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圣 寺 <p class="ql-block">保圣寺:江南古刹角直保圣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503),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这里有六朝造像石、唐代经幢、北宋幡杆夹石、明代建筑天王殿、清初铸铁大钟,而最为珍贵的镇寺之宝,当推唐代塑圣杨惠之所作的罗汉塑像塑壁,其作品融雕塑绘画于一体,开中国雕塑之先河,价值极高,闻名中外。寺西院,有碑廊、唐代诗人陆龟蒙墓及现代教育家叶圣陶纪念馆。寺内花草漫地,绿树成荫,千年银杏、百年枸杞和紫藤,并称古木"三绝"。保圣寺文物佳胜,花木奇异,足以使人留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甪直古镇的保圣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p> 井 亭 <p class="ql-block">井亭:方形亭体,四角飞举,曲线优美。粉墙漏窗,简洁明快。体量轻盈,小巧秀雅。亭中设井一眼,井水清澈甘冽。寺前设井,实例不多,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p> 茗 香 堂 听 松 轩 天 王 殿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明崇祯三年(1630)重建。面阔三间,进深七凛。单檐歇上顶,简瓦覆盖。戗角起翘,轻巧若飞。微有“侧脚”的角柱和“四铺做插昂”斗拱,仍存宋代建筑遗风。而浮雕“神童牡丹”纹饰的覆盘式柱础,系宋代原物。该殿是研究明代建筑的绝好实物资料。</p> 大 铁 钟 <p class="ql-block">大铁钟:通高1.8米,口径1.12米,壁厚0.11米,重约1.5吨。钟顶提梁为双首四爪龙式,造型生动。钟口外撇,呈多瓣莲花状,曲线委婉。钟身上部环铸凸弦纹框面,中部四面铸有"国泰民安"、"八方无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钟体秀美,质地坚实,撞之有声,体现了我国明末清初高超的冶炼技艺。</p> 唐 经 幢 <p class="ql-block">唐经幢:经幢,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始创于唐。此幢唐大中八年(854)建,宋代重立,崔渔正书撰。幢高4.8米,计17层。上刻尊胜陀罗尼经文和莲瓣、卷云、蟠龙、菩萨、飞天等图案,造型优美,雕刻细腻,显示了盛唐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寺内的唐幢宋础、幡杆夹石、大铁钟并称为“古物三宝”,见证千年岁月。</p> 保圣寺古物馆 <p class="ql-block">古物馆:一座中西合壁式的建筑。1928年,原罗汉殿塌妃,残存罗汉岌岌可危。经蔡元培、马叙伦、顾颉刚、叶楚伦等呼吁,成立了保存甪直唐塑委员会,并多方募集资金,由范文照设计,建造了这座古物馆,并由江小鹣,滑田友先生复原残存的九尊罗汉与塑壁。</p> 罗 汉 塑 像 <p class="ql-block">保圣寺原有传为唐代号称“塑圣”的杨惠之所塑十八尊古罗汉像。由于年久失修保圣寺大殿严重损坏,十八尊古罗汉像只剩下九尊,经多方努力,重建新的保圣寺古物馆,修复剩下九尊罗汉。1932年新的保圣寺古物馆落成。1961年3月4日,保圣寺罗汉塑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文物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唐代塑圣杨惠之:杨惠之是唐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艺术家,自唐以后便有着"塑圣"的赞誉。他弃画从塑,在多年雕塑艺术实践中创作出了大量形神兼备、风格独具的雕塑艺术作品,同时还在雕塑艺术理论方面建树颇丰。报圣寺18尊古罗汉像塑壁出自杨惠之之手。</p> <p class="ql-block">罗汉塑像:幸存的九尊罗汉塑像的艺术特点是,塑者捕捉了这些人物的精神风貌的瞬间,加以典型化的夸张,然后溶化到了作品中,使人物的形、神、貌、意达到统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充分体现了唐代塑圣杨惠之高超的雕塑技艺。