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前言】2022年3月份至7月份,我参加了济宁市微党课大赛,先后通过县电视台融媒体录制宣传、小组赛、预赛、县决赛、市决赛,最终获得市级奖励,把这篇文稿整理出来,为自己本次的奋斗经历做一次注脚:40多岁、不再年轻、站上舞台、勇于拼搏、敢于超越!</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亲爱的同志们,大家好,我的微党课题目是《三代人的土地情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农村长大,又在乡村工作,每天都要路过广袤的田野。田地里麦子熟了,到处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家三代人的土地故事。</span></p> 爷爷的耕田梦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爷爷出生在1915年,那时我家是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租种了地主的几亩地,收入的六成都交了地租,生活极度艰难。爷爷说,从他记事起,就帮家里干活,到11岁那年,就已经被当作壮劳力使用了,劈柴、种地……,一样都没有落下,但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顿饱饭。爷爷总是梦想着,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地来种啊?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了彻底平分土地的基本原则,实行“耕者有其田”。爷爷终于实现了拥有耕地的梦想。</span></p> 父亲的种地情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出生于1952年,经历过忍饥挨饿的三年困难时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5岁时他当上了生产队的会计。在最基层工作的他深知集体土地生产制度的缺陷,多么盼望能有自己的责任田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自发性“大包干”,迈出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关键一步。党中央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创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保留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确立了家庭的承包经营权。我家承包了8亩多地,父亲在自己的土地上倾注了全部热情,种麦子、种大豆、种玉米、种棉花,平均亩产比别人家多出100多斤。父亲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守望着田地里的累累硕果,开心的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并给农民发放种地补贴,爸爸的笑容更甜了。</span></p> 哥哥的土地情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家大哥出生于1973年,从小喜欢农用机械的他,下学就购买了拖拉机,后来又通过国家补贴,购买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成为十里八乡的种地能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5年,国家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办法》的实施使土地集约化生产变成现实。大哥承包了乡亲们的几百亩地,虽然年年丰收,但他一直有一个顾虑,就是能不能长久的承包下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大哥高兴地说:“农村土地政策稳定,不仅让农民安心,也让我们这些种植大户吃下了‘定心丸’,为将来合同到期后再续约打下了基础。”大哥自豪的语气中,透露出新时代农民浓浓的自豪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顾之忧解决了,他的目光又投向了科技种田,新技术新设备,一茬接一茬。最近一次回家,看到他正在筹建生态科技大棚,不知不觉中,大哥已然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带头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就是我家三代人的土地故事,三代人跨越百年,经历了党的土地政策的发展和变迁。直到现在,党的土地政策还在不断的改革中,但不管怎么改,解决土地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党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