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理

Kadima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家庭关系系统观的概念和主要观念】</b></p><p class="ql-block">我们平时遇到家庭关系问题时,我们常常认为是一对一的关系;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遇到矛盾和冲突,只觉得是我和你之间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站在系统的角度来看,在一个家庭里实际上是多个角色相互交织的关系,任何一个点的变化、个体的变化,都会影响我们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化;我们和其中一个家庭成员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其他成员的变化,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就跟蝴蝶效应一样,任何一个点的微小变化,在不断的叠加传递的过程中,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也会回馈到自己身上。</p><p class="ql-block">每个个体都是生活在关系当中的,所以我们身上不仅带有我们自己对世界的反应模式,还带着我们对历史、创伤性的经历、习惯化的模式、及来自原生家庭互动的风格,还有遗传的作用。在我们的血液和基因里是藏着这个家庭的故事的,就导致我们在家庭关系里,每个家庭成员的互动,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家庭成员的角色,他既来自我们当下其他成员的互动模式,也来自我们一路走来,沉淀下来的家庭、家族成员互动的模式,那只有拨开这些层层迷雾,我们才能对家庭中的一个个体有更多的认识。这就叫做家庭关系的系统观。</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家庭关系的系统观理论概念:</b>Murray Bowen是系统家庭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个人身上出现的问题来源于其与环境之间互动的失调。</p><p class="ql-block">家庭里家庭关系系统出现了问题,我们用什么样的路径和看法看这件事,如何解决?</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该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家庭成员间过度的情感联系和家庭功能失调有着直接的联系,自我分化是家庭成员必要的成长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做为个体都出现在一个家庭关系里,做为一个孩子在完全没有能力面对世界的时候,跟我们的主要抚养人建立紧密的关系,并认同这种关系,我们才能活下来;</p><p class="ql-block">人类做为进化树的顶端,新生儿完全临在的投入才能成长,这导致新生儿一出生就会觉得妈妈是这个世界的一切,妈妈是主导。</p><p class="ql-block">0-1.5岁孩子跟妈妈是不分离的,觉得妈妈跟我是一伙儿的,我一哭妈妈就出现帮我解决问题(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成长的过程其实是跟家庭结合在一起的。2-3岁孩子开始会说“我”了,第一个反抗期就出现了,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自我的想法,会用“我”这个词语。</p><p class="ql-block">青春期是孩子的第二个成长的关键期,斩断脐带做大人,是一个人自我的出现的时候;实际上是不断的跟原生家庭、主要扶养人,不断的分化的过程,那是你的,这是我的,我要做我自己,这是我们成长的一个目标。为了活着,我要成为家庭的一部分;为了活出自己,我要成为我自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上一代没有解决的问题趋向于传给下一代,即多代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孩子身上有爸爸妈妈各一半的基因,有的基因直接显现出来叫显性基因;有的基因可能一辈子都不显现,叫做隐性基因,虽然不会受到这个基因的任何影响,但是这个基因可以遗传给下一代。</p><p class="ql-block">一个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取决于基因上的标记,这个标记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存模式有关,他们在生命当中经历了什么,会影响到他们身上的基因标记,这个标记会影响到孩子,让这个孩子身上特征是展现出来还是不展现出来,他比一个基因对人的影响更大;他会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行为风格、思考问题的模式,情感反应模式,这叫做表观遗传学。</p><p class="ql-block">那么表观遗传学至少遗传3-7代,每一代都会有自己的经历、应对世界的模式,会遗传给你的孩子;每一个个体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阻止上一代遗传表达的模式,就不会遗传给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会影响到我们的孩子。所以面对遗传我们都不是无助的、被动的传递者,我们都在修改着基因的标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如何应对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被家族的力量加持着。</p> <p class="ql-block"><b>家庭的系统观里有三个很重要的观念:自我分化、三角关系、家庭投射,其中最重要的观念是自我分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我分化】主要指人际间相互依赖程度和内在自我分化程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内在自我分化是指能够平衡理智和情绪的能力,将二者区分开并客观地做决定。</span></p><p class="ql-block">能够区分出事实和观点,我们对这个世界是客观的科学的看待方式,还是来自于这个事情唤醒的某种情绪;这两者是容易混在一起的,我们对世界的反应模式既有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有对这个世界的评估、又有诱发的一些情绪反应。</p><p class="ql-block">内在自我分化可以让我们区分:理智和情绪、事实和观点、事件的刺激和我们产生的应对模式,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客观的做决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缺乏分化情绪和思考的人,同样无法分化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导致极低的自我认同感,进而倾向于认同他人以获得情感融合,忽略了自我真实需求。</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很多人对事情的看法和情绪是混淆在一起的,本能性的做出反应,没办法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比如说“我的不开心”,是我自己的不开心还是我自己在这种线索唤醒的情况下我容易产生的不开心的情绪反应模式,我们是分不清的。</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就很容易本能的对这件事情做出反应,我们的喜怒哀乐就出来了;可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产生的这个情绪,一部分是由于这个事件引起的,一部分是由于自己的习惯化的反应模式,或者说是一贯的,来自你自己甚至是你祖先,本能的、不假思索的、自动化反应模式。</p><p class="ql-block">要把这两种情绪的来源区分开,才能更好的应对这件事情,否则你一直陷入在某种自动化的情绪中。</p><p class="ql-block">比如:不管什么事情发生,都会用到同样的模式去应对,有一种模式是“受害者模式”,无论什么事情、什么人,都认为是别人害我的,那就忽略了自己真实对这个世界的需求、应该有的反应模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3、分化的过程是个人逐渐地脱离家庭情感混乱状态,分化成熟的人面对他人的需求能够采取坚定的立场和信念,分化度较低的人往往采取夫妻冲突、情绪失调、三角关系等来解决高水平的慢性焦虑。</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对家庭成员常常是在情绪、情感上,跟我们的父母、爱人、孩子、祖辈之间有很多情绪的纠缠,有些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情绪反应,是代表了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情绪反应,还是我代表了别人对这个世界做出的反应;</p><p class="ql-block">常常用混在一起的情绪模式应对世界,有很多人遇到家庭问题时,不管是夫妻问题还是亲子问题,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是这么回事,可是我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自我分化很重要,这是一个人在家庭成熟起来的一个关键。自我分化是在家庭中成长的一个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