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由赵克芳老师现场演讲内容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阅读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草叶集》作者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曾经在文章里写道:只有人才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位获得过诺尔文学奖的诗人则说: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区别太大了,就像活人和死人的区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阅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就像吃饭。我们的躯体要成长,要更新,要改善,要提高免疫力,就要吃饭,我们的精神不想萎缩,想明亮,心胸想宽广,想认识事物认识得很真实,能看透一些东西,想活得好,那就去读书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上初中上小学的孩子,阅读的影响远大。好多孩子发愁写作文,作文儿作文儿,难死个小人儿,对着作文本儿,就是不出词儿。大部分人觉得作文难死了,但是我的亲学生(裸分全市第一,现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说,每次看到作文题目,脑子里会出现十个可以写的东西。对孩子的写作来说,阅读可以给到孩子们源头活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算一个特别优秀的读书人,但是你让我写点东西,我真的不太发愁。真的不怕写作,有人让我写点东西,我会说,一会儿给你。对方会很惊讶,一会儿就给?是啊,这有什么难的。阅读给予写作者源头活水,从大地涌来的,特别美的,清澈而丰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阅读对孩子做题有帮助吗?这太显而易见了,如果一个孩子《红楼梦》能读透,《百年孤独》不在话下,他做阅读理解什么感受呢?我们附中一个小孩拿来一篇考卷上的文章,对我说,我一看题目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他那篇阅读理解做得特别漂亮,做完我问他,还有什么事吗?他说,我要吐槽。他把卷子上的文章吐得体无完肤。我想说,如果一个孩子写文章能比卷子上的文章还好,再去做阅读题,能体会一种俯视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有无尽的阅读时间,你随便读,只要不是坏书,不是过于颓丧,读完不太想活了,或者三观不正的书,只要是去正规书店网店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鬼吹灯》这类书,从物理意义上说,字特别小,非常非常厚,大多家长不会鼓励孩子说,玄幻小说看完了我赶紧给你买一本,所以孩子们读这类书都是偷偷读,因此伤害眼睛,伤害心情,对身体发育不利。从身体健康角度来说,我不鼓励孩子们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一个观点,就是做有尊严的读书人,尊严包括对书籍质量,书籍版本,书籍作者,书籍装帧,如果是外文书籍,还包括书籍翻译者的追求。有的书,拿来一看有个恶俗的封面,不要。就像我们去一个地方吃饭,如果它的招牌很脏,屋里乱七八糟,你就不愿去吃饭。书,有一点不用心,里面就可能有很多不用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有无尽的阅读时间,那么你可以随心所欲,真的是开卷有益,读一些流行小说,读一些言情小说,读一些盗墓小说,都没问题,都可以提高你的语感,丰富词汇。问题是,你有无尽的阅读时间吗?一个孩子到了八年级,每天的阅读时间非常少,假如你每天只有一刻钟的阅读时间,你读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从阅读时间受限的角度来说,提倡经典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叫经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典一定经过时间的淘洗,所谓沙里淘金。一说经典,意味着这本书经历了时间。著名诗人奥登曾说:“小心那些流行的书。”过于流行的书要小心。美国有一位导演,电影很不卖座,有记者问他:“这次你的电影还好啊。”他说:“什么?我的电影卖座吗?我一定做错了什么。”他认为他的电影被太多人追捧一定是做错了什么。警惕那些流行和过于流行的书。有一位作家就说,特别流行的书,都是为傻瓜准备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喜欢的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特别有意思的人,自己搜集整理了《意大利童话》,写过《树上的男爵》《分成两半的子爵》,这书名多好玩),他说:所谓经典,不是我正在读,而是我又在读的书。我跟孩子和家长说,如果你买经典的书,你可赚了,不论是《战争与和平》还是《红楼梦》,你十四五岁读,和你三十四五岁读,和你五十四五岁读,差别非常大,这种书是常读常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典可以提供多种阅读方式。流行小说常常是一次性阅读,但是经典会让你重新去读,因为语言的魅力,情感的深邃,所以经得起各种方式的阅读。以《红楼梦》为例子,可不可以碎片式?今天我就读宝黛共读西厢?或者这会儿我就看史湘云醉卧芍药荫,红香散乱,鲛绡包住芍药花瓣枕在那里,凤蝶围绕,这时候你才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如果你想看看红楼梦里的小孩怎么上学,那就读茗烟闹学。第二种方式,你说我这个人就是个吃货,《红楼梦》就可以当做红楼美食谱来读。追求精致生活,中国也有贵族啊,《红楼梦》里黛玉生病了,想来碗汤,普通的汤不愿喝,要把面做成小荷叶小莲蓬形状的,那不就是片儿汤嘛,我们平时撕一撕扔进去,她就要做成小莲蓬,王熙凤说,口味算不上高贵,但是琐碎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得杂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家长问我,人家孩子都读文学,我的孩子怎么读历史呢?多好啊,历史伟大的精神就是真实。以史为鉴,能让你明白很多很多事情,没问题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的家长问我,别人的孩子都在读历史,我的孩子为什么在读《苏菲的世界》这种哲学入门?