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0307,一支由30人组成的团队分别从上海虹桥站、嘉兴南站、嘉善南站登上南下的列车,向福建漳州、厦门、泉州出发,开启我们的闽南之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靖云水谣,原名长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国家5A级景区。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p> <p class="ql-block">相传,巨大的古榕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600多年前,村子里有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丈夫要出远门参军打仗,妻子在自己家门口栽下一颗榕树当成对丈夫的思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丈夫荣归故里,妻子早已亡故,为了怀念妻子,白发苍苍的丈夫在不远处也栽下了一颗榕树,丈夫栽下的榕树距今将近620年,它们的根在地下相连,它们的枝干交汇在一起,就像一对情人手牵着手,当地人把这两棵树取名叫“夫妻树”。被福建省命名为一级保护古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大榕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云水谣古村落里共有13棵硕大无比的古榕树,见过一次,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眼观美景,耳听水声,呼吸着古村落里的新鲜空气,实在太惬意了。</p> <p class="ql-block">夜探云水谣景色。</p> <p class="ql-block">老头们玩起来也潇洒</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古今同屏。近处是云水谣古栈道,远处是现代楼房。</p> <p class="ql-block">在云水谣所见的妈祖庙</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古村落</p><p class="ql-block">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为借电影《云水谣》树立品牌,当地政府将村中这条长达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云水谣古栈道上</p> <p class="ql-block">最有特色的导向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土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张土楼照片,一定出自某个专业人士之手。普通的摄影爱好者用手机绝对不能将土楼之圆和天空之圆集中在一个画框里的。</p><p class="ql-block">今盗用此画面,一是太欣赏作者的专业摄影作品,二是做进我的有声相册,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幅优秀作品。当然也有巧借他人之手为自己装门面之意。</p> <p class="ql-block">圆形土楼</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p> <p class="ql-block">土楼合影</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是福建众多土楼中唯一一个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被称为天下第一奇楼,用土建起来的房子屹立290年经历过5次地震仍然屹立不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除了中国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建出如此奇幻的房子。是什么人在这片土地上建了如此奇幻的建筑呢?</p><p class="ql-block">福建为什么有用土建起来的房子呢?在五湖乱世的时候,西边的游牧民族羌人,匈奴攻打河北跟河南,因为河北河南土地肥沃,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生活在河北河南的达官显贵们就带着自己的家眷逃到了福建这个地方来。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个蛮夷之地,没想到这个地方的土匪强盗如此的多,于是他们就把房子建的如同堡垒一般坚硬。用土建起来的房子,一个大家族生活在一个房子当中,相互有个照应,主要是为了抵御土匪和野兽。</p><p class="ql-block">当时河北河南人他们从中原地带过来,把阴阳五行八卦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造房子选择的位置都是风水宝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吏部尚书简逢泰就是出自和贵楼。</p><p class="ql-block">过去人建房子都要选择择水而居,门口有一水井,里面有乌龟和一条鱼,两个神兽活着说明水源安全。</p><p class="ql-block">这个土楼建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抵御土匪和野兽的。墙体有1.5米厚,这个土非常特殊的叫三合土,他用山上地下5米的黄土,还有河里的沙,然后裹上蛋清、红糖跟糯米来增加它的粘性,非常坚固。墙体上有一条长长的裂缝,经历过几次地震它都屹立不倒,因为里面有老藤条,老藤条它有伸缩力,即使震断了之后,它又能够拉回来,古人的智慧太厉害了。</p><p class="ql-block">一座土楼最薄弱的环节是大门。这个大门被设计的非常巧妙,首先选材用的是咬冬木,非常坚固而且可以耐火,一旦大火袭门,大门的上方有一个蓄水槽,蓄水槽就会往下面流水把火给熄灭了,客家人的智慧太厉害了。门栓镶嵌墙体上,非常粗壮坚固,用人力来推,根本推不动,纹丝不动,特别优秀。</p><p class="ql-block">和贵楼有一个奇观,站在房子中间的空地上会有晃动的感觉。房子是建在沼泽地上的,屹立290年而不倒是如何做到的呢?客家人用了几千根松木深入地下来加固地基,然后再用平铺的松木垫在沼泽地上当作地基,真的不得不佩服这些客家人民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闽南行——厦门鼓浪屿</p> <p class="ql-block">厦门鼓浪屿,是充满神奇和浪漫,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州仔”,因岛西南有一海蚀岩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自明朝起更名为“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面积1.88平方公里,与厦门岛隔海相望,至高点为日光岩,与厦门岛上的厦门大学隔海相望。代表景点有:日光岩、菽荘花园、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等等。</p> <p class="ql-block">往返于厦门和鼓浪屿之间的摆渡船,和上海黄浦江畔的摆渡船一模一样。</p> <p class="ql-block">菽荘美景</p> <p class="ql-block">日光岩是鼓浪屿岛上的至高点。登上日光岩,鼓浪屿全岛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岸边景观</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移动乐队,想去哪里就去哪里。</p> <p class="ql-block">街边艺人,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垂悬下来的是榕树的气生根,气生根越长越长,入土后又是一根树干,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就是榕树一树成林。