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br>一、初识古廊桥<div><br> 我是带着敬畏好奇之心,开始认识古廊桥的。翻开尘封的历史画卷,北宋名作《清明上河图》图中展现出的是一幅河南开封府城内热闹的集市景象。北宋时期设都开封,汴河流域是开封的水路枢纽,汴河气势磅礴地贯穿全府。我的眼光就被一座大拱桥吸引了:只见一条木拱廊桥飞架汴河之上,桥上铺着宽大厚实的石板路,桥两边布满各种各样的小地摊,画上人流如织,各种市场上买卖的情景数不胜数。木拱廊桥如长虹卧波,古朴典雅。<br>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传统中国风俗画,属于国宝级文物。图上的密密麻麻人群,城内的热闹集市,勾出来北宋年间汴水流域农工商贸的一派繁忙景象。画出了中国传统国画的许多神秘的角色,人物栩栩如生,色彩古朴典雅,诠释了古人在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时的强大毅力与智慧。<br><h5> 木拱廊桥在北宋时期曾经风靡一时,它的奇特首先体现在结构的独特。廊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足支撑在两岸的岩石上,底座由数10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8字结构",不用钉铆,完全靠它自己本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直径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的距离等巧妙搭接,结构简单,却坚固异常。木拱廊桥有着引人注目的极高传统美学价值。由于使用短的构造,形成了大的跨度,被认为是中国在世界桥梁史上的独特构造。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这种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曾风行于中原。《清明上河图》中那座横跨汴水的虹桥就是木拱廊桥的典型代表。从孩提时代起,我就萌生了钟爱廊桥的酷念。阅读古廊桥,使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勃发,我们的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璀璨精髓。古桥廊丰富了我的视野,沉淀了我的思维,升华了我的灵魂。初识廊桥的印象是美好的,但那时心中的廊桥的认知,似乎还只停留在构造悬殊,巧夺天工的视觉艺术感觉上。</h5><br><br></div> 《清明上河图》 <div><br></div><div><br></div>二、再识古廊桥<br><br> 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中,有四大古桥之说:河北的安济桥、福建泉州的万安桥、潮州的广济桥和开封的汴水桥。其中汴水虹桥的地位最高。其他三种作为国宝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廊桥人们以为只留在画中。因为它的特殊巧妙的结构形式引人注目,几十年来虹桥是否存在,一直是个令人费解之谜。<br> 二十世纪70年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国木拱廊桥进行过实地考察。确认有少量的叠梁木廊桥留存于浙南山区,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木拱廊桥。1979年10月,全国桥梁专家学者到浙南、闽东山区实地考察中,无意发现了一座中国古代桥梁中的“侏罗纪公园”,封存了900 多年的虹桥结构终于重见天。<br>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br> 我们的专家学者发现,星星点点的木拱廊桥散落在闽浙边界,福建寿宁、屏南、古田县和浙江泰顺、庆元、景宁等地。目前全国保存下来的木拱廊桥有100多座。木拱廊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木构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类结构形式,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珍品。