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班在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汽车,他们玩着各种汽车玩具——小轿车、警车、卡车、翻斗车......别提有多开心了! “滴滴,我的小汽车开过来了。”“叭叭,我的大卡车里装着很多东西,你们快让开!”这时候呈佳泽走过来问“你们的小汽车在哪里开的呀?”周一心回答:“应该在马路上开”接着有孩子提议那我们搭条大马路吧,让我们的小汽车都可以在马路上开。”</p> <p class="ql-block">👦尹予钦:这是什么呀?</p><p class="ql-block">👧颜雨霁:我搭的马路呀。</p><p class="ql-block">👦尹予钦:哦,我也见过大马路。</p><p class="ql-block">👧颜雨霁:看我的马路,有大汽车、小汽车,这个朝这边开,那个朝那边开。 </p><p class="ql-block"> 马路作为幼儿常见的一处社会场景,蕴含着许多可以建构的元素,基于孩子们的兴趣,我们便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细心留意马路的样子,马路上、马路周围有些什么,渐渐的,一场关于马路的探索故事便在建构区悄然发生了……</p> 第一次设计“马路” <p class="ql-block">👧俞笙:我设计的是圆形的马路……</p><p class="ql-block">👦周一心:我设计的马路旁边种着大树,还有天桥,马路上还有一辆小汽车在飞快的行驶…</p><p class="ql-block">🧑尹予钦:我设计的马路是像高架桥一样的,上下两层都可以通车……</p> 观察 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观察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 建构游戏开始了,周一心说:“今天我要搭长长的马路。”他陆续拿来碳烧积木,在慢慢拼接成弯弯曲曲、长短交错的“马路”,随后又走到收纳箱边抓出了一些长方形积木随机逐个地摆放在“马路”两边。 我指着积木问:“这些是什么呀?”周一心挠了挠头回答:“是小树。”嘴里还念念有词说着:“晚上我在路上看到了好多树……嗯——我还看见有像桥一样的“马路”,他看了看材料,就开始忙起来,只见他把长方形积木竖起来放,由于积木竖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是太稳,只见他小心翼翼的扶着积木,当积木立稳了他才放手,就这样一块一块的排成了一条,他又找来长条积木又小心小心地往上面铺着,直到铺上最后一块,他笑着喊“像桥的“马路”搭好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游戏分析</span></p><p class="ql-block"> 1. 周一心在游戏中自主采用了平铺和架空的技巧,建构了印象中的“大马路”场景,整个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各种长方形积木,尤其是将不同长度的积木结合起来交错平铺、连接,使“马路”形态清晰、灵活的展现出来,呈现出一条长长的线状“马路”。 </p><p class="ql-block"> 2. 周一心能结合近期的观察与生活经验优化建构内容,如用长方形积木代表路边树木,用积木架空搭建高架桥,并且,尝试成功以后笑着拍手,表示他对自己的成果很满意、很开心,反映出《指南》小班幼儿“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目标,具有一定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支持与调整</span></p><p class="ql-block"> 1.本阶段“马路”建构中基本使用到的都是单元块系列积木,教师后期可以相应地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余形状积木来表征不同形态的“马路”。 </p><p class="ql-block"> 2.幼儿已关注到了“汽车”、“绿化树木”、“路灯”、“路标”、“隧道”、“弯道”等马路元素,目前仍缺少路边的“楼房建筑”等。因此,在接下来的分享、评价环节或后期游戏指导中,可进一步引导,启发不同的建构形式与搭建技巧。</p> 第二次设计“马路” 观察2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观察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 吴佳泽拿出了几块拱形积木坐在地上摆弄,一会儿合并成圆环,一会儿将其背靠背,一会儿又挪动其中一块拼成直角,他小声“咦”了一下,又连续取出几块积木拼拼凑凑连接,初步成型后他站起来对旁边小伙伴说:“快看我的马路,弯弯的像小河一样。”两位小朋友转身凑过来看,颜雨霁一边鼓掌一边对吴佳泽说:“好漂亮呀,我们也要试一试。” 不一会儿,一条“弯道马路”便出现了,小朋友们开始在上面摆弄小汽车玩具。这时,我提问道:“哇,这条弯弯长长的马路真漂亮,可是小车在上面是要开到哪里去呢?”吴佳泽想了想说:“可以开到高速公路上去。”颜雨霁听了说:“我不会搭“高速公路”。”吴佳泽转头看了看窗户外面的小学方向,说道:“我会搭,就像哥哥们的学校前的马路一样。”于是,他陆续搬出了各种长条积木到马路一侧围成了一条“高速公路”,我又说:“嗯,现在搭好的“高速公路”有点窄,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高速公路”宽一点呢?”吴佳泽打量了会儿,跑去找来许多长条积木和颜雨霁开始在铺好的“高速公路”旁边又加了一条,就这样一条宽宽的“高速公路”就搭建出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游戏分析</span></p><p class="ql-block"> 1. 