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亲爱的家长朋友:</h3></br><h3>您好!</h3></br><h3>绿树吐芽、花开浪漫,为使宝贝们度过健康、安全、快乐的春季时光,我们为您准备了春季幼儿安全温馨提示,希望您仔细阅读!<br></br></h3></br><h3><strong>一、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strong></h3></br><h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h3></br><h3>1、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h3></br><h3>2、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h3></br><h3>3、春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容易着凉现象。</h3></br><h3>4、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h3></br><h3>5、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h3></br> <h3><strong>二、防溺水安全</strong></h3></br><h3><strong>1、预防溺水需谨记“安全六不准”</strong></h3></br><h3>不私自下水游泳和在水边玩耍;</h3></br><h3>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和在水边玩耍;</h3></br><h3>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和在水边玩耍;</h3></br><h3>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和在水边玩耍;</h3></br><h3>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和在水边玩耍;</h3></br><h3>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h3></br><h3><strong>2、孩子外出必须做到“四知”</strong></h3></br><h3>知去向(知道孩子去哪里);</h3></br><h3>知同伴(知道孩子和谁去);</h3></br><h3>知内容(知道孩子做什么);</h3></br><h3>知归时(知道孩子何时回)。</h3></br><h3>引导孩子了解出现危险情况时的自救方式,提高幼儿的避险自救和科学救援能力。</h3></br> <h3><strong>三、消防安全</strong></h3></br><h3>向幼儿普及防火常识。不玩火,不携带火种在山林草地里玩,不在野外点火种。将家里的打火机、火柴、酒精等物品放在远离孩子的地方;教育孩子掌握一些火灾的自救方法,注意消防安全,牢记火警电话“119”。</h3></br> <h3><strong>四、食品安全</strong></h3></br><h3><strong>(一)食品安全小常识</strong></h3></br><h3>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购买三无食品。<br></br></h3></br><h3> 2、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h3></br><h3>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h3></br><h3> 4、用餐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h3></br><h3> 5、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少吃零食、油炸、烟熏食品。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物或喝水。</h3></br><h3> <strong>(二)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strong></h3></br><h3>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有的伴随呕吐、发热,甚至可致休克。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应及时拨打120。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h3></br><h3> 1、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h3></br><h3> 2、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h3></br><h3> 3、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如果无法取得样本,也可保留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h3></br> <h3><strong>五、用电安全</strong></h3></br><h3>1、定期对家庭用电电路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线路,不私接乱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插座上不要使用过多的用电设备。</h3></br><h3>2、对幼儿进行防触电教育,不能随便玩电器设备,不拉电线,不用剪刀剪电线,不用小刀刻划电线,不将铁丝插到电源插座里等等。</h3></br><h3>3、一旦发生触电事故,不能用手去拉触电的孩子,而应及时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竹竿等不导电的东西挑开电线。</h3></br> <h3><strong>六、交通安全</strong></h3></br><h3>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h3></br><h3>1、不在马路上跑闹、玩耍,乘坐公交车时,自觉做到文明乘车、有序上车;</h3></br><h3>2、不坐报废车、拼装车、货车、电瓶三轮车、农用车等非法营运车辆;</h3></br><h3>3、不坐超员、超载、超速等安全无保障的车辆;</h3></br><h3>4、去商场和不熟悉的地方,要知道先找安全出口标志。</h3></br> <h3><strong>七、防拐骗安全</strong></h3></br><h3>1、教育幼儿不单独外出,不随便与陌生人交往、不长时间呆在偏僻地方,提高防拐骗安全意识。</h3></br><h3> 2、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如果家里有大人,让大人来开门。如果家里没人,则坚决不要给陌生人开门。</h3></br><h3>3、如果外出时与父母走失,知道呆在原地或向附近警务人员、保安求助,不要跟陌生人走。</h3></br><h3>4、牢记自己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工作单位等信息,一旦与父母走失,求助时可以很快联系到父母。</h3></br><h3>5、教育幼儿在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知道用“喊叫”(如喊叫亲人、其他成年人、同伴等)的方式来求助。</h3></br> <h3><strong>八、防雷电安全</strong></h3></br><h3>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外出。</h3></br><h3>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减少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h3></br><h3>3、雷电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h3></br><h3>4、雷电天气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h3></br><h3>5、雷电天气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h3></br><h3>6、雷电天气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h3></br> <h3><strong>九、地震防范</strong></h3></br><h3><strong>(一)室内避震选择就近躲避,伏而待定。</strong></h3></br><h3>1、地震来临时及时躲避在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且易形成三角避震空间的物体旁,比如房间内侧的墙角、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也可以躲避在桌柜等家具下面。</h3></br><h3>2、利用人体屈曲避震空间,比如采用蹲下蜷曲、靠固定物、面部朝下、手护头颈、口眼微闭、用鼻呼吸的体位形成的自救空间。</h3></br><h3>3、震后有组织地撤离,躲往户外平面避震空间,比如应急避难场所、公园、操场等空旷开阔的地方。</h3></br><h3><strong>(二)户外避震</strong></h3></br><h3>户外避震选择开阔地蹲下,避开高大建筑物和人多的地方,不随便返回室内。</h3></br><h3><strong>(三)避震口诀</strong></h3></br><h3>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h3></br><h3> 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 </h3></br><h3>高层楼上撤下来,虽有电梯不能搭,</h3></br><h3> 万一电力中断了,真是欲速则不达。 </h3></br><h3>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h3></br><h3> 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h3></br><h3>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h3></br><h3> 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h3></br> <h3><strong>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性</strong></h3></br><h3>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吃饭、整理书包、玩具,并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孩子大胆与人交往,锻炼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的能力。养成自信、开朗的性格。</h3></br> <p class="ql-block">愿健康与平安紧紧相随!春华秋实,我们与你同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编辑:孙红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