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微课展身手 佳音传捷报

沧江青兰

<p class="ql-block">为进一步推进新媒体、新技术的深入应用,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快学校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根据咸阳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参加陕西省第七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暨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咸政教秘字〔2022〕395号)文件要求,经专家组评审,陕西咸阳中学4名教师在渭城区第七届中小学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暨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喜获佳绩,陕西咸阳中学荣获优秀组织单位。</p> <p class="ql-block">其中,许爱瑛老师的微课作品《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常用求法》荣获一等奖;王茜怡老师的微课作品《古典诗词中的“美人”意象探究——以《赤壁赋》为例》和杜欣玥老师的微课作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荣获二等奖;许妍娇老师的微课作品《全反射与光导纤维》荣获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许爱瑛老师的微课作品《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常用求法》是用WPS的录屏软件制作,选择这节课是因为求圆锥曲线离心率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所以通过本节微课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求离心率的两种常用方法,能够对含有a,b, c 的二次方程变形,整理出关于离心率e 的方程,从而解出e 的值;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计算和归纳能力;通过对复杂计算过程的化简求值,体验科学探索与研究的不易,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细心钻研的精神。</p><p class="ql-block">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四部分,首先展示高考离心率的考察要求,再对离心率基本公式进行复习、回顾,后通过两道例题,一道直接构造a ,c 的齐次式求离心率,一道在焦点三角形寻找a,c 的齐次式求离心率,从而总结归纳出求离心率的常用方法,强化认知,提升方法,以求举一反三。本节课讲练结合,教学效果好。</p> <p class="ql-block">王茜怡老师的“古典诗词中的‘美人’意象——以《赤壁赋》为例”这一节微课,使用了多媒体进行信息化教学,运用图片,图表、动画以及视频多方面立体化展示教学内容。以苏轼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去探寻“美人”这一意象在苏轼感情大厦中的分量。并溯洄从之,沿着“美人”意象的发展历程,总结出“美人”的特点和经常借此宣泄的情感,进而总结出苏轼“愀然而悲”的源泉。同时结合苏轼被贬期间的所作所为,发现无论是居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远,无论是“大隐”还是 “小隐”,他都能自由坦荡地切换角色,摆正方向,心定风波定。</p><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在苏轼的心中永远装着家国天下,一腔热血,一身抱负。正是心中有忠君思想,苏轼才能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搏击风雨,积极入世,在“无尽藏”的江山风月里超越平凡,自在洒脱。这种儒家的“淑世情怀”,成就了他心中的“美人”。所以“美人”牵动着苏轼情感从悲转喜的变化,承载着苏轼复杂的心路历程,是苏轼精神世界中最靓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杜欣玥老师的微课作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选取了生活中价格变动的视频,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导入本节课内容。接下来从三个方面分析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展示图片,分析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引申出需求曲线;播放视频,分析其中两种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引申出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曲线图;展示两组图片,分析图片之间的关系,引申出互补品和替代品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曲线图。最后小结部分,归纳总结三方面知识,展示相应的曲线图。曲线图采用动态的方式,更加直观的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价格和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p> <p class="ql-block">许妍娇老师的微课作品《全反射与光导纤维》通过PowerPoint制作课件,采用钉钉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教学过程并配音讲解。选题的灵感来自于思考“平时通信用的光缆是如何制成的?”,借此给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p><p class="ql-block">《全反射与光导纤维》是高中物理沪科版选修 3-4 第四章《光》中的第六节的内容,本节知识以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为基础,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本节从光的折射入手,探讨了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相关应用。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本节课以实验为主线,通过欣赏图片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多媒体视频演示实验辅助教学,通过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和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的两个实验的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揭示全反射的现象与产生条件,使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课堂上,恰当的设疑,引导学生猜想,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学生既实现了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又体会到了“设疑----猜想----实验----分析----结论----应用”的研究方法。</p> <p class="ql-block">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启了新的教学时代,科技走向课堂,知识面向未来。陕西咸阳中学全体教师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以获奖教师作品为参照,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做到学以致用,融合创新,让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得到再次提升。</p>

微课

心率

苏轼

全反射

教学

学生

本节

信息化

美人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