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世遗游记(下)

远道重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自凯旋门出来往左就是皇宫花园,有花圃喷泉凉棚长椅,数个名人雕像点缀其间,靠近皇宫的是音乐神童莫扎特,远处树下的是奥匈帝国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皇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莫扎特 (1756年-1791年)1761年首次作曲仅有五岁,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和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便开始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出,并获得成功。1772年16岁的莫扎特被任命为宫廷乐师,18岁创作了首部交响曲《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莫扎特雕像的旁边是群欢快的儿童雕像,绿茵草坪中栽培了巨大的鲜花音符,35年短暂人生创作了800多首音乐作品,为世人带来无尽的欢乐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約瑟夫一世皇帝雕像却被人们冷落了,身穿军大氅手握短仗,谦卑地低着头,没有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最后一位老派的君主,终其一生都是军人,不张扬不浮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869年在奥古斯丁城堡遗址处建造了阿尔贝蒂纳雕塑泉池,类似罗马许愿池,新巴洛克风格的壮观建筑。泉池上层有座艾尔伯特亲王雕像,也是一处绝佳的观景平台,戒指路车水马龙,进出老城的游人如过江之鲫,对面是赫赫有名的国家歌剧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阿尔贝蒂纳泉池毗邻同名的博物馆,以艾尔伯特亲王收藏的近代艺术作品为主,有莫奈、毕加索等知名大家,馆藏约百万之多。但外面摆放了一只粉红色的大兔子,不知何方神圣?一查发现是模仿了日耳曼大师杜勒的画作《野兔》,文艺复兴时期的又一通才,被誉为“北方的达芬奇”。博物馆没有去,花一欧方便了一下, 厕所也是充满文艺气息的大雅之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新文艺复兴风格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工程历时十年,于1869年完工,内部装潢华贵典雅,是环城大道上的首座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标志建筑。落成启用后的首场演出是神童莫扎特的歌剧《唐·乔万尼》,1945年3月歌剧院毁于盟军炮火,1955重建后的首场演出是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年)出生于德国波恩,自1792年便移居奥地利,两国相互争宠均以乐圣为荣。贝多芬在维也纳生活了35年直到去世,其足迹遍布全城内外,戒指路的东南段有座贝多芬铜像被安置在同名的广场上,一头雄狮般的容貌,象征了当时“狂飙突进”的时代潮流。贝多芬上承古典乐派传统,下启浪漫乐派新潮,因而在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贝多芬将音乐的影响力推向社会,为公平正义呐喊, 悲天悯人为大众发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年)是一名奥地利的古典音乐巨匠,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开拓者,一生共创作了100余首交响曲,也被誉为“交响乐”之父。海顿在世时期间与莫扎特及贝多芬都有过交往,一同被赞誉为维也纳古典音乐三杰,海顿位于环城路外的故居已被改作海顿陈列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自16世纪起,维也纳便汇集了丰富而又珍贵的音乐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维也纳“音乐之都”的称号真的是实至名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約瑟夫一世皇帝的支持下,于1870年建成了维也纳音乐协会大厅,因其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又通常称作金色大厅。近年来音乐协会为开源创收,明星歌手们纷纷赶往维也纳演唱镀金,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维也纳的天气说变就变,早上艳阳高照,下午就阴云密布,躲进博物馆是最好的享受。哈布斯堡王朝的千年底蕴留下了数不尽的文物珍品,各种不同题材的大小展览馆星罗棋布,维也纳不妨称作“博物馆城”。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落成于1881年,雄伟壮丽的建筑与对面的自然史博物馆一摸一样,但正中门面两侧的人像雕塑各有不同,美术馆的雕像是画家和艺术家,而自然馆是科学家和博物学家。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玄关大堂的四周圆柱皆是名贵的黑色纹理花岗石,天顶壁画出自匈牙利知名画家慕克吉之手,拱门上下装点了白色大理石天使雕像,中央楼梯气势恢弘。一座《雅典王子忒修斯屠杀半人马》雕像置于正中位置,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风格巨匠安东尼奥·卡诺瓦的作品。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与巴黎的罗浮宫、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共享盛誉,被列为欧洲最杰出三大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5世纪末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与西班牙伊比利亚王室通婚,地域囊括法德意奥、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等大半个歐洲及美洲新大陆。