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县二幼防震减灾知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致家长的一封信</p> <p class="ql-block"> 地震带来的灾难是可怕的,而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缺乏应对地震的常识都没有😱为便于您更好地指导孩子提高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我保护能力💪我园特通过《防震减灾知识致家长的一封信》,希望您和宝贝共同学习,要点如下👇👇</p> <p class="ql-block"> ❤️避震要点</p><p class="ql-block">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地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拥乱挤,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p> <p class="ql-block"> ❤️家庭中如何避震</p><p class="ql-block">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可以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p><p class="ql-block"> 2.选择合适的避震空间。室内比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水管和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p><p class="ql-block">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p><p class="ql-block"> 4.家庭地震急救包。可以准备一个急救包,包括压缩食品、矿泉水、药箱、口哨等。</p> <p class="ql-block"> ❤️震后自救 </p><p class="ql-block">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应做到:</p><p class="ql-block"> 1.要保障呼吸畅通;</p><p class="ql-block"> 2.要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p><p class="ql-block"> 3.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p><p class="ql-block"> 4.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p><p class="ql-block"> 5.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p> <p class="ql-block"> ❤️家庭防震重点</p><p class="ql-block"> 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护自救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2.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确保通畅无阻。</p><p class="ql-block"> 3.加固室内家具杂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p><p class="ql-block"> 4.学习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p><p class="ql-block"> 5.学会一些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p><p class="ql-block"> 6.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练,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震。</p> <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家长,危险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当我们忽视它时,它离得很近;当我们重视它时,它离得很远。关注安全,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携手为孩子撑起一片平安的蓝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应急始于心 防范始于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