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流连忘返的怒江·独龙江

致仕牧哥

<p class="ql-block">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的夹峙,形成了一条数百公里长,二千多米深的怒江大峡谷。怒江发源于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2013公里,云南段长650公里,出国境到缅甸,称萨尔温江。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州境内,是滇西横断山纵谷区三江并流地带,峡谷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大峡谷继续向东南,在云南境内又是一处地理奇观之所在。长度、深度远超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峡谷的泸水、贡山、福贡等几县境内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各个民族的文明尽管一直想方设法地交流,却也因为横断山强大的隔离作用,没有被同化成一个文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p> <p class="ql-block">《孤独星球》曾这样描述怒江“云南所有你熟知或者尚且陌生的精彩,都在怒江至腾冲这条路线之中。”如今,这些所有的精彩,所有的原始。所以千年以来,罕见的族群在此世代而居,与世隔绝,所以来过这里的人都说,这里人神共居。怒江的原始和你概念中的原始也不一样。因为,这是属于怒江的原始,数千年来,未曾改变。在中国,称得起最美公路的219国道,怒江公路是最精华的一段。怒江的美,独一无二,即便放眼世界,它也足以排进前三。</p> <p class="ql-block">沿怒江行进</p> <p class="ql-block">怒江公路从小沙坝开始是中国最美公路的开端,一路上有很多木棉花和紫金花树,大朵大朵的木棉花如同第一团团火炬,紫金花又显得秀媚。</p> <p class="ql-block">过去这段路晴通雨阻,随着对道路的扩宽加固,现在走起来已是顺畅了,现在伴随着公路,从小沙坝开始,修建了一条一直通往丙中洛的骑行健身道,据说有300公里长。</p> <p class="ql-block">在怒江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其中的傈僳族,每年都会在怒江边有温泉的地方,举行一场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盛会,即称作为“澡塘会”,又被称作“春浴节”</p><p class="ql-block">早年间,傈僳人民生活条件由于悬崖天堑的阻隔,亲戚朋友之间,往来甚少。每年的澡塘会就成了亲戚乡邻之间的盛大聚会和消除整年疲劳的所在地。每年大年初二至初七,澡塘会就开始了,这时三乡五岭的傈僳族群众,背着毯子、被子,带着米、肉、炊具等生活用品,一起来到怒江边有温泉的地方,开启热闹丰富的野炊和泡温泉活动。</p> <p class="ql-block">其中,在六库城北十二公里处的登埂温泉,是怒江最有名、人气最旺的温泉泉水冒出的股股热气,给怒江大峡谷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经过了百年的延续和发展,如今的登埂澡塘会,已从简单的沐浴变成了,集沐浴、射弩、“上刀山下火海”、物资交流等活动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盛会。傈僳群众在温泉周边支起帐篷,搭起这四、五天临时的家,用石头或砖块架起锅,搭建起临时厨房,然后再拿出自家酿制的酒,此时做饭做菜装备一应俱全,露天宴就开始啦,吃饱喝足后,下到舒服的温泉暖池中,在泡温泉的过程中,他们舒展疲倦的筋骨,洗去满身的疲惫,尽情地感受原汤沐浴所带来的无限乐趣,在休息的间隙,他们找到要好的朋友,三五成群的围坐在一起,聊天、对歌、跳舞 。</p> <p class="ql-block">泡温泉时,男女老少虽聚集一起,但彼此之间互相尊重,十分讲究礼貌,他们互唠家常,嬉笑打闹,其乐融融,那份无拘无束与闲适自在,着实让人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此时附近的商人们也摆上地摊出售小商品和土特产交易,表演节目的、卖小吃的全部欢聚在一起,人群如山似海,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怒江的澡塘会,这场盛大的民族文化盛会,是一个不能消失的民族传统,也是怒江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应与与水气氤氲、清澈见底的怒江澡塘一起,迎接每一场春天的约会。</p> <p class="ql-block">一路咆哮的怒江到达这里江面从100余米突然收紧到50余米,平静的怒江水变得湍急万分,浪花飞溅,发出雷霆万钧,震耳欲聋的怒吼声,形成70余米的巨浪,2004年5月1日参加贡山丙中洛旅游规划研讨会的专家们提出:贡山月谷是千里怒江的缩影,最能体现怒江奔腾咆哮的本质特征,所以命名为千里怒江第一啸。</p> <p class="ql-block">在怒江虎跳石观景平台上</p> <p class="ql-block">月亮石</p> <p class="ql-block">一尊真正的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在1983年3月19日凌晨2点30分,一块千吨巨石悄然飞至泸水民族一中一个三围小院院中的一块80平米的磐石上耸立起,石头只碰坏北边小平房一点瓦沿,其它毫发无损,睡在小院里的教职工打开门看到惊愕不已。</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老姆登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东边。