我说这些爸爸妈妈不给孩子好点毛病就难受,我的孩子如果喜欢读《苏菲的世界》,我就太高兴了,这孩子太棒了。我们很多人糊涂,包括我自己也糊涂,是不是因为我们不懂哲学啊?当我们迷路的时候,哲学就是天上的星辰,它告诉我们方向。当我们混沌迷茫的时候,它告诉我们本质。这个东西不是越早知道越好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好了,他家孩子在读哲学,我的孩子居然在抱着本诗集看,这不坏了事了嘛?没有啊,我就是一个热爱诗歌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几乎每天都要读一首诗,我坏事了吗?我还可以吧?一个读诗歌的人,刚才我说的那个诗人布罗斯基,他说,一个阅读诗歌的人,更加不容易被战胜。因为你内心的丰富,内心的饱满,内心的强大,那种有后花园的感觉,是不是很舒服啊?我在单位里经历的东西可能和每个人一样,有压力,有痛苦,有纠结,有羞辱感,疲劳,但是我回到家,我打开书,看的是辛波斯卡,我要读一首张枣给自己听,我要读里尔克……你可以为了自己读一首诗。我郁闷的时候读《大风歌》,心情好的时候就读《春江花月夜》,反正别人也不知道你自己在家过着怎样的丰富优雅又独特的生活。当你自己去驳杂的读书的时候,你就不会抱怨孩子怎么读这个读那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读美食散文读得上瘾,我们那儿有个学生一学期一个作文也写不出来,我说这次你们就写好吃的,怎么就算成功呢?你们写好交给我,我看了谁的作文流口水,给你写评语“垂涎三尺”,你就成功了。那个小孩就写了《红烧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中国孩子读书缺两个东西,一个是缺科学思维的阅读,比如我经常给中学推荐《学习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像数学家一样思考》,《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另一个比较少读的,甚至家长也读得比较少的,其他国家的孩子读得比较早比较多的,是经济学。初级经济学入门,我们的孩子读得太少了。其实每天影响我们的不是文学,每天影响我们的恰恰是经济,这么庞大的细致入微的每天都影响我们衣食住行的大学科,我们居然知之甚少。我们能真正找到在身边说清楚的人很少,如果我们孩子能在更早的时候就学会怎么用钱,对未来的创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怎么用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读的杂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不知道孩子是什么土壤,搁上什么种子会长。比如你突然给了孩子一本谈蜘蛛的书,他从此就热爱上了昆虫,他从此就成了这方面的专家。你忽然给了孩子一本关于建筑的书,他就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了。我们就像在给各样的土地撒下种子。就像我今天的讲座,我不期待振臂一呼,众人云集,但是哪怕有一个词对你有启发,我也很开心。哪有一句话,你觉得不错。哪怕你记住了一个作家的名字,以后去读他。或者说我这种言说姿态,我这种虽然不太年轻了,但是努力年轻的生命状态,能够让你觉得还不错,我就很满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怎么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事可以不说。读呗。就像摆了一桌很好吃的菜,山珍海味,我们都坐在这儿了,诗集小说都摆在这儿了,不许翻开,我要来讲讲怎么读,就像那些饭,你不要吃啊,我来讲讲怎么吃。我觉得我就会被人打到地上说,叫你讲!我们就要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怎么读,是个伪概念。就是打开书读就是了,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一页一页,一段一段,一本一本,一个作家又一个作家,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一个领域又一个领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没有时间,不会选择。我谈两点我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是私房独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别看不起碎片时间,比如赵赵老师要讲座了,还没开始,我来等着。等待的五分钟,读一个作家的一篇千字文,没问题。这种碎片时间加起来很惊人的。比如看着孩子没有时间,等她睡着了,对一小段,没问题。包括我说的枕边书,睡前书,你都是利用你的工作劳作之余的碎片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也没有多少时间,整天忙死我了,世界上哪有中学语文老师更忙的人吗?我们一个班72个人,我每天批144个人的作业,而且我还是习惯于详批细改的人,人家那个词儿好,你不画个圈,你觉得对不住人家。最后结果不给人写几句话,就觉得不好意思。非常非常忙碌,压力也大,我就是用碎片时间在读书。昨天我去一个读书活动上读了一首里尔克的诗,不到一分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是关于选择。好多人说,我到了书店也不知道我该读什么,我的一个观点是,你的第一本书里有你将要读的第二本书,这种阅读方法命名为“滚雪球”式。比如说有人在读张德芬,张德芬在她的字里行间,注释,或者鸣谢里,一定会提到她的源头,是谁使张德芬成为张德芬呢?她一定会在书籍的各种缝隙里告诉你她是谁的学生,我就这样一步步往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我读汪曾祺,所有作品读完之后,他的老师是谁呢?我已经知道了,沈从文。沈从文是他的写作老师,他对沈从文的故事,为人,写作都充满了敬佩。沈从文读完很容易,因为作品少,读完再看,沈从文喜欢谁呢?这么高端的人,他欣赏的人不会错的,然后我再看到他欣赏的都有哪些人。这就像沈从文给你列了一个书单。当你越读越开阔的时候,忽然有一天,你发现你拥有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份书单,绝对的私人定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两条,是我读书的经验,可能是你们在任何的阅读书籍里都看不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END-</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