《中国科学技术史》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对福建的廊桥评价为“闽中桥梁甲天下”<br> 从那年开始,清华北大建筑系的专家、学者,纷纷走出课堂,到实地考察调研,从浙南到福建闽东的山区县政府到普通的老百姓,都沸沸扬扬地以“古桥廊文化”搭台唱戏,献策招引资金刺激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地处闽浙边界的泰顺、庆元、景宁、寿宁、屏南等贫困山区县,则凭借着交通偏僻,廊桥保存相对完好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帅先启动了全国性“保护古廊桥”的工程,接二连三地召开论坛与文化研讨会,接纳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嗜好,共同发声呼吁要保护好这一民族传统文化。恰逢在这历史难得的机遇关口,我有缘在古田县文化局担任副局长一职,分管地方文物工作,荣幸地成为这一批随军公务员,有机会列席这一系列业务会议,参与分享了这一道文化盛餐。我几次赴浙南山区与闽东山区与当地学者一道,卷入了这场洪流。从实地考察到田野调查,见识到了仅存于世的古廊桥惊世之作。这不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也传承了我们祖先的深厚文化积淀。在与全国专家学者的交流中,透露了古田县境内也有此类桥梁的存在,而且毫不逊色的信息。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考察者纷纷而至。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到,古廊桥历尽沧桑,保护至今实属不易。继而产生了保护好这一优秀传统遗产的强烈欲望,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唤起全民的保护文物信心,也希望子孙后代继承好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同声呼吁社会:要给这些古遗产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让我们后人也能触摸到历史发展的脉络。我的钟爱古廊桥之缘,由此渐浓。<br><br> 2022年8月6日晚,中国最长(91.06米)的福建省屏南县《万安桥》毁于一场大火。《万安桥》始建于宋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木拱廊桥。号称“中国之最”。《万安桥》失火教训深刻,损失不可估量,痛定思痛,再现其雄伟壮观,让人倍感心酸和惋惜。 《万安桥》 《万安桥》 《万安桥》 《万安桥》 《万安桥》 《万安桥》 《万安桥》 《万安桥》 昔日《万安桥》 《万安桥》 昔日《万安桥》 昔日《万安桥》 三、深识古廊桥<div><br></div><div><br> 到过大山里的人,常会有一幅幅画面定格于脑海:当你站在大山里,看着四周山峦像牛脊般延绵舒展,会惊叹于大自然的壮观。举目遥望,云雾盘绕在半山腰,若隐若现的古廊桥俊秀恬静地耸立在两山之间的溪流中央,遥相对望。当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厚实的大地像斑斓的五彩祥云散发出阵阵古朴的芬芳。<br> “闽中桥梁甲天下”,“闽中桥梁最巨丽”。古田是个山区大县,境内群山纵横,溪流密布,先人逢山开路,遇水塔桥,视交通发展的需求,各地因地制宜,创造出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的桥梁。古桥梁的建筑不仅是朵艺术奇葩,也包含着深邃的民间文化韵味。一座古桥梁就是一本书,一个历史故事,一章文化诗篇。通过它,我们可以寻找到回乡的感觉,也可以看到通往未来的路程。那些星星点点洒在古田乡村的古桥梁,都几乎成了当地的地标建筑,风光风水的亮点。古桥梁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相和谐,成为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使然。乡人日出期间,熟视无睹,而在外来者则感到眼前一亮。自古以来就引来多少骚人墨客光顾。他们纳桥入景,讴歌自然,因桥生情,抒发人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精美诗篇。