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幼小课堂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p><p class="ql-block"> 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解决的重大课题。那怎样在幼儿时期关注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呢?</p> 什么是心理健康 <p class="ql-block"> 1.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p><p class="ql-block"> 2.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p> 幼儿常见的心理变化 <p class="ql-block"> 1.好动: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等的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引逗旁人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 2.焦虑:具体表现在幼儿缺乏自信、无端哭闹、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具有这一状态的儿童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为反应敏感,有担心害怕,甚至是惶恐不安的现象。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停,担心被人嘲笑,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有过分的关注,同时伴随有无根据的烦恼,对于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现得过分的焦躁。</p> <p class="ql-block"> 3.攻击:这类幼儿表现为整日都在东奔西跑,喜欢恶作剧、讽刺挖苦他人,对于美好的物品则表现得毫不爱惜、摔打成癖,常常表现出具有攻击性。</p> 我们可以怎么做 <p class="ql-block"> 面对幼儿多种多样的复杂情绪,家长们不必过于敏感或紧张,我们要理解幼儿的情绪,给予充分的安慰后还要给予幼儿合理的疏导。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理防护呢?</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心理疏导指南吧!</p> <p class="ql-block"> 1.多多了解孩子,同孩子做协商</p><p class="ql-block"> 家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p> <p class="ql-block"> 2.耐心倾听孩子,真正放下身段</p><p class="ql-block">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孩子,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p> <p class="ql-block"> 3.修正对孩子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这样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4.引导孩子学会接纳自己,教会孩子合理释放情绪</p><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软弱、胆小,而要让孩子知道,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从而鼓励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坏情绪。</p><p class="ql-block"> 5.丰富孩子社会交往</p><p class="ql-block"> 交往与沟通、分享与合作是孩子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作为家长,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释放消极的情绪,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母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 1.不过分地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p><p class="ql-block">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p><p class="ql-block">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p><p class="ql-block">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打骂会使孩子养成、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甚至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p> <p class="ql-block">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人了。</p><p class="ql-block"> 7.不当众批评孩子: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p><p class="ql-block">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p><p class="ql-block">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p><p class="ql-block"> 10.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p> 教育方法 <p class="ql-block"> 1.鼓励法</p><p class="ql-block"> 幼儿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的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此产生心理升华。</p><p class="ql-block"> 2.反问法</p><p class="ql-block"> 语言是沟通幼儿心灵的工具。因此,和孩子谈话时要试探、反问、发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p><p class="ql-block"> 3.讲故事法</p><p class="ql-block"> 幼儿都爱听故事,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试,还能鼓舞孩子上进。</p> <p class="ql-block"> 4.兴趣引导法 </p><p class="ql-block"> 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展其兴趣和爱好。</p><p class="ql-block"> 5. 宽严结合法</p><p class="ql-block">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需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要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父母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让我们把“爱”的温度和“心”的色彩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里成长,身心健康,幸福快乐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