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孩子不是天才》</p><p class="ql-block"> 高芸香</p><p class="ql-block"> 🌈明明白白做爹娘</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曾对子女期望很高,然而希望一个个相继落空,在我们孩子们时高实低的考试成绩面前,我们亦喜亦忧患得患失,有时对他们过分严格,有时又难免放任。和许多没有经验的年轻父母一样,我们为孩子做过腾云驾雾的天才梦,可事实无情地证明我们的孩子仅仅是不算糊涂的中才。</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的三个孩子几乎都是以刚过本校录取分数线的擦边球方式滚进高校门槛又以较高的成绩考取研究生。我的孩子们告诉我一个中才能达到的高度。我要告诉大家的,正是这样的事实:凝聚产生力量,一个人的成功不完全与取决于天资,除了智力因素之外,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气质意志等)是何等的重要。如果没有。我先生和我营造个团结奋进的家庭氛围,那擦边球的幸运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临到我家。</p><p class="ql-block">神灵往往保佑的是不依赖帮助的人,我们的道路只有一条自救。当然仲裁远不及天才,适应力强,做中财的父母远比做天才的父母要吃力的多,可是世界上哪儿有这么多天才呢,父母就很平凡,何来天才基因?过分的严格和过分的放任常常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境和虚荣,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和需要而过分注重孩子的冷暖温饱,忽视其心里的伤风感冒,又是中国家长的通病。教育子女中所犯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原谅,这和用药配错了剂量一样,第1次弄错后消除其副作用,需付出百倍的艰辛,难就难在适度。</p><p class="ql-block">🌈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p><p class="ql-block">我们做家长的往往因袭了这样的思维定势,首先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乖孩子进取心强的孩子,体魄健壮的孩子等等)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在生存竞争愈演愈烈的新世纪,我们到底该怎样塑造新的一代,要为后代留下什么样的体魄和精神?做父母的又该怎样充当教练的角色?如果孩子撕书,孩子发现妈妈并不因为他闯的祸动怒,首先关心的是他的感受,就有可能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妈妈,这样在负旧的心情下,他就有可能在以后认真保存大人送他的礼物。“我看到你撕坏了刚买的新书,你不喜欢他了吗?或许过几天你又会喜欢他呢,因为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妈妈还没来得及给你讲呢,来我们把它连起来。”</p><p class="ql-block">🌈繁忙的母亲,处理孩子们的事情时往往是漫不经心,更多的态度取决于自己当时的心境。 仔细想想孩子们所提的要求会有多大呢?我们的抵触情绪还是来自对他们的轻视和不尊重。 儿童本来缺乏意志的恒常性,找瓶子的活动远不及玩水能激发他的兴趣,作为中学老师的母亲,我为什么违背儿童心理特征发那么大的火呢?儿童的天真和好奇心常常是在要求他循规蹈矩时被扼杀的。 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往往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土壤。</p><p class="ql-block"> 一个学生威信的建立需要日积月累,却会在顷刻间一落千丈。</p><p class="ql-block">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一旦懂得尊重和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里便有了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将刻骨铭心,甚至终生都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往往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土壤宽容产生宽容对抗,产生对抗,这就是与孩子相处的真谛。</p><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是水滴石穿的渗透</p><p class="ql-block">我们常在接水岩石上发现屋檐水竟然把岩石凿下了洞,以涓涓细流之柔弱能克岩石之坚,正是因为水借雨势居高而下,日积月累,不放弃的渗透。当孩子们正玩得高兴,你突然喊:“回来,到了学功课的时候了,我来教你复习几个生字,摄于家长的权威,他也许能离开自己的玩伴,不情愿的来到你面前,但他的兴趣却很难一下子收回来,他的整个身体包括肌肉、神经和各种腺体都会进入一种消极抗拒的状态。这时你教他10个字,孩子在形式上也跟着你念,但事实上却没往心里去,你苦口婆心白费半天劲,他只能记住两三个,这时你千万别骂孩子笨,记忆力差,实在是因为你的方法不对头,因为你是在灌输,而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你虽然把马儿拉到了河边,马却没有了喝水的欲望,不是马的错误,是你的不识时宜。</p><p class="ql-block">怎样把教育渗透到生活中呢?