</p> <p class="ql-block">榕树的另一个品种——小叶榕树,它和我们在云水谣看到的榕树品种不同。</p><p class="ql-block">这种树在华南一带比较多,这种树不太耐寒,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华南一带创建村庄时会种下一颗榕树,榕树可以活上几百年、上千年。这颗榕树有多少年就说明村庄创建了多少年。这种树的特点就是会长气根,福建的胡里山炮台有一颗近千年的榕树,一树成林。</p><p class="ql-block">落地生根、独木成林指的是榕树。榕树是福建省的省树,也被福州赣州评为市树,福州还被评为“榕城”。榕树的树皮纤维可制渔网和人造棉,气根和树皮和叶芽可作清热解表药。榕树的种子非常细小不到1厘米,萌发力很强,摄取母树的营养,长出许多垂悬的气根,能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长出许多垂悬的气根,入土的支柱根加强了大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就是独木成林的奥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地方。青年男女常常在此缔结婚姻誓盟。</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花卉常常带刺,路边的花儿你可千万不要采哦。</p> <p class="ql-block">华南一带才有的美丽花卉——三角梅。</p> <p class="ql-block">见识了不曾见过的鲜艳的墙外花,名叫炮仗花。</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岛上,日光岩下,我们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臭美一番。</p> <p class="ql-block">吸引我们在此留念的是因为,一颗几乎已经横倒的榕树,依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依然向上生长着树叶。这种顽强不息的精神不正是我们人类应该好好学习的吗?</p> <p class="ql-block">旅游途中,在鼓浪屿岛上过生日,注定特殊而有意义,又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菽荘——鼓浪屿岛上的海上花园</p><p class="ql-block">台湾首富林维源的儿子林尔嘉,林尔嘉字叔臧,叔臧和菽荘是谐音,所以就用菽荘来命名这个庄园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庄园的主人林尔嘉先生。他们家族是台湾的包地世家,拥有的土地“十鸟飞不尽”。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当时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无条件把台湾割给了日本,他不愿意在台湾受日本人的压迫。所以举家搬迁来到鼓浪屿岛上,为了纪念他儿时的故居——台湾的板桥别墅,建造了菽荘。</p> <p class="ql-block">补山园。看起来小桥流水人家,楼台亭阁的江南园林的感觉。深褐色的假山就是补山园了。当年家乡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山河破碎。建好园林后发现有一个角是空的,如同山河破碎一般。所以用了石灰岩和火山石堆砌起来,做了一个假山,取名“补山园”,填补山河破碎这么一个意思。</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岛上的钢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双手曾经接生了五万多个婴儿。“万婴之母”正是对林巧稚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1901年的林巧稚出身在鼓浪屿岛上,她的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原本幸福的一家人在林巧稚5岁的那一年迎来了重大的变故,母亲不幸患上了宫颈癌,母亲临终时拉着林巧稚的父亲说,一定要把巧稚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林巧稚从小就把父亲的教导牢记心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p><p class="ql-block">1921年林巧稚参加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尽管过程有插曲,最终还是被协和医学院破格录取了。录取通知书上赫然写着一段话“还没有成为医生,就已经有了一名医生该有的潜质”。</p><p class="ql-block">1929年毕业的林巧稚留在了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是当时那一届唯一的文海奖的获得者。并且以全校第一的成绩选择了妇产科。从她一开始到生命终结未婚未育无儿无女,亲手接生了五万多个孩子,平均每天接生3.5个孩子。</p><p class="ql-block">林巧稚被称为中国妇产科事业的奠基人,她从欧洲引进了刨腹产手术,过去女人生孩子如同在鬼门关走一遭,下不了产床的概率是非常之高的,林巧稚身为女人,她知道女人的不易,她从国外引进刨腹产手术,并在国内大力推进,将女人下不了产床的概率大大降低,拯救了无数中国女人的生命。</p><p class="ql-block">林巧稚还是全世界第一个解决新生儿溶血症的人,无数的婴儿因为林巧稚的存在而重获新生。</p><p class="ql-block">1936年,林巧稚在北京协和医院迎来了一对袁姓夫妇,因为没有提前想好名字,她便在出身证明上写下了“袁小孩”,这个袁小孩最终成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真是一代伟人成就了一代伟人。</p><p class="ql-block">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院沦陷了,当时的林巧稚被赶出来了医院,她就在医院的附近的胡同里开了一个小小的诊所,当时随便一个普通医生的诊费5毛钱,林巧稚把她的诊费降低到3毛钱。</p><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成立,她的办公桌上,赫然放着一张开国大典的请柬,她都没有去。她说我是一名医生,我的职责就是留在病房当中,其他的事情我就不去掺乎了。当时的协和医院离北京天安门只有仅仅10分钟路程,林巧稚都没有去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幕。</p><p class="ql-block">林巧稚她的病历永远都是清清楚楚,中文是中文,英文是英文。林巧稚她的听诊器永远都是放在衣服的里面,因为北京的冬天天气寒冷,在放在孕妇肚子上之前,林巧稚都要测试一下温度是否合适。</p><p class="ql-block">林巧稚在80岁左右的时候,因为过度劳累,病倒在了北京协和医院,临终前一天还亲自指导自己的学生接生了6个小孩。</p><p class="ql-block">临终前留下三个遗愿:平生积蓄的三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遗体献给医院作医学研究用;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p><p class="ql-block">林巧稚活着把所有的时间献给了妇产科事业,死后把遗体也献给了中国做医学研究。她的骨灰一半撒在鼓浪屿的海面上,一半撒在鼓浪屿汉白玉雕像下面。万婴之母林巧稚它是当之无愧的国士无双。</p><p class="ql-block">林巧稚说过不是所有的药物、医疗器械都能够拯救所有的疾病,如果我们缺少了对病人的呵护、慰籍跟关心的话,就会让原来冰冷的医院雪上加霜;如果我们对病人多一些呵护、慰籍跟关心,这会让原本冰冷的医院增加许多温暖。</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林巧稚。</p> <p class="ql-block">民族英雄郑成功雕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