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城子村

牧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摄影】杰克</span></p> <p class="ql-block">城子村是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的一个有300余年历史的古村,因为拥有云南最具特色彝汉结合的的独特古村落景观而渐为人知,是个新的民俗文化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城子村里的土掌房规模巨大,还保存有明代昂土司府遗址,颇有些历史沉淀。村里几百户人家依山而居,层叠相连的土掌房民居堪称云南民居建筑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介绍,城子村被称为“原始唯美主义建筑的琥珀”,还是“亚洲民俗摄影之乡”、“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云南省旅游特色村”,和“云南省美术摄影创作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很显然,有关部门为城子村立这些高大上的牌坊,主要还是为了宣传造势(说是忽悠也可以),以吸引游客,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事实上,当地政府正在改造古村,绝大部分村民已经迁出,但仍有极少数的人不愿离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不过,城子村吸引游客的正是它的历史陈旧感,如果改造后的面貌被焕然一新,游客看到的恐怕就不是原汁原味的城子村了。也许,这就是假为真时真为假了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城子村坐落在200多米高的飞凤坡上,东临龙盘山,西接玉屏、笔架山,北对芙蓉山,后枕金鼎山,小江河蜿蜒流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看到村前的这番景象,游客大多会赞叹好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不过,我猜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村民们四季的辛苦耕作,能念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恐怕更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整个村子层层而上的土库房形成一级级台阶,最多的有17台,一般也在10台以上,不少土库房顶连缀在一起,形成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全村几百间土库房,或首尾相衔,或左右毗连,将村户人家结为一体,造型独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村里的住房上下相通,左右连贯,层层叠起,下家屋顶是上家的庭院,家家有屋顶,家家有庭院。只要进入一家,就可以从平台进入另一家,直至走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古村保护与开发管理委员会】的牌子已经挂出。这个委员会的大门紧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办公。杰克对建筑工程设计颇有经验,他说想跟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聊聊,为城子村的发展出谋献策,可惜效力无门,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虽然说是书院,但杰克说没看到院子里有读书的地方。看牌子很新,估计也就是挂给游客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旧社会一个村子里有私塾不奇怪,但有书院的就比较少见了。看城子村人的生活境况,能供养得起这样的书院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据杰克说,这是村里最高大上的建筑了。看上去像是新修缮过,至少门面很新。不知道原来的寺庙里没有主持方丈,或者什么和尚,也不知道这个寺庙以前的名气如何。不过里面的村史大概是新放进去的,有几个游客感兴趣就不知道了。至少,杰克说他没有进去翻看过村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村里人家很多都是这样铁将军把门,主人们应该是搬迁了,留下空屋等待改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据说村里的土库房群落可攻可守,300多年间经受了多次战争和外敌入侵,但却从未被攻破。不过,城子村位置偏僻,历史上也不是富裕之地,来打家劫舍的顶多是些毛贼草寇和土匪,以火统鸟枪长矛大刀之类的武器劫财恐怕也不易得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牌子上的【城子第一家】很是霸气,游客肯定会琢磨它是啥第一家:旅馆,还是餐馆?不过看这些泥木结构的破旧房屋,还敢叫第一家,如果不是井蛙之勇,那也是村郎自大了。我估摸着,大概只有村支书或者村长家开的店敢这么亮牌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用石磨盘当路旁的挡石倒是第一次看到,也不知是什么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么多的腊肉,很馋人。不过,如果是一年一家人的肉食,那就要省着点吃了。挂在这里,我想更可能是招引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房子明显是没人住的,这些挂在屋檐下的玉米,应该是装饰性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不愿搬迁的村民,原因可能有很多,故土难离肯定是其中之一。不过,游客如果看到这位老人家徒四壁的窘况,应该有助于认识到现代的中国农村,仍有很多人只是温饱而已。无形中,游客的这趟怀旧之旅,受到忆苦思甜的教育,倒也是件让当局意外的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阿凡提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是潇洒。老太太骑驴,又该咋讲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村民们的日常劳作,是没有多少诗情画意的。以后也许有摆拍的群众演员,可以让游客打卡满意而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地的村菜市场,缺乏人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要吸引游客,吃和住都是要考虑。你总不能让游客来这喝稀饭就咸菜,忆苦思甜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很多城里人臆想着田园生活的美好,其实也就是叶公好龙而已。因为,文学作品里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虽然充满诗意,但我很怀疑有几个城里人能在没有任何现代生活设施的环境下熬过三天:不说没水没电没网没社交没法梵尔赛,光是如何上茅厕就难倒一大片,还没有卫生纸。再想想晚上,到处都是蚊子蟑螂,就着昏暗的豆灯,除了钻进蚊帐睡觉,谁还有心思惦念着什么远方和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应该就是留守儿童和看顾他的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爷孙俩步履姗姗的背影,让人唏嘘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相比城里老是琢磨着怎样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家长们,和那些整天打游戏、抱怨读书幸苦的学童,乡下的留守儿童几乎完全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注定要在社会的底层挣扎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老太太一脸的沧桑。城子村人真实生活境况虽然外人不得而知,不过以她的年纪,还能这般健步,至少身体状况应该不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其实,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晚年都难免有点这样或者那样的凄凉。古往今来,老骥伏枥,还能志在千里的好像也只有曹丞相,一般人能步履蹒跚、站着喘气就不错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相信,这座桥将来一定会成为城子村的打卡名景。当然,出场的演员和服装道具都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些,桥下再放些人工烟火就更有理想中的田园生活的味道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现在有很多打卡和摆拍的胜地,如清晨霞浦的农夫,涂滩上的鱼姑,漓江上的老渔夫,坝上驰马奔腾的牧民,等等,既满足了人们对理想中的田园风光的遐想,也是对正在消失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怀旧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不过,严格说起来,我以为这些打卡照片记录的不是真实的生活,已经类似于舞台艺术摆拍。特别是那些旅游摄影团的,那么多人挤在一起拍同样的照片,大同小异很正常,所以照片本身也算不上是什么艺术创作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好奇的游客在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村口拍照的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如果不是挂着相机,杰克很可能就是个村民甲的角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打卡到此一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城里来的游客这么嘚瑟摆显,让仍然靠骑毛驴代步的村民们怎么想?</span></p> <p class="ql-block">城子村现在还是个正在开发中的旅游景点,各种设施也比较简陋。更贴切点来说,它就是个有些历史的民俗民居点。不过假以时日,相信它会变成一个云南彝族民俗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句子,恐怕就是关于【围城】的: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其实,生活中有人想出去和有人想进去的【围城】非常多。例如,大山里的人向往城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生活,而城里人则臆想着大山深处神仙打架的自由自在和不食人间烟火。当然,前者变成了城里满大街求温饱的民工,后者就是如今到处闲逛打卡猎奇的旅游者。结局是,民工再也回不了大山,而旅游者也不愿永留在大山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铭谢】</span></p> <p class="ql-block">我的民院发小杰克今年春节假期携家眷自驾云游,特地绕到城子村逛了一圈,本篇的照片就是他此行所拍。谢谢他的大度,允许我在这里分享他的这些片子。</p> <p class="ql-block">最后,也感谢您的光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