王室的爱好和收藏广泛,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楼古埃及馆的壁画模仿了法老王墓穴中的图案,巨大的凹槽花纹石柱犹如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立柱,室内陈列了木乃伊、棺椁、墓碑和神像等,一副浓郁的埃及古风再现维也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盐罐(Saliera)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大师本韦努托·切利尼唯一的幸存作品,雕像由黄金手法锻造,以名贵的黑檀木及象牙为托盘。手握三叉戟的海神代表大海,地球化作了一个优雅端庄的女子,两个雕像如一对手掌,象征着海洋与陆地的和谐完美。盐罐在2003年5月11日被盗,直到2006年1月21日才在茨韦特尔附近的森林被挖出,镇馆之宝重见天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博物馆二楼皆是绘画作品,其中有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大作《草地圣母》。馆藏最丰富的是尼德兰地区艺术名家们的创作,从扬·凡艾克到彼得.勃鲁盖尔、维米尔、伦勃朗和鲁本斯等。其他国家的画家也是群星璀璨,有意大利的提香和卡拉瓦乔、西班牙的委拉斯凯兹、德国的杜勒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两幅《小公主玛格丽特·特蕾莎画像》皆是西班牙宫廷画师委拉斯凯兹的佳作,西班牙公主自小便被许配给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储利奥波德一世,西班牙王室每三两年将她的画像送到维也纳宫廷。三岁时穿着粉色花裙的小公主是其第一幅正式肖像,哈布斯堡王朝近亲通婚,蓝裙小公主六岁时显现了家族遗传特征—下颚前凸,王子见画如见真人,委拉斯凯兹妙笔传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工匠Jan de Leeuw肖像》出自15世纪尼德兰早期大家扬·凡艾克之手,工匠面容眼神逼真细腻。扬·凡艾克首次利用植物油作介质,是油画成型的关键人物,被誉为“油画之父”,也是早期北方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农民婚礼》和《冬猎》都是老彼得·勃鲁盖尔的民俗画,婚礼人物表情诙谐滑稽,鲜活地表现了16世纪中叶普通农家婚宴的情景,</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穷此长年悲,且为一日欢。</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勃鲁盖尔与其两个儿子都是16世纪尼德兰著名画家,但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更贴地气而深得民间百姓欣赏,被誉为“农民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馆内收藏了《鲁本斯》及《伦勃朗》的自画像,文艺复兴后期16世纪低地国家的两位国宝级人物。比利时的鲁本斯除了出众的画技而又极富语言天赋,纵横捭阖成为王宫列强的坐上嘉宾,一生春风得意显赫奢华。荷兰伦勃朗的巨作《夜巡》成了其个人生涯的转折点,为坚守天马行空的艺术理念,半世荣华余生落魄。伦勃朗离世后《夜巡》一飞冲天,成了荷兰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游人在博物馆门前大排长龙,为一睹《夜巡》真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绘画艺术》是荷兰画家维米尔在17世纪中期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身着时尚服装的画家专注于写生,头戴月桂冠的女儿手持长号和书本充当模特。维米尔巧妙地运用光影功效,构图严谨画面温馨,展示了当时社会浪漫思潮的兴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美术馆出来已是华灯初上,在一处名为剧场戒指路咖啡店(Cafe Opernring)歇脚, 享受一下维也纳300年历史的咖啡文化,其特色甜食萨尔斯堡松糕深受土耳其食品的影响,甜度太高。再次登上阿尔贝蒂纳泉池天台,一览维也纳夜色苍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即将迎来夜晚的演出时刻,音乐之都不乏剧场和歌舞厅,据说维也纳拥有120多个演出舞台,每年都会举办大约 15,000场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灯火通明的剧院在夜幕下的景致最是令人心动,激昂的旋律,高亢的歌喉,轻盈的舞姿,呈现了音乐都城迷人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维也纳也是音乐巨星的辈出之地,继古典音乐三杰之后的舒伯特(1797—1828年)和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年)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新潮。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在城市公园树立了两位音乐大师的雕像,舒伯特在公园的北端,而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金色雕像在公园的南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与老城内的霍夫堡冬宫作伴,在维也纳城外西南方10余公里处有座哈布斯堡王室的夏宫,通常被称作美泉宫,按德语又翻译成熊布朗宫。早期此地曾是皇家狩猎行宫,传说1612年马蒂亚斯皇帝在此地发现一处泉眼,水质清澈甘甜,便賜名为“美泉”。美泉行宫毁于奥斯曼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玛丽亚·特蕾莎女王在位期间依照凡尔赛宫模式重新设计施工,工程从1743年到1780年,历时近四十年,几乎耗尽国库,为后人留下一座气势磅礴的皇宮和巴洛克式花园。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美泉宫和其花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编号786。维护完善的巴洛克风格皇宫建筑群具有杰出的普世价值,宫殿与花园构成了整体建筑艺术的和谐典范,历经多个世纪的翻修扩建,体现了哈布斯堡皇室的盛世繁华,与其高雅的艺术鉴赏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中央正门往两翼展开的宫殿长达180米,外墙的颜色是称之为《玛丽亚·特蕾莎黄》的尊贵色彩。美泉宫共有1441个房间,其中包括皇家剧院、教堂、觐见大厅、大小宴会厅、舞厅交谊厅、皇家寝室和贵宾客房等,可招待1,000多名来宾入住。