200万元左右,2002年建成后两年后被合并到洛带镇,也叫洛带长城。2005年成功举行了世界客属第20届垦亲大会。如今放眼望去,洛带长城除了个头小些外,“长相”与万里长城并没太大区别。<div> 2023年3月15日,我又去了洛带,爬了长城,逛了古镇。比起2018年前来过的几次,看到了古镇和长城更多可喜的变化。</div> 驱车一个小时,我先来到金龙长城,上午体力好我先去爬长城。在金龙湖边一个宾馆停好车后,沿着坝桥去到金龙长城入口处。 桥上抬头望远处山顶,看到洛带长城能够通达到的金龙寺。 长城共1680米,有五个烽火台。上到山顶后,随时可免费乘专用客车返回。 为了看到全貌,我从下面广场开始上山。 石阶上去,参观山墙的长城诗碑,今天又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日子了。 金龙长城在召唤 据说一开始修长城,专由两个砖厂提供青砖,后因费用太高换成了普通砖。 长城大约高4米,宽3米。 上石阶登上长城入口,拐回城楼远望长城。 看来第一段上坡路还是挺陡的,今天慢慢走,不去赶路。 上到第一烽火台 台顶新修了雕像,过去来没见到过。 回望石阶路和金龙湖 楼上外墙提示牌告知已经走了1020步了,去第二个烽火台还要继续登高。 墙体修得挺完备,有青砖、条石、垛口、射口、望口、排水沟等。 师傅正在维修 到第二个烽火台了 已经走了2145步了,再回望。 烽火台上新架起的弓弩 请一清洁女工帮我照相 她说,她已经为无数游客照过相了,包括外国人。感谢清洁工们为长城的文明建设作出的贡献。 第二、三烽火台间比较平坦,没有陡坡,右边建了个“烽火自然营”,下月开始营业。 从第三烽火台开始又要爬山了,到这里走了3300步。 “烽火自然营”里,有个很大的场地,可以睡帐篷,有公路直达。 像条蜿蜒曲折的长龙一样,望不到头。 左边长城外树林中的绿色滑带是新开辟的“丛林滑道” 山顶下来有“丛林过山车”,这里下去有“丛林滑板”,这些都是新开的项目,60岁以下的游客可购票乘坐过过瘾。 到第四烽火台走了4123步了 前面看到“过山车”下站的站台了 好像边盘旋边下山,适合年轻人追求刺激。我猜想投资不会少,但肯定赚得回来。 终于看到金龙寺了 <p class="ql-block">第五烽火台,两个“士兵”在台上守卫,城门下就是长城出口,到这里走了5300步。</p> 金龙寺就在上去不远,这里有些小商铺。 <p class="ql-block">离开出口可以到长城外溜达一下,上次2018年我来的时候是从这里下去,过洞后步游下的山,有人说现在好像被封了,因为现在可以乘专用客车下山,凭门票免费上车。</p> <p class="ql-block">下山是从该城墙洞中出来,离开长城。</p> <p class="ql-block">有石阶路通到山下,上次步游下山别有一番情趣,就是累一点。</p> 回到城墙洞这一边 山顶风景还是不错的 旁边还有个玩跳伞的地方,现在年轻人真会玩,不过今天没开放,听说周末周日业务挺繁忙的。 最后上到金龙寺 香火挺旺的 后面的观音殿面积也不小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殿前“双龙戏珠”浮雕两旁无需围栏,至今保护得挺好。</p> <p class="ql-block">登上回程专用客车前,对山下拍个全景,登上长城当上了好汉,心情就是不一样!</p> 下山好像绕了一大圈。下山第一件事就是吃碗“伤心凉粉”,为去下一目标洛带古镇在肚内先垫个底。从开车至长城到离开长城,前后整三个小时。 开车走了15分钟后,经过洛带古镇景区入口。 到附近停下车,停车场外就是“川北会馆”,古镇四大会馆之一,它是2001年原状总体从成都迁来洛带镇的,主要体现川北香港移民的社会风貌。 沿马路走到景区入口对面的“四方塔”,是2005年世客会在四川举行时,应海内外客家人倡议而修建的。 从上场口进入古镇,地图上显示古镇老街贯穿东西方向,直到“甑子场”,有“一街七巷子”之称。 第一条横巷柴市巷口上的指路标牌标出了附近主要景点 先穿过柴市巷到八角井街,这是“洛带公园”。 燃灯古寺 <p class="ql-block">从通往老街的第三条巷“北巷子”拐回,看到这个写着“天真杂货宇宙博物馆”的小铺,挺敢想的,但也合情理。