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更美。——记万境水岸小学听评课教研

🐱夏夏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充分探索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各年级语文组同课异构示范课如期进行。</p> 一年级语文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梦园、苏迪两位老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呈现出两堂高水平的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本课是字族文识字,集中体现了形声字识字的特点。李梦园老师通过复习旧知,引出今天的新课《小青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青"入手,根据它们的偏旁来区分和记忆青字族生字,发现它们读音、字形上的相似之处和组词来做区别,进而了解课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总是生动有趣,感染力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迪老师通过谜语导入新课,以“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新朋友,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进入学习状态。难点处利用生字卡片浓墨重彩地为学生指导。采用图文结合、句子填空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词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识记并区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深入创设情境,重点朗读处绘声绘色范读、体会读,学生的心就这样一步步融入课文,一步步融入青蛙吃害虫保卫庄稼的美好画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教研相信我们一级部的全体语文人定会积跬步,以至千里。</p> 二年级语文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nbsp;二年级吴江雨、杨一凡两位老师老师对《传统节日》进行了同课异构。《传统节日》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展现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读中有悟,把握文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始,吴老师通过视频导入,引出传统节日的主题,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特点,调动学主自习兴趣。吴老师还把形式多样的读贯穿课堂运用自电读、齐读、师主读世方式,进行朗读顺练。读中悟,悟中读让所有学主都参与其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主创设自学的平台。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认识汉字,会写汉字,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扎实讲解,夯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导入环节,杨一凡老师通过“看图猜节日”的游戏,引导孩子猜出相应的节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杨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民风民俗,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不断探究多种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神秘故事中的文化内涵。还引导孩子们通过多样化的朗读理解文本,在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读出节奏。</p> <p class="ql-block">互学共研促成长——组内教研</p><p class="ql-block">授课环节结束,老师们在教研组长周生艳老师的带领下认真评课,总结经验。授课老师们先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意图及预期目标,参加听课的教师就授课老师的不同授课方法展开点评,肯定优势,点出不足,大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p> 三年级语文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老师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分享了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同时讲解了寓言故事的特点,引入了本课课题《陶罐和铁罐》。在讲解课文时重点讲解了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通过特别的称呼、生动的标点和丰富的提示语,层层深入,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朗读方式多样性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齐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女读,分角色读,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同学们深入了文本之中,更好的理解了人物的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设置了小练笔《铅笔与钢笔》,胆小的铅笔盒和胆大的钢笔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让同学们打开了想象大门的钥匙,同时练习了提示语、标点的用法,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先带着同学们复习了《守株待兔》和《鹿角和鹿腿》两篇课文的道理,然后开始学习课文《鹿腿和鹿角》。在字词学习时,方式非常多样,指读,去拼音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学习铁罐与陶罐的对话时,李老师重点指导了提示语,根据提示语的不同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重点词语“奚落”、“懦弱”“东西”等词的解释,采用了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加深了同学们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的语言亲切自然,同学们的热情高涨,积极参与,高高举起的小手代表了教师课堂的魅力,也体现着大家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后,三年级全体教师齐聚一堂,进行了教研活动。两位老师先讲了自己的授课思路。然后其余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评课。两位老师都能做到深挖文本,聚焦人物对话,通过提示语、标点和语言的不同,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以多种朗读方式来加深理解。周主任也提出了对话应该保持完整性,在引导学生体会时应该多下功夫,充分的理解才是读好对话的关键。</p> 四年级语文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的一篇科普说明文,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就已经学习了“提问”的方法,如:根据课文内容提问、根据课文写法提问、根据生活提问。有了主动提问的意识,这些能力的储备会对本单元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瑞红老师在教授该课时,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中难懂的“碳纳米管、纳米吸波材料、纳米缓释技术”等科技术语,再通读全文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小组交流试着解决,最后师生共同探讨研究: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以及纳米技术对未来的影响,使同学们对陌生的纳米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也展现了教师的深厚功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爱华老师则围绕“新奇的纳米技术”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是什么,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以及纳米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并及时渗透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课堂中展示的相关科技图片、视频等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并在最后强调纳米技术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使学生对纳米技术充满了期待和想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一篇很抽象的说明文,距离学生认知较远,但两位教师上课时的效果却非常好,孩子们思维极其活跃。本单元几篇课文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上既综合运用,又各有侧重:《琥珀》侧重联系上下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侧重运用资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侧重联系生活实际。”所以,两位教师在教授时,都侧重用学生们通俗易懂的话语来交流并重点引导他们关注本文恰到好处的说明方法及表达,并学会运用。每一次课堂都会有新奇的发现,每一次教研也都会有豁然开朗的顿悟。正如,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课堂上,学生只有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才能真正习得语言,提升语文素养。</p> 五年级语文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组由张若冰老师、魏艳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青山处处埋忠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14个字是一位父亲的艰难决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张若冰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层次清楚,思路清晰,以语言文字引领情感,指令明确、简洁,评价语言概括到位,情景代入感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2)背景资料补充充分,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更深,辅助教师语言引领,学生再读文本,体会更深刻,更能体会毛主席痛失爱子毛岸英的悲痛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课堂练笔设计巧妙,讲练结合,落实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魏艳老师感情真挚、饱满,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课堂教学行云流水,回顾曾经学习的提取小标题的方法,简单概括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视频资料资料补充巧妙,学生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魏老师善于支架式教学,给予学生支架,指导学生表达,切合语文新课标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使学生表达时更具体,更深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位老师在处理5-10段,体会人物情感时处理都很巧妙。体会毛泽东两重身份:主席、父亲,体会毛主席的艰难决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练笔“毛主席打开箱子的那一刻——”时也是感情真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本教研组进行了评课,对两位老师的课堂给予肯定,也提出了建议:</p> <p class="ql-block">宋萌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但朗读还是相对较少,建议一些细节描写中令我们感动的地方,还需反复品读。</p><p class="ql-block">雷宵老师:建议在体会毛主席作为主席、父亲,两重身份的时候可以添加过渡,让学生自己感悟主席的艰难决定。可以改为:从第一部分中,我们体会到了毛主席深沉的父爱,以及丧子的悲痛,如此的悲痛为什么不能把遗体接回来呢?对于中国人而言,落叶归根的理念深入每个人的心里,为什么不能把遗体送回来?是毛主席不想?还是不能?</p><p class="ql-block">宿欣老师:抓细节描写时还需要再挖掘,要让学生自己从品读文字中体会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带给人的触动。</p><p class="ql-block">刘金燕主任:</p><p class="ql-block">(1)对教师的教态提出更高的要求。</p><p class="ql-block">(2)建议学生谈阅读体验时要表达的更多,使学生参与度更多一些。</p><p class="ql-block">(3)教学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侧重重心要把握,结尾拓展资料时间不易太长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努力遇见青春,便会有春华和秋实。一路成长,一路改变,一路感悟,一路修行,我们终将照亮语文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老师

纳米技术

语文

课堂

体会

教学

课文

传统节日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