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开瀛水”——介绍小洲的水和桥

二等人林老虎

<p class="ql-block">“北有周庄,南有小洲。”此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说明小洲有一定名气。上世纪末,一群画家首先“发现”了小洲,惊叹为现代都市建筑群旁边的“世外桃源”,在此“扎营”,开展艺术创作。在那个盛行艺术商品化的年代,加上人们文化旅游的需要,小洲很快就“火”了,特别是旁边广州大学城建设起到了鼓风加温的推动作用。不过后来各种因素,特别是三年疫情,小洲受到很大影响,冷落了很多。现在疫情过去了,文化旅游恢复正常,小洲又开始热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游人。但问题也来了,现在对小洲的介绍宣传资料多是前几年做的,即使现在个别新做的,大都是“炒冷饭”,介绍的情况是以前的,可能与这些作者多是从网上获取资料,到现场观察少有关。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利用自己住在小洲的优势,向要前来小洲的人和想了解小洲现状的人提供有关的最新情况。于是,笔者不自量力,想在美篇里做一个“介绍小洲”的系列。</p><p class="ql-block">小洲在海珠区东南部,原属新滘镇,现为华洲街道管辖,南面与大学城(番禺小谷围岛)和生物岛(原海珠区官洲岛,现属黄埔区)一水相隔,有便桥相通。北面与土华原本也是一水相隔,但随着大学城建设,有瀛洲路、小洲路、华洲路等陆路相通。</p><p class="ql-block">小洲村地理位置优越,很适合近郊短程旅游,距离市中心越秀区人民公园12公里、天河区天河体育中心9公里、海珠区广州塔6公里,有公共汽车35路、45路、86路、252路、361路、468路、565路、764路、997路、夜128路等线路经过设站。三号线和广佛线地铁沥滘站离小洲4公里,出站后有如约和997路公交驳接到小洲路囗或瀛洲生态公园站。推荐后者,因为该站离古村落更近。当然也可以选择在瀛洲牌坊附近的小洲站坐252或468到地铁客村站,又或者坐45到地铁猎德站,优点是步行少很多,缺点是土华华洲路经常堵车。</p><p class="ql-block">介绍小洲,我选择水和桥作为开篇,原因是什么?首先是水对小洲的重要,小洲是广州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村子,水是小洲最大元素,水是小洲的灵魂。其次是桥数量多且有特色。人类择水而居,遇水搭桥,所以水乡桥多是自然的。但小洲不仅是桥数量多,而且桥的种类多、类型多,有人称之为“桥梁博物馆”。再次是小洲游览的需要。不仅水色、桥景——“小桥流水”是今天小洲最富魅力景色,游人不可以错过,而且游人熟悉了小洲的水和桥,不容易迷路!</p><p class="ql-block">先说小洲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它与水的关系很大,水孕育了小洲。在小洲村最大也是规格最高的简氏宗祠有匾“祥开瀛水”,虽然是说简氏族人选择小洲生活,但用于描述小洲地理的形成也适合。“瀛水”就是瀛洲之水,而“瀛洲”是古时小洲的别称。话说在五六千年前广州仍是古海,海水滔滔,今中山四路一线往南茫茫海域里散布着众多的小岛屿,称之为“洲”或“沙”。以后随着气候变化和地质运动,例如有专家说的第四纪世界性的冰川期的过去,还有专家说的白垩纪以来的地壳运动,这些地区才慢慢演变成陆地。而现小洲附近地方则是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由珠江(宋代因水域广阔仍称“珠海”,明代开始叫“珠江”)冲积而成,现村北处人民礼堂南面有处叫“华台山”的高地,便是小洲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尽管它身高仅十米,但却是附近地区的最高处,过去有华台山“一眼望五洲”之说,意思是登上这里远望,可以把琶洲、长洲、官洲、新洲及小洲尽收眼底。因此它理所当然是这里最早见陆的地方,也是先民们的“圣山”,早期村民在这里拜神祈福,但新中国后破除封建迷信、禁止拜神,这里被弃用,身价大跌。慢慢杂草丛生,成了一处神神怪怪之地,无人攀爬。老人告诉小孩们那里“鬼很猛”。后来村里整治,发展旅游,才又建设为今天的小公园,有老村民说它是小洲村的“地胆”“龙头”。我十分同意!但一联系现状,落差的感觉大了,宣传不够、建没不力!旁边设了一个垃圾暂存点,不要说游人前去打卡,连村民休闲都不到此处。</p> <p class="ql-block">然后看小洲现在的水系大势。小洲古村内外都有水,而且它们担当重要角:外部有较宽水涌围绕,使它成为一岛屿而得名“小洲”“瀛洲”。