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进孔子故里</p><p class="ql-block"> 初到三孔--孔林、孔庙、孔府,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肃穆感油然而生。牌坊、大殿、碑亭,照壁、庭院、古柏,每栋建筑,每个角落都透射着儒家文化的标识,且是独一无二的。梁思成曾说“孔府、孔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孤例”。孔庙、孔府经历代修缮,以及帝王祭孔所保留的印记,传承了中华民族尊孔尊儒的传统。圣德不朽,至圣无域,文脉圣地。</p><p class="ql-block"> 游览日正值周六,游人太多,几乎没法避开人群拍照,这多少影响了参观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游览尼山圣境:尼山,孔子出生地,自2012年始,建造景区,目前“金声玉振”演播厅、三层孔子文化展示大厅、孔子塑像完成施工。后续工程仍在进行。</p><p class="ql-block"> 孔子像位于尼山圣境儒宫西侧,背山面湖,面南而立,像高72米,基座高18米,海拔高度273.8米,为世界最大最高的孔子像。</p><p class="ql-block"> 观看“金声玉振”大型史诗故事及舞蹈演出:“金声玉振”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孔子可说是集大成的人。所谓集大成者,就好比演奏音乐时敲击金钟而玉磐也有振动一样。所谓的金声,是节奏旋律的开始;所谓玉振,是节奏旋律的终结。所谓节奏旋律的开始,是智的体现;所谓节奏旋律的终结,是圣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金声玉振”作为一档节目搬上舞台,编剧和导演是下了功夫的。节目以孔子同时代为背景,从生、教、学、礼、艺,至孔子曰“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用舞蹈说故事。观众如同走进历史课堂,走进春秋的历史画卷。整台节目,儒家文化的主基调贯穿始终。</p><p class="ql-block"> “金声玉振”演出,舞台设计独特,有垂直升降,侧面升降,吊挂悬空飞天人物表演,配合舞台两侧大屏幕显示,烘托了剧场演出效果。给人以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御道:过去皇帝进孔庙所行道路</p> <p class="ql-block">孔庙棂星门:棂星门三字为乾隆手书。</p><p class="ql-block"> 棂星(灵星),据说是天上最亮的一颗星,它是主管考试成败的,古人管这叫“得仕之庆”。所以,古时候人们祭天,首先要祭的就是棂星。而被后人神话了的孔子,传说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专门来到人间施行教化的,因此说进了孔子的家门就是进了棂星门。</p><p class="ql-block"> 繁体的“棂”字,应当写作“欞”,而这大门上的“欞”字,右边少了一半,把下面的“巫”字去掉,变成了现在的“櫺”。</p><p class="ql-block"> 乾隆认为,孔子的儒家学说,是天下之正大光明之道,是不信任何鬼神和巫术的,故“欞”字少写了“巫”,并非错别字,而是表达了皇帝对孔子的尊崇和敬仰之意。</p> <p class="ql-block">至圣庙:孔庙的别称,得名于孔子的封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庙坊上的梅花篆刻是雍正皇帝的手书,“至”字把上面的一横写到了下面,大多数人不知如何读,据说是因为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上不能封顶,所以倒过来写。</p> <p class="ql-block"> 成化碑:明宪宗御制重修孔子庙碑,成化四年(1468年)碑额高约160厘米,宽228厘米,浮雕云龙,碑身高约460厘米,龟趺高125厘米。碑文为朱见深御制,为修庙而立,认为“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也”,“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无焉”。正书,结体方整,书法刚劲,明代名碑之一。</p><p class="ql-block"> 驮碑的动物,叫赑屃(音毕喜)。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它是龙的第八子,爱文又能负重,所以让它驮御碑。</p><p class="ql-block"> “文革”动乱,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谭厚兰带着红卫兵到孔庙造反,砸断了这块石碑,中间有段明显的裂痕。此碑修复重立。</p> <p class="ql-block">相传,乾隆皇帝来孔庙祭祀时,曾倚靠此柏小憩。树冠为龙首样。</p> <p class="ql-block"> “先师手植桧”是位于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 古桧挺拔高耸,树冠如盖。据记载,古桧原为孔子亲手所植。今存桧树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于古树桩下复生新枝长成的。</p> <p class="ql-block">龙柱</p> <p class="ql-block">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距今2574年。</p><p class="ql-block">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万世师表。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p><p class="ql-block">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p><p class="ql-block"> 西周时,王室只有姓没有氏,贵族有姓有氏,老百姓只有名和字。孔子应姓“子”,因其是商王室后代,商王姓“子”。</p><p class="ql-block"> 孔子祖先当过宋国的君王,后变为贵族,贵族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所以传至六世祖孔父嘉时,就没有姓了,留有一个氏为“孔”。</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按“伯仲叔季”的兄弟排名,叔为行三,梁纥是字,因有战功,被封为“邹大夫”,叔梁纥先娶两房夫人,大夫人生九女,二夫人生一子,取名孟皮,皮有足疾,不能世袭功名家业。叔梁纥六十六岁再娶一夫人,在尼山生下孔子。孔子出生时头顶两侧高中间凹,似丘,取名丘,排行二,为仲,在尼山出生,字仲尼。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孔子生在尼丘山(现称尼山),取名为丘。</p><p class="ql-block"> 孟皮既然是老大,为何不叫“伯皮”?当时年代只有嫡长子才能用“伯”,如果是庶出,只能用“孟”。</p><p class="ql-block"> 孔子因为早年只有名“丘”,字“仲尼”,而无姓。及至成年时,取姓“孔”,其原因:一是六世祖孔父嘉的氏为“孔”,二是孔有“大、有力”之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文字,参考孔府、孔庙文字介绍,讲解员解说词,百度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碑:碑体与赑屃为一体石,雕刻而成,重65吨。</p> <p class="ql-block">孔子母亲牌位</p> <p class="ql-block">此石刻后面是鲁壁,有鲁壁藏书的历史记载。</p> <p class="ql-block">杏坛: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p><p class="ql-block">此碑保存完好,没有在破四旧时受损,据传原因是碑款有“门生党怀英书”,因有“党”字,便无人敢动。</p> <p class="ql-block">五柏抱槐</p> <p class="ql-block">尼山铜铸孔子像</p> <p class="ql-block">展示厅、“金声玉振”演出大厅</p> <p class="ql-block">金声玉振大型舞台演出</p> <p class="ql-block">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p> <p class="ql-block">吾今虽霜染须发……。</p>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11、12日,曲阜两日。</p><p class="ql-block"> 拍摄.文字 王荣岩</p><p class="ql-block"> 2023.3.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