“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老姆登村,恍如人间仙境,傈僳族族的小木屋层层叠叠,眺望皇冠山浮云飘逸,眼底的怒江犹如一条翡翠带。</p> <p class="ql-block">走在村中会有一种轻松、恬静、超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碧罗雪山</p> <p class="ql-block">在老姆登村望向对岸的高黎贡山,一座形如王冠的山峰清晰可见,它比你所处的位置高出近1000米,常常云缠雾绕,缥缈又梦幻。</p> <p class="ql-block">皇冠山</p> <p class="ql-block">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基督教堂。走到教堂前,看着远山近草,那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爱世人”,字体鲜艳。</p> <p class="ql-block">周日早、中、晚和周三、周六的晚上,老姆登的基督教徒会来教堂做礼拜。这里的怒族共用傈僳族的《圣经》,唱诗也是傈僳语,虽无伴奏,但山地民族的基因自带好嗓子,加上峡谷形成的天然混响,这教堂里的阿卡贝拉可谓天籁之音。</p> <p class="ql-block">傈僳群众在吟诵圣歌</p> <p class="ql-block">知子罗用傈僳语称赞“知子罗”是“好地方”之意,坐落在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从老姆登村再随山路上行4公里就来到知子罗。它曾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和原碧江县城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它曾经是怒江州府所在地,二十几年前它是繁荣的县城,而如今,常被人伤感地称为“记忆之城”或“废城”。</p><p class="ql-block">我们很希望有关部门利用这些有一定历史时期的政府旧遗址,打造一些记忆历史时期的景区很有意义,而且这些遗址还得到保护。</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随着瓦贡公路通车,州政府搬迁到六库。看看那些当时的州委州政府、小学校、商业局、信用社、工人俱乐部等遗址,可想而知当时的条件多艰苦。</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公安局</p> <p class="ql-block">政府大道</p> <p class="ql-block">城里的“南京路”</p> <p class="ql-block">贡山县城</p> <p class="ql-block">快到丙中洛,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怒江第一湾。到这里时有一个分岔路左面的路穿隧道继续往前走,右面的岔道拐向怒江第一湾观光台,“丙中洛”标志石碑里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快到丙中落小镇时,就看到桃花岛湾,很多人把第一湾与桃花岛湾弄成一个了,实际是两处。桃花岛原来是关麻风病人的,隔绝人世。随着病人的逐渐消失,现在建了一个钢桥架过去可以上到岛上,桃花岛成了旅游点了。</p> <p class="ql-block">从第一湾观光台开车往前走一点,路左边有个路口,顺着上贡当神山,上去两三公里,就到了可以观光整个丙中洛镇和桃花岛湾全貌的玻璃平台。</p> <p class="ql-block">如果再顺着往上公路走两三公里,到了一个像林业站的地方(几间小平房,没有标志),车可停在院子里,步行爬个坎有台阶走下去一段,又有一个平台可观光怒江第一湾全貌。据说再从这里往上步行两公里,到山顶可以看到两个湾和整个丙中洛镇,我们没上去。</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小镇</p> <p class="ql-block">渺渺炊烟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人们说丙中洛是诸神会聚,人神共居的地方,在丙中洛这里(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教会并存,家家都挂着毛主席的像。</p> <p class="ql-block">重丁教堂,重丁教堂是丙中洛地区名气最大的天主教堂,教堂始建于1904年,由制造“白汉洛教案”的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仿香港的天主教堂修建,规模宏大,非常漂亮,后来教堂在“文革”期间被毀,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规模小于原来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后面在桃花树下掩映下有一座简朴的小坟,当年修建教堂的神父就葬在这里。看完教堂之后,</p> <p class="ql-block">同样的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群众信奉佛教</p> <p class="ql-block">重丁教堂隔着公路对面山上的普化寺,是个藏传佛教寺庙,寺庙金碧辉煌,游客可以进大殿参观。</p> <p class="ql-block">少数民族民居陈设</p> <p class="ql-block">人们说丙中洛是人神共居的地方,在这里看到的是清馨、和谐。</p> <p class="ql-block">从镇上到雾里村12公里,去雾里村要经过与几个历史时期溜索、吊桥等桥并存的钢构桥,再顺茶马古道走1.5公里。说到桥的变化,反映了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怒江人民发生的变化。过去有溜索,后来有了钢缆吊桥,再后来是人马通行钢架桥,现在有了汽车通行的钢构大桥。