“洲”是被水包围的陆地。因此这外部绕村的涌——“西江涌”和“细涌”是小古村的空间界限。内部也有水穿插分割,三条窄小的水涌形成村里的重要水巷,编织起整条村子,同时也起着分区作用,把古村划分为四块不同的生活区和功能区。这三条小涌分别是有名字的“石岗滘涌”和一南一北两条无名小涌。</p><p class="ql-block">小洲村水系形势可以通过小洲村全景导览图领略。该图是由官方绘制,分别竖在村的东、东北、北入囗,还小洲路与瀛洲路交汇路区(公交小洲路区站附近),对进村旅游者起到权威性的指导作用。美中不足是由于它目的是为了解决古村旅游的导游问题,不是专门反映水系,因此西江涌和细涌的超出部分没有反映。</p> <p class="ql-block">数说小洲的水涌我们就从最大的西江涌说起。现西江涌是在古村落的西面和北面,但之前村民其实是把它们分为两条的:西面的“西江涌”和北面的“大涌”。西面西江涌是“正牌”的西江涌,它得名因为过去涌西面有西江村。该村原村民姓李、霍和黄,据说香港霍家(霍英东)老家其实是在这里。该村曾兴旺发达,特别是霍姓,传说其先人做过帝师,皇帝许他们放只小木船模,漂到那地方就归他们。兴旺时霍姓村民过西江涌来小洲村这边很张扬的。后来抗战时破落,田产等不断被这边小洲村村民收购,最后大部分村民搬走了,土地并入小洲村。北面西江涌原被小洲村民称为“大涌”,现仍有称“大涌”的习惯。但西江涌和大涌并非它唯二名字,它是小洲村和北面土华村的分界河,有华洲路“衬家桥”连接两村。该涌水域是属土华村管,因此正式名称又跟土华村叫法,称“东头涌”。又因为过去小洲村对外没有陆路相接,这里的码头是主要出入口,因此有小洲牌坊在此(现不存),故又称“牌坊河”。西江涌源于湿地,开始是从西向东流水小洲村,经著名的小洲艺术村。但在过了瀛洲路后改为南北向,流入古村。图一是瀛洲路以西的西江涌,从外流来小洲村,岸边是小洲艺术村;图二是是瀛洲路以东的西江涌,流入古村。特别要留意图二,图上有个分流的滘囗,主流拐向北的是西江涌,而向东的小支流是一条小涌,最后是接石岗滘涌,后面会介绍。</p> <p class="ql-block">小洲村全景导览图上的西江涌局部:村西面的西江涌和村北面西江涌(大涌)的局部。为什么只是局部,因瀛洲市场以北基本没有推荐景点,所以排除在导览图之外。这是村西面的西江涌。</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北面西江涌(大涌)局部,它只是东北从登瀛古码头到村东北入囗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下面来看西江涌全段的自南到北情况:首先是东流过瀛洲路后向北流入小洲古村的西江涌。</p> <p class="ql-block">到西江桥附近的西江涌。</p> <p class="ql-block">西江桥是西江涌第二座跨涌桥,第一座是在小洲路和瀛洲路交汇附近,是瀛洲路公路桥,作用是方便行车。而西江桥则是步行桥,不通汽车,主要是解决古村落的入口问题,它是小洲村的西入口。据说之前有木桥,开瀛洲路后,有多路公共汽车从这里通土华,小洲村囗公交站就设这里,因此地位大大提高,成为陆路入小洲古村的重要入囗,通过桥东的西成大街到瀛洲北路,人流量大,故改建为水泥桥。</p><p class="ql-block">除了利用水网行舟,逢水搭桥是人类解决水网交通问题重要手段,小洲村内小桥数量众多,形式形状也多,水泥桥、木桥的石板桥、石柱桥、石栏桥、拱桥等等,堪称桥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西江涌向北流至村北华洲路衬家桥附近,然后折东南流向,成为前面说的“大涌”“东头涌”。图一是西江涌改东南流向的地方。图二是衬家桥。图三和图四便是改流后土华人称的”东头涌”、小洲人称的“大涌”。此段西江涌最后是流入珠江,中途有细涌汇入。</p> <p class="ql-block">西江涌(大涌)沿登瀛外街向东流,到了一座水泥桥(图一),此桥是小洲古村最大桥梁,也是唯一可以走小汽车(甚至以宽度计可行大车,不过桥西是古村麻石路,比较窄,因此实际上不可以行大车)的桥,可能这与附近码头有关。该桥为新修,细涌是从该桥下流出大涌,村民告诉我这是新囗,旧囗在附近,开新口时把它堵塞了。我在现场,不远处找到一座旧的小石桥,猜它应该是细涌旧出口(图二)。西江涌向东流远处,有登瀛水闸,那边便是西江涌(大涌)尽头,它从那里流出珠江(图三)。</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小洲村现在的东北入口,竖有小洲村全景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桥旁边有新修码头一座,是管理该涌的工作码头,也是龙舟码头。扒龙舟是水乡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项。