吴佳泽、颜雨霁等幼儿对建构“马路”依旧保持有一定的兴趣,自主操作探索了使用拱形积木拼接新形态的“弯道马路”。同时,从幼儿的建构行为和言语可以看出,吴佳泽善于在建构中思考,能通过观察周边环境的特征(如小学楼房旁边的公路)来寻找搭建的方法。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几位幼儿使用长方形积木支撑来架空“弯道马路”,这反映出他们开始体验到了架空技巧,初步达到了积木建构的第三阶段,能进行简单的连接及平衡上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支持与调整</span></p><p class="ql-block"> 1.基于本次幼儿建构“弯道马路”和“高速公路”的新经验,教师继续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相关图片展示在墙面环境里,为幼儿后期搭建探索提供环境支持。 </p><p class="ql-block"> 2.在之后的建构游戏中,教师注意从旁陪伴,引导幼儿认识搭建更复杂马路或路边建筑的一些常用技巧,如架空、围合、组合等,帮助幼儿积累技巧经验。</p><p class="ql-block"> 3.进一步补充相关建构材料,如生活类材料奶粉桶,纸杯,情境类材料玩具人物、停车场板块等,充分激发幼儿建构“马路”的想象力与创造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第三次设计“马路” 观察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观察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户外活动开始了,尹予钦对陈钰泽朋友说:“我们一起来搭“高速公路隧道”吧。”陈钰泽点点头说:“老师在游戏分享的时给我们看了好多隧道的图片呢。”于是他俩找来各种大小的长方形积木,开始建构了,尹予钦说:“我们应该是先建“高速公路”呢?还是先建“隧道”呢?陈钰泽说:“要不我们去问问老师。”他俩走到我面前说明了来意,我笑着反问道“隧道里有各种汽车在行驶,它们是在什么上面行驶呢?陈钰泽赶紧答道:“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尹予钦也说:“我知道了“隧道”是建在“高速公路”上的。”他们赶紧去搭建“高速公路”去了,不一会,一条带有隧道的高速公路就见好了…别的小朋友都夸他俩太历害了。<br></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刘贺坤在旁边说:“有隧道的马路是要连着像桥一样的马路的。”“我们在搭一条高架立交桥吧”尹和陈走过来说我们一起来搭建吧,他们先找来一些积木,用架空和平铺的方法忙起来,不久刘贺坤喊我去看他们的成品,说这就是他们建的高架立交桥,可以和隧道高速公路一起连起来,这样各种车都可以在上面行驶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游戏分析</span></p><p class="ql-block"> 1.两位小朋友共同搭建,不仅能相互交流、提议,还能在建构中根据兴趣分开搭建作品局部,反映出两位小朋友初步达到了《指南》社会领域目标“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游戏中愿与同伴合作,也初具了分工合作意识的雏形。 </p><p class="ql-block"> 2. 尹予钦对陈钰泽讲述生活中见到的“隧道高速公路”,并向老师请教,可见其平时善于观察身边事物,有较好的求知欲。同时,他大胆尝试以积木为工具将所见“高架桥”建构出来,运用到了基本架空以及连接技巧的不同形式,如转向连接、斜式连接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r></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支持与调整</span></p><p class="ql-block"> 1.在分享、评价环节,教师邀请尹予钦和陈钰译、刘贺坤将他们作品的不同部位和建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帮助他们自身进行梳理、总结,另一方面也引导其余幼儿欣赏学习,知晓建构“隧道高速公路”和“高架立交桥”的新方法。</p><p class="ql-block"> 2.利用晨谈、过渡等合适时间播放视频,让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不同形式马路的特征,尤其重点关注马路不同形态的组合性,丰富幼儿对较复杂马路的认知,以此辅助他们对“马路”的进一步探索尝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br></p> 教师反思 <p class="ql-block"> 建构区一直是充满着创造性的一个场所,当积木和辅助材料进入孩子们的世界时,孩子们就开始用它们创造眼中的世界。上表总结了班级几位幼儿在“马路变形”不同阶段运用到的建构技巧与建构概况,从平常公路到高速公路到高架立交桥的简易组合的马路演变以及路边元素的不断丰富,我们教师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孩子们在社会认知与搭建技巧、水平方面的显著提升,他们在过程中一步步地结合生活经验去不断尝试,不断创新。而反思我们教师在游戏期间应发挥的主要作用,那便是陪伴与引导。陪伴是为了能更好地观察、了解幼儿现阶段建构能力与建构需求,而引导则是为了帮助幼儿建立一个个适宜的支架,促进其科学地积累建构经验,持续提高建构水平。</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