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赋能新课堂】——平邑县蒙阳实验小学语文“学课标、用课标、讲课标”活动

平邑县蒙阳实验小学-崔晓

<p class="ql-block">  心中有标准,脚下有路径。研学方至远,向新万里行。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深刻领会新课标内涵,切实把新课标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平邑县蒙阳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在语文教研员段莉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学习新课标、研读新课标活动。</p><p class="ql-block">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校长李长明、教育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高立刚、教研员段莉和全体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段莉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重点研读新课标的主体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部分的内容,力求做到细读新课标,把握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革新语文教学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杨琳琳老师就学习任务群做了详细的解读。</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使用的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都是采用的单元教学结构,各个单元都可能承担着“学习任务群”的其中某一项两项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研究教材的各个单元主要承担或者接近“学习任务群”之中的哪些“任务”,然后以这种“任务”来引领教学。教材的单元导语有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点的提示,另外每篇课文后面还有思考题,可以参照这些提示与思考题,集中转化为“学习任务”,也就是新课标所说的“典型任务”。</p> <p class="ql-block">  郭亚琳老师从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做了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文化自信,就是文化素养;第二个方面,语言运用,就是语言素养;第三个方面,思维能力,就是思维素养;第四个方面,审美创造,就是审美素养。</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个整体,有着高度的关联性。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同时也是强化文化自信、发展思维能力和推动审美创造的载体和跳板。</p> <p class="ql-block">  教研员段老师以实际的单元课例为在座的老师做了运用上的引领。</p> <p class="ql-block">  李长明校长指出本次活动意义重大,重视课标的学习,就走在了教学一线的前沿,课标是教学的根本大法,无课标无教学。新课程标准的修定是国家对人才培养变化的表现,是育人理念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最后,高立刚主任在总结时,指出此次培训活动来之不易,以及活动的重要意义。呼吁老师们在新课标理念下大胆尝试,探索出个性化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真正实现减负增效。</p> <p class="ql-block">  通过培训学习,每位老师对新课程标准内容和课标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将继续深钻细研,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树立新思维,践行新教法,力争打造更高效的课堂,做一个有情怀、善学习、懂课标、爱教育的优秀教师!</p>

新课标

语文

素养

审美

学习

语言

教学

老师

课标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