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宋朝【四十七】

水木八刀(问而求道)

<p class="ql-block">  虽说文官从商周以来就已经存在,但是文官与武将的用途有没有清晰体现以及是不是有排外性、他们之间的地位高低又是怎样界定的,各个朝代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像宋朝的文官系统那么成熟,文官地位那么高,纵观历朝历代,没有哪个朝代有宋朝这种待遇。</p> <p class="ql-block">  既然文官系统的发展那么成熟,那么文官占据着整个官僚体系中最重要的位置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村落,都是这样。也因为这个原因,文官在所有官员中的总数比例也就比前期朝代要高。在这套系统走向成熟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十分强大的封闭性。武将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因此范围也就特别小了,不论是权力核心群还是到省、部一级的官员,还是地方的州、府、县的官员,从最高领导者到副职官员,都是以文官为主。</p> <p class="ql-block">  当然,作为一个国家的存在,是不可能没有军事力量的存在的,尤其是边界地带,怎么可能没有军队进行防守?那么这些边界也就给了武将们一些发光发热的余地。之所以要把文官抬到那么高的地位,还是考虑到拿刀拿枪的大老粗们不太可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民众、处理各种大小纠纷、和“表哥”、“表妹”们打招呼这种繁琐的事务时,读过书的人还是比没读过书或没怎么读过的书人要明白得多、胜任得多的。</p> <p class="ql-block">  武将们本来就很难有机会在三省一州县这种文官体系有立足之地,可文官们的手却如同八爪鱼一样长得很,还有着大把机会进入武将们的领域。枢密院这种种涉及军事的机要部门,也由文官担任,指挥权也由文官们掌握。只有流血流汗卖力气的军队训练、军务整理等文官们不熟悉的事务,还是交给大老粗们干。在地方上,文官不仅是知州、知县这些职务,就连公安局长、刑警队长、保安队长之类的一并兼任了,至于各州、府、县的一把手“经略安抚使”,也由文官任职。</p> <p class="ql-block">  全国上下,武将们已离开了权力的核心地带,对于各种政策已基本失去了发言权,就更别说决策权了,即使是自己的专业——军事决策也靠边站去,只管听好命令,没权质疑是不是违反军事常识,不论行动是对是错,只需要执行!</p><p class="ql-block"> 从这样的分工来看,文官们的地位明显是骑在武将们头上的。虽说宋朝政府是很重视武装力量的,从人力到物力、精力,都是大手笔的投入,不能说是“轻武”,但是用文官来钳制或取代武将的地位,这一定可以配得上“抑武”这一定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