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光片羽”群展:聚焦数字时代人类生存图景~现场图摄记

三远文化遐旅(๑• . •๑)

<p class="ql-block">2022年9月30日至2023年1月8日,UCCA携手抖音艺术于UCCA Edge呈现聚焦数字时代人类生存图景的群展“集光片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览汇集27位(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涵盖数字影像、电子游戏、交互装置等形式多元的视听艺术作品,聚焦多界面切换状态下的当代生活切片,由此展开对人类数字生存图景的全息解读。</p> <p class="ql-block">“集光片羽”以科幻三部曲的结构,根据27位(组)参展艺术家创作呈现的意象,在UCCA Edge的空间中构筑出“自在之流”、“迷雾之城”和“丰饶之海”三处虚构情境,由此引领观众步入由数字与技术编织的世界,开启虚拟与现实交错的探索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集光片羽</p><p class="ql-block">展期:2022年9月28日——2023年1月8日</p><p class="ql-block">地点:UCCA Edge(上海市西藏北路88号盈凯文创广场2层)</p> <p class="ql-block">在UCCA Edge展厅入口</p><p class="ql-block">以数字技术塑造的个体生活状况作为切入口,柳迪在作品中延续了对于宇宙、时间与认知边界的探讨:破碎立方体的六个面上描绘了不同的场景,均由艺术家与其工作室ROOMS的创作者共同制作。一个虚拟形象穿梭在这些奇幻景观之间,时而身着一副电子铠甲,时而化身为宇航员的模样。这个形象正象征着如碎片般弥漫在我们生活的数字之物,一样瞬息万变、难以捉摸,却也蕴藏着理解我们所处现实的密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展厅入口处的屏幕中,一座冰山在无声中缓缓崩析,最终融入海洋,观众也由此被推入全面流动的液态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受水流支配,你将漂浮在这段摇曳的航程上。作为展览的第一个章节,“自在之流”以“流动性”为线索,由7位(组)艺术家对个体数字化生活的思索与再想象串联成一段水上航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式进入展厅,从 施政作品中崩塌的冰架,到 叶轩构建的无尽航行,以及 武子杨基于巴石河探讨网络建设的数字影像,再到 邵纯以电子织物与日常物件构建的如水塘般的秘境,反复出现的“液态”意象是对数字化生存的隐喻式呈现。</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中,张英海重工业将《艺术是一个就是不会死掉的谎言》与《公众的观念艺术(拜托)!或,嘿,妈妈,我和富豪们一起坐上了喷气式飞机(经济舱)》两件作品重新组合并置于同一声轨下,在左右双频里同步呈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眼前的景观实为庄严”是叶轩于2018年开启并持续至今的系列创作,该系列围绕海上航行的意象展开,构筑出亦虚亦实的时空,将我们共享的当下与殖民主义和全球离散的历史相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常能在氤氲的云团中看到各式各样的形象:动物、人类的面孔甚至上帝的存在。而在某种程度上,机器视觉也“具备”了人类这种极富想象力的感知能力。申承帛 金容勋拍摄了大量云的照片,并将其输送至人脸识别程序中进行判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观展结束后在这个作品前看到一个打卡的外国模特。</p> <p class="ql-block">安·维罗妮卡·詹森斯擅长运用光线、色彩、烟雾等元素,构建出极简迷幻的沉浸式空间,以此来挑战观者时空感知的边界与真实性,艺术家自2004年起创作了一系列雾气雕塑(至今已经有16件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中的《hou hou》是由7组灯光投射器与喷射的烟雾共同组成的一颗雾蒙蒙的星形物。它似乎有物理实体,但又缺乏物质性,不断生成而又虚无缥缈。