<br><br></div> 位于古田县鹤塘镇溪边村的《蓝溪桥》 《蓝溪桥》 《蓝溪桥》 《蓝溪桥》 位于古田县杉洋镇楼下村的《亭下桥》 廊桥神龛 虔诚 《亭下桥》 《蓝溪桥》 位于卓洋乡廖厝村的《徐州桥》 《徐州桥》 《徐州桥》 《徐州桥》 古田县田地桥,就像是一篇完美靓丽的桥文化篇章。田地桥位于古田县鹤塘镇田地村,属于单孔木拱廊桥。它跨越敖江,横架于崇山峻岭之间,跨度大,地势险,造型美,是古田县单孔木拱古廊桥中最长和最险峻的一座。因形似虾蛄,田地桥又被人称为“虾蛄桥”。田地桥始建于民国初年,继承保留有晚清娴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乡有国宝级建桥工艺传承人。由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名:“公心桥”。廊桥造型潇洒灵动,工艺上更加复杂,文化底蕴丰厚,桥头留下一副楹联更深入人心:“风摇路影过桥来,雨带钟声穿拱出”在路人的眼中,桥给人以美,给人以情,桥、景、情融合,使桥文化得以升华。<br> 古田古桥梁保存良好还有数十条之多,条条古朴典雅,精彩绝伦。杉洋楼下村的亭下桥古木横贯,如长龙卧波,蔚为壮观;鹤塘溪边村的蓝溪桥酷像条蜈蚣,造型幽默,似苍龙过江;卓洋寥厝村的徐州桥阅尽沧桑,青山流影,美轮美奂;卓洋树兜村的树蔸桥藏荫聚气,紫气东来,属风水宝地。这些古廊桥历尽风雨沧桑,许多已成为当地的民间信仰栖息地,民间故事的发祥地。桥上设神龛祭神明,桥头两旁建祠庙林立,肃穆庄严。成为地方民间信仰和文化的交融点。<br><br><div>玉宇琼楼天上下,长虹飞渡水中央,<br>上下影摇流底月,往来人渡境中梯。<br>桥头看月亮如画,桃畔听溪流有声。<br>桥廊风爽堪留客,波底星光可醒龙。<br><br></div><div> 古廊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它屹立于清溪水流之上,清风阵阵,和风送爽,是避暑纳凉的幽深之地,也是桥上看月,水上听流的浪漫场所。走进廊桥,映入眼帘的不仅是廊桥的雕龙画栋的古风古韵。还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们的朗朗笑声,更有那青年的男女走进恋爱的羞昵身影。<br> 古田县是个千年古邑,在漫长的岁月里,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散落在山区有的众多古桥梁建筑就是其中弥足珍贵的奇葩。透过这些桥梁,我们不仅看到了先人的足迹。而不可抗拒的是,历代先人所创造的丰功伟绩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大江东去。古桥梁建筑也给我们各地留下了最真实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发展印证,古廊桥就成了各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脉络。</div><div> 为了使这些历史信息远恒的传承,我从92年开始,对古田境内的各地古廊桥进行调查、统计与保护措施的落实工作。 我和我的同事们把古田境内的每一座廊桥予以列表造册,逐一拍照,周密测量,列出详尽的存档数据。我们悉心翻阅族谱县志,寻找历史踪迹,并将其整理入档。我们不辞辛苦到各乡镇游说,呼吁民众珍惜好这些身边古迹。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由于当时县级财政还拿不出相应的资金投入保护工作,县民还尚缺乏文物的保护意识,令人痛心之事常常发生。位于杉洋镇半山村的一座廊桥就在我们还没来得及落实保护措施之前,一场山火就把这座百年廊桥付诸一炬。我们发现有的地方领导怕负责任,把廊桥的申报文物保护工作当成一种累赘,更拿不出一定的资金来进行维护修缮,许多保护工作与措施形同虚设。古田县留存的几座木廊桥,风姿绰约,都具备申报“国保”的资格,但当时的县乡、村领导都缺乏应有申报的热情。而使这些桥梁仍处在风雨的飘摇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div><div> 我们清楚地记得,当年申报文物保护标准要求要附上专业的测绘图资料,而一张测绘图资料要花费5万~10万元勘查资金。我们光有热情而为“无米下锅”情形所困扰。当时的田地桥已列入年度申报计划中,各项指标及申报材料均已完备,而因各级政府拿不出资金扶持而申报事项一度搁浅。我死不灰心,几次申请资金计划落空后,为了不至于使申报机遇落空而造成遗憾,就冒昧决定自己来画。