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甲:经典诗词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h5><h5><br>乙:经典诗词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h5><h5><br>丙: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h5><h5><br>丁:它节奏感强,易读易记。</h5><h5><br>齐: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h5><h5><br>师:临澧县实验小学《师生共读·阅润童年》又如约和大家见面了。</h5><h5><br>甲:我是李依聪</h5><h5><br>乙:我是江雅琪</h5><h5><br>丙:我是彭一诺</h5><h5><br>丁:我是欧阳雨蒙</h5><h5><br>师:我是曾老师</h5><h5><br>齐:我们都来自实验小学165班。</h5><h5><br>师:今天,我们走进古诗——《舟夜书所见》。读了诗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内容?</h5><h5><br>甲:我知道“舟”是船的意思。</h5><h5><br>乙:我知道“夜”是指时间是晚上。</h5><h5><br>丙:我知道“书”是写的意思。</h5><h5><br>丁:我知道“所见”是指看到的景物。</h5><h5><br>师:能用自己的话再完整地说一说诗题的意思吗?</h5><h5><br>甲: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h5><h5><br>师:真棒!理解了诗题。</h5><h5><br>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查慎行,你对他有什么了解?不清楚吧!老师给你们介绍:查慎行,清朝诗人,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人。清康熙四十二年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其诗学苏轼、陆游,意境清新,擅长白描,自成一家。著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h5><div><br></div><h5>师:《舟夜书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的观察,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河上夜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兴奋之情。</h5><h5><br>师:我们一起品一品查慎行的这首诗,看看是否也蕴含着一幅画。先听老师来读。(师范读)</h5><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舟夜书所见</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 · 查慎行</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h3>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h3><h3><br>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div><h5><br>甲:老师,您读得真好!我也想读一读。<br><br>师:字正腔圆,声音响亮。</h5><h5><br>乙:老师,我也来读一读。</h5><h5><br>师:读得正确,也读得流利,不过,朗读古诗还要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音韵美。谁来试试?仔细倾听,你能听出她的节奏吗?</h5><h5><br>丙:我来试试。</h5><h5><br>师:你们都很棒!咱们再来一起有节奏地朗读古诗。<br>(学生齐读)</h5><h5><br>师:听你们朗读诗歌真是一种享受。这样读着读着,诗句的意思应该也有所了解了吧!</h5><h5><br>甲:“月黑见渔灯”意思是说: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h5><h5><br>乙:“孤光一点萤” 意思是说: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h5><h5><br>师:很好,语言流畅,融入了自己的理解。</h5><h5><br>丙:“微微风簇浪”意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h5><h5><br>丁:“散作满河星” 意思是说: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h5><h5> <br>师:不错,你的表达很有画面感。</h5><h5><br>师: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把诗歌的意思理解得这么透彻,说说有什么办法?</h5><h5><br>甲:我是结合下面的注释理解的。</h5><h5><br>乙:还是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的。</h5><h5><br>师:这些方法都是学习古诗特别常用,也是特别适用的方法。</h5><h5><br>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了哪些景物?</h5><h5><br>丙:我仿佛看到了星星点点的渔灯、江面上泛起的细细波纹。</h5><h5><br>师:你的眼睛真亮。</h5><h5><br>丁: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h5><h5><br>甲: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h5><h5><br>乙: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h5><h5><br>师:大家请看第二句“孤光一点萤”。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的心情吗?</h5><h5><br>丁:诗人好像有一种茫然无奈。</h5><h5><br>师: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呢?</h5><h5><br>丁: 老师,是“孤”字吗?</h5><h5><br>师:真棒!“孤”字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h5><h5><br>师: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看见的景色?</h5><h5><br>甲:是诗人在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h5><div><br></div><h5>师:我们再看三四句。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呢?</h5><h5><br>乙:我想,诗人应该很兴奋吧。</h5><h5><br>师:你的感悟能力真棒!“微微风簇浪”。风儿微微吹来,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h5><div><br></div><h5>“散作满河星”。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h5><h5><br>读到这里,老师想问问你们,诗中写什么把河中水吹起浪?河中灯光的倒影散作什么呢?</h5><h5><br>丙:老师,我知道。微风把河中水吹起浪, 灯光倒影散作星星。</h5><h5><br>师:看来大家已经理解了这首古诗。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诗人细腻的观察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h5><h5> <br>师:古诗词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br> 放歌曲《舟夜书所见》。 <br></h5> <h5>亲爱的老师们、孩子们,《舟夜书所见》是清朝诗人查慎行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的“渔灯、孤光、微风、星星”等都是我们常见的自然景物,本是一幅平常的画面,作者用诗的语言赋予了它们灵动与韵味,使其鲜活而又唯美。原来诗意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感谢今天165班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分享,下一个星期,有请135班的老师和同学做好准备。</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