小洲龙舟也很有特点,远近闻名。</p> <p class="ql-block">还是古村游的一个项目——”欢乐龙舟畅游水乡”。</p> <p class="ql-block">登瀛水闸,小洲最大水闸,是西江涌(大涌)出入囗。</p> <p class="ql-block">水闸外景:西江涌(大涌)流出去后是河道三汊囗,右边是生物岛的前后河流,左边是石榴岗河。</p> <p class="ql-block">再看细涌,它在古村落东面和东南面。按这里的海珠区河长公示牌,细涌起止点为塘涌至东头涌,河长1.804公里,流入古村落是其中一段。</p><p class="ql-block">另外这份地图更能体现小洲水涌的大势。西江涌、细涌和村内包括石岗滘涌的三条小涌,关系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小洲村全景导览图上的细涌。它也只是古村范囤里的细涌。</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洲路附近的细涌。图一是小洲路北面的细涌,从此处向北流入小洲古村。图二是小洲路南面瀛洲生态公园内的细涌,它也是源于湿地经瀛洲生态公园流过来。</p> <p class="ql-block">细涌入小洲村,先是作为瀛南大街附近的窄小水涌(见图一和图二),涌边是村民住宅区。然后到东池简公祠前形成一个较大风水塘(见图三和图西),此处附近街巷以“塘边”命名,和这风水塘有关。风水塘也使细涌流向发生改变,出此处后很快又形成第二个大塘——简氏宗祠风水塘。东池简公祠旁边南胜大街有水泥桥,为小洲古村南出口,桥头那边叫“氹边大街”,通出小洲路,附近有公交“瀛洲生态公园站”和“瀛洲生态公园总站”。这桥为水泥桥且无名,可见这个南出囗历史不长,应该是有小洲路才增设的。不过水泥桥桥头嵌入了一个旧的构件,是否之前这里也有石桥而此为该桥旧物,有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氹边大街的水泥桥。图三是桥上看涌的去向。前面方向是简氏宗祠风水塘。</p> <p class="ql-block">简氏宗祠前大风水塘,附近的“氹边”地名,和这塘有关系。</p> <p class="ql-block">这个风水塘是个大蓄水池,向附近果园有输水,因此有众多水沟,上有小桥。</p> <p class="ql-block">瀛水桥,在风水塘出囗位置,也是现在古村落东入囗。它是小洲最美丽的桥,是新建,得名于简氏宗祠牌匾“祥开瀛水”。村民说它历史不够二十年,之前这里无桥,到对岸要走高桥。</p> <p class="ql-block">细涌出瀛水桥往北走(见图一),与石岗滘涌汇合后到高桥(图二)。高桥有一定年代,桥上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等标语(图三)。</p> <p class="ql-block">细涌过三帝庙,再穿出水闸后,最后流入大涌(西江涌)。</p><p class="ql-block">对比西江涌,细涌虽然要短要窄,但如果从游览者的角度,它完全不输。细涌沿涌边大街多,景点更多。沿涌边主要大街有南胜大街、东庆大街、东道大街、高桥大街等,都是游览主道。</p> <p class="ql-block">古村内部的小涌虽然狭窄,3-5米不等,但很重要,如果说西江涌和细涌是决定了古村空间大小和形状,那么这三条涌就是古村的血管和神经脉络,支撑起古村,决定其生存状。</p><p class="ql-block">图一是从小洲村全景导览图呈现的三条小涌的全景,可以看出这南、中、北三条小涌都是源于西江涌,穿村而过,其中村南小涌是汇入中间的石岗滘涌,其余村北小涌和石岗滘涌都是流入细涌。图二就是局部放大后的村南小涌,它在村南面从西江涌分出,向东北方向流入古村落,一直到低洲桥与中间第二条涌石岗滘涌汇合。</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江涌分出村南小涌的滘囗,设有水闸,但行人不能靠近,只能在稍远处观察。</p> <p class="ql-block">这小涌是从西江涌流入后向东北方向流,一直到新路大街低洲桥,是一条很窄被住宅屋群掩没了的小涌,在低洲和塘边街巷区穿行,临涌多是民居,没有沿涌边街巷,其名字问当地人都说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图一是低洲桥,图二是低洲桥旁边村南小涌流入石岗滘涌的滘囗。图三图四分别是从低洲桥上向东和向西望石岗滘涌,它是三条小涌的第二条,也是最长和最重要的一条。</p> <p class="ql-block">石岗滘涌是村内那三条小涌中唯一有名字的,当然它也是这三条小涌中最长和最宽也是最重要的的一条,从北面西江涌分流,先东南向流到低洲桥,再向东流出细涌。整条涌流径成字母L型。