我几次亲临现场反复测量拍照,对着照片一笔一划勾线,图纸出来了,却因缺乏专业知识内行的指导,仍被人看出图纸里所存在缺纰漏,然而从业者得一丝不苟的精神终于感动了省城的一些专家学者,最后他们决定捆绑在“闽东北廊桥"项目申报全国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田地桥终获得申报国宝的成功。但留在我们心里的痛苦与无奈却无处诉说……</div> 位于鹤塘镇田地村的《田地桥》 位于鹤塘镇田地村的《田地桥》 《田地桥》 《田地桥》 《田地桥》 《田地桥》 位于卓洋乡树兜村《树荫桥》 《树荫桥》 《树荫桥》 <br> 在茫茫的人流中,我发现也有一支地下水军与古廊桥结下不解之缘,他们在不同的场合默默地各自为战。共同的志趣把他们的心紧紧地牵引在一起,他们互敬互爱、互相走访沟通,互相鼓励帮助,为保护好这一珍世遗产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寿宁县的龚递发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把整颗心都掏在古廊桥的保护工作上。除了对本县的廊桥了如指掌,还自费到全区各县去做实地考察,帮助探讨解决共同的疑点难题。福州市科技局的陈镇国同志到了退休年龄,才有时间踏遍福州十邑的山山水水,带着家人的支持与鼓励,夫妻陪伴着到各地寻找古廊桥。行走五年时间,自筹资金完成了《福州十邑古桥》一书,将福州十邑千年古桥作为一种记忆,一种思念,提供给大家分享,唤起人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信心。<br> 纵观历史,我们的祖先勤劳勇敢智慧,建桥修桥,劳苦功高,诚可歌可泣<br> 细察今朝,我们的有识之士爱桥护桥,募缘修桥,事迹感人,亦可敬可佩!<br><br><br><br><br> 《紫桥》碑记 新《紫桥》桥头 新建于城西枫梅亭溪畔的《紫桥》 位于城东剑溪上游的《紫桥》 位于城东剑溪上游的《紫桥》 位于城东剑溪上游的《紫桥》 新建于城西枫梅亭溪畔的《紫桥》 新建于城西枫梅亭溪畔的《紫桥》 <br> <br>四、尾声<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紫桥重建</div><br> 长虹卧波,未云何龙,这是古代描写古廊桥的绝美诗句,意境开阔,意蕴浩渺。古廊桥,连接了此岸与彼岸,沟通了大山与外界,也维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古田人民深知建桥修桥的丰功伟绩。今天,古田人民继承先人爱桥、建桥的传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建造了一座座雄伟壮观的现代化桥梁。<br> 古田县民好善乐施蔚然成风,行善积德、造桥铺路已成为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社民、僧人、官员、名流,历史以来都加入了建桥大军。他们募捐、舍钱、修建桥梁、做了善事。为表彰他们的功德,在桥旁的石碑上,桥上的木梁下,都留下他们的英明大姓,也留下了时代历史的印记。<br> <br> 寅兔年10月,传来古田县“紫桥”竣工的消息。古田县城西枫梅亭溪畔,一座彩虹桥飞架两岸,县民纷纷称道,参观者络绎不绝,摩肩接踵。桥西岸竖立有石碑记一通:碑文如下:<br>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重建紫橋碑記</div><br> 紫橋,原在古田舊縣洽東北,飛跨龍源溪,曾為閤東北最長的木拱廊橋。志書載:紫梧之宋代已有,明萬歷間邑人林王滔曾倡建之。清順治間,紫橋鼎建,康熙三十九年邑令陳瑣勖勉縣民盧文樂倡修。乾隆十一年圮,邑紳進士葉標元募捐重建,海盡資財以濟,並勤苦督工,鞠躬尽瘁。光緒三十年復圮,民國三年邑紳丁壽田、陳廷镳等倡捐建標未竟,八年昇南邑钟鄭威明聯手古邑人士分途募捐重建。二十二年“閘變”之役,十九路軍以“戰略朋系”付之一項,3年后改建成石墩木板公路梧。紫德取意東來“,歷為古邑勝景。三山林廣記雲:之勝在翠屏山,而紫橋實鸟山之襟帶。溪光澄碧、長虹臥波,當古昇二邑孔道”。前賢陳元壞詩雲:“十里風光草此溪,游人踏遍紫楊足見舊時玉田百姓對紫標嘉景的鐘愛。<br> 1958年,因建設“一五計劃”重點工程古田溪水電站,縣城搬遷,1959年紫標隨首城沒入浩瀚的水庫中。這座承載着古田民衆故园深情的公司类之標:友誼之橋、民主之橋,淹寂翠屏湖底,成爲了古田人民跨世紀的鄉愁所在!衆心墨類,盼切復建。縣委、縣政府體民心、遂民意、于2021年11月談定重建紫橋于新城東南。