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村”的第一个党支部

澈朗

<p class="ql-block">  时光浑然不觉间,自己已垂垂老矣。岁月、久远,那些离去的人化作了回忆,成为我们生命中一道风景、心中的一座丰碑。寻找父辈们的足迹,追寻他们的信仰之光,写父亲,乃心使然也。</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怀着企盼、忐忑的心情,拨通了父亲家乡广东台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的电话,远在千里之外的容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我说明了来由后,他迅速帮我查找,一篇父亲在四十年前写的《浮石乡党支部的建立初期》一文,闪现在我的眼前,顿时,让我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浮石村——是父亲出生、成长的地方,也是他人生扬帆起航的始发港湾,他从这里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和赵彬伯伯共同建立了浮石村第一个党支部。之后,他又离开了家乡,走到了对敌斗争的最前线,奔赴到血雨腥风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浮石村位于广东省台山斗山镇东部,总面积18平方公里,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它不但是台山最大的古村落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赵宋皇族村”。据光绪《浮石赵氏族谱》中记载,宋朝赵氏皇室后裔赵宗远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创建的,<span style="color:rgb(1, 1, 1);">其先祖赵必次是南宋皇帝的宗亲。</span>崖门海战,民族英雄陆秀夫背南宋帝赵丙在崖门投海殉国,赵匡义的第十一世孙,上柱国大夫赵逊崖随军,逃亡至此,也投海殉国。临死前把儿子良铃,良骢托给琼州太守林玄辅抚养。两名孤儿隐居新会睦洲,并把两名孤儿改名林大孥,林二孥。明朝洪武年初,林二孥的子孙恢复姓赵,两个孙子宗远,宗逞分别在台山浮石和新会霞路建村,他们的后人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故居(台山浮石村五坊)</p> <p class="ql-block">  1938年8月,父亲结束了在广州的三年学业,毕业回到了家乡。</p><p class="ql-block"> “七七事变”爆发后,战火烧遍了大半个中国。1938年10月,日寇从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日寇轻易地占领了广州。接着,长驱直入逼近江门、新会、台山等地。台山人民忧心如焚。一些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的青年和农民群众,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痛心疾首,觉得依靠国民党来抗日是不可行的。他们多次在一起议论,当日寇侵入台山之后,我们怎么办?最后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是:只有拿起枪杆子和敌人干,这才是出路。他们相约要加强抗日宣传、组织工作,加强武装斗争的准备。他们虽然有满腔热忱,但对武装斗争却是毫无经验。只是从当时的报纸、抗战刊物上学习和亲自体验。知道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但如何去搞武装斗争并不清楚。他们经过反复的计议,一致认为,只有找到共产党,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找到组织和进行武装斗争的办法。最后他们一致推举,当时在下南村小学当校长的赵彬,到台山县城找共产党去。赵彬带着这个使命,到了台城,几经周折,终于把共产党找到了。当时台山的党组织对这些青年并不都认识。但他们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在革命高潮到来的时候,这些青年人肯定要来找党组织。并对赵彬等人在台山搞抗日宣传活动的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很快就在台城吸收赵彬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在赵彬的推荐和介绍之下,又有十多名青年,打破常规地成批被吸收入党。并在1938年11月2日举行了入党仪式的。当时中共台山县委派李嘉人同志,去审查、批准、吸收这些青年入党。这批青年有李贯之、赵向明(父亲)、李安明等人。当时全区成立一个支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地在当地蓬勃发展,党的组织也逐渐壮大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1939年台山县“青年抗日先锋队”在街头演出抗日话剧</p> <p class="ql-block">  当时,父亲和赵彬接受了党组织交给他们在浮石乡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任务。浮石乡第一批党员是由父亲和赵彬发展起来的。大约在1938年9月,便建立起浮石乡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一一浮石乡党小组,由父亲担任组长。第一批党员中有赵仕枋、赵元璋、赵坤、赵瑜、赵惠煜等人。由于形势发展的很快,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三区党员就有很大的发展。1939年上半年,县委决定成立东南区(包括第三区和赤溪县)委员会,父亲被选举为区委委员。浮石乡也成立了党支部,由父亲兼任支部书记。父亲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浮石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后来又担任了校长。</p> <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滨海总队恩阳台独立大队的一个连队在台山游击区。