</p> <p class="ql-block">小洲市场背后附近有“小洲2号闸”(图一),它就是石岗滘从西江涌流入的口,闸外的西江涌(图二)和闸内的石岗滘涌(图三)。</p><p class="ql-block">和村南小涌很不一样,沿石岗滘涌边都是大街,有拱北大街(其中一段)、西园大街(全段,下同)、西浦大街、细桥大街、中华大街、新路大街等,均是小洲村旅游主街。</p> <p class="ql-block">市场后门(左)和石岗滘涌(右)。涌左边是拱北大街,右边是村民住房,那座水泥桥是私家桥。小洲村居民临水而居,故私家桥并不少见。</p> <p class="ql-block">这段石岗滘涌从北向南流,经过众多的小桥。小洲的“小桥流水”景观,以石岗滘涌最多最集中,其中石桥翰墨桥(图一)和细桥(图二图三)分别建于清代和明代,列入文物保护。细桥南面的水泥桥中华桥(图四)是新建桥,石岗滘涌在附近改变水流方向,从原来由南向北变为由西向东。</p> <p class="ql-block">到低洲桥(图一),这里有村南小涌汇入,拱桥(图二),南胜桥(图三),新路桥(图四)</p> <p class="ql-block">新路桥东面水泥桥(图一图二),在小洲村全景导览图上是无名桥,但桥地上水泥却写着“长寿桥”。再往东是东庆桥(图三图四)连接东庆大街和南胜大街,桥底下是石岗滘涌流出细涌的滘囗。</p> <p class="ql-block">东庆桥下石滘岗涌流出细涌的滘口。</p> <p class="ql-block">小洲村全景导览图上的村北小涌。它其实是从石岗滘涌分出的支流。</p> <p class="ql-block">在西江涌流入石岗滘囗约五十米处,有水泥桥,是拱北大桥和西园大街连接处,桥下的涌囗(图一)也就是村北小涌入口。这小涌从此处流入后,向东流</p> <p class="ql-block">西园大街的尽头处有较宽的水泥桥,此处为村北入囗,也是是小洲村传统心脏区域,现唯一的瀛洲牌坊,人民礼堂、小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委等都在此地。</p> <p class="ql-block">小涌之后沿拱北大街向东走去。经北帝庙,又名“玉虚宫”,拱北大街因此得名。涌北面现是停车场,过去是个大的风水塘,“眼镜塘”之一,现有莲塘大街,在停车场东侧,连接拱北桥。</p> <p class="ql-block">现在停车场南面面涌墙围上,墙画有小洲村的宣传画“小洲故事”手绘墙,是由华洲街道办事处组织,多单位和村民商家参与完成,内容展现小洲8个景点和1个传统节日(扒龙舟)</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帝庙,又名“玉虚宫”,是小洲最大的古庙,也是最重要的水文化古建筑遗存。</p> <p class="ql-block">北帝庙前的无名石桥。</p> <p class="ql-block">北小涌该桥往东约20米处离开拱北大街,折往东北,向登瀛新街方向流去,到登瀛新街二巷附近折向东南。</p> <p class="ql-block">从娘妈桥附近流出。此处有天后宫。天后宫也是小洲水文化古建筑的重要遗存。天后和北帝都是水神,但主要职责不一样,北帝主要管水,天后则主要负责水上安全。</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东南流,最后在泗海公祠前姻缘树对开处和细涌接上。</p> <p class="ql-block">那么水乡小洲村大小涌的水从何而来?有两处:海珠湿地和珠江。首先是水往低处流,来自湿地的水随着地势流入小洲,形成西江涌和细涌,村内三条小涌都是西江涌的支流。而来自珠江的水是由于潮汐发江水倒灌,原本应是小洲所有水流入珠江,但由于珠江有潮汐现象,潮涨会使江水倒灌入西江涌,从而影响小洲水系的水位,并使它水流方向暂时发生改变。</p><p class="ql-block">这是早上8点半的石岗滘涌。早上珠江水位低,西江涌大涌细涌和村内小涌的水都向珠江流去,所以小涌水很少。</p> <p class="ql-block">西江涌,西约大街海创幼儿园附近,水员很明显从南向北急促流淌。</p> <p class="ql-block">早上水闸关闭后的石岗滘涌,水处于静状态。(此为细桥附近段)</p> <p class="ql-block">清楚小洲水和桥可以使我们不迷路。小洲古村景点众多,但旅客容易迷路,不容易找到想去的景点,这与对村子布局不了解有关。过去有人爱说小洲村是“八卦布局”,其实小洲整个村布局是依水而建,依水伸展,并非什么“八卦布局”。我认为说什么八卦布局的人要不是不懂装懂,就是在故弄弦虚胡弄人。以我的经验,在小洲村,只要你找到水,知道自己在水的什么位置,然后通过桥找到街巷,就能找到你要去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