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天到了,万物苏醒小草发芽,吃鹅的季节也到了。</p><p class="ql-block">鹅以青草为食,春天的青草又极鲜嫩,鹅爱吃,会吃。这个时候的鹅长的特别肥嫩。鹅肉虽然一年四季都有,但只有春开时的“清明鹅”为上品。</p><p class="ql-block">说起鹅,我想我们的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是鹅追人啄人的情景。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都知道,小孩子被鹅追着跑是家常便饭。小孩子一般都怕鹅,那鹅脖子一伸比你人还高,感觉他专欺负小孩,你不主动惹它都冲着你追。战斗机一样的鹅,曾经让多少穿着开裆裤的小屁孩捂着裤裆哭爹喊娘地狂奔?让多少曾经想要拿着木棍行侠仗义的小学生就此退隐?</p><p class="ql-block">唐诗人骆宾王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描写了鹅的优雅,但鹅的傲慢,更是鸡鸭不可比的。你看,鹅的步态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而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这正是它的傲慢的的表现吧。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逃走,而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就不让,有时非但不让,还伸过颈子来啄你一口。真不愧家禽界的一哥的称号。</p><p class="ql-block">来宁波几年,被许多朋友戏称为“奉化鹅”,此固然因为奉化口音中的“我”字与“鹅”字相同,也是因为奉化鹅名闻遐迩。在奉化,有许多鹅的故事。传说奉化大白鹅的来历,与晋代书圣王羲之有关。早年,王羲之隐居的晚香岭,两峰青山,一涧清流,既是颐养天年的佳处,又是养鹅的好地方。晋朝皇帝非常赏识王羲之的才能,六次下诏书要他上京做官,但他避而不见,六下诏书之地称为六诏,一直沿袭至今。其实王羲之为躲避皇上召唤,去了剡县,临走时把家里的白鹅全送给了一位邻里老人,并再三叮嘱,要精心饲养。这位老人不负所托,由几对发展到几群,传宗接代,一直传到现在,发展到奉化各地,这就是有名的奉化大白鹅。</p><p class="ql-block">还有传说,王书圣隐居时爱养鹅,并模仿鹅的各种姿态运笔写字。现在天台山国清诗保存着有王義之书写的独笔鹅字石碑,说是当时国清时方丈用计以一群羽毛整洁,体型肥大的大白鹅换来的。王義之将这群大白鹅精心饲养,成为奉化大白鹅的优良品种的开始,后来在奉化一带广为引养并成名。</p><p class="ql-block">传说无法考证,但阿拉奉化鹅以形体大、肉质嫩、滋味美著称。真是:</p><p class="ql-block">清明前后鹅得时,</p><p class="ql-block">肉鲜骨嫩无草味,</p><p class="ql-block">奉化白鹅名气扬,</p><p class="ql-block">只因书圣把鹅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