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游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商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陈梓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兵马俑在西安市临潼区,因为它位于秦始皇陵附近,是秦朝时秦始皇下令打造的,所以也叫秦兵马俑,简称秦俑。刚开始,我是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去的,直到去过之后,才被那恢宏的气势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从纺织城坐地铁九号线到秦陵西站,然后换乘去兵马俑的大巴车到达了目的地。三月份春暖花开,天气回暖,又刚好是礼拜天,所以这里真的是人山人海。景区客流量比较大,游客分批,错峰入场馆。每批游客都由专业导游带领,全程指引并详细讲解相对应的历史知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兵马俑,或许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古代人用泥巴烧制的陶俑。这样想你就错了,你对兵马俑的认识还在景区附近随处可见的玩具俑层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际上,每个俑都有真人大小,有站着的,也有跪着的,每个人的面容都不一样,可谓是千人千面,惟妙惟肖;而且现在发现的俑都有好几千个了,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静静地陈列在展厅里,仿佛正在聆听冲锋的号角。也就是说,这么多俑并不是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会这样?导游阿姨的讲解解开了我的疑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公元223年,秦国为了实现天下统一,决定攻打楚国,但楚国国土很大,是个很富饶的国家,所以很难打下。秦始皇就找到老将军王蹇,讨论攻打楚国的事情。王蹇要秦王给他60万大军,可当时根本没有那么多人。为了天下统一,秦王只好答应想办法。随便说一句,如果秦王当时不统一六国,就没有后来华夏民族的大一统,华夏大地也将长期分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充盈军队,秦国便开始征兵。秦国有位老妈妈,她有三个儿子,老大是瘸子,老二叫精,老三叫黑夫。那天正值老妈妈的二儿子精成亲的大喜日子,征兵的官兵闯入他们家,勒令他们家出男丁。当时征兵政策三丁抽二,二丁抽一。家里男丁从军,可以给家里立功授爵。三兄弟在几番争执之后老二精和老三黑夫决定参军保家卫国。他们进入军队开始训练,从新兵变成了老兵。他们时刻想念着家里的父母妻儿,经常给家里写信,问候父母亲大人身体是否安康。特别是精结婚不久就跟弟弟一起去军营了,他经常写信叮嘱妻子照顾好年迈的母亲,一定要遵守秦法,因为当时的秦法很严苛。一次他们写信给母亲,告诉她他们在部队吃得可好了,比在家里吃的还好,让母亲不要担心,就是天热了他们还穿的是冬天的棉衣,请求母亲给他们做几件换洗衣服。他们并不是杀戮机器,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秦军的相互鼓励和英勇作战下,最后秦军灭了楚国,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可是连续多年的行军作战,好多将士渴死、累死、战死沙场,精和黑夫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始皇认为所有伐楚的将士,他们为国家振兴而牺牲。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秦国的大一统。所以,他要为那些死去的将士制作兵马俑,将他们的音容相貌永远保留下来,这就是兵马俑千人千面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完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述,我们再次走近兵马俑。他们被尘封在地底下两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闭上双眼,感觉他们好像复活了,起立了,站起来向我走来。他们走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嘴里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血与火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兵马俑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为了满足他的个人私欲,在地下也能享受到荣华富贵,所以建立了庞大的地下军团,也就是兵马俑。相比而言,我更相信前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不是俑,他们是年迈父母制作的在战场上死去的儿子;是妻子制作的在战场上牺牲的丈夫;是兄弟制作的在战场上牺牲的兄长,他们是大秦的战士,是大秦的血脉,是大秦的国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简评:这是一篇游记,小作者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故事讲的很好。抒情和议论有感而发,恰到好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恰当,体现了小作者深厚的诗词积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