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碧草,蓝天</p><p class="ql-block">玉兰树绽放着粉色的笑脸</p><p class="ql-block">杏花,春雨</p><p class="ql-block">燕子在屋檐下呢喃</p><p class="ql-block">同一时间</p><p class="ql-block">我们又如约周三研</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在凝碧报告厅进行,由二年级王薇薇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一共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课例展示,第二时段由我校特聘专家张丽霞老师点评和指导。</p> 第一时段:五年级团队课例研修 说课 <p class="ql-block"> 宋丽珂老师说课《草船借箭》环节完整,思路清晰,讲解清楚。对本单元整体结构进行解读,梳理单元编排内容。教材把握有高度,教材挖掘有亮点。</p> 微课 <p class="ql-block"> 王彩霞老师为我们呈现的微型课《草船借箭》,借助课后题落实语文要素,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实现学生有过程的学习。</p> 展示课 <p class="ql-block"> 段武杰老师现场授课《草船借箭》,轻松幽默的课堂,主线清晰明确。通过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辨思维。</p> 第二时段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学校特聘专家张丽霞老师对今天三位老师的课例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点评,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打破常规、勇于尝试的做法,赞许了五年级语文团队基于文本,紧扣课标,落实扎实、新颖教学的思想。同时,张老师对古典名著教学方法也谈了自己的看法,给大家点亮慧心,指明方向。</p> 学习感悟 <p class="ql-block"> 以生为本 顺学而导 </p><p class="ql-block"> 今天周三研,让我再次领略了身边优秀老师的课堂风采,给了我许多启发。</p><p class="ql-block">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放在了名著单元的第一课,这个故事写得精彩,人物形象熠熠生辉,特别吸引人。虽然是根据《三国演义》改写的,但是故事情节还原度很高。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古典名著半文半白的语言读起来还是稍显费力,这篇课文降低了阅读难度,也折射出了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p><p class="ql-block"> 宋丽珂老师在说课时,能够从单元整体着手,眼光更长远,也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王彩霞老师的微型课,通过让孩子们为影视作品配音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故事,贴近角色,体会人物形象。这样的方法十分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乐于表达。段武杰老师的课堂趣味十足,上课伊始,他用自己不太标准的音调一展歌喉,博得了孩子们和听课老师的会心一笑,也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神机妙算”这个关键词,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寻找文中能够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方面。孩子们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发言充满了思辨精神。文中的很多“点”都是孩子们在仔细阅读中发现的,老师并没有刻意地去牵引,课堂生成十分自然,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顺学而导”。</p><p class="ql-block"> 张丽霞老师的评课,让我感受到了小语专家的慧眼独具。她细致的观课让我自叹弗如,对文本的精准解读更是令人钦佩。周三研为我打开了课堂的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从而更好的提升自己。</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组 潘清清</p> <p class="ql-block"> 又到了每周三的教研时刻,今天听了五年级三位老师执教的《草船借箭》,令我获益颇多。</p><p class="ql-block"> 首先,宋丽珂老师进行了《草船借箭》的说课展示。宋老师说课目标精准,准确分析了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意图,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本领,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创新点在于站在整个单元的角度进行说课,使本课教学有了更为精准的定位。</p><p class="ql-block"> 接着,王彩霞老师进行了第一课时的微型课展示。王老师在学习第一自然段之后,利用了电视剧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配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真实情境,在情境中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使学生分别为周瑜和诸葛亮配音,在台词的演绎中,乐学其中。</p><p class="ql-block"> 最后,段武杰老师进行了第二课时的现场课展示。在开头导入阶段,段老师一展歌喉,以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亲自演唱,把学生快速带入课堂学习之中。本节课以学生读为主要环节,将课堂真正地放在了学生的手中,以人物脉络展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领悟。而段老师的板书设计也经过了深入推敲,将课堂精华浓缩,让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一次学习,一次提升,一份收获。研则精,行则远。期待每一次周三研,也期待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组 王秋烨</p> <p class="ql-block"> 共研共成长</p><p class="ql-block"> 听一堂好课,如听一首好曲,于境高远处叹意犹未尽。本次教研我们一起跟随五年级老师们走进引人入胜的《草船借箭》小故事、品析栩栩如生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五年级宋丽珂老师对《草船借箭》进行说课。宋丽珂老师围绕“品人物特点,学阅读方法”进行单元结构解读,对于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材处理较好,教学方法、过程操作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分层教学。</p><p class="ql-block"> 接着王彩霞老师对《草船借箭》第一课时进行了微型课的展示,从字词剖析到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再到细读课文品析人物,课堂节奏把握的游刃有余。在视频配音小活动中借助形象的音频设备舞动节奏,使课堂充满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然后是段武杰老师执教的《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段老师课前哼唱《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几句歌词把大家领入了那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历史境地,学生们也从紧张不安转化为轻松自然的状态,更快地进入到课堂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段武杰老师将主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抛给学生后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带着他们体会,教给他们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一步步清晰认识了人物特点。