</p> <p class="ql-block">殿内罗汉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塑壁呈海水涌出的岩岛状,怪石峭屿,滚涌云翻,诸罗汉错落有致,穿插其间,或端坐于洞窑内,或怡然于山岩边,或谈笑于海岸,一个个仰俯呼应、动静交融、形神兼备,犹如一幅以山水为背景的立体人物画卷。</p> <p class="ql-block">一般供奉在许多寺庙里的十八罗汉,都是一个个依次排列的,而这里的罗汉挣脱了寺院造像单尊依次排列旧模式的束缚,独具匠心地创作了以山水为背景,置罗汉于其间的一幅立体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袒腹罗汉:面容清秀,肌体丰腴、袒胸露腹,衣衫宽松,依岩而坐,安然随意,表现出温文尔雅的精神气质。通过寥寥几笔柔和的线条,既勾划出胸腹之间的界限,又逼真地表现出了肌肉似乎在抖动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降龙罗汉:其形象圆颅大额、隆眉高鼻、络腮胡须,胡貌梵相。其右手从容按膝,左手力撑岩石,目光如炬,衣衫随身姿起伏,线条流畅,雕刻精美。双目睨视前上方仿佛在制服造成天上水患旱灾的恶龙,但他对人间的灾害却无能为力,细节刻划极精,右手食指微曲,似在轻弹膝盖,于从容中更见内在力量。“降龙”罗汉和“达摩”罗汉是两尊保存最为完好的塑像,其照片已收入《中国通史》。</p> <p class="ql-block">达摩罗汉:高居正中,他的着装很特别,头戴沙帽,身穿龙袍(其他罗汉身穿加沙),闭目打坐,静如处子,完全是一幅面壁九年修行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讲经罗汉:讲经罗汉为一清瘦的老者,后背微驼,大嘴微张,正在讲授佛经。</p> <p class="ql-block">听经罗汉:抱腹而坐,双目微合,姿态恭敬,神情专注地在听。</p> <p class="ql-block">讲经罗汉和听经罗汉处于一个和谐的画面中,通过一长一少、一瘦一胖、一动一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艺术上处理得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尴尬罗汉:挂眉、络腮胡,他的脸部表情十分丰富,似哭非哭,似笑非笑,一幅尴尬人遇到尴尬事的无奈模样,形神刻画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沉思罗汉:面相丰腴,秀目圆睁,表情深沉,仿佛正在沉思,敦厚凝重的风姿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p> <p class="ql-block">伏虎罗汉:威武彪悍,粗犷豪爽,双目炯炯有神,虽然手臂残损,但生动逼真的刻画足以表现出其威武的精神气质。</p> <p class="ql-block">智真罗汉:其头型圆中带方,肌肉丰满,双眼半开半闭,给人以雍容敦厚、圣洁慈悲之感。</p> 大理石立屏 <p class="ql-block">保圣寺珍藏的这一对大理石立屏,系清朝初年遗物,五尺见方,边框和底座用硬木制作。屏心左右两侧均有立柱支撑,屏心下部为略宽的底座,以保持整体的稳定性,护板上雕有龙形纹饰,整个底座线条流畅、简朴大方,因此也更好的衬托了屏风的主体﹣﹣石屏。</p> <p class="ql-block">屏风石为天然大理石,石纹的自然情势构成一幅气势磅礴又不失秀美的山水画。山顶云烟蔼蔼,崇山飞瀑,宛如蓬莱仙境,极具中国水墨意境。不仅让人感叹大自然也具有鬼斧神工之妙。这对屏风如此之大,实属罕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p> 柱 础 <p class="ql-block">柱础:位于古建筑落地柱的底端与台基面之间,其功能作用,上可传承屋面构架的荷载,下可阻挡地面反潮波及柱脚朽烂和人为碰损,同时具有提升柱子壮观形态与装饰效果。中国古建筑上的柱础,历史悠久。自殷墟出土的简单柱础,在外来佛教艺术的影响下,经唐宋成熟鼎盛期发展到清代的鼓墩形柱础,可以看到也有一个随朝代渐进,从粗硕到细腻、从简朴到华丽、从取材青石到取材花岗石演变过程。</p> <p class="ql-block">现今遗存的古建筑柱础,清代居多,明代次之,唐宋时期稀少。