艺术家以此将流动性、非物质性与变化无常的状态,注入固化的雕塑概念之中,同时提醒我们习以为常的星星的概念只不过是光线传播的结果。</p><p class="ql-block">我也在作品前打了个卡。</p> <p class="ql-block">在这组全新委任创作的雕塑中,邵纯以一系列电子织物与日常物件构建出一个水塘般的秘境。水塘的意象来自于19世纪英国画家约翰·艾佛雷特·米莱的名画《奥菲利亚》:将死的奥菲利亚躺在一片浅溪中,她脸上如梦似醒的神情与手中轻握的鲜花仿佛仍在诉说着对爱与生命的深痛渴望。对不同材料展开探索、编排与重塑,邵纯将生死的交织、情感的缠绕重新演绎,置于当下这个有机与数码之物相互裹挟的现实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章节的最后一件作品《我们中的他们,他们中的我们》是一件参与式的声音装置,49只裸露式扬声器悬吊在半空中,有规则地混乱发声。艺术家殷漪为作品给定了一套互动规范,在此规则框架下,汇集的声音“碎片”却编织出一张杂乱无章的关系之网。</p> <p class="ql-block">《看什么看》脱胎于艺术家孙一钿的“空洞”系列绘画作品。在这个自2020年开始创作的双联画系列中,蓝天绿树的风景贯穿了两联木板丙烯;其中一联描绘着艺术家搜集的随机卡通玩具形象;另一联中,玩具主体消失,只留下扁平的黑白双眼在半空漂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中的这件作品是为连接美术馆三、四层的阶梯空间量身打造:艺术家将“空洞”系列中的背景以大幅墙纸和地贴的形式覆盖在楼梯的墙壁和地面,高饱和、微微虚化的透亮色彩让这片风景有了计算机生成图像的质感,仿佛将观众置身于数字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展览第三章节,11位(组)艺术家游走于数字与物理世界边界,将UCCA Edge的四层空间拓展为一片“丰饶之海”。这片交织于虚实边界的月海,看似一张薄如蝉翼的蓝环,实际上无尽丰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情绪是否可以被计算机算法感知?答案或许是肯定的。如今的情绪识别软件能够将人的面部表情拆解成一个个“动作单元”,经过“面部运动编码系统”(FACS)的组合分析,把人的情绪归类到高兴、悲伤、愤怒、惊讶、害怕、反感六个基本类别之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忘忧谷》是陆明龙2022年开启的全新系列,得名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忘忧药”,此系列在延续艺术家对于“世界构建”探索的同时,试图挖掘计算机模拟环境作为疗愈之所的可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穿过“忘忧谷”,在艺术家、设计师宋礼焕的投影装置《沃得外得(World Wide)》中,大小不一、错落摆放的平板上呈现着同一个网页,彼此之间却有着微妙差别。宋礼焕使用一款自开发的程序,模拟了同一个网页在浏览器尺寸、网速条件等因素变化下的差异呈现,以此揭开“万维网”(World Wide Web)所制造的幻觉:同一网页可以在世界各地被打开、浏览、互动,似乎创造出全球共享的平等体验,实则却掩盖了个体网络浏览环境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在这件影像装置中试图再现“逆渲染”的过程:屏幕仿佛受到两侧结构的挤压,变为细长的一条。艺术家从抖音等平台搜集众多影像素材,将其模糊化并逐帧拆解,排列成难以辨别的彩色长条。仿佛存在一只无形的手指正不断地向上滑动屏幕,而这些无法辨别的画面在上移中被串联,重新组合成动态的影像,如同一条无限翻腾、波纹汹涌的信息之流,在身体与技术的角力之间逆流而上。在《逆-渲染》中,佩恩恩试图定位一种广泛存在且更为广义的“基础性渲染”:图像首先由互联网平台通过推荐算法调取,经由网络传输,最终由终端设备接收,生成于用户的屏幕之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集光片羽”展期内,还有些丰富多样契合此次展览主题的公共活动,没有参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UCCA Edge位于上海静安区盈凯文创广场,建筑空间共计三层,总占地5500平方米,其中包括1700平方米的展厅,环绕式户外露台,以及包括大堂与报告厅在内的公共区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