旁边年轻人向店主讨教生意经。</p> 到主街口饭店吃了碗面,填饱肚皮。 老街上的“字库塔”,始建于清光绪六年,写有文字的纸物被认为是圣洁之物,须送至字库才得焚烧。 老街的第二巷为凤仪巷 南拐有一小路可抵西南地区唯一大型客家土楼“博客楼”,这是其正面。2017年打造成为“四川客家文化精神堡垒”,第二年开放成为展示、体验、研究客家文化的窗口与中心。 “博客楼”共四层,主要都辟为宣传客家文化的展室,均可参观。 这是二层“西部客家博物馆”的展室之一 展室以图文、雕塑和实物介绍为主,让你知道客家人的源流、迁徙、创业、融合、成就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展室内的制作品惟妙惟肖,挺打动人的。四川是中国五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客家人数量在200万以上,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统称为“东山客家”。至今仍有150余万人能讲客家语言,并保持客家的风俗习惯。 四层观上观楼内全景 下到一楼正中心位置的楼台“淳德可风”,取自客家家族祖先崇拜的品德,意即淳朴的品德,值得发扬光大的意思。常有人把这里当做特写镜头最佳地。 “博客楼”广场对面小湖正对着“五凤楼”的侧面 从湖右绕过看到一座“绣楼” 绣楼的正面 从横穿湖面的一条小路走过,拍下东面的“五凤楼”。 西面的“博客楼” 再拍下东面另一侧的“五凤楼” 湖南面一个造型物 从“五凤楼”侧看到东面的“空中音乐餐厅” “五凤楼”也是游客中心 江西巷旁的戏楼“万年台” “江西会馆” 从江西巷回到老街 江西会馆背后在老街上的印迹“万寿宫” 今天发现,现在很少游人戴口罩了。 从老街再往东走到湖广会馆的“禹王宫” 湖广会馆里面有个“龙泉驿区博物馆”,进去参观后我才知道成都东出第一驿站龙泉驿的来历。从明代起,灵泉县设了驿站叫“龙泉驿”,后来灵泉山改称“龙泉山”。在古驿文化中,蜀巴古道成简段长约70公里,称东大路,在龙泉驿分为三条支路,分别为官道、商道和文道。 明清成都东大路示意图,可以看到洛带(甑子场)与龙泉驿的位置。 老街有两个规模宏大的饰品商店,喜欢饰品的可以去里面逛逛。 再往东走,从小巷左拐进入“中国艺库”。 再从美街绕回 到了老街的东大门“甑子场”,洛带古镇又名甑子场,据说以前这条街很多店铺都卖蒸饭用的甑子,所以叫甑子场。 到老街东头后开始往回走,我停车的位置在西头,再走一遍老街,也补充一些遗漏的地方。这个乾清宫里的宝座,可以坐上尽享皇上的威风。好像西头也有一个类似的店。 画像专业户在细心素描 万寿宫前的艺人 古时“醒酒桩”,是康熙四十八年简州知府在下街场口设的,凡在场镇醉酒的客家男人均被绑到这个石柱上,酒醒后才放回家。 看到最后一个会馆,广东会馆。 门内进去是一个通道,主要建筑有三进门,这是中间的庭院。 最里面是主楼,楼下辟为书画展览。两边为挂历展,是中国百年挂历精品展,收藏挂历的宋广福先生创《世界吉尼斯纪录》,积40年时间,耗百万家产,被誉为“中国挂历收藏第一人”。 <p class="ql-block">我看到他最老的挂历是左边1918年的挂历</p> 会馆对面是个戏台,院子的前厅两边墙上有两幅字画,可以读读。 院子一侧有个蜀绣工坊 最后离开洛带古镇前拍了街两边都卖伤心凉粉的门面,伤心凉粉来源有两种说法:一为居住在洛带镇的当年“湖广填四川”来的广东客家人思念家乡时做的凉粉,因为思念而伤心,故得名;二则指该凉粉特别辣,吃了凉粉的人都会被辣出眼泪,个个泪汪汪,别人还以为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洛带长城和古镇的一日游结束了,看到无论长城也好,古镇也好,都有很大的变化,令人十分欣慰。我想以后乘着身体还能走得动的时候,常来此走走,或者住个三五日,这里有着丰富的知识宝库,也是博大文化的殿堂,它们是属于客家人的,也是属于我们全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