</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并存着四个时期的桥。</p> <p class="ql-block">很久以前,傈僳族人受到彩虹的启发,在怒江上的拉起了一条溜索,人悬挂在溜索上向对岸溜过去,便捷了两岸的来往,但这不仅危险,而且影响物资的运输。</p> <p class="ql-block">人马通行的吊桥</p> <p class="ql-block">钢缆吊桥</p> <p class="ql-block">六库怒江连心大桥</p> <p class="ql-block">这曾是通往外界的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雾里村</p> <p class="ql-block">雾里村</p> <p class="ql-block">从大桥处顺着公路往北的路再走5公里就到了秋里桶村(走到接近边防检查站右手路口拐进去上山)</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再往前走,经过一段没有人烟的地带,就可以进入西藏了,这里是怒江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秋那桶村是一个以优美的田园风光著称的小小村落,在丙中洛的最北端,不多的几户人家散落于山谷中的平地上。。</p> <p class="ql-block">祥和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村貌</p> <p class="ql-block">在滇藏分界处打个卡,顺着这条称作为丙察察的公路,到西藏林芝是最便捷的线路。</p> <p class="ql-block">回头看一下云南。</p> <p class="ql-block">从贡山县城左拐一路上山,驱车前往独龙江乡,一路道路蜿蜒,开始越走越高,漸漸接近雪山。</p> <p class="ql-block">上山的途中还看到当年远征军过野人山从缅甸撤回来的过江渡口,想象当年远征军从缅甸翻越高黎贡山是多么艰辛。</p> <p class="ql-block">先看到雪山头还停下来拍个照,慢慢的眼前就是白雪皑皑,好在道路的积雪已被清理,停下车来,一帮退休老人打起雪仗来。</p> <p class="ql-block">过了垭口隧道,车就一路下行。从贡山县到独龙乡也就不到116公里,但要走5个多小时,从海拔1100米爬到4000多米高黎贡山过丫口隧道,又下到1000多米的独龙乡。</p><p class="ql-block">独龙乡位于独龙江河谷,南北长约150多公里,东岸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贡山,西岸是海拔4000多米的担当力卡山。发源于西藏察隅县伯舒拉岭东南部的独龙江,由北向南从山谷中间穿流而过。河床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这里由于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3000~4000毫米,一年之中便有300天是雨天,成为东南亚三个多雨中心之一。但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多样,山顶与江边山脚的气温相差很大,兼有寒、温、热三个气候带,垂直差异明显,立体性特征突出。海拔3700米以上的山峰,每年积雪达六七个月;半山腰具有温带的气候特点;河谷地区却气候较热,年平均温度在23摄氏度左右。山上覆盖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其中有秃杉、珙桐、桫椤、贡山三尖杉、澜沧黄杉等珍稀植物。密林深处,动物繁生,各种飞禽走兽应有尽有,仅列入国家级保护的就多达49种,其中兽类29种,鸟类20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13种,二级保护的有36种。此外独龙族地区出产的山货药材很多,主要有黄连、贝母、当归、茯苓、大黄、天麻、以及鹿茸、麝香、熊胆等。地下还有丰富的矿藏,已发现的有金、银、铁、铜、铅、锌、锡、硅、云母、水晶、大理石等。 </p> <p class="ql-block">到了独龙乡都是热带植物,一片生机盎然。原始森林记录着它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发源于察隅县伯舒拉岭南部山峰然莫日附近,西源在藏语称jiada戛达曲(吉太曲)、东源称日东曲(美尔东曲),合并后到云南的河段称克劳龙(也称戛达曲),与麻必洛河汇合后称狭义独龙江(它流经但当利卡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峡谷,即贡山县独龙江乡即独龙族世居地),向西流入缅甸克钦邦,与南塔迈河汇合后称恩梅开江,是缅甸大江伊洛瓦底江的东源。</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的江水浅处清澈剔透,深处翡翠绿色,就是洗下手感觉都怕弄脏江水。</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分南线和北线,最下游景点(南线)—哈滂瀑布。最上游的景点(北线)—迪布里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到最下游景点(南线)—哈滂瀑布。一路上就是亲近江水了,先是网红打卡点—普卡旺民族风情园,有碧绿的江水,高挑的吊桥和各具特色的民居。我们考虑是先从最远的哈滂瀑布玩着回来,但路遇道路塌方正抢修施工,耽误了很多时间,赶到哈滂瀑布已经5点多了,回来的景没看到多少。</p> <p class="ql-block">哈滂瀑布</p> <p class="ql-block">潺潺流水</p> <p class="ql-block">泉水归江</p> <p class="ql-block">翡翠般的水质</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的最上游—迪布里(北线),这里到了雪山脚下,下面又是喘急江水,江水上面满目的原始森林。