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每看到播出的电视剧外交风云中将军当大使的片断,总会想起与父亲关于被派住越南当武官的一段对话。父亲虽然不是建国初期外派的,但却是参加抗美援朝并取得胜利回国之后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曾好奇的问过父亲当时是什么情况。父亲说当时他正在67军200师当副师长,正组织部队搞训练,接到军里的命令一时也是不明就里,事后才得知,是为了加强我国外交建设,外交部通过总参二部在全军范围内要抽调了一批军事干部出国担任武官,当时父亲所在的第67军就向军区推荐了他。外交部挑人是有条件的,一是师以上军事干部,二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三是外在条件包括身高、长相和气质,你想出国代表的是国家和军队的形象,各方面条件肯定是要高一点。</p><p class="ql-block"> 我打断父亲的话说哪不挺好的吗?父亲拍了我一下说,你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对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哪来的切身体会,当时刚从朝鲜回国没有几年,接到军里的通知后,心里还是有点想法的,一是要离开熟悉热爱的部队,二是你们也小,在加上是刚从战火中走出来,和平稳定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就又要别妻离子,确时有些让人难以割舍。但是军人吗!军令如山,有想法自己克服,加之后边又听说有可能带你妈一块出国。就这样,我和你妈带着一家人从青岛坐火车直奔北京,按时到总参二部报了到。</p><p class="ql-block"> 我接过父亲的话头问到,那到了北京后是啥情况?你和我妈都去越南哪我们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父亲接着说到,因为还要学习,一时还出不了国,你们都看过电视剧中描绘的我军一批高级干部出国当大使的片断,说实在的当时确实有点转不过弯来,对我们这些戎马生涯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墨生的,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从举止言谈,衣着打扮,正象周总理强调的一样“外交无小事”。记的有一次开大会,许多人座在礼堂里,我不自觉的就把裤腿给撸了上来,外交部负责组织学习的干部马上就提醒,李武官你不能这样把裤腿随便提起来,闹的我一个大红脸。</p><p class="ql-block"> 除了这些事情更重要的就是学习了如何做好武官工作,比如如何与外军打交道,如何加强军事交流等问题,除了学习外,凡外交部组织的所有宴会我们都要参加,利用各种外交活动提前热身。就这样前前后后学习了一年多与1960年10月份,我就正式外派到我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大使馆武官处担任副武官。</p><p class="ql-block"> 按当时外交部的规定,我是可以带你妈去的,可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外汇十分紧张,外交部就把报上去的带家属子女的名单全部退回了,当时盘算着是把你和你姐放在外交部幼儿园长托,把你弟放在你三伯家,让三娘给带着,可结果一变,也只好独自前往。</p><p class="ql-block"> 记得火车一入越南国境,车上提供了好多的热带水果,坦率的说当时因自然灾害,肚子没有多少油水,见了香蕉就吃开了,大概是胃肠功能不适应,不一会就闹开肚子了。现在看当年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有许多是挺好笑的,但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所留下的印迹同样是如此鲜明清晰和透彻。</p><p class="ql-block">好奇心让我不由的继续追问下去,你们当武官的都做什么呢?父亲随口告诉我,就是负责和越军进行军事交流,处理两国军队之间的来往事亦。记得1961年12月15日,叶剑英就率领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越南,参加了越南人民军建军17周年纪念活动。另外就是军事援助、军事训练等等吧。当时中越关系非常好,是同志加兄弟,越南胡志明主席对中国非常友好,经常到大使馆看望大家,有时不打召呼,自己趁着天黑就来了,弄得我们很被动,因为毕竟是国家首脑来访,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事,所以从此以后我们就多了个心眼,根据他的习惯,随时做好接待的准备。</p><p class="ql-block">说起军事交流,还有一件事,你们都看过我在星火燎原上发表的文章,叫《三木和西村》,是反映抗战时期日本反战同盟的事情。当时我们武官处和越南国防部派来的翻译关系不错,有一次聊天无意中说到我写的《三木和西村》,翻译就把文章要了过去,本也没当回事,可没过多久,翻译告诉我文章在他们军队的报纸上登了出来,而且对他们很有帮助。这一无意之举虽然有点失之东隅之感,但通过这个事可以反映出越军的政治工作尤其是瓦解敌军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和缺乏经验。所以亦有收之桑榆之喜悦。要说起来这就是一个武官所要具备的政治上或军事上的敏感性。通过一句话,一件事敏锐的搜捉到有用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父亲象做总结似的说到,出国两年多,还是想念部队,想念家人。正赶上外交部精简住外人员,借机我就调回国了,这后边的事你们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当然了,回国后经过父亲一再申请,63年我们全家人又随着父亲调回到了济南军区,而下部队带兵的愿望却没能实现。一纸命令,将父亲留在了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工作。</p><p class="ql-block"> 这时母亲吃饭了的喊声打断了我们已经快聊完了的天。望着父亲的背影我不由得默默的沉思,父亲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一下子就涵盖了他整个的外交生涯。其实在他们身上肯定还有许多许多的故事,只不过在他们自己看来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