项目于2022年8月动工2023年1月竣工。主檫依舊制,采用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編梁木拱廊標營造拔藝,橋長85米,2墩3孔,寬6米,立120柱、南北側鎮枋深雕王田勝过、名賢圖案。新紫橋宛若飛虹。橫臥碧水,掩映青山、古韵盎然、風光视昔尤盛。紫橋項目,蒙縣委書記張成慧、縣長許鋒親擘監圖,指揮長鄭圭冬、副指揮長余麟靠前指揮,及各有關領導、專家通力協作,方順利推進,完美收官。幸得省移民發展中心主任下宏達大力支持,僑賢周翔樂捐襄助。省書協主席陳雷武欣題標名。特此鳴謝,功德流芳。幸逢盛世,邑得俊賢,紫橋重生,氣象鼎新。惟願風調雨順,國养民安,五谷丰登,百蕉興旺,千秋迪吉,萬代隆昌!特勒碑以烫。主墨卓繼蟻养虔拜祈,浣纱堂吳語重法数烟建設按揮部。<br><br></div></div> 新建于城西枫梅亭溪畔的《紫桥》 新建于城西枫梅亭溪畔的《紫桥》 新建于城西枫梅亭溪畔的《紫桥》 新《紫桥》引桥 新《紫桥》桥身 新建于城西枫梅亭溪畔的《紫桥》 碑文铿锵有力,有理有德,将有垂于世。阅毕,我心潮澎湃,沉寂于心的“廊桥遗梦”终得实现,感叹之余,欣然命笔,吟诗一首:<br><br>七绝 《紫桥遗梦》冰岩<br><br>长虹一道卧枫溪,百年廊桥遗梦归<br>阅尽沧桑剑溪水,雕龙画凤美惊奇。<br>桥上建阁人泛影,水上鸥飞暖气吹<br>霜月无痕貌难改,移花接木更惠民。<br><br>苍龙飞渡溪中央,桥廊赏月成美谈<br>侧听溪畔水流声,云梯竞渡人来往<br>疑是误入蓬莱境,霓虹闪烁梦箫幻<br>谁人见得紫桥稠,古事今朝皆虚华<br><br> 光阴似箭,弹指之间我们都迈入了古稀之年,孩提时的钟爱依然不改,“廊桥遗梦”还经常骚扰着我的梦乡。面对如潮而来的赞誉声,追寻着古人的足迹,我开始对这些古廊桥的前世今生做一番冷静的追忆。<br> 古事现今朝,过去皆古事,今朝虚华当实境,实境已往亦虚华。<br> 并不能否认,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当今的一些古廊桥已经被打造成旅游景点,有的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境,失去了一种文化的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些祈求平安渴望发财的人之常情理念。虽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但已经找不到当初的那种宁静,更寻不到古人的那种意境。<br> 当人们兴致勃勃地游览古廊桥时,确实也见证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见证了先人的勤劳与智慧,见证了现代人对古廊桥的热爱。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人们越来越渴望离开钢筋水泥筑造出的城市,去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此时的古廊桥是人们逃避喧嚣,体验自然的最佳选择。我们看到的是国民可以在青山绿水间,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轻松与自由,享受国家的富强给人民带来的生活福利。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国家安宁匹夫有责,国家富强,人民安康。<br>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与古廊桥和谐相处、相得益彰的实际行为,是我深识古廊桥的情感升华,透过岁月的长廊,我看到了古桥梁不愧为大自然的不朽的鸿篇巨著。阅读古廊桥,不仅丰富我的生活乐趣,沉淀我的思想情感,升华我的灵魂理念。阅读古廊桥,也见证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见证了古人智慧与辛苦。我毕生钟爱的古廊桥是我们的朋友,人与古廊桥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构成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风光。<br><br><br><br> 新建于城西枫梅亭溪畔的《紫桥》 新建于城西枫梅亭溪畔的《紫桥》 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