(不小心被汤烫伤了,就在手心里写下“烫”字,取出温度计,把它插在热水碗里,让孩子们观察水银柱的上升,打开扇子数扇骨,把扇子打到最大,圆心,折算就成了数学教具,生活中几何图形俯拾皆是,逛街时父母总是看着广告牌沿街认字)</p><p class="ql-block"> 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孩子的心灵是敞开的,求知欲望是强烈的,他们的态度是配合的接纳的,这就是把家庭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奇妙作用。品德修养更是如此,你常常耳提面命,教孩子为人要宽宏大量,心态平和,他也许会点头称是,但往往是记住了皮毛,远不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使他上心。“我的同桌从来都考不过我,嘿,这一次他的数学成绩却高出我5分”“哦,他很努力,你要向他祝贺,希望下次能赶上他”家长的情操,理智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在一件具体事情上,你的所言所行给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往往胜过你平日骄子时的千言万语。</p><p class="ql-block">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家庭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课堂。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为什么不研究研究最朴实的教子良方,在饮食起居中,在休假娱乐中,在探亲会友中,在旅游观光中一点一滴渗透你的教育呢?</p><p class="ql-block">🌈这件事搞得我挺糊涂:遇到这类事到底是给人些物件免受皮肉之苦好,还是受点苦保全心爱之物好;是讨要尊严以牙还牙大打出手的好,还是息事宁人,宽容忍让好。当时没有人问过我愿意怎样,没有人关心我的感受,家长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们的虚荣和家族的体面比什么都重要。</p><p class="ql-block">🌈我们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都表示认同,其实我们的社会往往在鼓励这种忧虑的心理,仿佛是用忧虑来证明自己的关心,用忧虑来证明自己的感情。事实上忧虑和关心不应该混为一谈,忧虑是一种心理状态,关心是一种情感,状态,关心是对的,忧虑就不好了,因为忧虑的心理很可能使你不能准确的判断现实,反而扩大了事态的严重性。 </p><p class="ql-block">🌈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当学生时难道能回回夺冠吗?我们应该给孩子加油鼓劲,而不是泄气,考得好应该祝贺孩子,但父母不能盲目乐观,考好更应该分析原因,就比如你的孩子在他小时候,你们曾按照神童的标准训练他要求他打好了入学基础,那么上学后,他与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竞赛起点就不同,他当然容易成为优胜者,优胜又激活了他内心的自我激励机制,他就可能把这种状态延续到小学初中,但是你应该明确在那优秀成绩里天赋占多少比重,勤分占多少比重,家长的帮助又占多少比重?根据各种因素所占的比重重新定位他到底是不是天才?如果不切实际的拔高孩子的能力,对孩子是压力,对家长则因为期望太高,则必然患得患失,失望会更大。</p><p class="ql-block">🌈看谁先点燃蜡烛</p><p class="ql-block">家庭的智力气氛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孩子的记忆、爱好和智力走向,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集体的智力兴趣。孩子们能干的事大人们就不要,包办代替生活小事中的哲理之声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孰是孰非,孰优孰次应该由孩子们自己去评述。大人们说尽了也就索然寡味,所以说鲜活的生活永远胜过干瘪的说教。父母之爱要有理性的光辉附丽,否则就会成为溺爱。再多的玩具、再大的投入,如果不足以营造开发智力的氛围,只能是见物不见人培养个什么都玩腻的,目空一切的小皇帝。</p><p class="ql-block">🌈最后较量的还是诚实和意志,教孩子们灵活是千万要剔除掉“小聪明“”鬼心眼儿。</p><p class="ql-block">🌈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p><p class="ql-block">沐浴在蓝天丽日的惊喜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大增,每逢这时,孩子们便会合不拢嘴,不停的问这问那。对儿童好奇心的满足是不封顶的,经历了具体的实践,儿童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其实在孩提时代,每个孩子都有自由发展的欲望和要求,喜欢自己干点不知轻重的活,喜欢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大人要你穿这件衣服,你偏要穿那件,大人给你穿背带裤,你会抢过来说:宝宝自己穿。如果你的爸妈是急性子,他们的答复往往是:宝贝儿,快别磨蹭了,妈来帮你穿,或者爸爸还会这样说:宝宝还小,等长大了再来。孩子要求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灵感火花,常常被大人的关爱扑灭了,他们得不到经常的尝试,实践,自然就动作慢了,这时手脚本来就利索的爹娘马上就给孩子定位,说:我家的孩子笨手笨脚,生性就慢。 事实上,父母亲这种做法的影响反映在每一个具有依赖性的孩子身上,孩子小时候与同辈发生冲突,大一点与同学或同事发生争执,几乎都要由父母亲自出面干预,父母亲乐意做仲裁人,解了孩子的心头气,父母心中有一种捍卫者的快感。