内部装潢采用了当时18世纪流行的洛可可风格,色彩娇艳清亮,结构与线条轻盈柔和,反映了当时哈布斯堡宫廷的时尚品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风味的椭圆形个人房间,以花枝叶片构成曲线,色调乳白淡雅,经典的洛可可風格,玛丽亚·特蕾莎女王和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均曾在此享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觐见大厅 Grosse Galerie 长40米宽10米,是宫内最壮观隽美的房间,经典的洛可可风格天花板,基调浅淡,蓝灰两色相间,留白甚多。当年特蕾莎女王及其夫婿弗朗茨一世曾在此召见王公大臣议事国政,现今游人在此流连不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房间里摆放着特蕾莎女王和其孩子们的画像,一副母仪天下的尊容,特蕾莎又被世人戏称为“欧洲丈母娘”,仅女孩就生育了11个,幸存六位。最为人知的莫过于特蕾莎女王最小的女儿玛丽·安托瓦内特,贵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1793年10月16日在巴黎协和广场断头丧命,年仅37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泉宫后面的皇家花园是一座占地面积广阔的法国式园林,长青灌木丛和花坛修茸整洁,草坪犹如绿绒地毯,园内装点了40多座古希腊神话雕像。在草坪的尽头有座1780年兴建的喷泉水池,名曰海神泉,池中有一组雕像群。威武强悍的海神波塞冬手持三叉戟站立中央,脚下的骑士在驾驭烈马,据说波塞冬也是马神。古希腊人从贫脊的山地进入蓝色的爱琴海,征服地中海,波塞冬也自马神演变成海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泉宫的最高处是一座拱廊式的凯旋门,花园以凯旋门与美泉宫为中轴线,草坪花坛均以此轴线两侧对称。凯旋门的二层是观景阳台,凭栏北望视线越过花园和美泉宫,苍茫云霭下,各色建筑参差错落直通天际,圣史蒂芬教堂钟楼一塔擎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皇宫花园的西侧是动物园和植物园,东侧有古罗马废墟和一个小号的埃及方尖碑。两座装饰建筑皆是仿制品,古罗马的兴衰在哈布斯堡王朝再次上演,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美泉宫和凯旋门在二战盟军大轰炸中严重损毁。战后美泉宫和花园逐步修复,在东西两大集团之间奥地利也选择了永久中立国的地位,现今奥地利是全球最富有的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近万欧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与霍夫堡宫及美泉宫媲美的另一座就是欧根亲王的夏宫,译名是贝尔维帝宫,但通常被称为美景宫,位于老城南方五公里处。欧根亲王是哈布斯堡三朝元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亲赐老臣土地修建夏宫。根据地势建造了两座宫殿,总共历时二十四年,竣工于1724年。镂空花雕的正门位于南端,进门就是一个椭圆型的大水池和阶梯喷泉,美景宫上宫规模宏伟浩大,砂黄色的建筑搭配草绿色屋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南端的美景上宫与北端的美景下宫之间是一个长方形的大花园,草坪花圃及喷泉雕像一应俱全。花园东西两侧甬道的中央各有一对斯芬克斯雕像,淑女袒胸露乳相对而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宫是座砂黄色建筑搭配了砖红色屋顶,被地势遮掩显得格外低矮,巴洛克风格的下宫简约淳朴。美景宫已改作艺术展览馆,下宫是中世纪和巴洛克美术展,上宫是十九和二十世纪的画展。花园免费游览,但进宫需要付费,上宫售票厅张贴了一幅情侣亲吻的金色广告,看似十分眼熟,细看方知是维也纳分离派艺术大师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成名大作《吻》。画面以金箔覆饰,情色坦率, 呈现出浮世绘画风,美景宫的镇宫之宝。陡然惊喜,下榻的民居陋室尽然藏了一宝,有眼不识荆山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维也纳世界文化遗产覆盖面积在2017年被扩展,增加了462公顷的缓冲区,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第《Criterion (iv)》四项评选标准,维也纳的城市发展代表了欧洲文化政治的三个关键时期。分别是中世纪、巴洛克时期和Gründerzeit时期,“Gründerzeit”是指19 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叶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阶段,工业化革命之后兴起新形态现代风格,在建筑与绘画等众多领域流行,分离派艺术是该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斯塔夫·克林姆特(1862至1818年在世、图左)是绘画艺术的领军人物,奥托·瓦格纳(1841年至1918在世、图右)是建筑界的杰出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奥托・瓦格纳的代表杰作是邮政储蓄银行大楼,位于环城东路的内侧,为了使阳光充分地照射进来,屋顶全部采用玻璃。这个独具匠心的设计当时看起来分外超前,但放在现在也不落伍。全玻璃屋顶的建筑实现了瓦格纳的一个心愿,那就是为生活在漫长冬季的维也纳人带来更多温暖的阳光,唯美的风格与功能性相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卡爾斯广场地铁站是瓦格纳的另一杰作,落成于1899年,敷饰了一排金色的向日葵,设计简洁洗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分离派会馆与卡爾广场相邻,长方形会馆上附加了一个方形的基座,一枚硕大的金箔球体被安放其中,纯白色建筑仅用少量的金色花纹修饰,简明流畅端庄大气。入口门楣上有两行镀金文字:</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每个时期都有它各自的艺术,艺术皆有它的特性”,</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分离派表示与19世纪后期的历史经典主义“分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座城市都有着各自独有的气质,在时光岁月中留下不同时代的印记。进入二十世纪,白水先生(1928-2000)的白水公寓标新立异,让水泥建筑回归自然,大有加泰罗尼亚大师高迪的风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