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 河 学 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 吕东平</span></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早晨奶奶就吩咐我,看谁家烟囱冒烟了,告诉奶奶。 然后奶奶就端一个泥火盆,到烟囱冒烟的人家等着。有时会有好几个邻居去等。把没有烧透的炭灰,弄一点放在泥盆端回家。再用易燃干草包着火炭,吹啊吹,呛得直冒眼泪,费很大的劲才能把火吹着,就可以点火做饭了。这时候,有人看到我家烟囱冒烟了,同样也有人来要火种。</p><p class="ql-block"> 那时,年纪大的男人抽烟大都会用火镰打火。火石是到河滩上捡的,这是一种近乎透明发亮的白色石头,用火镰刷刷地蹭几下,便能打出火星。另一只手拿着烧纸靠近火石,蹭出的火星将烧纸点着了。古时候有钻木取火,这叫打石取火。</p><p class="ql-block"> 抽烟的人用火镰蹭石头打火,点着了烟后,周围抽烟的都会凑过来,借火抽一袋,一般都是烟袋锅对烟袋锅点着火。</p><p class="ql-block"> 其实,那时已经有火柴了。那时不叫火柴,叫“洋火”。买一盒“洋火”要花 二分钱。二分钱也来之不易,一般人家不舍得买。即便买了“洋火”,也很仔细地节省着用。</p><p class="ql-block"> 老百姓过日子的花钱来源,主要靠母鸡下蛋。母鸡下了蛋,很少有人舍得吃,大都拿到集上卖几个零花钱。那时农村有“母鸡是农民的银行”这一说法。那些积极上进、体谅主人的母鸡下的蛋大一些,一个最多卖五分钱。那些不求上进、小里小气的母鸡下的蛋太小,卖给人家才三分钱。但母鸡们都想认真下蛋,讨主人喜欢。母鸡们害怕哪天不下蛋了,被主人杀了吃肉。那时钱不毛,五分钱能买好几样日用品,例如盐、纽扣、线,还有小孩用的本、石笔等等。</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就是这样。不亲身经历的人,恐怕谁都不会相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自网络 致谢原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