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3.12下午,我们从黄洋界景区来到大井毛主席旧居参观。</p><p class="ql-block"> 大井毛泽东旧居,位于江西井冈山市西北面,距茨坪7公里,现有公路相通。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大井是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山间平地上的小村庄,村口有座竹木搭建的简易门楼,匾额上题写着“毛泽东同志旧居”七个金色大字。</p> <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达这里,受到地方农民自卫军王佐部队和群众的欢迎。驻扎在“白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将他这幢兵营腾出给工农革命军做营房,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p><p class="ql-block"> 1928年5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此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多次在这里部署战斗,粉碎湘赣敌军多次军事"进剿"。1929年1月底,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后,敌人窜入大小五井,大井村的房屋基本上被焚毁。解放后,大井已成为一个新山村,被毁的革命遗址,经过修复整理,都已陈列开放。毛泽东旧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墙壁为白色,惯称它为"白屋"。这栋房子原先叫"新屋下",共有44间,五个天井,面积近千平方米。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首次到达大井时就住在这里,此后便成为毛泽东在大井的住地。当时还住有五户农民和王佐的地方武装。1929年1月底,这栋房子被敌人烧毁,仅剩下一堵残墙、屋后的两棵树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块大石头。</p> <p class="ql-block"> 旧居屋后有一座半人高石砌的土台。台上有两棵大树:一株红豆杉,一株柞树。</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年红军在井冈山失守后,大井几乎所有的房屋都被敌人烧毁,这两棵树也被烧焦了。可在1949年春天,它们却又奇迹般地复活了,又变得郁郁葱葱。1965年,毛主席重回井冈山时,这两棵树还居然开出了满树如银似雪的花朵。1976年,毛主席去世时,它们也再次枯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它们竟又变得枝繁叶茂起来……望着它们蟠曲而又挺劲的枝干,我想老区人民称它们是“感情树”,“常青树”,也被井冈山人称为“神树”。也许正是它们具有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吧!</p> <p class="ql-block"> 有段墙的颜色与周围明显不同,这是1929年2月敌人烧毁旧居,仅剩下的半堵残墙。1960年,大井毛主席旧居按原样修复时,人们特意保留了这段浸透着历史沧桑的残墙。残墙上的累累弹痕,似乎正在向每一个参观者诉说着那段艰难的革命岁月。</p> <p class="ql-block"> 随着人流,我们参观了毛主席、朱德、彭德怀等革命领导人当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毛主席卧室是一间小小的厢房,陈设非常简单,只有一张用两条长凳搁着的窄木板床,床上只有一张草席和一条薄被子。其他几位红军领导人的居住条件也都差不多。听导游说,当年毛主席与红军战士一起吃红米饭,喝南瓜汤,却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信心,丝毫不觉得这里的条件简陋,到处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就是在这里,毛主席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并最终率领革命军队走出井冈,走向全中国……</p> <p class="ql-block"> 屋前的那块大石头因毛泽东时常坐在上面看书读报、批阅文件,被人称为"读书石"。</p><p class="ql-block">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毛泽东旧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在与毛泽东旧居相邻的黄屋是朱德、陈毅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 大井毛主席旧居,来这里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人们凭吊革命的遗迹,眼神里满含着敬仰与期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