报圣寺陈列的均为宋代柱础(是保圣寺原大殿建筑遗物),数量之多,保持之完好,尤显弥足珍贵,为华夏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这里陈列的柱础造形,多为下呈正方形,上呈隆起覆盆状,故名"覆盆式"柱础,也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雕刻手法,采用"剔地起突"、"压地隐起华"、"减地平级"、"素平"等宋代雕刻镌规制。纹样装饰为宋代覆盆柱础上通行的"铺地莲华"、"宝装莲华"、"牡丹华"、"写生华"、"连荷华"等。其线条流畅,浑厚大气,古风凝重,韵律深邃。</p> 大殿屋檐及屋顶砖雕 <p class="ql-block">幡杆夹石:俗称旗杆石,武康石质,为宋代遗物,十分罕见。夹石高2.81米,厚0.37米,宽0.64米。顶部刻复莲纹,上下设穿孔,作固定旗杆用,旧时夹石之间高竖10余米幡杆,悬挂旌旗灯笼,迎风招展,彻夜通明,每逢庙会,乡民云集,寺内晨钟暮鼓,烛明香绕,寺外艺人献艺,商贩叫卖,热闹非凡。</p> 百 年 枸 杞 <p class="ql-block">百年枸杞:寺庙共有四株,皆百岁有余,为寺内古木"三绝"之一的稀奇之物。老本枸杞,穿云裂石,垂持于湖石峰顶。初春银枝隐翠,盛夏紫花争艳,深秋红果漫冠,寒冬苍藤抱石。一木四季成趣,韵致横生。不妨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古紫藤:主杆粗拙道劲,枝繁叶茂,浓荫匝地,“蒙茸一架自成林”。虬枝交缠攀援,藤蔓弯曲回绕,似灵蛇相戏,如蛟龙飞舞。暮春三月,串串淡紫色蝶形花朵,烂漫绰约,引人驻足。老藤新枝,年复百载,为寺内古木"三绝"之一。</p> 干 年 银 杏 <p class="ql-block">干年银杏:古老珍稀的树种。因果实银白,,状如杏,故名。亦称自果树。寺内三株,两雄一雌,雄花雌果。树高和和干粗在15米和4.5米以上,树齢皆千千年有余,被誉为“世纪之树”,也也是保圣寺历史见证。其体态端庄庄,气字轩昂,给人以古朴、道劲、昂奋的美感。而该树腹中又生榆本一株,似似“怀中抱子”奇景妙趣,实属军见,为寺内内古木“三绝”之一。</p> 萧 宅 <p class="ql-block">萧宅:萧宅萧宅位直镇中市上塘街,建于清光绪乙丑(1889)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朝东。背园面街,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是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宅。共有五进,依次是门楼、茶厅、楼厅、厢楼,反厅,屋南有一条仅1米,长达150米的陪弄,俗称萧家弄。</p> <p class="ql-block">全宅结构紧凑,布局巧妙,雕刻精美,充分体现了苏派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堪称江南私家住宅建筑之精品。萧宅原为用直镇杨姓武举人所建,后因故售给萧家。</p> 茶 厅 <p class="ql-block">砖雕门楼:楼额是“燕翼诒谋”,由清末名士尤先甲题书。</p> 楼 厅 萧 芳 芳 <p class="ql-block">萧芳芳:萧氏后人,为香港著名电影演员,拍摄电影200多部,并以《女人四十》一片荣获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奖”,成为华籍国际影后。萧宅内辟有萧芳芳演艺馆,介绍萧芳芳从强的影视艺术成就。</p> 三 步 两 桥 <p class="ql-block">三元桥俗称三官桥,因位于中市上塘三官弄口而得名,东桥堍与北侧之 万安桥南堍相接,构成中市街的一对“三步两桥”景观。</p> <p class="ql-block">两桥一高一矮,且地处目前古镇旅游区的中段。 万安桥俗称矮凳桥,位于中市下塘眠牛泾浜西口,花岗石梁桥。桥南堍与三元桥东堍相连,成为中市河上的一对“双桥”。</p> <p class="ql-block">三元桥</p> <p class="ql-block">万安桥</p> “磨太太”咖啡店 <p class="ql-block">位于街巷转角处的“磨太太”咖啡店,极富艺术气息。一踏入店内,便能闻到浓浓的咖香。写意的壁画、明亮的灯光、皮质的沙发座椅,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精致可爱的店铺内,黄澄澄的柿子和朦胧的露营灯烘托出暖暖的氛围感,喝一杯温热的拿铁,静静地阅读一本书,邂逅一段理想生活。</p> 后 记 <p class="ql-block">摄于2023.3.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