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旅社

幸福方圆(朱宝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定格时代 文字闪存思想</p><p class="ql-block">图文留住记忆 感悟朋友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闲人写心】老家一座小楼,历经“挖、破、毁、拆”风风雨雨,幸免遇难。老街一个普通“红旗旅社”,曾经是旅店唯一、集体元老、承包先锋、最舒适的旅店,让我心心念念几十年。现如今终于看到老街“修旧如旧”脚步飞快向前,真心期望青砖黛瓦水乡古镇、游人如织繁忙闹市景像早日呈现,“红旗旅社”这个“百年旅店”早一天出现在游人眼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题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红旗旅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 朱宝树</p><p class="ql-block">图片: 网 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的记忆仓库里,放着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裹。既不会轻易打开,又会常常惦念。因为这个包裹里珍藏着我老家的人、老家的事、老家的一草一木、老家的一房一屋、老家的所有记忆。前不久,打开包裹,忆想了老家的《杜三爷杜三娘》、《老家石板桥》、《浔河码头》,今天再次打开包裹,又想起了老家“红旗旅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家岔河,苏北古镇、千年老街,我出生的地方,老家鱼米、水乡甘露哺育我成长。步入社会之前,老街就是我的世界,我的天堂,离开老家几十年了,我的心还常在年少世界,我的梦还常在生我养我的老街。老街不大,南北长不过二三里,宽七八米。在我年少时,老街青砖黛瓦石板路、木板门、防火墙,典型的明清建筑水乡古镇。好像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一场“寻砖运动”,老街家前屋后所有空地被翻个底朝天,石板街从此消失了。“破四旧”那几年,很多人家雕梁画柱、屋脊飞檐,惨遭“破旧”,古老痕迹“破”个精光。就是好不容易逃过一劫 、极具明清建筑风格的我的母校“岔河小学”,大天井四合院几十间青砖小瓦房,在十几年前,居然还被“改造”得烟灰湮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老街老房老屋老建筑惨遭“破旧”,所幸的是,老街四座不是明清也是民国建筑二层小楼幸免于难,现在还像几位劫后处逢生的老人,晃晃悠悠地站在街边,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百余年来所看到的一切。这四座小楼分别是公社大会堂南边李家小楼,会堂北边谢家小楼,中街“红旗旅社”二层小楼,浔河石板桥南边“税务所小楼”。这四座小楼中,三座是临街门面房,比较显眼,容易被人们记住。唯有第四座小楼,位置偏僻,就是在六七十年代,街上房屋没有受到“破旧”的时候,如果不是特意寻找,也很难看到,这就是“红旗旅社”二层小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熟悉岔河老街的朋友都知道,六七十年代,在岔河中街有个坐西面东百货公司,在百货公司北山头有一个二米来宽、八九米深的巷子。巷子北边是三四间平房,再北边又是日杂门市,巷子对面是老饭店“二荤馆”。从巷子向西偏北一点,是一个窄而长的小院子,院子北边八九间房子一字排开,三间二层小楼鹤立鸡群,楼主人不清楚是谁。小楼东边是一间平房,西边四五间平房,贾姓人家。再往西是南北走向的过道房,曾经是“王家染浆坊”大染房。二层小楼和平房前面是六七米宽院子,院子南面是一排面南平房。靠东边几间,是老街著名医生世家靳二先生家,西边是王家染浆坊住户和染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楼面阔三间,高二层,深六七米。青砖小瓦,木门木窗木梁木楼板,包括房间隔断都是木板。一楼地面铺的是青砖,是标标准准明清风格砖木结构民居小楼。楼房南立面,东西上下四扇不大的明窗,好像都是雕花方格窗。中间堂屋,二楼是带护落地栏阳台,也有格栅窗。一楼双扇对开木门,又高又大又厚,两边门轴立在门槛两旁石墩上,开关门时都会发出吱吱响声。门面一对铁环白天把门,门背两排木栓夜间守护,一条约三十厘米高、四五厘米厚、一百七八十厘米长的高门槛,安静地横躺在三级台阶最上层被踏得油光锃亮已有凹印的门槛石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楼内紧靠北墙,是一个近一米宽带木护栏的斜梯直达二楼。一楼东西两边厢房都用木板隔成两间,靠门口东边一间是值班室,其他三间是客房,客户里一张小床一个小床头柜,一个方凳子。洁白的床单上面放着一床叠得方方正正的被子。堂屋靠值班室和客房之间墙边放一张八仙桌,桌上常放着一个青花瓷茶盘和大茶壶,三四个绿色铁皮暖水壳并排靠墙放着,桌子三面放长条板凳。冬天堂屋正中还常放一个烧木炭的火炉,既烧水又烤火。这里就是红旗旅社会客室,房客休闲聊天的地方。二楼分东西四个客房,中间大堂放几个通铺大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是这样一个位置虽在闹市却很偏僻,内设条件极为普通的二层小楼,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古镇老街著名的旅馆“红旗旅社”。在国家百废待兴、老百姓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红旗旅社”在老街的地位不比京城北京饭店、南京金陵饭店地位低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有朋友会问,就这么个不起眼的二层小楼,普普通通小旅社,几十年过去了,现在除了一栋空房,早已什么都不是了,你怎么还会心心念念,像宝贝一样把它藏在记忆仓库包裹呢?说实在话,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真得说不好。