沿江而下一路先亲近江水,在麻比洛河缆索吊桥呆了一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麻比洛河缆索吊桥</p> <p class="ql-block">走独木桥。</p> <p class="ql-block">观看独龙族群众织布,绝对原生态,不是表演。 </p><p class="ql-block">独龙族的传统衣着十分简单。男女一律袒露臂膀,小腿都缠裹麻布绑腿。男的斜披一条称为“约德格仁瓜”的条纹麻毯,左右包抄到胸前拴结。胯部通常用麻绳系着一小块叫“能布特连”的麻布围兜着下体。左佩刀,右系篾箩。妇女用两块叫“其拉衣约瓜”的长麻毯围身至膝,并包抄向前。自左抄右的,用绳紧紧系在腰间。从右抄左的,则披脱自如。通常是白天为衣,夜间做被。有的男子过去甚至只能在腰下围一串树叶。</p> <p class="ql-block">又走访了纹面女。</p><p class="ql-block">对于独龙族纹面习俗的由来,人们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独龙族女子的成年礼;有的认为是美的追求以及避邪消灾的需要,有的还认为与独龙族早已消失的图腾崇拜物有着某种联系。但最可信的说法是历史上为躲蔽外族人掳掠妇女而为之,弱小民族一种躲避的方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文面习俗已逐渐被独龙族妇女所摒弃。</p> <p class="ql-block">独龙族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在过去婚姻不能自主,必需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幼年订婚的现象较为普遍。聘礼较多,一般是1头黄牛(称为“活牛”)或1头猪、1口铁锅、1个铁三角以及几件首饰和毯子等(称为“干牛”)。独龙族的婚姻,通常经过订婚、迎娶两个阶段。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虽然已逐步确立,但在婚姻制度上还保留着一些原始群婚和对偶婚的残余,非等辈婚、妻姊妹婚、转房制和家长多妻等多种婚姻形式并存,其中又以妻姊妹婚为主要的婚姻缔结形式。而在婚姻结构上则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氏族环状外婚集团,独龙语称为“伯惹”,意为“弟兄和姊妹的婚配”。即在固定的通婚集团中,甲氏族的一群兄弟可以与乙氏族的几个姊妹同时或先后结成配偶关系,但乙氏族的男子却不能娶甲氏族的女子为妻,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血统倒流。</p> <p class="ql-block">村头摆放着一块型似中国地图的石头,上面插着国旗。</p> <p class="ql-block">在独龙族家里做客。</p><p class="ql-block"> 独龙族总人口为7426人(2000年),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为贡山县)是独龙族唯一的自治县,独龙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8.1%(2004年)。其中,处在独龙江河谷的独龙江乡又是县内独龙族最主要的聚居区,下辖马库、巴坡、献九当、迪政当、龙元、孔当6个村民委员会、42个村民小组,独龙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8.87%(2004年)。其余则散居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齐乐乡的“俅扒卡”村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察瓦龙乡。</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独龙族曾被称作“俅人”、“俅子”、“曲人”、“洛”、“俅帕”、“曲洛”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他们历来的自称“独龙”,被正式定名为独龙族。</p> <p class="ql-block">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独龙族根据自己对生产过程和自然现象变化的观察和总结,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身生产生活需要的历算法,即根据月圆月亏、花开鸟鸣、草木生长、雨雪飘落、江河起伏等来计算年历。从当年的大雪封山到次年的大雪封山算为一年,称为“极友”。从月亮最圆的那天起至第二次月亮最圆时为一月,称为“数朗”。</p><p class="ql-block">独龙江上游的独龙族则以“龙”(意为“圆”,即月圆的意思)为基数来划分每年的十二个节令,并据此安排各种活动。</p><p class="ql-block"> “得则卡龙”(一月),意思是山上有雪,男子打猎,女子织布。无事可做的农闲季节。</p><p class="ql-block"> “阿蒙龙”(二月),山顶还有雪,但江边可以种土豆、小麦和青稞。</p><p class="ql-block"> “阿暴龙”(三月),地上普遍发青,可以砍火山地和种土豆。</p><p class="ql-block"> “奢九龙”(四月),鸟开始鸣叫,继续砍火山,种南瓜等农作物。</p><p class="ql-block"> “昌木蒋龙”(五月),各种鸟都叫了、花开了,开始种玉米、栽秧和稗子等。</p><p class="ql-block"> “阿累龙”(六月),竹笋长出,薅草、挖贝母、捕鱼等活动。</p><p class="ql-block"> “布安龙”(七月),青黄不接,是饥饿月,上山采集。</p><p class="ql-block"> “阿送龙”(八月),山上松叶发黄,种荞子,吃青玉米,收小米和各种瓜类。