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笔者十分中意古城古镇古街,所以这几年凡是有机会去外地,对路过的古城镇古街道绝不放过,总要抽点时间专门去光顾一下。比如笔者最近去了芜湖古城、太原古县城、铜仁古城、乾州古城,河洛古城,还去过商丘古城、广府古城、镇远古城、襄阳古城,洛邑古城,再加上早些年有去过的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平遥古城、阆中古城、徽州古城、凤凰古城、韩城古城、盐官古城、慈城古城、正定古城等,不算古镇古街,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古城总有二十个了吧!但近年来却总有被愚弄的感脚。说是古城,抱着兴趣费了很大的劲去了之后才发现没有任何古东西,全是暂新的现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那什么样的“城”可以被称为古城呢?</p><p class="ql-block"> 百科释义:古城,一般是指拥有百年以上历史、至现代仍保存完好或经修缮基本恢复原貌的大规模古代建筑的城市,古时应是县治或州治或府治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古城是一地历史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 古代虽曾经著名、但如今大规模古代居住建筑群已经消失的城市一般不亦称之为古城,而称作“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悠久,拥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但能够把古城完好保存下来,仅有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和阆中古城等极个别古城。</p><p class="ql-block"> 国外也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城,如意大利的庞贝古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古城、 越南的会安古城等。</p><p class="ql-block"> 抱着宽容一点的心态,笔者认为按保存程度可以把古城分为如下几类:</p><p class="ql-block"> 一是完好保存的古城,如上述提到的平遥古城、丽江古城、阆中古城等;</p><p class="ql-block"> 二是较好保存的古城,如徽州古城,大理古城,韩城古城等;</p><p class="ql-block"> 三是部分保存较好的古城(指仅剩古城墙和城内部分历史古迹的古城),如凤凰古城、镇远古城、商丘古城、襄阳古城、广府古城等。这类古城较多,限于篇幅不一一枚举。</p><p class="ql-block"> 四是其它的古城,一般仅有部分古城墙、 护城河和城内极少量的古建筑,大规模古城风貌区已不存在。这一类“古城”笔者建议还是称为历史文化名城为宜。</p><p class="ql-block"> 五是还有一些的“古城”,连古城墙和护城河也没有,“城”内只有极个别的古迹。比如河南洛阳的洛邑古城,“城”内仅有一古文峰塔尚存,既没有县衙或府衙,也没有標局学堂或文庙城隍,还没有类似银行的票号或当铺之类的。整个缺少行行色色的城市功能性部件,也敢自称“古城”?</p><p class="ql-block"> 另有一些则是完完全全新嘎嘎的假古城,说白啦就是房地产商的商业投资行为,比如河南洛阳的河洛古城,安徽的芜湖古城,山西的太原古县城等,这一类“古城”就是一群仿古的新建筑,笔者建议还是不要乱叫“XX古城”啦!容易混淆视听。</p><p class="ql-block"> 国内许多称“XX古镇”的也有上述类似现象,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述。</p><p class="ql-block"> 叙述了这么多什么意思?就是想建议相关管理部门规范下名称。前几年地产商盖个新楼盘,叫什么苑什么居什么大厦都属正常,偏有叫什么广场什么花园就有点出格了。现在好吗建个市场非要称什么古城。可能区域中保留有一幢两幢古建或干脆没有,但对照上述中的一至五条符合哪条开发商心里没数吗?</p><p class="ql-block"> 其实仿古建筑或在遗址上修缮复元从古至今均有之,但一般为著名景点,比如大家熟知的国内四大名楼,新中国成立后的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是移址重建,岳阳楼是原址大修。据记载黄鹤楼1800年中前后重建(大修)了27次,滕王阁重建(大修)了29次,而岳阳楼则重建(大修)了骇人的50次,倒是鹳鹊楼重建(大修)的次数极少。这四座名楼或多次毁于人祸战火,或多次毁于天灾雷电。但四大名楼文化底蕴实在太过深厚,是刻在骨头上的字,迴荡在脑子里的魂,所以历史各个朝代都倔强的坚持重建或大修。</p><p class="ql-block"> 现今建个新楼盘或整个新市场,用了点仿古的元素就非要用古城来命名实在有点牵强,想起前几年海外元素流行时,许多楼盘市场就多用维也纳、维纳斯或维多利亚来命名同样感到滑稽可笑。 </p><p class="ql-block"> 打个比喻24K黄金那是含金量为99.9%的纯金,纯金之下的则称为合金。18K金中黄金含量约为75%,12K金中黄金合量就不到一半啦,若含金量再少,一般就只能归为其它类别的合金材料而不称其之为黄金。</p><p class="ql-block"> 同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古建只有那么一点点,且功能不全保存的也不够完好,要称古城我们怎么张的开口?尤其新建的仿古街区只是用了点古代元素就要强称“古城”,实在勉为其难。</p><p class="ql-block"> 当然,笔者并不反对建仿古城镇或街区,大城市建设的多样性或小城街区建设的统一性都没有问题,只要能充分诠释城市的“美”,同时兼顾方便居民生活因地制宜就0K,毛主席也曾说过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嘛,但不能用了点仿古元素就恣意的称“古城”、“古镇”,你让那些货真价实的古城、古镇情何以堪?</p><p class="ql-block"> 湖北恩施的土司城和女儿城的牌就打的十分巧妙。一个是现代人造的仿古景点,搞的跟真的一样;一个是主打土家族女儿文化的文旅商城,把土家族女儿文化诸元素集中到一起并放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浙江杭州的宋城、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也都十分成功。比较一致的是,她们都没有采用“古”城的名号。</p><p class="ql-block"> 所以新建的仿古居住楼盘也罢,新打造的人文景点也罢,新开辟的文旅商贸市场也罢,不是非的要用“古城”来装门面,实实在在的文化内容可能会更重要一些。更何况笔者上述引用的关于古城的释义,已经比较完整的说明了古城应具备一定的历史时长、相应的级别和城市规模及保存情况。不符合要求的还是请莫随意用“古”城来命名为好!</p> <p class="ql-block"> 最后想再说的是:保持古城的活性弥足珍贵,千万别让曾经活生生的古城仅退化成为一个景点。原住民的生活习俗该保留的一定要保留,必竟一方水土一方人。原有的非遗项目要继续发扬光大,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可以作为展示项目留作念想。曾有一年的元旦,我们几个朋友到平遥古城游玩,晚上6个人挤在一个大火炕上,又好奇又温暖,印象极其深刻。说明古城不仅要有“硬条件”,“软实力”同样也很重要。一个活着的古城才是大家最想了解和最想体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请您一笑了之!</p><p class="ql-block">(图文/镶黄旗)</p>