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城关镇宜洛小学国学经典分享会(七)

宜洛小学

<p class="ql-block">  在这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宜洛小学经典分享会于3月15日晚6:30在我校会议室如期举行。</p> <p class="ql-block">  本次分享会由麦主任主持,6位老师参与分享,12位老师参与聆听讨论。</p> <p class="ql-block">  本次分享的教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收获与现场教师进行了交流学习,她们独到的见解、深刻的体会赢得了与会教师的阵阵掌声。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现场的精彩瞬间吧!</p> <p class="ql-block">  麦书伟老师分享的是《论语》八佾篇第七章: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告诉我们为人要有恭敬,谦让之心。有些事必须要争,正所谓“见义不为,无勇也”。我们要在技艺上勇拼一流,我们自己分内的事,自己该做的事一定要力争做得更好。在争的过程中相互砥砺,共同提高。但在争得同时,在为人处事上要相互谦让,恭敬他人。正所谓,君子有所争,有所不争。</p> <p class="ql-block">  李红丹老师分享的是《论语》八佾篇第七章。她说真正的君子胸襟开阔,不拘泥于小事。若非要分出高下的话,他们也会光明正大的与对方展开竞争,绝不会在暗地里给人“下绊子”,充分保证了竞争的公平性,也体现了君子的坦坦荡荡。</p> <p class="ql-block">  史亚丽老师分享的是《八佾》第九篇。中国古代有一种思想“兴天国,继绝世”,意思是如果新一代的君主将某个国家灭掉了,就会把前朝的贵族安置起来,让他们好好生活下去。杞国是夏朝的贵族们的后代。孔子在感慨当下的礼崩乐坏之状。孔子认为自己所在的时代已经失去了对过去的传承,比如夏礼到了杞国就没有了。殷礼到了宋国就没有了。这是孔子在表达一种无奈之情。</p> <p class="ql-block">  张晓娟老师分享的是《八佾》第十一篇,有人请教孔子禘祭,他说不知道。如果有人知道禘祭的规定,那么对天下事也就了如指掌了。孔子推行周礼,之所以欲言又止是因为他有一颗至诚恭敬的心,以身作则。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教育学生要时刻注重以身示范。修养存心仁厚的美德,一切规则都是在外的他律,我们要发自内心的做到仁孝诚敬,提高自身修养,潜移默化影响周围的人。</p> <p class="ql-block">  聂淑娟老师分享的是《论语·八佾》第12章 。孔子并不信鬼神,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极重视对祖先的祭祀。本章要求“祭神如神在”,祭祀时要带着好像祖先真在受祭一样的虔诚心情,强调的是与祭者在祭祀时的内心情感,而不是鬼神的真正存在。他所强调的“不与祭,如不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与“仪”的关系——礼是内在德行的内涵,仪是德行的外在显示。中国人的礼不仅仅是外在的仪式,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德行修养。表现在祭祀中,便是端正恭敬的内心。因此祭祀的意义是道德的而非宗教的。</p> <p class="ql-block">  教导主任麦书伟对大家的分享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号召大家:生活越是忙碌,越是要珍惜每一次分享学习的宝贵时光。努力让自己排除杂念,静下心来,坚持与先哲对话,与灵魂对话,丰盈生活,升华灵魂。只有这样,在遇到困惑时,我们才能够站在先哲的身后,顺着先哲所指的方向,笃定前行。</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副校长韩仁英总结发言:要把读书分享会常态化,活动形式多样化,以此推广名著阅读,让诗书浸润、滋养我们心田,发现阅读的美好与辽阔。</p> <p class="ql-block">  用千百年来的圣贤经典来指导我们今天的言行举止,修身养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就是孔子千年后的传承者,期待我们下期见!</p>

分享

孔子

老师

君子

祭祀

我们

恭敬

先哲

经典

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