课堂上学生的滔滔不绝的回答让我也见识到了学生们知识面之广、思维能力之强。</p><p class="ql-block"> 最后,张丽霞老师对三位老师做了精准、专业地点评和引领,张丽霞老师的建议让我也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和更多的感悟和思考。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组 炊晓林</p> <p class="ql-block"> 所学 所感</p><p class="ql-block"> 正如我们语文教研的主题“上一节有情趣的语文课”一样,今天五年级的三位老师又一次让我们欣赏到这别具匠心,富有情趣的语文课堂。</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对教材文本的透彻理解,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扎实落实,值得我学习。特别是他们课堂中的一些巧妙环节,更令我敬佩不已。</p><p class="ql-block"> 宋丽珂老师站在整个单元角度,从单元结构解读到每篇文章的目标落实,定位精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王彩霞老师稳重大气,课堂不疾不徐,目标明确,落实到位,那视频配音的一幕更是把课堂调至高潮。</p><p class="ql-block"> 段武杰老师课堂上的三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也给了我一些启示:</p><p class="ql-block"> 一、课堂上教师要有调控和应变能力。今天的课堂上,学生们在文中找人物表现和依据的句子时显得有些困难,老师及时发现这一情况,实时调控,降低问题难度,让大家先说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一下子把课堂拉回了活跃状态。课堂是灵动的,虽然备课时我们提前有预设,但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超乎我们预想的情况,老师一定要具备临变能力,把控好课堂。接着段老师带领孩子们去文中找,填写表格。老师给学生做了示范,呈现了有扶到放的学习过程,学生明晰了方向,学会了方法,接下来的交流反馈就自然顺畅,水到渠成。这些都得益于老师课堂上的机智应变。</p><p class="ql-block"> 二、关注细节。在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时,有学生找到了有数字描述的句子,段老师及时让大家去发现书中的其他数字词语,“三十多名军士”“二十条船”“一千多个草把子”“青布幔子”,像这些细微的地方,平时可能我就忽略了,但是这节课中段老师用“为什么是这些数字,能不能多一些?或是用红布幔子?”这些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学生透过这些不起眼的词语,学会了分析推断,发展了思维,更理解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安排的特征。</p><p class="ql-block"> 三、思辩活动设计巧妙。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让大家关注题目,哪个字用的好?有人说“借”,有人说“骗”更合适,辩论自然产生。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明晰了两个字的意义不同,“借”字更体现了语言的精妙,箭从曹操处来,在后面的交战中又还了回去,这是“借”,而“骗”就是不还了。语文课堂是学生语言、思维、审美能力等形成的过程,这样巧妙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无形中也形成了能力。</p><p class="ql-block"> 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有精心的课堂,一节课凝聚着老师、团队的辛劳和智慧,我们借鉴着别人的经验,前行的路上定会轻松自然。</p><p class="ql-block"> 四年级 组 王希平</p> <p class="ql-block"> 观三国烽烟,品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本周语文教研五年级宋丽珂、王彩霞、段武杰三位老师进行了《草船借箭》的课型展示。从三位老师的展示可以看出他们对教材的分析做了大量的工作,围绕单元要素站在单元整合的角度对教法和学法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三位老师都关注到了学生的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样的学法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学习平台,顺学而导,读议结合,在学中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所得。</p><p class="ql-block"> 段武杰老师的现场课课堂主线清晰、明确。通过梳理人物关系理清课文主要内容,然后设计表格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紧紧围绕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来展开教学,学生在找到关键词句后,引导学生从“识天文”“知人心”“晓地理”“巧谋划”四个方面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整节课下来学生感受到了人物的特点也学习到了阅读方法。</p><p class="ql-block"> 段老师不仅注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我能感受到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书,去思考。用辩证的方法体会草船“借”箭的“借”和“偷”有何不同,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p><p class="ql-block"> 一节好课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收获了多少。今天下午的课例给了我很多学习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 李鹏鹏</p> <p class="ql-block"> 激兴趣 品人物</p><p class="ql-block">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沐浴着春日暖阳,周三教研如期而至。</p><p class="ql-block"> 《草船借箭》是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习难读可想而知。五年级组的宋丽珂、王彩霞、段武杰三位老师勇于挑战,他们精彩的展示,带给我很多的收获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说课环节,宋丽珂老师立足单元整体说课,准确分析教材编写意图和本课的目标定位。第一课时,王彩霞老师特别注重阅读兴趣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她通过“读诗歌,猜名著”的环节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课文,通过为电视剧配音的环节,激发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把小小辩论会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方法巧妙,令人耳目一新。第二课时,段武杰老师巧借闯关,引导回顾课文内容。接下来又引领开启“探秘”之旅:由果溯因,初识“神机妙算;寻根究底,品悟“神机妙算”。他抓住“神机妙算”这个文眼,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巧妙点拨,引导细品课文,从字里行间感悟诸葛亮这一智者形象。最后,回归课题,抓“借”字,引导发现名著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名著阅读要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更需要我们利用古典名著单元的教学,激发兴趣,教授方法,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组 郜鹏燕</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教学展示对于作课教师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课堂观摩对于听课教师都是一种借鉴! 教研路上,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前行才会有花香满径。许一场春暖花开,我们一直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