如果您继续听我说完红旗旅社的事儿,也许您能多一点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它是老街专业旅店之唯一</b>。老家曾经有“岔河小南京,不到不死心”美称。历史上老街古镇非常繁华,南商北贾络绎不绝。餐饮业很发达,旅店也必然发达,毕竟南来北往客商要住店啊。过去老街有哪些专门旅店,我没研究过也不了解。我所记得的是从六七十年代开始,老街专门开旅馆的只有红旗旅社。在当年方圆百里,就是再大范围集镇也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红旗旅社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起的,不得而知。当然过去也有一些人家,比如李家二楼宽敞,也住过客人,那不是专业旅社,只是住家偶尔住三五个旅客而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它是老街集体经营之元老</b>。印象中在我们老街居民下放之前六十年代,满街做手艺的,开饭店的,开商店的、做衣服的,做皮匠的绝大部分都是各家各户的。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行业如商店等被组织起来,成为街办集体企业了。在集体经营之前,这个二层小楼干什么用,我不清楚。也许是因为这个小楼是集体财产,所以在最早的集体化时期,它就被“集体”了,成为规模最小街办服务企业,只有二三个从业人员。尽管平时很难看到三五个旅客,但管理是规范的,收入有账本,支出有记录。在我年少时,还不懂什么是集体国营时。是红旗旅社让我知道它是街道集体的。红旗旅社在当年,不仅在老街甚至在全县全市也可以说是百分百集体企业之元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它是老街承包经营之先锋。</b>其他地方从什么时候开始承包经营我不知道,但我清楚的知道,红旗旅社承包经营是在七十年代底八十年代初,当时我大姐是全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69年全街老少下放农村,十年后79年户口返城。街道领导对曾经的大大小小店铺又开始“集体”了,大部分个体经营的人家又开始集体经营了。可在十年下放期间,断断续续开张关门、连工资都挣不起来的集体企业红旗旅社,不知道是哪位领导脑洞大开吃了豹子胆,居然把“大酒店”对外承包了。同时对外承包可能还有其他小店。从来没有做过旅馆生意的大姐,居然承包红旗旅社了。当时我已经到县城工作,具体承包期限、承包费用等都记不清了。但红旗旅社是老街第一批乃至第一二个个人承包经营的企业是肯定的。据说大姐承包二三年,没有挣多少钱也没有亏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它是我们住过最舒适之旅店</b>。40多年前,我和当年的小向同志我的女朋友、如今的老向同志我的老太婆确定恋爱关系,第一次从县城去我家见父母。全家人都特别高兴,最高兴的就是父母。那个时候家庭条件差,家里不好住啊!可我一点也不要烦神,因为我有一个我大姐承包的当时在老街可以与“北京饭店”、“金陵饭店”相媲美的“红旗旅社”可以住。结婚以后我们小家在县城,逢年过节回家,我们有时候就住在大姐承包的“红旗旅社”。在那个年代,在老街能享受到“住旅馆”待遇的人是少之又少。更何况我们是VIP中的VIP,享受待遇舒服程度可想而知。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大小高低酒店也住过不少,可总觉得没有我们当年住的大姐做老板的“红旗旅社”住得舒服住得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大姐也远走十几年,可当年古色古香窗明几净的红旗旅社、精神抖擞忙个不停大姐形象,常常在眼前浮现。每次回到老家,我都会在老街转转,都会隔着围墙到红旗旅社看看。因为种种原因,曾经非常熟悉,在记忆中完好无损的老街古老建筑,仅仅过去五六十年,挖的挖、破的破、毁的毁、拆的拆,大多数已经消失了。然而每当看到见证老家兴衰变化上百年,几座二层小楼还健健康康站在那里,尤其是看近几十年在老街做过元老、当过先锋、与我们有着特殊感情的红旗旅社还完好无损的立在那里,感到欣慰、感到高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让我们欣慰高兴的是,近几年回到老家,看到老街日新月异的变化,虽然很多古老建筑已经消逝,可修旧如旧步伐越来越快,一家又一家老饭店老商店重新开张,一间又一间古老房屋重新复活,我一直心心念念的红旗旅社,临街又竖起了“民宿馆”牌子。每每看到这些变化,都会在我心中想象着“修旧如旧”青砖黛瓦水乡古镇的唯美画面,都会在眼前浮现出古色古香“古老街道”游人如织繁忙热闹的景像。虽然现在“红旗旅社”前面才竖起“民宿馆”牌子,也许下一次回家,就能看到修旧如旧的“红旗旅社”,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旧貌换新颜以后古镇老街最吸引游客、最闪光的景点,成为永远珍藏在我记忆仓库记忆包里最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幸福方圆(朱宝树)</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16日</p><p class="ql-block"> 北京 宽心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it1o5d4" target="_blank">杜三爷 杜三娘</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3kldco8" target="_blank">感恩老家</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yoawkii" target="_blank">老家石板桥</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fxbpw6n" target="_blank">浔河码头</a></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