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

探索岛企鹅

<p class="ql-block">  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狗十三》,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爱因斯坦。她与这条狗感情深厚,几乎形影不离。她的家人看起来似乎很爱她,每天早晨逼着她喝她不喜欢喝,一喝就吐的的牛奶。为了让她英语好擅自改了她的兴趣班。有一天,爱因斯坦被爷爷弄丢了,小女孩伤心欲绝。家人没有人想着帮她找丢失的狗。她的家人非常不理解,“不就是一条狗吗,丢了就丢了,至于这么伤心吗?”小女孩于是自己拼命地找狗,最后她的家人买了一条和爱因斯坦长得很相似的狗送给她,告诉她:“这就是丢失的爱因斯坦”。然后逼迫她懂事地接受,以换来家庭的和睦与安宁。</p><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刚好我班上的马嘉怡也遭遇了相似的境遇。她养了一条有两只独特眼睛的狗狗,已经有两年,每天下午回去狗狗都会来村口迎接,他们感情深厚。可是早一段时间生病了,要花钱看医生。她爷爷花钱给狗狗看了一次,可是没有大的好转。前天早晨,我来到学校看到嘉怡无精打采,眼睛红肿,我赶紧把她叫到办公室。还没开口,嘉怡嚎啕大哭,好一阵才止住,抽抽噎噎的告诉我说她的狗狗被她爷爷用木棒打死了,说是为了孩子好,和狗狗玩耽误学习时间,还怕传染疾病,怕狗狗咬人。我的心也跟着沉到了海底。爷爷以为打死的只是一条狗,其实他打死的是孩子最亲昵的伙伴。</p><p class="ql-block">我们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打狗人”,一句“为你好”,堵住了孩子内心的真正的需要。以爱的名义,裹挟着孩子为自己的欲望承重。为了自己没有上大学的遗憾,为了不曾实现的理想,为了在亲友面前有面子可炫耀,甚而至于功名利禄......。为此,孩吃什么穿什么要听父母的,读什么书学什么专业要听父母的,玩什么跟谁玩也必须听父母的。如果没有达成父母的愿望,就会被批评和惩罚。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一名小男孩因为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妈妈的预期目标,被妈妈狠心地抛弃在高速路出口处!看到这样的新闻,无比悲哀!欲望是人类前行的一切动力,但是叔本华说过:“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孩子需要我们督促和管教,但是绝对不是父母用以实现我们自己欲望的工具。当我们无视孩子真正的内心需要,把自己真正想要的强加给孩子的时候,我们和孩子已经走到了对立面。</p><p class="ql-block">自己希望我们都能够成为欲望的主宰者而不是被欲望奴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