</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文化教育的传统大多是教育孩子去依赖大人,依赖权威,而不是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选择和判断。</p><p class="ql-block"> 🌈 游泳能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既然有良好的开端,就必须争取良好的结果,如果在这件事上半途而废,那就为别的事情的半途而废开了先河,事关孩子的恒心意志等健康品格的培养,不能姑且必须从此事开始。 人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反过来山水,必然启迪心智,陶冶性灵,在广阔的大海边,人的心胸必然广阔,在平静的湖水中,人的心灵必然宁静。</p><p class="ql-block">🌈纠缠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使你因情绪不佳再招致新的失误。有一回两回的失意,并不等于你将永久是个失败者,虽然相貌会遗传,但是失败的经历并不会遗传。</p><p class="ql-block">🌈高三学生与电视</p><p class="ql-block">孩子上了高三,有的父母就干脆不让孩子看电视。电影电视剧。多数消遣价值不大,占用时间长,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这些节目有必要看。应该是关注时事政治,关注中国和世界的杰出人物,关注社会热点话题,这样能帮助孩子打开视野,扩充知识储备,提供作文新思路。平常生活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尽心尽力,这就是当父母的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无论你的家境怎样贫寒你都不要放弃,不论你喜欢不喜欢这所学校,你都不要放弃,不论你的专业对不对口,你都不要放弃。机遇属于有准备的头脑,机遇属于有知识储备的人,如果把这些大道理告诉孩子他未必能注意,但陈章良的实例却能使他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陪读</p><p class="ql-block">父母子女的追求目标,人格尊严,个人恩怨,人生价值紧紧的捆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种现象颇具中国特色。这样一路陪下去,看上去孩子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了老师传授的课业,其实是剥夺了他们自己实践的机会,只会使他们的自理能力,自制能力,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弱化,家长与孩子不要互为精神上的附庸,各自多一些独立意识,看中一些个人价值,或许会杜绝这种糟糕状况的发生。</p><p class="ql-block">🌈备战高考,励志的关怀更有效。</p><p class="ql-block">一个经常受鼓励的,快乐自信的学生,一定会比听够了爸妈唠叨不愿回家的学生,心态好。心态好,就容易把苦日子过甜。家长的作用在于为孩子营造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它能从强烈的竞争氛围中走出来,放松紧绷的备考弓弦,让孩子回家听听音乐,打打羽毛球,或者帮大人上街买点东西,只有张弛有度才能调节好孩子的心理,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复习考试的必备条件。家长首先自己要减轻自己的心理重负,说到底一切负担都来自得失之心,得失之心太重,就容易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得失之心,变成平常心就会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轻松愉快,进入良性循环。</p><p class="ql-block">🌈新生刚入学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自我肖像,这一自我印象就是我属于哪类学生的自我观念,父母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怀疑自己的能力。生活和学习中的弯路和过失都是人生必然要经过的路障,只要完成了任务就不要再去招惹那些记忆,而应当把他们抛出脑后,开始追寻新的目标。父母要鼓励孩子,把思维和注意力集中在前方,要到达的目标上,眼前生活中的困难和往日失败的记忆,就再也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危害。</p><p class="ql-block">🌈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而不要拿别人的强项来刺激他,给他增加自卑感,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他的弱点正如优点一样,往往是家庭带给他的。</p><p class="ql-block">🌈亲情的联通和互动</p><p class="ql-block">要让孩子明白亲情,孝道不是空话而要付出行动,接受别人的关爱是享受,给予别人关爱是更大的享受。要忍心把自己为难事告诉孩子,征求孩子的主意,要舍得使用孩子,鼓励孩子干,他没有干过的事情,在具体事情中提升孩子对家人朋友的热情,磨练其毅力比家长的苦口婆心千言万语更有效。</p><p class="ql-block">🌈认可孩子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p><p class="ql-block">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帮助孩子心情好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