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红名师工作室】学习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新区千秋学校李晓霞

<h3>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新课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新的课程观正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h3>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一 和学生共同成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要求我们和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我认为,新课标下教师既不能自己在前面引导着学生,学生在后面亦步亦趋,也不能自己站在一旁指挥他们如何走,而应该成为与学生并肩前行的同路人,与学生一起商量着决定前行的方向和共同解决路途中的疑难,与学生一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二 注意评价多样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提倡课堂评价多样化,丰富多彩的口头评价简单易行,都能取得实效,如:这个同学很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他不重复别人的意见;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很会动脑筋;这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很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评价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评价要真诚,对回答有误的地方,也应善意地指出。</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三 变讲堂为学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传统课型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因此,我们理应深刻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变讲堂为学堂,不能本末倒置。</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四 注重阅读背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的。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好方法。</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 注重学生自悟探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六 由课内拓展到课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即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听到的,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p> <h3>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教师语文教学的指航标,把握目标,准确定位,并将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定会从中感受和领悟到新课标真谛所带来的喜悦。<br> 义马市新区千秋学校(李晓霞)</h3> <h3> </h3>

学生

新课标

语文

探究

自悟

教学

儿童

中要

学习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