</p> <p class="ql-block">  浮石村党支部建立起来之后,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主要的任务是:宣传、组织群众,建立抗日团体;学习游击战争知识,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并发展、壮大党的组织。经过党员们的积极工作,不久,成立了“青年抗日先锋队”,其成员以知识青年为主。此后,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青抗先队进行许多抗日宣传组织工作,举办防空、救护等学习班,还组织演抗日话剧,唱抗战歌曲等,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发动募捐和写信慰劳前方抗战将士。除此之外,支部党员还深入农民中去宣传和发动农民,并在乡村自卫队中发展组织,通过保卫乡村治安来掌握武装,使一部分乡村自卫武装掌握在党员和可靠群众的手中。</p> <p class="ql-block">1949年父亲与警卫员在台山合影。</p> <p class="ql-block">  建立党组织的初期,东南区区委十分注意为抗日游击战争进行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工作,除了设法掌握武装之外,还建立据点。中共东南区委审察东南区的自然情况,认为将来游击战争要有山地为依托。因此,决定在东南区北部山区(北峰山)与南部山区(南峰山),即台山、赤溪之间的山区发展据点。浮石乡支部在区委领导下,积极配合开辟山区进行宣传组织工作。通过各种关系,沿着北部山区和南部山区的村庄,先后发展了官窦、田稠、西栅、田头等据点。在以后的工作中,这些据点先后建立起党的组织。</p><p class="ql-block"> 如何把乡村一些零散的枪支组织起来,并逐步争取掌握在党员和可靠农民手里,党支部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当时乡村治安不好,盗窃时有发生,土匪亦有蠢动,支部通过乡村一些上层人物倡议组织保安自卫队,维持乡村治安,并向海外侨胞募捐经费。自卫队很快建立起来了。动员一些可靠农民参加,并经常组织抗先队到这个队伍进行讲课和宣传抗日保家乡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1940年反共逆流到来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等抗日群众团体被国民党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解散了。抗先队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多次斗争。但是最后还是将这些抗日团体解散了。此后,按照上级党的指示,党支部的活动采取了比较荫蔽的方式进行。经过支部的努力,把改组以前比较低级的农民组织——“牛会”,成立浮石乡农会,并在政府取得合法的地位。通过农会团结教育农民,并通过编辑出版《浮山月报》族刊,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和主张。</p> <p class="ql-block">1949年,父亲赵向明在台山县。</p> <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一年三月三日,日寇入侵台山,从浮石乡南面约十多里的三夹海口登陆,直扑台城、三埠,占据东南区的斗山、冲蒌、都斛等据点,劫掠奸淫,并炮轰、枪杀我同胞。这就是有名的“三三事变”。台山全县境内损失惨重,国民党政府望风而逃,百姓人心惶惶,浮石党支部分析了形势,动员全体党员和有志青年,组织起来,拿起武器,抗击日寇,他们掩护老弱妇孺向山区撤退。同时组织青壮年,以党员为主,留守村舍,进行放哨暸望,并防止歹徒在动乱期间趁火打劫。9月份,日军两次进犯浮石,浮石党支部带领全副武装的该乡自卫队和群众,与邻近各乡村共同联防,到横江至斗山的公路布防,狙击日寇,将日寇击退,保卫了浮石以东的一大片乡土,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几次的反击日寇的行动,党员的模范行动得到群众的称赞。增强了他们抗日的信心和决心。一批知识青年、农民青年踊跃报名参加革命,参加抗日游击队,到一九四三年为止,先后共达三十多人。 </p><p class="ql-block"> 父亲家里共兄弟四人,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父亲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在他的影响和引导下,他的二弟赵长胜,三弟赵长竟,四弟赵长璇,先后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大姐赵彩莲,在家乡也参加了革命工作。二弟赵长胜,在一九四五年十月,在恩平“朗底”战斗中,为掩护主力部队撤离,壮烈牺牲,年仅25岁。</p><p class="ql-block"> 1941年8月,父亲奉县委命令,离开了家乡,撤离东南区到其他地区工作,浮石乡党支部工作由赵育欣、赵元璋、赵仕枋等负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62年12月在北京战友相聚, 右起 赵彬,赵向明,黄拔山,周天行,陈明江。</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他的回忆文章最后写道“浮石乡这个党支部,是由我和赵彬同志建立起来的。但我们只是开了一个头,这个支部以后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蓬蓬勃勃的壮大起来,做出了许多有声有色的工作,有些同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光荣和荣誉应该属于全体的党员同志”。</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在他生命中留下一道又道靓丽的“风景”,永远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永远怀念父亲和他的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感谢台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帮助支持和提供的珍贵史料。 </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 </p><p class="ql-block">1.赵向明 1983年撰写的文章:《浮石乡党支部建立初期的一些情况》</p><p class="ql-block"> 2.文章中第一、三图片来自网络媒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