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鲁湿地——无法兑现的约定

习惯了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退休前,下班后常到拉鲁湿地去散步,夕阳金黄的余晖如陈旧的管风琴,微风中沙沙作响的杨树叶片,闪烁着纷乱迷离的光点,宛如童话般的梦境……</p><p class="ql-block"> 在90多天疫情静默无法走出德吉路生活小区大门的日子里,我非常怀念拉鲁湿地,还有那条凋落黄叶的步行栈道。我不止一次告诉小区门卫达娃,解封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拉鲁湿地去透透气,去感受湿地带来的苇荡水气,感受人与自然的亲近气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但在“每一口呼吸都是恩典”的时间段,这样的约定,注定无法兑现。</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与自然的距离本该很近,人类社会的发展却使这个距离不断加大。蓝天越来越少了,星星愈来愈暗了,就连人类居住的城市也因为雾霾的浸漫而越来越看不清楚了。保护好城市湿地,是人类追求接近自然的美好行为,也是人类归还自然本身的权利。人们渴望湖泊,喜欢森林,愿望着各种各样美丽的生命与人类共同又和谐地生活在这座星球上,让人类所居住的城市不在那么枯燥、繁嚣,甚至成为危机生命的恶梦。人们的这种努力是可喜的,也是人类生存史中的千秋大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言不差矣。</p> <p class="ql-block">  我是怀着溃逃的心情离开拉萨的,清晨6点天还沒有亮,街道寂静空无一人,冷冽空气中传来几声灰麻鸭的嘶鸣……。我请求的士司机绕道湿地旁的当热路出城,路上我想起海因里希·海涅说的:“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春天会交还给你。”再等等,失去的一切正在归来。</p> <p class="ql-block">  尽管我没有兑现与湿地的约定,但是我时常会怀念那一片广阔的水泊,水中的鱼和水间的灰麻鸭,开着洇蓝色花朵的马兰,顶着白色风铃的曼托罗,风中摇曳灵动似尾的草穗……。正是这片高地上的湿地成就了解封后自由行走的人们接近自然,走进自然的朴素愿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选择了一张带回成都自己画的藏族女孩子素描配文,因为孩子的虔诚常常让我感动,我祈祷每个人都有一朵花,置在心头,芳香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