</p><p class="ql-block"> “阿长母龙”(九月),叶黄霜降,收玉米、割牧草。</p><p class="ql-block"> “曹罗龙”(十月),是收获月,山上始积雪,继续收粮食,并搭架、修仓库准备储粮。</p><p class="ql-block"> “总木加龙”(十一月),山上积雪变厚,是降雪月,收回最后的粮食作物,准备过冬的柴火。</p><p class="ql-block"> “力哥龙”(十二月),江边也开始有雪,女的忙着找柴,男的进山狩猎,并准备过年。</p><p class="ql-block"> 下游的独龙族则采用“花鸟历”,把一年划分为花开月、鸟叫月、烧火山月、播种月、收获月等10个季节。其节令不十分严格,天多天少不太固定,月大月小也只是相对而言,但对花开鸟叫等物候却极为重视。每当桃花盛开,“戛高马巩”鸟鸣时,要及时播种。再到“崩得鲁那”鸟叫时,则停止一切播种。</p><p class="ql-block"> 独龙族地区民风古朴纯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尚世代相传。由于高山积雪,经常和外界隔绝,人们远行时携带的食品用具,往往为了避免往返负重之苦而暂挂在树枝上或放在岩洞和哨棚里,回来时才逐袋取用,从无别人擅自拿走而丢失。大家尊老爱幼,生活虽然穷苦,却没有乞讨之人,鳏寡孤独、老弱病残都能得到全村的无私帮助。他们认为“有了东西不给别人吃是最为可耻的”。此外,独龙族人历来团结互助,特别讲究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不管哪家起房盖屋,全村都会主动登门无偿相帮,不吃饭仅喝一点水酒。而婚丧嫁娶则不请自到,还带来酒、肉、粮食等礼物。传统美德蔚然成风。他们热情好客,重信用、遵诺言。感情真挚、粗犷刚健,充分体现了独龙族人民热爱生活、勤劳善良的道德风尚。</p><p class="ql-block">2018年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成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实践,开启了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10日,一封来自北京的信函,让深山里的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成为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p><p class="ql-block">为改善独龙族生产生活条件而长期奔波的贡山县“老县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5年作为独龙族干部群众代表,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的</span>高德荣,他激动地说:“1999年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的简易公路修通,把独龙族群众从人背马驮中解放出来;2014年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通车,群众从每年的大雪封山期中解放出来;今天,党和政府把我们从贫困中解放出来!”</p><p class="ql-block">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独龙江乡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要求,启动实施了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以及独龙江乡“率先脱贫全面小康”提升行动,全乡安居住房、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以及基层党建等发生了巨大变化。</p><p class="ql-block">现如今,全乡1000余户群众全部住进了新房,草果、重楼、独龙蜂、独龙牛、独龙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遍地开花,4G网络、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到全乡,6个村委会全部通柏油路,大病保险全覆盖,孩子们享受从学前班到高中的十四年免费教育,独龙族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保持100%。</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翻天覆地气象新,</span>他们的生活也与外界接轨了,旅游业将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经济发展。</p> <p class="ql-block">这里要强调一点,怒江通往迪庆的98.2公里德贡公路,过去全年通车时间仅有5个月,沿途要翻越海拔约3400米的雪山,为减少冬季雪封山时间,缩短到香格里拉旅游景区的距离,2020年6月,德贡公路开始开挖修建孔雀山隧道,2023年初孔雀山隧道已经开始试通车。</p> <p class="ql-block">这条从怒江大峡谷陡然升起,从高海拔中“挖”出来的公路,随着孔雀山隧道的完工,不但天堑变通途,还让冬季从德钦到贡山的旅人不再苦苦绕行香格里拉、大理、保山、六库、福贡这1000多公里的路程,千里之遥变成了咫尺百里。</p><p class="ql-block">打通贡山至德钦、福贡至维西、德钦从维西至剑川或丽江至兰坪、泸水至腾冲几条滇西北旅游环线,把大理—丽江—迪庆—怒江—腾冲—德宏各精品景区景点串联起来的德贡公路,让“一日游三江”不再是传说,这条连接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的彩带公路,必将成为全省独具吸引力和旅游价值的“三江并流”黄金线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